|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结合作者团队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进行编写的工作任务驱动型特色教材。 2.本书采用专业教学法的原理编排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融合。 3.通过38个典型工作任务介绍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工艺、新方法。 4.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行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根据职业学校对机械制造方向专业教师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依据完整工作过程的思想,按照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和综合提高的过程,融合了专业教学法,以典型工作任务形式组织内容,将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融合。本教材共分4个单元,第1单元介绍了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第2单元介绍了机械制造基本加工方法,第3单元介绍了机械制造典型工作任务,第4单元介绍了机械加工综合,全书内容覆盖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技术、方法、工艺,以及机械加工不同工种典型难加工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还介绍了机械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本教材适合作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教师资的专业教材,也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制造类专业教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李体仁,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从事数控课堂和实践教学工作九年, 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主讲《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CADCAM实用系统》《机械三维实体设计》《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计算机数控理论与技术》等课程。负责陕西科技大学数控实训的技术指导和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的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在《机械制造工程》《机床与液压》《制造技术与机床》《纺织器材》、《陕西科技大学学报》发表与数控有关的论文十余篇。完成了多项纵向、横向项目和外协零件的数控加工,完成了多套橡胶模、注塑模和复杂模具的型腔加工。 2009年6月-2010年8月被陕西科技大学公派到德国学习数控加工技术以及德国的职业教育,对德国的数控职业教育模式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
目錄:
|
第1单元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1
1.1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2
1.1.1 任务1机械制造过程的认知 2
1.1.2 任务2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的认知和分析 8
1.1.3 任务3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测量训练 14
1.1.4 任务4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17
1.2 金属切削加工机床 24
1.2.1 任务5金属切削机床的认知和分析 24
1.2.2 任务6车床基本结构的认知和分析 29
1.2.3 任务7铣床基本结构的认知和分析 34
1.2.4 任务8齿轮加工机床基本结构的认知和分析 37
1.2.5 任务9磨床基本结构的认知和分析 42
1.2.6 任务10机床的选用 48
1.3 工件的夹紧和定位 53
1.3.1 任务11机床夹具和附件的认知 53
1.3.2 任务12工件定位分析和误差计算 58
1.3.3 任务13典型夹具的定位和夹紧分析 65
1.4 零件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 71
1.4.1 任务14零件的工艺分析 71
1.4.2 任务15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75
1.4.3 任务16加工工序的尺寸确定 82
1.4.4 任务17工艺文件的编制 87
1.4.5 任务18机器装配的认知 93
第2单元机械制造基本加工方法100
2.1 车削加工方法 101
2.1.1 任务1外表面的车削 101
2.1.2 任务2外圆表面、内孔的车削 107
2.2 铣削、齿轮、孔的加工方法 111
2.2.1 任务3平面的铣削 111
2.2.2 任务4垂直面、平行面与斜面加工 116
2.2.3 任务5台阶、沟槽的铣削与切断 121
2.2.4 任务6成形沟槽的铣削 129
2.2.5 任务7钻床、镗铣床孔加工 137
2.2.6 任务8双联齿轮的加工 143
2.3 磨削加工方法 151
2.3.1 任务9外圆磨削 151
2.3.2 任务10内圆磨削 155
2.3.3 任务11平面磨削 158
2.4 机器装配常用的方法 161
2.4.1 任务12固定连接装配 161
2.4.2 任务13齿轮传动的装配 170
2.4.3 任务14滚动轴承的装配 174
第3单元机械制造典型工作任务186
3.1 任务1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87
3.2 任务2盘套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99
3.3 任务3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09
3.4 任务4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8
第4单元机械加工综合227
4.1 典型难加工零件工艺的分析 228
4.1.1 任务1细长轴车削加工方法的认知 228
4.1.2 任务2薄片零件磨削方法的认知 234
4.2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238
4.2.1 任务3切削过程中加工振动的认知 238
4.2.2 任务4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工序能力的分析 242
4.2.3 任务5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 246
4.2.4 任务6生产现场的6S管理的认知 250
4.2.5 任务7企业生产工艺布局的认知 254
参考文献266
|
內容試閱:
|
本教材为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VTNE008)子课题教材开发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教材按照做、学、教一体理念,聚焦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以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的三性融合为目的而开发。教材围绕着常规加工制造主题,以学生对技术、理论和典型加工方法的掌握为基础,以零件的工艺为教材主线和核心,体现机械制造技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组织、评价的应用, 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教材设计。本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材为教师而写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遵循了如下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努力使学生把厚书读薄;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使学生逐步将读薄的书再读厚。教材改变以往专业课教材不考虑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多样性,生搬硬套教学法,任务和教学法脱节的现象,实现了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本教材以任务形式组织,内容分为单元,按照机械制造的技术、理论,典型加工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和机械加工综合顺序编写,其中第1单元由陕西科技大学杨勇强编写,第2单元和第3单元由陕西科技大学张斌编写,第4单元由陕西科技大学李体仁编写,全书由李体仁汇总和整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曹巨江教授对教材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很中肯的意见,尹燕军、孙建功、孙宇佳、岳魏、王悉颖、白楠、张华、胡晓强、郑民等同志参与了教材的论证、素材提供和资料整理,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笔者的认识和了解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在此深表谢意。编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