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蛮荒与启蒙·远古时代

書城自編碼: 30476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白至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141322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44/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NT$ 302.0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編輯推薦:
内容出自专业史家: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致信道贺;☆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著作:《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白寿彝教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重视,此点高度吻合党政机关学习历史的需要。
内容全面细致:本系列图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内容丰赡、资料翔实;体裁新颖而具有民族风格;代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水平。
普及历史学读本:该系列图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不仅适合历史专业工作者阅读、研究,而且适合一般读者学习、
內容簡介:
《蛮荒与启蒙远古时代》描述了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远古时代主要描述了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1万年-前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边地区(东北、甘青、东南、华南、西南)远古文化的辉煌。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已有分布广泛的人类活动。他们留下了原始社会的踪迹。
關於作者: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錄
前 言壹
导 论 01
远古时代 001
第一讲 环境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相对独立的环境与走着一条封闭独立的道路003
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 003
3.自然地理条件与远古历史的进程 004
第二讲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
1.人类的起源地应在非洲和亚洲 007
2.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008
3.中华民族的起源以及国内外之纷说 011
第三讲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
1.蓝田人:较早时期的代表 014
2.较晚时期的北京人016
3.我国广泛分布着的直立人 019
第四讲 我们的直系祖先
1.貌似奇特的奇怪推测 024
2.柳江人和资阳人 026
3.中国人的直系祖先026
4.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027
第五讲 新石器时代的辉煌创举
1.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029
2.新的文化类型030
3.石器制造场 031
4.出现最早的农业 032
5.相对稳定的历史文化传统 034
6.磁山文化035
7.裴李岗文化:居址与墓地遗址中的发现 037
8.发现最早的老官台文化038
9.河姆渡和罗家角与稻作农业040
第六讲 仰韶、龙山文化与母、父系氏族社会
1.仰韶文化所见母系氏族社会047
2.龙山文化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050
3.文化的多元起源与多区域不平衡发展 054
第七讲 新石器居民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归类058
2.后冈一期文化与大汶口早期文化061
3.大溪文化 062
4.马家浜文化063
第八讲 冶炼术的出现,人类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1.概观铜石并用时代 067
2.铜石并用时代之早期 068
3.铜石并用时代之晚期 071
第九讲 远古人类建筑的伟大创举
1.新石器的村落与房屋 076
2.铜石并用时代的分间式房屋077
3.河南淅川下王岗的长屋079
4.甘肃秦安大地湾的殿堂和教堂081
5.中心部落与中心聚落  082
6.建筑技术的提高与结构的进化083
7.城堡的发现和水井的发明 085
第十讲 陶器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1.彩陶世界文化的珍品 090
2.持续近千年的技术革新094
3.陶轮技术的快速发展 096
第十一讲 样样精彩的戴、穿、用、喝
1.装饰之妙出 101
2.玉器之精良102
3.纺织之技高 107
4.漆器之珍贵108
5.酿酒之兴起109
第十二讲 半坡人口与健康的珍稀材料
1.墓地死者的调研 112
2.半数以上的妇女1530岁死亡114
第十三讲 占卜,在神与人之间悠荡
1.宗教早已发生117
2.瑶山良渚文化祭坛118
3.沟通神与人的法器:卜骨与玉琮119
4.巫师类似首领120
第十四讲 墓葬反映出的社会和文明进程
1.山顶洞下洞124
2.仰韶瓮棺葬  124
3.大汶口墓葬  129
4.花厅的殉葬:人殉出现  132
5.贫富之分化   134
6.英雄剥头皮  138
7.图画文字与刻划记号  139
第十五讲 远古时代的传说
1.最早的记录  147
2.不朽的传颂  148
3.黄帝集团   152
4.炎帝集团 155
5.太昊与少昊  157
6.三苗集团   159
7.部落集团的战争   159
8.各部落集团的融合与分化163
第十六讲 云南西藏的史前遗存
1.西南边疆的新石器文化 165
2.世界屋脊的珍稀遗存171
3.西藏东部的卡若村 175
第十七讲 东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1.农业对于兴隆洼尚不重 181
2.裸妇、神偶与宗教 185
3.先民集团过着渔猎生活 203
第十八讲 甘青地区的原始文化遗存
1.起源与谱系206
2.择地而葬的尊崇人物208
3.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212
4.活跃的齐家文化216
第十九讲 百越先祖的海洋文化
1.珠江三角洲的大型采石场223
2.工具和武器几乎都是石器231
3.台湾长滨的八仙洞 234
4.独一无二的无箅陶窑235
5.稻谷的发现填补了台湾农业史的一段空白 237
6.江西的樊城堆文化 240
第二十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
內容試閱
前 言
父亲白寿彝指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随时分析研究当代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亲自作了许多历史的比较研究。我们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及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可以看出,伟大的导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正是在比较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史学发展成为科学。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拟定编写11册,这是一套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也是为了纪念父亲白寿彝一百周年诞辰(19092009年)而作。
父亲白寿彝(以下简称白寿彝)的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最为突出。同时,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交通史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成果。他对于历史理论的重视,贯穿于他的许多论著之中,这使他的著作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不仅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99年,白寿彝九十诞辰,中国史学会写来了贺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白寿老:
值此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中国史学会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贺!祝您寿似巍巍南山松,长寿再长寿;学如浩浩长江水,开拓再开拓!
春秋九十载,学术生涯70年,先生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先生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先生在民族史、民族理论、文学理论,在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中外交通史以及历史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您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中国史学,丰富了对中国民族历史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历史民族特点的理解。近20多年来,您以超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我国数百位专家和学者完成了皇皇巨著《中国通史》,为中国当代史学事业又做出新的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50年来,您为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改革,并且付诸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史学工作者。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现在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我国史学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每当人们看到史林中万木参天、花繁枝茂的景象时,就会想到这中间有您的辛勤劳动,不能不由衷地感谢您。
先生于1949年参加了郭沫若先生主持的新中国史学会,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80年,中国史学会恢复活动,您又担任了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对学会的工作热情关怀,悉心指导,在学会工作中倾注了您不少的心血,使我们深受鼓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决心追随您之后,努力工作,为我国史学的发展竭尽全力。
先生之学博大精深,先生之德育化后辈。
这封贺信足以说明白寿彝在我国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方面所付出的辛劳。
谈及白寿彝史学,白寿彝主编有《史学概论》一书。《史学概论》就历史观、历史文献、史书的编著、史书的体例、历史文学、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近代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当前的任务等重要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都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被史学界认为是同类著作中最有特色的论著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白寿彝与同志们在一起谈天,提起史学概论来,都认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写这么一本书;同时也认为,在高等学校历史系应该开设这门课程。至于这本书应该怎么写,这门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大家一时想不出办法来。一年一年过去了,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认真讨论过。后来,白寿彝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但白寿彝并不认为这种讲法是对的。因为他觉得,如果只讲历史唯物主义,这门课就应该叫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叫史学概论。他为这个课程内容问题,多年来一直感到不安。
1982年,因为《史学史研究》季刊的需要,白寿彝每一季度撰写一篇文章,总题目是《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在酝酿这四篇文章的过程中,白寿彝逐渐产生了写史学概论的思想。这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论述中国史学遗产几个重要方面的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史学的发展,及当前史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他想在这本书里,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志们讨论。也希望它能成为教本,多少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1994年2月,《白寿彝史学论集》(上下两集)出版了,他在其中的题记中写道:
这是我60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
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指史学史。像民族史那样,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更确切地说,是一门在树立中的学科。史学史的任务是阐述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阐述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以及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于中国史学史来说,是要我们对本国史学作出系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总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没有长期细致的工作,是做不好的。我在40年代初因学校要开设这门课程,我开始试写讲稿,讲稿写到清末。60年代初,我另起炉灶,重新写史学史讲稿,写到刘知几,因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没有能继续写下去。这一次的讲稿,在北京师范大学排印了,题作《中国史学史教本》。1983年6月,我开始写史学史的第三个稿本,在1984年12月完成了第一卷,题名《中国史学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经过十年动乱,第一个稿本已不知弄到哪里了。第二个稿本虽只印了500本,但毕竟是印出来了,因而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相当范围内得以流传。现在的第三个稿本,虽在不少地方已与《教本》大不相同,但《教本》仍有可以参考的地方,还有不少章节是第三稿还没有写到的。因此,我把《教本》也收入本书。本书所收关于史学史的专论,在现行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卷以至将来的有关各卷,都不会容纳得下,也都放在这里,请同志们指正。
上面所讲到的《中国史学史》,在白寿彝去世后的2006年12月出齐了6卷本,此为白寿彝主编。
白寿彝曾经说道:
本书论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上起传说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分册陆续印行。
白寿彝九十华诞之际,由他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册全部出齐。他说:
我国的一些著名史学家,如郭沫若、范文澜,生前曾主持出版几种中国通史著作,但都没出齐。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部大型中国通史。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出国做学术访问时,都迫切感到,从国内外需求看,有必要编写一部大型的中国通史。1972年,总理周恩来提出了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这就更坚定了编写通史的决心。
20多个年头过去了,我们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通史,终于可以宣布,我们有了新中国的历史书了。
我们要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不仅让中国人看,也要让外国人看。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史学家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史学家的责任,是把理论和实际二者融化在一起,按照历史真实的面貌,发展规律,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史。
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进程的实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论认识。这些认识贯穿于全书之中,而在《导论》卷(即白寿彝主编的第一卷)作了系统的和充分的阐述。《导论》包含九章,阐述了以下问题: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国家和法;社会意识形态;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中国与世界。对这些理论问题,《导论》卷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从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的发展中总结出来并加以阐述的。《导论》卷注重讲理论而不脱离史实,举史实而提升到理论。诸如: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导论》指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起来的。提出了统一的四个类型的论点,即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和社会主义的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
关于历史分期问题。《导论》指出:分期问题的讨论不要局限于中原,要努力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应当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上掌握一个时期的整体性。提出了封建社会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的见解,而分期的标准,应当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身份的变化、农民阶级身份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边区的发展变化、中外关系的变化等综合考察的标准;
关于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问题。《导论》提出了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的理论认识,即: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及其与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关系,地理条件与民族、民族关系,地理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关于生产者、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问题。《导论》突出了直接生产者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直接生产者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方面看待,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之基本理论看待;
关于生产关系、阶级结构问题。《导论》提出了封建社会中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封建社会阶级结构的等级以及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之中居于主要的矛盾方面的论点,并把世家地主、门阀地主、品官地主、官绅地主视为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变化的四个阶段;
关于国家职能问题。《导论》全面阐述了国家职能,即国家不仅具有统治职能,还具有社会职能;认为简单地把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看成是一无所取的,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
关于中国与世界问题。《导论》阐述了中国历史发展之连续性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二是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同时阐述了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以上几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显示了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显示出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白寿彝在总主编《中国通史》之前,还主编了《中国通史纲要》(2册本),它确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纲要、总构思、总架构。《中国通史纲要》先行,更有利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最终著成。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他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虽然在内容上悬殊,在表述上也风格各异,但是在通字上下功夫,则是一致的。
白寿彝指出:
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这有待于读者的论定。
1999年4月26日,在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信(电),与会全体同志受到极大鼓舞和鞭策,他们认为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许嘉璐、王兆国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还有陈至立、胡绳等有关中央部委的领导同志,如此集中地对白寿彝的工作成就表示祝贺,确实罕见。
江泽民同志在贺信(1999年4月25日)中指出:
白寿彝同志:
您主编的二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我一直强调,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领导干部应该读一读中国通史。这对于大家弄清楚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增强唯物史观,丰富治国经验,都是很有好处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历史。历史知识丰富了,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我提倡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讲政治、讲正气,也是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作基础的。
我相信,这套《中国通史》,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有关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及白寿彝有关中国史学的重要论述,正是指导我们编著好《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之指导、之根本。
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学科。我们研究史学,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史学发展的过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为祖国历史的创造出过力,又与祖国的命运、前途共存。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远古时代、上古时代、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中古时代元时期、中古时代明时期、中古时代清时期、近代前编(18401919年)、近代后编(19191949年)等,有关中国各历史时代的相关史学的讲述。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中,因为每个历史时代只有20讲,所以我们也只能讲述白寿彝在每个历史时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并且还要兼顾当今广大读者们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就不可能对中国各历史时代的相关史学作全面的分析。《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应该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广大的读者们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有助于使广大的读者们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们的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方便我们读史学,不断拥有更多的史学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到历史的真谛,彰往而知来。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白寿彝,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因此我们对于材料的来源以及适当地吸收别人的成果,都没有注明。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采用了楷体字(白寿彝讲史学的文字部分)和一般宋体字(编者插入的文字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
我们现在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力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彰往知来,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09年9月19日 林萃书屋


第一讲 环境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1.相对独立的环境与走着一条封闭独立的道路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中国的西部、西南、西北分别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延续不断;北部为蒙古戈壁沙漠,浩然一片;东北为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相连;东边和东南是汪洋大海,其整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
在这幅员辽阔的地理大环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远古的人类缺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外界的交往更是困难;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有远古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条件,也就成为我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一切也就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本土性,以及在世界诸史前文化中的独特性,并决定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走着一条比较封闭而且独立的发展道路。
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和河流的走向大多自西而东,这就形成了四个与纬度大致平行的自然区域:
第一个自然区域为塞北区,大致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新疆等地区,均为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在0℃10℃左右。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为草原或荒漠,植物的年生长期一般低于210天。青藏高原虽然纬度很低,但地势非常高,自然条件比较适于农业或牧业的发展,现为主要的牧区或农牧混交区。
第二个自然区域是华北区,约在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黄河流域,同样是暖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0℃15℃。年降水量约为4008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10270天,现为旱地作物的主要产区。
第三个自然区域是华中区,约在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山脉以北,主要是长江流域,均为亚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5℃20℃,年降水量约为8001500毫米,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70300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现为水稻的主要产区。
第四个自然区域是华南区,在南岭山脉以南,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为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20℃25℃,年降水量约为15002000毫米,植物的生长期应该为一年四季,是我国水稻和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
上述四大自然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也都不太一样,再细分下去,可为若干个亚区。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地决定了我国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
3.自然地理条件与远古历史的进程
人们对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之关系的认识,具有主要意义。
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环境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远古时代,整个的史前时期,自然地理环境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这与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大致一样,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全国的范围内,也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发现过许多古冰川的遗迹。这些古冰川的遗迹,大体可以分为五期:1.龙川冰期,2.鄱阳冰期,3.大姑冰期,4.庐山冰期,5.大理冰期。这些冰期的年代约从300万年前1万多年前。每一次冰期过后,都会造成气温的大幅度下降,海平面的极度降低,随着当时地理环境的突变,以至诸多的自然条件的变化,迫使动植物群落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尤其是纬度较高的地区,变化尤为突出明显。但在每两次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气温又会明显地上升,雨量也会明显地增加,适应如此气象变化的喜温动植物,也会随之相应地繁殖生长。除此之外,在每一次冰期或间冰期也都会有较小的气候波动。而这种气候的波动和由它引发的生态环境的变化,都会给史前文化的发展和迁徙,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因此,人们对于如此的地理条件与其促使历史的进程,以及对于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其意义也同样是巨大的。
那时,在我国整体氛围之中,相对世界而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本土性。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在仔细地研究了大量北京猿人的化石后指出,其体质特征至少有12项与蒙古人种有联系,铲形门齿就是最显著的一项。现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人类化石,无论是比北京猿人更早的元谋猿人(距今约175万年)和蓝田猿人,还是大体同时乃至更晚的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化石,无一例外都是铲形门齿。在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中国人的标本中,铲形门齿占有极高的比率,高于其他任何种族。其他许多体征也有类似的现象。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汝康在概括地比较了这些体征上的相似性以后写道:上述这些在现代蒙古人种中出现率特高的性状,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直到晚期智人中都经常出现。显示它们与黄种人和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着连续性,有着亲缘上的继承关系。自然,在这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与其邻近地区不断有基因的交流。
所谓发展的连续性或亲缘的继承关系,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和邻近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体系,不像是从其他地方的某种远古人类派生出来的。这一体系能不能再往前追溯呢?人们注意到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我国云南发现过一种较接近人类的腊玛古猿,但欧洲西南部和东非也发现过。最近云南又发现禄丰古猿,吴汝康认为它可能是接近于非洲大猿和人科成员的共同祖先的类型。
中国既然存在着接近于人类的古猿化石,又有很早的直立人化石发现,以后的发展更是自成体系,可见中国在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的问题的研究方面,处于一种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理环境这一情况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土著性和在世界上诸史前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在很长时期都基本上步着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并不只是说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行程的相同与区别,同时中国远古历史的事实,又表明中国完全有可能是世界文明起源地之一。现在我们只能这样说,要探索人类的起源,非洲和亚洲是最有希望的地区,其中也包括中国在内。因此有人提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的摇篮之一,并不是没有一些道理的。
中国的远古历史涉及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一是从猿到人,二是从民族到国家。二者虽都是世界范围的课题,但都与中国远古历史密切相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