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大融合·中古时代·元

書城自編碼: 30476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白至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141285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89/24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編輯推薦:
内容出自专业史家: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致信道贺;☆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著作:《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白寿彝教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重视,此点高度吻合党政机关学习历史的需要。
内容全面细致:本系列图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内容丰赡、资料翔实;体裁新颖而具有民族风格;代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水平。
普及历史学读本:该系列图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不仅适合历史专业工作者阅读、研究,而且适合一般读者学习、
內容簡介:
《大融合中古时代元》,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统治境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關於作者: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錄
前 言壹
中古时代元 001
第一讲 元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1.史学书籍的纂修 003
2.其他主要史书006
3.《行记》类史书 011
4.其他珍贵史书015
5.颇具价值的《政书》 017
6.备受重视的地方志018
第二讲 大元大蒙古国
1.分散的部落与统一的民族 022
2.乾元之义,元为国号 022
3.元朝160余年的历史 024
4.疆域所属与曾经的舆图025
5.都城之变与其两都制 027
第三讲 元代蒙回藏畏等多民族
1.蒙古高原的各部落孕育了蒙古民族 /031
2.外来人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回回民族034
3.元朝管辖之下的藏族(吐蕃) 039
4. 唐代回鹘人的后代畏兀儿族047
5.云南各族050
6.东北汉蒙契丹女真等诸部 053
第四讲 成吉思汗奠定大蒙古帝国基业
1.蒙古高原之铁木真奋斗的身影 056
2.元太祖成吉思汗缔造大蒙古国 063
3.虽为天骄也只识弯弓射大雕066
第五讲 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元朝
1.平息李璮之乱076
2.加强封建专制078
3.灭掉南宋统一江南079
4. 夺得西北巩固边疆085
5.一心稳定经济秩序090
6.汉法起伏不止093
第六讲 大元大蒙古国的功臣
1.改变帝国命运的刘秉忠098
2.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许衡100
3.元世祖的高级幕僚姚枢102
4.博学的政治家耶律楚材105
第七讲 元成宗与持盈守成
1.成宗之立持盈守成113
2.惟和政治平定西疆115
3.朝廷更政皇位之争117
第八讲 元武宗与惟和惟新
1.政治上强调惟和 122
2.经济上恢复惟新 123
3.粉饰文治124
第九讲 元仁宗右儒与汉法再行
1.继位与崇文右儒 126
2.前期汉法的再推行127
3.后期的政治弊端 129
第十讲 元英宗的新政与南坡之死
1.至治新政孤立无援132
2.南坡事变英宗被弑135
第十一讲 从元泰定帝到元宁宗
1.五帝继位轮番辗转137
2.两都之战帝位而为138
3.至顺年间之文治 139
第十二讲 元朝顺帝统治的衰败时期
1.至正新政,绝非中兴 142
2. 开河变钞,无济于事 147
第十三讲 摧富益贫杀尽不平
1.黄华与许夫人的合与叛151
2.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153
3.徐州李二和濠州郭子兴156
4.南方的彭莹玉和徐寿辉157
5.元朝腐败与刘福通再起159
6.最后的失败及完全变质164
第十四讲 朱元璋削平群雄与元朝灭亡
1.朱元璋之初起 170
2.戎马生涯16年172
3.扩孛权益之争 174
4.元朝最终灭亡 178
第十五讲 西北的四大宗藩之国
1.察合台汗国182
2.钦察汗国 190
3.窝阔台汗国194
4.伊利汗国 197
第十六讲 科学文艺之多元发展
1.哲学思想的继承和传播 203
2.元初的一代文宗元好问 208
3. 天文和水利学家郭守敬210
4.在元代文艺中曲占要位 212
5.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213
6.南戏在元末的进一步发展214
7.诗词及民歌的繁荣 215
8.写意之画风和书名天下 218
第十七讲 宗教方面之开放态度
1.最先接受的佛教220
2.旧道教与新派别223
3.伊斯兰教之发展227
4. 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231
5.原始巫教萨满教238
第十八讲 礼俗之二元性
1.蒙汉色彩浓厚的祭祀244
2.仪制体现出的二元性246
3.各族的婚丧各从本俗249
4. 岁时节序则大同小异252
第十九讲 最繁盛的中外交通
1.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海航 255
2.通往西方的要道陆路255
3.马可波罗及伊本白图太 256
4.朝、日、波斯、阿拉伯、尼泊尔 257
第二十讲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1.与高丽的关系独一无二259
2.与日本之往来非同一般 265
3.与安南、占城的传统邦交269
4.与缅国之关系变迁 272
5.与暹国、罗斛的友好相通274
6.与真腊的交往持续不断 275
7.与爪哇一战影响甚大276
8.与南海诸国加强了交往 278
9.与印度、僧伽剌交流空前279
10.与非洲阿拉伯半岛的交往 282
11.与欧洲广泛频繁的交往284
內容試閱
前 言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7册,即中古时代元册。
本册论述的元朝是相当于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的中国历史。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统治境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自然带来许多应如何认识与评价的问题。因此,本册应尽量避免就这些问题作烦琐的论说和结论,而应着重于史实的辨析和归纳,力图让读者通过比较全面、充分和准确的史实考述,从而得到比较恰当的认识。
有关元史的专著,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次的重修,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其原因是新东西接受得少。元史和别的朝代的历史不同,虽然中外材料多,但是史学家们重修所用的主要还是汉文的旧材料;当然他们也取得一些成绩,在旧材料的基础上有所补充。特别是钱大昕,他的学识非常广博精深,也懂一些满文、蒙文,他发现《长春真人西游记》,又大量利用了《元朝秘史》和碑刻材料,在《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中考订很多。到洪钧、屠寄时,虽然他们收集了些新的外文材料,但由于这些材料是转手的,自己又很难读懂原文,所以造成译文有许多错误,另外搜集到的材料也不是很全,因此他们编写这段历史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怎样来修一部新的元史专著《元史》呢?白寿彝先生认为不要走重修旧史的老路,而是希望通过综合体这种新体裁,既吸收旧史体的优点,又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如典制部分,不同于旧史体的志书,而是要用现代眼光把元代制度说清楚;列传也是这个道理,《元史》的列传错误和缺陷比较多,要从新的角度来表现元代重要人物,并订正《元史》列传中的一些错误。从此白先生开始走上了重修元史的新路!
白先生在元史的综述部分,总括了元代历史。总括按时间顺序进行,他把元代历史分为四个时期来写。中国历史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民族,一是疆域,元代历史在这两个方面更加突出。白先生很注意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希望把民族问题写好,在综述里专门讲元代多民族聚合的局面。由于蒙古西征,使得元代疆域广阔,超过了唐代,中亚直到欧洲东部的辽阔地区归入大蒙古的疆域,成为元朝的宗藩,因此白先生在综述中增加了有关元代宗藩国的内容。清末魏源写《元史新编》时补写了宗藩的传记,但材料简略,而且有错误,需要订正和补充。另外,元代还有中外交往频繁的特点,这也需要有关章节来反映。除了元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宗教的内容,再加上以上有关特点,白先生关于元史综述部分的传说就比较丰满一些,既起到类似本纪的作用,又不失通论著作的功能。白先生在新综合体中,讲述了一个序说,用以介绍材料和研究状况。元代史料的世界性很突出,史料不但有中国史料,还有外国史料;中国史料中既有汉文史料,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材料。蒙元史不但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而且对于俄罗斯、伊朗、伊拉克、中亚各国以及土耳其、阿塞拜疆,也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段,所以这些国家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蒙元时代的丰富材料,都在研究这段历史。欧洲东方学的兴起为什么非常重视蒙元时代?那是因为欧洲向东扩张,无论是政治势力还是文化势力,扩张到土耳其就与蒙元时代的历史遗产接触了,而奥斯曼帝国是蒙元时代以后兴起的。再往东到了伊朗,伊朗从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都和蒙元时代有关,而俄罗斯到15世纪蒙古时代才慢慢终结与蒙元帝国的关系,因此欧洲的东方学者要研究这段历史。何况在这段时期里,元朝跟西方世界还有许多直接的来往,比如著名的马可波罗,在欧洲也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旅行家,还有基督教传教士。欧洲很重视基督教的东传,称为东方基督,天主教也是元朝时传到中国来的。元代民族间的聚合、与外国的交往很多,蒙古、西藏与内地汉民族的交叉影响,回回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基督教徒带来了基督教文化,元朝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所以说元史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必须要进行国际性的沟通才能充分进行。这样一来,元史从地区性研究,或者从整体的文化形态、历史文化制度来说,都需要从中西结合的角度来考虑。
白先生在典制方面,是要反映元代制度的概貌。元的制度与唐宋有联系,忽必烈建国立制,以唐为法,实际上是以金为法,金承辽,辽学唐,当然辽金制度与宋也有关系。元的制度不但与中原制度有关,还与少数民族的制度有关,特别是与蒙古、西藏有关。元的制度对后代也有影哪,如对明的卫所制度、行省制度都有影响。元史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关于典章制度的记载疏误之处甚多。现在有的人误以为元史已经给年纪大的人搞得差不多了,实际并非如此。别看有关元史的文章发了许多,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不但元朝的制度与唐辽金的继承关系值得研究,而且与蒙古、西藏等民族制度的联系也值得研究。因此,要把元代每一个具体的制度都搞清楚不太容易了。鉴于此,白先生希望大家在研究元史时,在大的方面不要有遗漏,做到重点突出,有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暂时留待以后研究。很难做到各章节都具较高的水平,有的写得可能好一些,有的也可能粗略了一些。
白先生在列传部分,要求首先做到准确,《元史》列传部分的错误是很多的,在利用时一定要订正。具体的作法是以旧传为基础,同时将有关人物的行状、神道碑、墓志铭、记、序等相关材料,都收集完备。旧传叙述的一般事件可删节,旧传遗漏的重大事件要补上,并改正旧传在年代、事迹上的错误。希望新的传记完成以后,虽然对人物事迹的叙述不是很全面,但是比较准确的。列传部分涉及大量的考订问题,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传记要改正旧传的错误。按说应该把这些订正的原委注出来,但篇幅较多,全书的体例也不允许这样做,只好省略了。因此,看起来好像每一列传都是平铺直叙,但下边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在展开总体研究时,白先生讲要特别注意元代多民族历史文化的特点。注重中国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的观点:
研究中国历史要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中国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不是汉族的独角戏。中国的历史文化确实是多民族的综合文化,实际上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所以,今后培养出来的年青学者,不管研究哪个朝代,不仅仅是元代,都要有一种中国多民族历史的观念,不然的话,就很难将一段历史说透。
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的系列丛书中古时代元中,同样也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当然还要兼顾广大读者们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这也就不可能对中国中古时代元时期的相关史学研究做出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在这册书中,我们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广大的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对广大读者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也为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方便阅读,从中不断获得更多的史学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到历史的真谛,努力做到彰往而知来。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因为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所选用的材料来源都没有注明,虽然如此,但是这些材料也都是出自白寿彝先生生前审阅过、修改过并最后亲自定稿的材料,同样这种做法也延续了白先生的一贯所为。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采用了楷体字,这是白寿彝先生讲史学的文字部分;一般宋体字,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先生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就此也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还应该特别感激出版公司的领导和编辑们,因为他们为出版这套丛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甚至于不辞辛苦。我的小孙女白知灵对我的这套书,亲助力依旧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力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10月16日 林萃书屋


中古时代元
元时期论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
大蒙古国建于1206年,这是蒙古人建国之始,也可说是蒙古人由许多分散的部落转向统一民族的重要标志。
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大蒙古国)建立。蒙古汗国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
1271年忽必烈又建大元国号,而原来的国号仍未废弃,全称为大元大蒙古国。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
1276年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继续清除南宋的残余势力,建成了统一全国的元皇朝。
元顺帝于1368年退出中原。此后,元廷迁往漠北,继续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但元廷自中原的退出就意味着它在全国性统治地位的终结,而逐渐成为明代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
在中古史期元时期,主要在于突出重要人物的描述、整体历史时期的讲述和重点问题的论述: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蒙元时期很重要的人物。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
*民族史是本书计划中的重点。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点认识,在解放后逐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这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在多年断断续续的摸索中,对民族史有两点体会。它经历过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以至当前社会主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又一点是,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民族斗争,甚至出现过民族战争,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看,我国民族之间总是越来越友好。友好并不排斥斗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阻挡友好关系的前进。
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统治境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讲 元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元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当时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二次民族重新组合在史学上也反映出来。在这个时期,史书的编撰和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目前可供研究元史的海内外资料,非常丰富。可谓:
史料搜集得广,考核精审,立论平实,可说功力相当深厚。
如何评价元时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需要结合史实,予以全面考虑,单独强调哪一面,都是不应该的,也是不科学的。下面着重介绍主要产生于元代和有关元代历史的一些颇具价值的史书,以此来彰显元代史取得的成就。
1.史学书籍的纂修
(1)官修史著
《元朝秘史》的修撰
《元朝秘史》(Mongqolun Nihucha Tobchiyan),这是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同样也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书写的蒙古族的第一部文学杰作,作者佚名。此书后有鼠儿年七月写毕注释,由此应成书于13世纪中期。
《元朝秘史》是一部古代蒙古族的民间世代传说,描述了蒙古族的起源、成吉思汗先世谱系、蒙古社会生活、阶级状况,其中并突出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在逆境中的奋斗、蒙古国家的建立及其南侵西征的全部过程,以及窝阔台汗继位后的事迹,反映了当时蒙古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诸多领域的内容,是研究早期蒙古历史和文学的极为重要的典籍。
现存的《元朝秘史》是明初四夷馆的汉文本,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题名《元朝秘史》。汉译部分只是《脱卜察安》(藏于宫廷的秘文)的一部分,原文早已散失。
辽、金、宋三朝史书的纂修
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王鹗请修辽、金二史,世祖命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后又诏史天泽监修。南宋亡后,又令史臣通修辽、金、宋三史。仁宗延祐年间也曾诏修辽、金、宋三史。但终因义例未定,一直未能定稿完成。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命中书右丞相脱脱修三史,任三史都总裁,铁木儿塔识、太平、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辽史》总裁官,铁木儿塔识、太平、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为《金史》《宋史》总裁官。是年三月,三史同时起修,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十一月完成《金史》,至正五年十月完成《宋史》。都总裁脱脱虽未亲自写史,但他在组织写作班子、拨江南原南宋学田作修史经费、确定三史各为正统的原则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决定确定了平等对待三史的基本原则,它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统属的历史状况,也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具有进步意义。
三史的具体工作,以欧阳玄出力最多,他从选择史官、汇集史料到制立三史凡例,亲撰论、赞、表、奏等,贡献最多。康里人铁木儿塔识担任三史总裁官,多所协赞;修史官中有畏兀儿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汉名刘伯温),哈剌鲁人伯颜,唐兀人斡玉伦徒、余阙,钦察人泰不华等少数民族史家,这是二十四史编撰队伍中所仅见的,三史都是各族史学家共同劳动的结晶。
(2)私撰史著
元代私家史学著作十分丰富,其中以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苏天爵的《国朝名臣事略》最为著名。
胡三省(12301302年),字身之,天台(今属浙江)人。南宋亡后,隐居山中,继续《资治通鉴》的注释工作。胡三省的注释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充满了民族感情。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哀痛,隐晦曲折或借古讽今地抨击元朝的统治。
马端临(12541323年),字贵舆,饶州乐平(今属江西省)人。他要对中国的历史行程,研究其变通张弛之故。他收集了大量材料,分成24个门类,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做出不少的判断,写成《文献通考》348卷。这是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伟大的历史著作,比杜佑的《通典》更为丰富。他还著有《多识录》,是有153卷的又一部巨著,可惜失传了。
马端临,宋亡后隐居不仕,花了20年功夫著成《文献通考》。唐杜佑的《通典》门类分得过宽,且只写到天宝年间。《文献通考》是《通典》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是研究宋和宋以前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一部巨著。
苏天爵(12941352年),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文宗天历间完成《国朝名臣事略》15卷。苏天爵还编有《元文类》70卷,收录元代名家诗、文八百余篇。
(3)译著
元代是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十分活跃的时代。在人们日常生活、政府行政、文化交流等方面需要用语言进行交往,因此,元朝政府十分重视双语教育。一方面要使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不致断绝;另一方面又要使少数民族尽量掌握汉语,提高文化素质,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当时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监学,培养了大量政府部门中的译史,为各族之间沟通语言起了不少作用。元朝统治者也非常重视蒙古、色目人掌握汉语。为适应各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需要,元代涌现了一批文字学家和翻译家。汪古人马祖常将《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翻译为蒙古文。回回人察罕,精通中国历史典故,曾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古文,又译蒙古文《脱卜赤颜》为《圣武开天纪》,还将《太宗平金始末》译为汉文(《元史察罕传》)。汉人鲍信卿是著名的蒙文专家,元贞初年间曾选编史传中的故事及时务切要者250余条译为《杂目》,又编蒙古、畏兀儿语法为《贯通集》《联珠集》《选玉集》等。
2.其他主要史书
宋濂、王祎等所撰《元史》
《元史》,共210卷,明宋濂、王祎等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夺取元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元洪武。同年吧月庚午(初二日),明军占领元朝大都(今北京),元亡。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初一,在南京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始编写,至八月十一日结束,参加纂修者除总裁宋濂、王祎外,还有汪克宽、胡翰、宋僖等16人,仅用了188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由于编纂时间之仓促,而且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全书并没有完成,于是欧阳佑等被派到全国各地调查顺帝一朝资料。朝廷于洪武三年二月六日重开史局,仍命宋濂、王祎为总裁,率领赵埙、朱右、贝琼等15人继续纂修。经过143天,七月初一成书,增编顺帝纪10卷,增补元统以后的《五行》《河渠》《祭祀》《百官》《食货志》各1卷,三公和宰相表的下卷,《列传》36卷,共计53卷。然后合前后二书,厘分附丽,共成210卷,也就是现在《元史》的卷数。
《元史》正文由《本纪》《志》《表》和《列传》等部分组成。由于《元史》的成书草率和它所受到的种种指摘,自明朝就不断有人企图增续和重修,先后成书的有:明代胡粹中的《元史续编》;清代邵远平的《元史类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民国以后屠寄的《蒙兀儿史记》,柯劭忞的《新元史》等。
宋濂(13101381年),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此后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王祎(13221373年),字子充,号华川,义乌来山人,元至正八年(1348年)游燕京,上八千言书论时政。危素、张起岩举荐于朝,未被纳用。遂归隐青岩山著书,名声日盛。十八年,朱元璋率部攻取婺州,王祎应召,被任为中书省掾史。二十一年,进《平江西颂》,朱元璋大喜,说:吾固知浙东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累升侍礼郎,掌起居注。出任南康府同知,抚定创残,收廪贤士,南康得以安宁。二十七年,朱元璋召议即位礼,因所陈不合上意,出为漳州府通判。明洪武元年(1368年),上疏建议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浙西既平,课敛当减。二年,召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
(1)典章制度史著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60卷,附《新集至治条例》,编者目前不详。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曾规定各地官府编类中统建元以来的圣旨、条画及朝廷已行格例,置簿编写检举,作为官吏遵循的依据。沈家本于光绪戊申(1908年)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撰有跋文,认为此书当日乃奉官刊布,以资遵守,非仅为吏胥之钞记,也有人说此书殆吏胥所钞记,然主其事,似为坊贾也。其实,《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汇编了上起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下迄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的诏令判例和各种典章制度,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大类,是一部元朝法令公牍文书的大总集;而《新集至治条例》又分国典、朝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八大类,各大类之下又有门、目,目下列举条格事例,全书共有81门、467目、2391条。这是一部研究元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具体与生动地反映了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抄引的圣旨和中书省、御史台的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统治集团议决政务的记录,可看出元朝政府决定和处理政务的准则、方法和过程。社会经济史料主要集中在户部各卷中,是研究元代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有关土地买卖、租佃关系、会种科差、课税制度、手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元代币制、高利贷盘剥及农业政策和村社制度等情况,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与生动的描述。吏部各卷对元代各类官吏的官职、品级、职责、任免、升转、考核,各种公规,乃至文牍程式都有记载。刑部各卷提供了元代司法制度的详细资料,对研究元代法制史和社会史极有价值。
在《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使用了常见的书面语,并在词讼文字中又常用元代口语,还在圣旨、令旨和省、台文件中使用以口语硬译蒙古语的特殊文体,其语法特征与汉语大不相同,有时在同一文牍中混用不同的文体。这些独特的文体,非常抢眼,但也为非学者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不过,如今可参读亦邻真《元代硬译公牍文体》一文,它可谓《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等史籍阅读的参考。
官修《通制条格》(现存22卷)
元仁宗即位之初,允中书所奏,择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时则若中书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议中书刘正等,由开创以来政制法程可著为令者,类集折衷,以示所司,于是就有了《制诏》《条格》《断例》三条大纲,另将错居于《条格》《断例》间的内容辑成《别类》。此成书于延祐三年(1316年)五月,名为《风宪宏纲》,监察御史马祖常作序。书成之后,又命枢密、御史、翰林、国史、集贤之臣相与正是。凡经八年而是事未克果,到了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才审定颁行,题名《大元通制》。全书88卷,凡2539条。此书仅有第二部分《条格》的一部分流传至今,故名《通制条格》,其29卷的内容为:户令、学令、选举、军防、仪制、衣服;1322卷的内容包括: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2730卷内容为:杂令、僧道、营缮。《通制条格》内容与《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相似,同样是元朝法令文书的汇编,研究元代历史尤其是元代制度时,必读此书。
官修政书《皇朝经世大典》
《皇朝经世大典》,880卷,目录12卷,公牍1卷,纂修通议1卷。此书是元文宗时官修的一部政书。
天历二年(1329年)冬,元文宗下令参酌唐宋会要之体,会粹国朝故实之文,命赵世延、虞集等主其事。1330年四月十六日1331年五月一日成书。全书分10篇:帝号、帝训、帝制、帝系4篇为君事,由蒙古局负责纂修;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6篇为臣事,由虞集等编纂。《皇朝经世大典》书成之后,仅缮写呈上写本,未刻本,今不传。
现据《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可以略见各典的子目,而政典部分的若干类子目除序录外,还收录了一部分子目的内容,其中以征伐招捕收录较多,涉及元朝的统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元史》各志,可以略知是书的内容梗概。阅读《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的《经世大典》残文,尚可窥见其部分内容,其中主要是出自《政典驿传》类的站赤,出自《赋典漕运》类的海运,出自《宪典仓库》类的仓库。翻检《广仓学窘丛书》所收的《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元代画塑记》《元高丽纪事》《大元官制杂记》等篇,也可得知《皇朝经世大典》的部分内容,也都是清朝末年徐松和文廷式由《永乐大典》中钞出的,这些原文除《仓库》一卷尚存外,其余上述各卷如今亦已散失。此外,魏源《海国图志》(道光甲辰古微堂木活字印本)中尚转载有《元经世大典地图》一幅,据魏氏在说明中称该图得自《永乐大典》,即《元史》地理志末附西北地名二页。如今刊载原图的《永乐大典》业已不存,幸赖《海国图志》得以保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