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内容出自专业史家: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致信道贺;☆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著作:《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白寿彝教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重视,此点高度吻合党政机关学习历史的需要。
内容全面细致:本系列图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内容丰赡、资料翔实;体裁新颖而具有民族风格;代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水平。
普及历史学读本:该系列图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不仅适合历史专业工作者阅读、研究,而且适合一般读者学习、
|
內容簡介: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极为活跃,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斗争极为频繁,民族融合极为壮观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未能阻遏文化发展的脚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伟大文化成果,居于当时世界文化的前列,与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治世相比,也毫不逊色,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
關於作者: |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目錄:
|
目录
前言壹
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讲中国史学走向发展时期
1.时代的特点与史学发展趋势
2.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
3.地方史、民族史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4.家史、谱牒和别传
5.通史撰述
第二讲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1.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2.陈寿和《三国志》
3.司马彪《续汉书》八志、袁宏《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
4.沈约、萧子显和魏收的皇朝史撰述
第三讲再说范晔与袁宏
1.《后汉书》范晔所著
2.《后汉书》对史事的整理
3.《后汉书》中的论赞
4.无神论者范晔
5.袁宏撰集《后汉纪》
6.袁宏的名教观点
第四讲史学史的诸多论述
1.司马迁的论述
2.班彪的论述
3.《文心雕龙》的《史传》篇
4.《晋书》卷82和《经籍志》的史部叙录
第五讲《三国志》点说
1.良史之才
2.品藻典雅
第六讲魏蜀吴三国的鼎立
1.曹操灭袁占中原
2.初步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3.三政权鼎足而立确立
4.魏皇帝已成傀儡
第七讲西晋的短暂统一
1.太康时期的小康局面
2.矛盾重重和西晋灭亡
第八讲东晋十六国的混乱
1.东晋十六国
2.淝水之战役
3.东晋之衰亡
第九讲南北朝的对峙与改变
1.武帝刘裕建立的宋
2.拓跋珪建立北魏
3.南北的对峙与纷争
4.结束对立又现统一
第十讲不叫世家叫门阀
1.新兴的门阀地主
2.世家地主的延续
3.寒门素族的渐强
4.纯粹的社会制度
第十一讲佛教的流行与无神论者
1.佛教大为流行
2.范缜与神灭论
3.寺院经济扩张
4.周武帝的灭佛
第十二讲玄学的兴盛与清谈误国
1.玄学的开始兴起
2.奠基人何晏、王弼
3.玄学思想的东渡
第十三讲法律最为完善的刑法
1.相当残酷的死刑
2.摧残身心的肉刑
3.督责官吏的扑刑
4.罚劳役的劳作刑
5.因罪流放的流刑
6.钱财顶罚的赎刑
7.审判、检察和司法机关
8.监狱、刑具、刑讯及刑罚
第十四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农业的显著发展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农业技术的发展
4.水利事业的发展
5.手工业较大发展
6.多领域的新成就
第十五讲文学艺术盛景非凡
1.建安文学
2.著名的西晋辞赋
3.艺术史上的高峰东晋书画
4.盛行的南朝文学
第十六讲军事的新妙战术
1.骑兵战术有了新进展
2.克制骑兵战术有新招
3.水战战术的激发勃进
第十七讲中医学之明显进步
1.三国名医张机
2.两晋名医王叔和
3.皇甫谧的针灸学专著
4.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5.著名药物学家雷敩
6.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7.多彩的医剂著作
8.外科与手术并进
第十八讲古代数学的伟大开创
1.勾股定理和重差术
2.割圆术和圆周率
3.球体积公式
4.同余式和不定方程
5.其他很有创见的贡献
第十九讲妇女的较多记录
1.著名的女诗人蔡琰
2.建安年刘兰芝抗婚
3.才女谢道韫的才辩
4.苏蕙巧织回文图诗
第二十讲中外交流十分突显
1.同西域、南海诸国的关系
2.中外物资的交流超过两汉
3.外国的文化主要来自印度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4册,即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册。
这里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发展时期的历史。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前期,民族重新组合现象在展开,这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后期,民族重新组合的现象逐渐告一阶段,这是在隋唐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给一些人的印象,好像只是一团混乱,其实这段历史也自有它的行程可以稽考。大致说来,这个时期相当于公元196年至589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三国的鼎立;第二,西晋短暂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第三,南北朝的对峙;第四,从北魏的分裂到隋的统一。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上看,这个时期历史形成的脉络还是相当清楚的。本册对这种情况也有更具体的论述。这种划分是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上看的,而不是简单地作为割据的历史来处理的。
本册突出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第一,门阀世族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的特权阶层,门阀世族和门阀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它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到这一时期的历史全局,关系到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经济形态和文化思想的变迁。第二,封建依附关系虽然早已有之,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获得高度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生产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属于封建依附关系的性质。这种性质的生产关系,在这三四百年间不断地有所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极为活跃,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斗争极为频繁,民族融合极为壮观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未能阻遏文化发展的脚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伟大文化成果,居于当时世界文化的前列,与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治世相比,也毫不逊色,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套丛书每册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寿彝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同时还要兼顾当今广大读者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也就不可能对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史学研究做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在这册书中,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量让广大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历史的真谛,努力做到彰往而知来。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因为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对于引用的材料都没有注明出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楷体字内容,是白寿彝讲史学的文字部分;宋体字内容,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就此也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小孙女白知灵,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她给了我亲情的支撑。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力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一讲 中国史学走向发展时期
1.时代的特点与史学发展趋势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史学成长起来以后走向发展的时期。这700年左右历史的时代特点,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史学的发展。首先是政治上的变动,出现了或几个封建皇朝并存或南北皇朝对峙的局面,而终于促成了隋唐皇朝的统一和兴盛。在这个过程中,门阀地主形成和发展起来,代替了前一个时期的世家地主,成为在政治上占据主要统治地位的阶层。这种形势推动了皇朝史撰述的发展,出现了一代之史,至数十家的盛况。这种形势也推动了姓氏之学的发展,谱学之书的撰述成为这个时期史学活动的时尚: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这两条,是门阀地主政治在史学上的突出反映。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的时代特点,是发生了民族间的长期斗争,发生了民族的大规模流动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民族间的长期斗争和民族的大规模流动,使中国北部一度出现了皇朝林立的局面,而不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民族杂居的地区都扩大了,民族间的融合都加深了。这个时代特点反映在史学上,一方面,是推动了各民族政权对国史的撰述。《隋书经籍志二》霸史篇记:自西晋永嘉之后,九州君长,据有中原者甚众,其君臣忠义之节,经国字民之务,盖亦勤矣。而当时臣子,亦各记录。隋唐时期,前人所撰北魏史被承认为正史,并在前人所撰基础上新撰《北齐书》和《周书》,也都列入正史,扩大了民族史撰述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随着大批劳动人手的南迁和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长江以南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风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为历史撰述提供了丰富的新内容。《晋书食货志》记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事;《宋书州郡志》备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地理志》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而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诸郡则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厖,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同书记荆州说:其风俗物产,颇同扬州,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舂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自晋氏南迁之后,南郡、襄阳,皆为重镇,四方凑会,故益多衣冠之绪,稍尚礼义经籍焉。《通典食货十》记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同书《州郡十二》记扬州风俗说: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今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雋,吟咏不辍,盖因颜、谢、徐、庾之飚扇焉。《州郡十三》记荆楚风俗说:南朝鼎立,皆为重镇。然兵强财富,地逼势危,称兵跋扈,无代不有。《元和郡县图志》的江南、剑南、岭南诸篇,记南方的州域疆理、丘壤山川、攻守利害,都详于前人的撰述。总的来看,这时期的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记载的分量。历史撰述反映在地域上和内容上更加恢宏、更加丰富了。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时代特点,是思想领域中的天下大同、天下一家观念的形成,它是长时期的民族斗争和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种观念,在当时现实的历史活动和对以往历史的认识与撰述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看到唐初多民族相聚的局面,唐高祖兴奋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唐太宗晚年总结历史经验,把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看作一条重要的成功决策。这种认识,在唐代的许多历史撰述中有突出的反映。比起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它包含了更多的对于多民族国家之历史的自觉意识。
这个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极盛的程度,这推动了关于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的撰述。贾耽的《皇华四达记》和杜环的《经行记》因原书早佚,故其遗文零简尤为人们所推重。佛教僧人在这方面的撰述颇为丰富,《法显传》《大唐西域记》《海内寄归传》《往五天竺国传》《高僧传》《续高僧传》等都是知名之作。
2.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书在数量上和种类上有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可以从《隋书经籍志》同《汉书艺文志》分别著录的史书的比较中,从《新唐书艺文志》序提供的数字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书数量的比较中得其大体:
《汉书艺文志》撰成于1世纪末,它以史书附于《春秋》类,著录西汉人的历史撰述6种343篇。《隋书经籍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上距班固去世之年(92年)凡564年,其中前120余年是东汉中后期,后60余年是隋与唐初,中间约370年是魏晋南北朝。《隋志》史部大序说: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今开其事类,凡十三种,别为史部。它称著录史书817部,13264卷;通计亡书,合874部,16558卷。它们约占《隋志》所著录四部书(道、佛二经不计)种数的15弱,卷数的13强。这些史书除极少数是东汉及隋朝人所撰,绝大部分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新唐书艺文志》序称:宋代以前,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如以唐代学者所著书平均分配于四部,史部书应得7100多卷。这是唐朝开国以后大约100年间的成就。把这个数字的每年平均数,同魏晋南北朝370年间史书著述的每年平均数相比,要多出一倍左右。这是盛唐时期的情况,中晚唐时期可能会有些变化,但也不会相去太远。这说明,隋唐时期史书在数量上的发展又超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的史书的品种、类别也增加了。南朝梁武帝时阮孝绪撰《七录》,有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技术录、佛录、道录。阮孝绪考虑到史家记传,倍于经典,特分出众史,立为记传录。它分众史为12类: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史书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且必须按其所记内容进行仔细分类,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史书在数量上和种类上的发展,跟史家人才辈出、私人撰史蔚然成风有直接的关系。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称魏晋时的华峤、陈寿、陆机、束皙、王隐、虞预、干宝、孙盛,南朝时的徐爰、苏宝生、沈约、裴子野等,都是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选。他论北朝史官,于北魏提到崔浩、高闾,于北齐、北周则说如魏收之擅名河朔,柳虬之独步关右,亦各一时也。私家撰史,魏之鱼豢,西晋之王荃,南朝宋之范晔,齐之臧荣绪,梁之吴均以及北魏之崔鸿,皆为名家。官史、私史是相对而存在的,所谓尸素之俦,盱衡延阁之上;立言之士,挥翰蓬茨之下,正是私家撰史活跃的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