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内容出自专业史家: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致信道贺;☆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著作:《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白寿彝教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重视,此点高度吻合党政机关学习历史的需要。
内容全面细致:本系列图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内容丰赡、资料翔实;体裁新颖而具有民族风格;代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水平。
普及历史学读本:该系列图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不仅适合历史专业工作者阅读、研究,而且适合一般读者学习、
|
內容簡介: |
《大繁荣中古时代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田制、税制、官制、军制、法制、选举制度、行政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的盛况,在其他历史时期是很难见到的。
|
關於作者: |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目錄:
|
前 言壹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001
第一讲 唐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1.历史意识的强化和史馆的设立003
2.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005
3.新修《晋书》和《南史》《北史》009
4.吴兢和《贞观政要》011
第二讲 史学理论的发展刘知幾和《史通》
1.刘知幾著《史通》 015
2.《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017
3.刘知幾论史才三长 022
第三讲 典制史的崛起杜佑和《通典》
1.杜佑著《通典》024
2.《通典》关于国家职能认识的新发展 026
3.杜佑的史学思想和朴素的历史进化观 027
第四讲 历史思想领域的成就
1.神灭论与兴亡论033
2.封建论与民族论036
3.《人物志》与帝王论039
第五讲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1.史书部类趋于定型 047
2.史注的突出成就049
3.文献整理、总集和类书 052
第六讲 隋皇朝的建立
1.杨坚在位的15年054
2.杨广在位只有13年 065
3.高颎号称真宰相071
4.宇文恺创建历史名城 076
第七讲 隋末农民大起义
1.王薄揭开了大起义的序幕081
2.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083
3.杜伏威、辅公祏的江淮军087
4.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090
5.杨玄感起兵反隋094
第八讲 唐皇朝的盛世
1.唐高祖的重新统一 096
2.唐太宗与贞观之世 101
3.制度的改进与发展 110
4.人才的网罗和使用 117
5.武曌称制 117
6.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20
7.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123
8.义军的女文佳皇帝 133
9.内外关系较为密切 135
10.多种宗教国内流传136
第九讲 唐中叶的变化
1.唐中叶的变乱 140
2.民族间的不和 143
3.文化受到刺激 143
4.颜真卿的书法 163
第十讲 唐皇朝的没落
1.唐朝的名实俱亡165
2.皇朝统治进一步腐朽165
3.唐的统治在加速没落 166
4.一代名相李德裕 166
5.安禄山势力的延续174
第十一讲 唐末农民大起义
1.农民大起义的前奏184
2.王仙芝、黄巢起义185
3.藩镇之间的混战 187
4.民族关系的演变 188
5.唐末文化的衰弱 188
第十二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农业显著的发展 190
2.手工业较大发展 191
3.商业在逐渐兴盛 193
4.天文历算的新绩 193
第十三讲 封建关系的新发展
1.门阀社会地位渐弱194
2.新兴的寺院地主层194
3.所谓的庶族地主层195
4.地方性的豪族地主195
5.富商地主资产雄厚196
6.土地私有的广泛性196
第十四讲 炼丹术的鼎盛和化学的发展
1.古炼丹术的鼎盛与悲哀198
2.孙思邈及炼丹术的贡献199
3.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201
第十五讲 中医药学的突出发展
1.基础医学理论的研究 203
2.《新修本草》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204
3.孙思邈和《千金方》 205
4.王焘与《外台秘要》 206
5.蔺道人与正骨医术207
6.太医署和医学教育207
7.国内外的学术交流208
第十六讲 民族融合的隋唐音乐
1.隋朝的宫廷燕乐 211
2.唐朝的宫廷燕乐 212
3.唐朝的音乐机构 213
4.唐代的民间音乐 214
5.唐代的乐曲 215
6.唐代的曲子词215
7.中外音乐的交流 217
第十七讲 独具特色的服饰与礼乐
1.服饰显示时代的精神 221
2.礼乐主要为礼服务226
第十八讲 隋唐之巾帼英雄
1.巾帼第一人:冼夫人 228
2.绝对英雄:平阳公主 231
3.妇女书与宋氏姊妹233
第十九讲 隋唐的交通纵观
1.交通与东南财富 236
2.国内交通路线237
3.运河240
4.域外交通242
5.大都会 243
6.唐馆驿 244
7.交通工具245
第二十讲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1.中国成为世界历史的先导 247
2.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 250
3.中国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58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5册,即中古时代隋唐时期册。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主要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史学。从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学发展、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焦点议题,多方面、深层次地探索了隋唐强盛发展的原因。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隋唐之所以强盛,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是根本;社会的开放,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交流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繁荣的动力。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到隋唐又有更大的发展。隋唐统治者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促使其纷纷向中国内地迁移,在唐初形成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这种融合,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观念、伦理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一种开放的、朝气蓬勃的新气象。隋唐一方面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输出本国先进的文化。隋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强盛的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如果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是欧洲人最引以为傲的成就,那么,唐朝在推动欧洲向文明社会进步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则是中国与世界学者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中古时代隋唐时期册中,因为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寿彝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再有还要兼顾广大读者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也就不可能对中国中古时代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学研究做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在这册书中,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广大的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对广大的读者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方便阅读,从中不断获得更多的史学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历史的真谛,努力做到彰往而知来。
因为《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我们对于材料的来源都没有注明。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用楷体字的,是白寿彝讲史学的部分;一般宋体字的,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就此也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还应提及我的小孙女白知灵的亲情助力。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7月8日 林萃书屋
第一讲 唐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1.历史意识的强化和史馆的设立
隋朝与唐朝,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强化了,这在历史撰述和历史思想上都有明显的表现。隋文帝在撰史方面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命魏澹别成魏史。而魏澹所撰《魏书》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隋文帝览而善之。这是通过改撰魏史,为西魏、北周争得合理地位,而最终是为隋朝争得合理地位。隋文帝在撰史方面做的另一件事情,是在开皇十三年(593年)下了一道诏书: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这表明皇家垄断撰集国史、臧否人物的决心,魏晋南北朝以来私人修史的势头受到了扼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重建和强化在修史方面最直接的反映。
《汉书》学的兴盛,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隋朝统治者历史意识的强化。梁、陈以来,《汉书》地位日显,而《史记》传者甚微。隋统一后,发扬了南朝这个传统,《汉书》学走向高潮,成了国学。当时,刘臻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杨汪受业于刘臻,刘臻反而说吾弗如也。杨汪后为国子祭酒,炀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蜂起,皆不能屈,为一时之盛举。但隋朝《汉书》学的泰斗,还要推萧该、包恺二人。史称:大业年间,于是《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匠。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人。关于《汉书》的著作,为当时所贵,甚为贵游所礼。这样的盛况,在经学史、佛学史上并不鲜见,在史学史上却是空前的。《汉书》因具有皇朝史典范的性质而有此殊荣,而《汉书》学出现如此盛况,自是统治集团提倡的结果。正宗观念、垄断修史、推崇《汉书》,这种历史意识的强化,反映了政治统治上的要求。在这方面,唐初统治者比隋朝统治者要高明得多。
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根据令狐德棻的建议,诏修梁、陈、魏、齐、周、隋六代史。诏书指出:史官的职责是考论得失,究尽变通,史学应起到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的作用。魏、齐、周、隋、梁、陈六代都自命正朔,至于发迹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无乏于时;然诸史未备,遂令人惋惜。诏书对撰述六代史提出了总的要求:务加详核,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这道诏书,反映出了唐高祖的政治家气度:他是激烈的政治斗争的胜利者,但他并没有去指斥前朝的错误,而是充分肯定它们的历史地位。他重视周、隋的历史,但也没有排斥梁、陈,显示出对于史学工作有一种开阔的视野。这次修史工作没有取得具体成果,但它却为唐初修撰前代史确定了宏大的规模。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复命诸大臣撰写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以房玄龄、魏徴总监诸代史,以令狐德棻主修周史并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这是武德年间修史工作的继续。经众议,北魏史有魏收《魏书》和魏澹《魏书》二家,已为详备,遂不复修。为实现这次修史计划,这一年,唐太宗对修史机构做了重大改革,正式设立史馆,并移史馆于禁中,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宰相负责监修,后称监修国史,成为定制。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称兼修国史;或以卑品而有史才者任之,称直史馆;凡专职修史者,称史馆修撰。此后,历代修史机构大致袭用此制。唐代以下修史工作绵延不断,史馆起了重要作用。
贞观十年(636年),五代史同时修成。唐太宗十分高兴,他勉励史臣们说: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秦始皇奢淫无度,志存隐恶,焚书坑儒,用缄谈者之口。隋炀帝虽好文儒,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泯绝。朕意则不然,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公辈以数年之间勒成五代之史,深副朕怀,极可嘉尚!
这一段话,阐述了唐太宗对史学的社会功用的认识,尤其是史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阐述了唐初统治者在对待史学的态度上跟秦、隋皇朝的区别。隋、唐统治集团在历史意识强化方面是一致的,在对待修史工作的具体措施上却并不相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文化政策上的得失。贞观年间,唐太宗还诏修《五代史志》,重撰《晋书》;史家李延寿秉承家学,着手撰写《南史》《北史》。至唐高宗时,这些撰述都已完成,显示出官修皇朝史的重大成就。
2.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唐太宗贞观十年撰成的五代史包括:
《梁书》56卷:帝纪6卷,列传50卷。姚思廉(557637年)撰。
《陈书》36卷:帝纪6卷,列传30卷。姚思廉撰。
《齐书》50卷:帝纪8卷,列传42卷。李百药(565648年)撰。后人为区别于萧子显《齐书》,称之为《北齐书》。
《周书》50卷:帝纪8卷,列传42卷。令狐德棻(583666年)、岑文本(594644年)、崔仁师撰,其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
《隋书》55卷:帝纪5卷,列传50卷。魏徴(580643年)、颜师古(581645年)、孔颖达(574648年)等撰,其史论皆魏徴所作。魏徴还撰写了梁、陈、齐三史帝纪总论。
五代史各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前人成果,姚思廉、李百药都有家学传承,《周书》《隋书》具有更明显的官史性质。在诸史作者中,大致说来,魏徴长于史论,姚、李长于史文,令狐德棻长于史例。五代史在南北关系的处理上,大致采取了同等看待的态度,这跟《宋书》《南齐书》称北朝为索虏,《魏书》称南朝为岛夷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反映了在政治统一条件下政治家和史学家对南北朝历史的新认识。五代史虽各自独立,但对所记历史内容也有一个全局的安排。对于梁朝、陈朝与少数民族及外域的联系,《梁书》专立《诸夷传》叙述,《陈书》则散见于纪、传之中;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北齐书》同《陈书》相似,《周书》跟《梁书》相近。《梁书》所记海南诸国,《周书》所记突厥、稽胡,都是极重要的历史内容。梁、陈、齐三史都有魏徴撰写的总论,反映出对前代史评价上的总认识。
五代史在编次上讲究以类相从的方法,除各类传外,其他列传也有不少是按义类、类会编次的。因各朝年代短促,年代与类会之间的关系便于安排,容易做到眉目清晰。但是,五代史在表述上却出现了明显的程式化的趋向。它们的帝纪,于朝代更替之际详载新朝受命的各种诏策、玺书,讳恶溢美。它们的列传,必首列传主姓名、郡望、祖、父官职,继而依次叙述幼年生活,性格、相貌、风度;历任官品,行事、文章,有的最后还写出饰终诏书、封赠、谥号、子孙官职、著述名称。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那种气势恢宏的帝纪,生动激越的列传,已难得见到。在门阀意识支配下,纪传体史书逐渐失去原先的活力。从局部来看,五代史中也有少数写得精彩的片断。《梁书》的《韦叡传》写合肥之役和邵阳之役,《康绚传》写堰淮之役,《昌义之传》写钟离之守,《周书》的《韦孝宽传》记玉璧之守,《王罴传》记荆州之守、华州之镇,都写得有声有色,是五代史中少见的佳作。
五代史的历史思想,在它们的史论中反映得最为鲜明。其成就以《隋书》史论价值最高,《周书》《梁书》次之,《陈书》《北齐书》又次之。《隋书》史论全面地总结隋朝得失存亡之故,深刻地分析了高祖之所由兴,而炀帝之所以灭的原因,在于安民和虐民的区别。它从历史比较中得到一个重要结论: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这是很有启发性的历史见解。它指出隋朝之亡起自高祖,成于炀帝的发展过程,包含了朴素辩证思想的成分。《循吏传》后论提出的所居而化,所去见思,可以看作是对各级官吏立身从政的要求;《隋书》卷66后论提出的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长短殊用,大小异宜,格税栋梁,莫可弃也的人才思想,具有历史认识和现实借鉴的价值。魏徴所写的这些史论同他为梁、陈、齐三史所写的总论一样,都贯穿着阐述得失存亡之故的思想,他在唐初的政治家中具有比别人更突出的历史感。
五代史记述了梁、陈相继,齐、周并立,以及隋朝统一南北、由兴而亡的历史,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有些记载还具有文献方面的价值。《梁书范缜传》载范缜的《神灭论》,《北齐书杜弼传》记邢邵同杜弼共论名理,在形神关系上的论难,是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周书》卷38记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元欣等13人名单,是军事制度史方面的重要资料。《陈书何之元传》载何之元《梁典序》;《隋书李德林传》载李德林与魏收论史书起源的往还书信,《魏澹传》载魏澹《魏书》义例,《许善心传》载许善心《梁史序传》,《裴矩传》载裴矩《西域图记序》等,是有关史学的重要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