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至于说到西安事变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用扭转乾坤来形容毫不为过。
张学良说:我和杨主任胆大包天,把天戳了一个窟窿,蒋委员长让我们捉起来了。这件事怎样收场,我和杨主任要想办法,你们也要想办法。
曾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刘建群这样写道:西安事变,在中华民国历史上,真算得是惊天动地的空前巨变!安内攘外的国策,到此碰壁。
蒋介石曾气哼哼的说:他(张学良)是国家的罪人,国家到今天都是他弄的,他早该死了,多少人要杀他,他知道不?
*曾形象地表白: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
|
內容簡介: |
西安事变至今已快过去八十年了,可海内外专家学者探究西安事变真相的兴趣和努力却始终不减,原因何在呢?用一位学者的话说西安事变从12月12日捉蒋到同月25日放蒋,首尾不过半个月,其始亦惊天,其终亦动地。西安事变在当时令人扑朔迷离、惊诧莫解,而对后世却影响深远,众说纷纭。关注西安事变的人,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说话,谁都不能不承认此一事变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而这十四天都发生了哪些波澜汹涌的政治风云,让张学良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后迫使他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本书在占有各方面大量高价值史料(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回忆录,更重要的档案材料,即国内外涉及该事件各方面来往的文件、电报、报纸、日记及手稿等)的基础上,勾勒出从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捉获蒋介石,到1936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日张学良送蒋介石上飞机为止这十四天内,每天发生的重大事情和事态发展的脉络,并选配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照片、报样、手稿对该书予以充实,以图文并茂的形态再现80年前西安事变那扭转乾坤的十四天历程。
|
目錄:
|
目 录
西安事变前夜 001
1936年12月12日 星期六 013
蒋介石骊山上被捉,随行大员西安被扣
八项主张通电全国,消息震惊国共高层
1936年12月13日 星期日 029
南京强硬派嚣张言战,孔宋联手力求和解
中共高调支持张杨,地方实力派谨慎表态
1936年12月14日 星期一 045
全国舆论倒向政府,苏报社评挺蒋反张
端纳冒险西安见蒋,周恩来受命赶赴古城
1936年12月15日 星期二 061
端纳牵线蒋宋夫妇,中共致电南京表明立场
潼关前线压力吃紧,张杨借电台强硬发声
1936年12月16日 星期三 075
南京决议讨伐张杨,西安大会张杨坦诚表态
共产国际要求和平解决,南京西安争夺中间力量
1936年12月17日 星期四 089
蒋手谕何应钦停战三天,蒋鼎文携信急返南京
周恩来冒雪飞抵西安,周张会晤达成和解共识
1936年12月18日 星期五 103
停战三日令得以执行,潼关战事起而复泯
中共再次致电国民党,周恩来晤虎城解心结
1936年12月19日 星期六 117
宋子文启程飞赴西安,南京再次推迟战期
中共提出和解四建议,张杨与中共立场一致
1936年12月20日 星期日 129
宋子文抵西安开始探路,晤蒋公陈说时局利害
与张杨反复交换意见,试图寻找和平解决方案
1936年12月21日 星期一 141
宋子文上午忙于西安,下午急匆匆赶回南京
和平方案遭政府质疑,南京软硬两手对付西安
1936年12月22日 星期二 153
宋氏兄妹同机飞抵西安,蒋宋夫妇见面涕泪相对
宋美龄见汉卿陈说利害,放蒋归京西安意见不一
1936年12月23日 星期三 165
宋氏兄妹与张杨周会晤,和解条件基本达成共识
如何放蒋成为最大焦点,汉卿欲送蒋更成导火索
1936年12月24日 星期四 179
众说纷纭西安局势微妙,周恩来再度拜会宋美龄
张学良执意送蒋劝部下,宋子文奔波各方费心机
1936年12月25日 星期五 193
蒋介石当面允诺周恩来,杨虎城最终开绿灯放行
张杨悄然陪蒋匆赴机场,汉卿登机送蒋义无反顾
西安事变大结局 207
参考资料 223
|
內容試閱:
|
前言
西安事变至今已快过去八十年了,可海内外专家学者探究西安事变真相的兴趣和努力却始终不减,原因何在呢?用一位学者的话说:西安事变从12月12日捉蒋到同月25日放蒋,首尾不过半个月,其始亦惊天,其终亦动地。西安事变在当时令人扑朔迷离、惊诧莫解,而对后世却影响深远,众说纷纭。关注西安事变的人,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说话,谁都不能不承认此一事变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正像这位学者说的,西安事变其始亦惊天,其终亦动地。据张学良的侍卫副官回忆,当12月12日早晨,张学良听说自己部下活捉了蒋介石的消息时,激动地对在场的人说:我和杨主任胆大包天,把天戳了一个窟窿,蒋委员长让我们捉起来了,这件事怎样收场,我和杨主任要想办法,你们也要想办法。可见,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捉蒋时并没有考虑好如何收场。正是经过了十四天的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博弈,最终让张学良做出了又一惊天动地的决定:放蒋并亲自送蒋回南京。当张学良陪蒋介石一同出现在洛阳机场时,让在场迎接蒋委员长的国民党高官们惊呆了。而张学良的表现是我就倒头睡觉了,累得很,太困了。张表白,西安事变发动之后,那时候我忙的了不得,应付着各方面的事情,我差不多都好几天晚上没睡觉,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四面八方的。
而这十四天都发生了哪些波澜汹涌的政治风云,让张学良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最后迫使他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本书在占有各方面大量高价值史料(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回忆录,更重要的档案材料,即国内外涉及该事件各方面来往的文件、电报、报纸、日记及手稿等)的基础上,勾勒出从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捉获蒋介石,到1936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日张学良送蒋介石上飞机为止这十四天内,每天发生的重大事情和事态发展的脉络,并选配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照片、报样、手稿对该书予以充实,以图文并茂的形态再现80年前西安事变那扭转乾坤的十四天历程。
至于说到西安事变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用扭转乾坤来形容毫不为过。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西安事变说: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有一种力量来逼着他转变,十年内战,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正是由于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内战,使中共领导的红军和陕北苏区摆脱了难以为继的困境。毛泽东曾形象地表白: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事变第十一天(12月22日),毛泽东在一封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提到,陕北苏区均恢复,瓦窑堡、延川、延长 、延安均入我手。因此也可以说,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尽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全民族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有利局面,但在国民党方面还是认为自己吞吃了一颗苦果。国民党政权退败台湾后,曾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刘建群这样写道:西安事变,在中华民国历史上,真算得是惊天动地的空前巨变!安内攘外的国策,到此碰壁。为祸中国的中共匪帮绝处逢生。更利用对日八年抗战的机会,颠覆国民政府,窃据大陆,于今十又七年。国共一正一邪,其盛虚胜负之数,由此划分。他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是万分的遗憾和沉痛。而蒋介石自然也是把国民党政府败退到台湾的责任怪罪在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上。蒋曾气哼哼地说:他(张学良)是国家的罪人,国家到今天都是他弄的,他早该死了,多少人要杀他,他知道不?一方面说张、杨是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千古功臣,而一方面认为他们是千古罪人,这就是历史。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日记西安事变》是继《解放日记》《长征日记》《长征后记》(西路军日记)之后,作者撰写的又一部日记体写史力作,以此纪念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以飨读者对西安事变内幕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本书照片主要来源于记载民国时期的史料及相关出版物。
陈虎 2016年3月
西安事变前夜
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冲突这两句话,就是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们两个冲突就是冲突这点,没有旁的冲突,一点冲突没有,旁的没有冲突。 张学良
1936年12月5日国民党政府中央社西安电:蒋(介石)委员长四日晨九时四十分偕张学良(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钱大钧(委员长侍从室主任)等乘陇海路专车由洛阳来陕,晚九时抵省。邵力子(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国民党十七路军总指挥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朱绍良(甘肃绥靖公署主任)等均至站欢迎,蒋与欢迎各员略事寒暄后,即赴行辕(临潼华清池)休息。
这条来自中央社的电文摘自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日报》,这看上去本是一条只有68个字的关于蒋介石出行的普通消息,但它却意味着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这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作为蒋介石的前任侍从室主任、时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的晏道刚也在迎蒋的官员行列之中,他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蒋的专列到达临潼,杨(虎城)、邵(力子)与我三人在月台上见张学良于列车刚停时便从蒋的车厢走下,面红耳赤,一面走一面对杨等3人说:我正被委员长骂的不得了,你们快上去,我在钱慕尹(钱大钧)车厢里等你们!是什么原因让张学良和蒋介石争论得面红耳赤,而被蒋介石骂得恨不得一分钟都不能忍受呢?这正是导致西安事变爆发的导火索,用张学良53年后口述西安事变的话说: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冲突这两句话,就是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们两个冲突就是冲突这点,没有旁的冲突,一点冲突没有,旁的没有冲突。
12月12日 星期六
我和杨主任胆大包天,把天戳了一个窟窿,蒋委员长让我们捉起来了。这件事怎样收场,我和杨主任要想办法,你们也要想办法。目前国家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不能胡闹,要对全国人民负责。
张学良
根据蒋介石日记,东北军扣蒋行动枪声打响时,时间是凌晨5时半,蒋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起初,蒋还以为是东北军一部之兵变,必系赤匪煽惑驻临潼部队暴动,而非汉卿有整个之计划。待蒋逃到后山,身陷四面重围之中,方意识到此绝非局部之兵变,而为东北军整个之叛乱。遂亦不再作避免之计,决计仍回行辕,再作计较。乃只身疾行下山。乃至山腹,失足陷入一岩穴中,荆棘丛生,仅可容身。
蒋的日记承认东北军参与扣蒋行动官兵没有伤害他的意思,他在岩穴中听到有士兵说要开枪,即被另一士兵呵止不要胡闹。蒋称孙铭九营长见到他时,很客气地连声说请委员长下山。而孙铭九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见到他的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打死我吧。孙铭九向蒋解释:副司令要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日,没有叫我打死委员长。孙铭九劝蒋介石说:此地不安全,请委员长还是赶快下山去吧。副司令在那里(西安)等着你呢!蒋介石在日记中解释,他是欲见汉卿询其究竟才同意跟孙铭九等人进入西安城的。
蒋介石首先被押解到西北剿总公署所在地新城大楼,交由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宪兵营看管,负责人是营长宋文梅,这是当天上午10时许的事情。约莫半小时后,张学良来见蒋介石,仍称其为委员长,并说有意见欲向委员长陈述之。蒋在日记中写道,他的回答是:尔尚称余为委员长乎?即认余为上官,则应遵余命令,送余回洛阳,否则汝为叛逆,余已为汝叛逆所俘,应即将余枪杀,此外无其他可言也。尽管如此,张学良还是保持镇静,向蒋解释,此次行动之动机,非叛变而为革命,并说:此间事非余一人所能做主,乃多数人共同之主张。余今发动此举,当交人民公断。倘国民赞同余等之主张,则可证明余等乃代表全国之公意,委员长即可明余之主张为不谬,请委员长退休,由我来干;如舆论不赞同,则余应认错,请委员长再出来收拾。余始终自信为无负于委员长之教训,现在请委员长息怒,徐徐考虑之。蒋介石当然不能接受,对张再次表示:尔如有勇气,则立时毙余;不然,则认错悔罪,立时释余。张学良出于蒋介石的安全考虑,想让蒋搬到自己的住处,蒋不答应。蒋要求见邵力子,张学良即通知邵力子来见。邵力子对蒋有所规劝,但蒋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对邵力子说:即彼(指张学良)欲要挟余发布何种命令,或签认何种条件,余亦宁死必不受胁迫。余若稍事迁就,以求苟全性命,将何以对四万万国民之付托耶?蒋当天以绝食表示抗议。他当天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是:是日,终日未进食,侍役皆彻夜未睡,午夜一时,宋(文梅)尚入室视余。
12月13日 星期日
我不相信苏联会傻到去支持张学良的冒险,从而削弱中国的抗日阵线。由于缺少来自苏联和其他中国将领们的支持,事变的平息只是时间问题,张学良的孤军或者再加没有苏联支持的共产党,也难以抵挡中央政府的部队,张学良的威望也不可能阻止中央政府军队对西北的控制。
时任英国驻华大使休格森
当天,国民党《中央日报》用特大号字登出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裭职严办。该条消息公布了昨夜今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与政治委员会召开的临时联席会议做出的五点决定,该条消息的副标题为:中央联会决定增加军委会常委,关于军队调遣归何(应钦)部长负责,即决定的第三点和第五点,而标题是决定的第一点。
而被张学良、杨虎城事变当局接管的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机关报《西京日报》更名为《解放日报》,并于当天挂名发行,头版头条消息的标题是: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八项主张要求全国采纳,蒋委员长在兵谏保护中,但安全问题可保无虞。
当天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也报道了西安事变的消息,用的题目是:西安抗日起义,蒋介石被扣留。从三方的报纸用词上看,张、杨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兵谏,国民党南京政府方面指责为叛变,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提法是起义,不管各自的提法如何,三方都在为如何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着紧张的斡旋。
南京,当天国民党中央政委会及中央常委举行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行政院代院长的孔祥熙向在座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表明了自己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主张,反对立即进行军事讨伐。他认为,张、杨在对时局宣言的通电中已表示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而且,张学良昨天在给他个人的电报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说明和平解决事变尚有转圜余地,国民党中央尤不能遽闭谈判之门。因此,他提出力主镇静的要求,并同宋美龄一道,提请派蒋介石私人顾问端纳赴西安了解情况并暂停军事进攻三天。
而在决定派端纳赴西安之前,当天有一重要人物要亲自赴西安,欲说服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这个人就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根据著名民主人士胡子婴女士回忆:12月13日,孙夫人叫我到她家去,把西安事变告诉了我。胡子婴原以为一向反对蒋介石的宋庆龄一定会很兴奋,哪知宋庆龄是要胡子婴陪她去西安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胡子婴听此大为惊愕。为此,宋向胡解释:何应钦等亲日派唯恐中国不乱,蒋介石被杀,内战势必全面爆发,日军就可长驱直入,侵占全中国。胡表示明白,愿意陪宋去西安。当晚8时许,宋庆龄电话告诉胡子婴,西安不去了,但宋没有解释又决定不去了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