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關於作者: |
韩江苏,女,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图文资料库》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代史》、《甲骨文与商代礼制研究》、《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三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甲骨文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考释技术研究》一项。出版《殷墟花东卜辞主人子研究》等专著三部。发表《从殷墟花东H3卜辞排谱看商代舞乐》等论文30余篇。曾获商承祚甲骨学奖、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等荣誉;是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石福金,男,河南林州人,1964年生,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研究,开展多项科研课题跟踪服务。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
目錄:
|
前言(1)
编辑凡例(1)
代码和简称表(1)
殷墟甲骨文编目录(1)
殷墟甲骨文编正文(1)
殷墟甲骨文编部首表(1088)
殷墟甲骨文编部首检索表(1090)
殷墟甲骨文编笔画目录(1148)
殷墟甲骨文编拼音目录(1170)
附录一 花东甲骨文编(1179)
花东甲骨文编目录(1181)
花东甲骨文编正文(1186)
花东甲骨文编部首表(1254)
花东甲骨文编部首检索表(1256)
花东甲骨文编笔画目录(1266)
花东甲骨文编拼音目录(1272)
附录二 部分新字(1277)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新字(1279)
《殷墟甲骨辑佚》新字(1280)
附录三 文字考释(1281)
殷墟甲骨文字形表义论(1283)
甲骨文足相关部位名称考(1290)
甲骨文 字分析与研究(1316)
殷墟花东H3卜辞中迟弓、恒弓、疾弓考(1322)
甲骨文阜辟乃后世象魏考(1328)
甲骨文朵字考(1345)
甲骨文枢字考(1355)
甲骨文"字考(1359)
甲骨文阂字考兼论(蠡)非铺首 (1367)
|
內容試閱:
|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今,殷墟出土的甲骨大约有十五万片。自第一部甲骨著录《铁云藏龟》问世至2012年《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出版,甲骨著录有二百余种。早期的甲骨文字汇编乃罗振玉的《殷虚文字待问编》(1916)、王襄的《室殷契类纂》(1920) 和商承祚的《殷#文字类编》(1923)。因这些著录时代早及时局动乱等因素,它们并没有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甲骨文合集》出版前,孙海波的《甲骨文编》,文字收录相对齐备,文字撰写隽永秀美,检索途径方便、快捷,特别是1965年本,对文字的考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学者岛邦男的《殷墟卜辞综类》对殷墟甲骨文字形及词条的系统整理,为甲骨文字义考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术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当今时代,这两部著录引用的资料均为旧时出版物,因时间久远、天灾、人祸等因素,像《铁云藏龟》等早期的甲骨著录,本身已成文物,若要以其作为学者的研究资料,常人将难以企及。《甲骨文编》与《殷墟卜辞综类》所撰字形是否与原甲骨拓片上字形完全相同,学者们无法跟旧时出版的原甲骨著录校对核实。19781981年出版的《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对旧时代甲骨著录进行了一次大清算,它基本涵盖了以往科学与非科学发掘的甲骨。《合集》出版后,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编》(1993),沈建华、曹锦炎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2001),刘钊的《新甲骨文编》(2009),陈年福的《殷墟甲骨文字词表》(2012),李宗 的《甲骨文字编》(2012) 等甲骨文字形汇编专著大量涌现。
一百多年来,既有甲骨文字形又有词条者,有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1989)。既有甲骨文字形又有文字考释者,有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1965),唐兰的《殷虚文字记》(1978),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释林》(1979) 及《甲骨文字诂林》(1989),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1989),饶宗颐的《甲骨文通检》(1989),松丸道雄等的《甲骨文字字释综览》(1993) 等。经过烦琐、复杂的劳动,学者们对甲骨文字形研究及辞条的系统整理,大大促进了甲骨学、古文字学的发展。
刘钊在《新甲骨文编》后记中谓编写一部大型的甲骨文字编,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迫切需求。可是编写甲骨文字编是件很麻烦,且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属于大家不为,小家不会 的工作。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十多部甲骨文字形汇编专著,但甲骨文字形整理的研究仍得到国家的重视,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骨文字形整理的基础研究 (2010年立项),新闻出版总署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甲骨文字的收集与整理 (20112016年) 相继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来研究,说明甲骨文字形整理与研究仍然比较薄弱。韩江苏的这部殷墟甲骨文字形整理汇编,始于2001年她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2004年,由她主持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图文资料库 申报成功,经过8年的日夜奋战,2012年年底,项目顺利结项。因该库涉及《合集》等十余种甲骨著录的版权,无法及时向学术界公布,字形部分先以《殷墟甲骨文编》结集出版,在这部著作出版之际,我谈一些有关甲骨文字形整理与研究的想法。
甲骨文是目前国内所能见到的最早且成熟的文字。既为文字,由形、音、义三要素组成。甲骨文虽是成熟文字,但仍有原始文字的遗迹,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线条化、符号化的结果,因此,字形正确是字义释读的基础。殷墟甲骨文字还是商代用于记事的语言符号,是早期文字,不仅由字形、字义、字音三要素组成,而且字形本身就是语词。因此甲骨文字形的科学整理,不仅有助于文字的认读、考释,而且对书法艺术、甲骨文字单数统计及字形中蕴含的深刻社会文化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百多年来,文字字形整理或描摹、临摹,或用计算机截图工具剪裁(有的还黑白翻转) 而成的一部部大型甲骨文汇编的工具书相继问世,但它们却得不到学术界的完全认同。相反,时代较早的《甲骨文编》,连续8次印刷。究其原因是:甲骨文字的点、横、竖、折笔、弯笔、圆笔的书写形式,文字字形结构等理论研究几乎空白,而《甲骨文编》的编纂者,孙海波、唐兰、商承祚、于省吾、张政 、陈梦家等老一辈甲骨学家,虽然没有文字整理理论指导,但他们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和书法水准,推出的成果(尤其是正编部分) 至今无出其右者。《甲骨文编》虽然是字形整理水平的最高代表,但远远不能反映甲骨文字研究的最新情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甲骨文编》引用的著录,多为早年公布,由于著录印数少、摹拓不精、海外发行等因素,一般研究者难以此作为第一手商代文字的研究资料;二是,《甲骨文合集》出版及《英国所藏甲骨集》《甲骨文合集补编》《殷墟甲骨辑佚》等传世甲骨资料的相继刊布,科学发掘甲骨的整理文献《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等陆续公布,以往没有见过的新甲骨文字大量涌现;三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对文化的重视,公私甲骨藏品也将相继问世,新甲骨文字也将出现。怎样整理出客观的、科学的甲骨文字,需要在总结前人整理文字的基础上,有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纵观殷墟甲骨文字形,可以分为笔画、部首与偏旁、完整字形三个层次:
一 笔画与书写顺序
殷墟甲骨文字,有点、横、竖等简单笔画,也有弯笔、折笔和圆笔等复合笔画;因其为手写形体,其点、横、竖笔遒劲有力,其弯笔、圆笔气势恢宏,展现了商代文字高超的艺术书写风格。清晰甲骨拓片上的字形,单笔与偏旁之间错落有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叠压关系清楚,表明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刻写而成,这说明商代文字是一笔一画的书写格式。是否遵循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规则,目前尚不清楚,但具体到每一字,根据笔画叠压关系,是可以判断笔画的先后书写顺序的。因此,研究文字的笔画及书写顺序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前提。
二 部首与偏旁形体相对稳定
从《周易系辞》记载看,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仰观天象、俯观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即文字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字产生的时候,许多象形文字就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生动概括。甲骨文目前虽然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成熟文字,但仍保留有早期文字的原始遗迹,如鸟作(《合集》116正)、(《合集》20354) 等形,鸣作(《合集》5452)、(《英藏》528) 等形。尽管如此,甲骨文文字符号化程度已经进入非常高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岛邦男先生在编纂《殷墟卜辞综类》时,对甲骨文字符号归类、总结,创立了164个部首;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合并、归类为150个部首。甲骨文是手写体书法,虽然这些偏旁、部首因时代、刻写人物的不同,具体形体有细微差异,但其构型相对稳定,正确掌握偏旁、部首,是区分一字的两(三) 个偏旁或两(三)个独立字的基础,也是判断模糊甲骨拓片上的完整文字字形的依据。
三 完整字形及同字异形体
目前见到的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已经书写好的文字,有的文字仅出现过一次,有的出现过上万次,频率不等。手写体的甲骨文字,受时代、地区及书写习惯的影响,出现频率高的字,书写的形体多种多样,后人把这类字称为同字异形体。如涉水之涉,有( 《合集》480)、( 《合集》15950)、(《合集》20464)、(《合集》28338)、(《合集》32951)、(《合集》36893) 等多种形体。虽然(偏旁) 步、水形体有别(有繁化和简化现象),但本义乃锳水过河的本质相同。以往理解的同字异形体,即指文字含义相同、仅书写形体有差异的字。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甲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有声语言的书面形式,有些同字异形体在原来意义上又添加新义,如甲骨文的车,或作( 《合集》584正甲) 形,与殷墟车马坑出土的车的形体相同,甲骨文字车或作( 《合集》11446) 形,表示纵轴的笔画成两条,与车的纵轴断裂之形相同;或作(《合集》10405正)、( 《东京》150反) 形,表示横轴的笔画成两条,与车的横轴断裂之形相同。又如刖字,或作(《合集》1654) 形,像人失掉半条腿;或作(《合集》6002) 形,像用刀截掉人的半条腿;或作(《合集》581)、(《屯南》2510) 形,像以锯锯掉人的半条腿;或作(《屯南》857)、(《合集》6010) 形,像带锯齿的斧钺砍掉人的半条腿等,上举诸字都与除去人的半条腿的五刑之一刖刑相关,区别在于施刑的工具分别是刀、锯及带锯齿的斧钺。还如韩江苏在《浅析甲骨文字形表义》一文中所举的射字,实际是社会生活中弓体、箭镞的差异在字形上的不同反映,这种字本身就是语词。对甲骨文这类所谓的同字异形体深入研究,将大大丰富殷商文化的内涵。
在笔画、部首与偏旁、字形认识的基础上,纵观前人误摹与失真的字形,主要在于整理者本人没有理解字形结构,照葫芦画瓢进行临摹,这样整理出来的文字,要么以讹传讹,要么成为永远无法释读的死字。《殷墟甲骨文编》的前言 部分,根据甲骨文字是成熟的文字,一点一画有义,偏旁、部首固定的事实,总结了字形整理的规则:第一,要根据文字笔画的叠压关系,确定文字书写的顺序。第二,文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笔、断笔,以偏旁、部首为据,科学、合理撰写有义的甲骨文字形。第三,有据可依地补充残字笔画。第四,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文字字形来源处理某些特殊笔画。第五,文字疏密程度影响甲骨文字形判断时,需从文句、偏旁及部首整体角度来准确判定。第六,商代文化的专用字不能用偏旁、部首的构字法来认识,需要与历史文献典籍结合以考察。这六条规则是他们在整理甲骨文字形的过程中总结的。
在甲骨文字形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模糊字,这是因为可利用的殷墟甲骨文文字载体,有摹本、照片与拓片三种形式。有的摹本在其他著录中,以拓片或照片出现,经比较发现,摹本字形有失真和误摹现象,这说明若以摹本作为甲骨文字形整理的依据,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字形错误。甲骨文照片虽然清晰,但数量太少,因此,整理甲骨文字形依据的大多是甲骨文拓片。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片,有的字小、字口浅,外加麻点、划痕、裂纹及拓技不精、印刷不清等因素,模糊拓片及模糊字形无处不在。韩江苏总结了前人整理字形时出现误摹与失真的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一是笔画交叉、重叠导致字形误摹;二是文字疏密引起歧义。主观原因:一是整理者误把甲骨拓片上的麻点、划痕、裂纹当成了文字的笔画;二是因理解有误导致残字补充错误。在整理字形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笔画交叉、重叠现象时,根据偏旁、部首,科学决断连笔、断笔及残字补充部分。遇到麻点、划痕、裂纹与笔画相交叉时,根据《甲骨文合集来源表》,查阅原甲骨片来源,把《甲骨文合集》与原甲骨片对比,反复揣摩,准确舍弃麻点、划痕、裂纹,力争最大限度地整理出真实的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今人用毛笔、钢笔等书写工具临摹、描摹甲骨文字;计算机技术流行后,还有使用切割或切割加黑白图片翻转的方法整理甲骨文字形。使用切割及切割加翻转的处理方法,理论上是保持甲骨文原形字的形体,但甲骨拓片的模糊,麻点,字与字之间的疏密程度,甲骨文连笔、断笔等现象,若不经过人工有意处理,会影响到对甲骨文正确字形的准确判断;更何况,有些模糊字经过翻转后笔画丢失,有些模糊字甚至无法翻转,即使翻转成形的字,有大有小,笔画粗糙,粗细不一,关键笔画或模糊,或消失,不仅丧失其美观性而且还丧失其准确性。使用临摹、描摹辑字方法,由于是在厘清了甲骨文字笔画基础上才描摹,拓片上的麻点、划痕、裂纹被舍弃,描摹的字形虽然笔锋、笔势有些许改变,但基本接近原形字的形体。
就目前计算机处理甲骨文字的这种能力,还不到以图像变换即可整理出清晰的甲骨文字形的阶段。《殷墟甲骨文编》采用的是以计算机photoshop画图程序为工具对字形临摹而成,在临摹过程中,经过仔细揣摩后发现,用刀在甲骨上刻画文字时,起笔、落笔轻,起落笔之间用力均衡,故用笔来摹写刀笔文字时,笔画为粗细相同的线条,只是每一笔画的起、落笔均作枣核 状。本书试图用笔写出具有刀意而又不失笔力的文字,描摹的甲骨文字与原形文字相比,竟有几分神似。
一百多年来,甲骨文单字总数的统计数出入非常大,出版较早的《甲骨文编》(1965年版),收录甲骨文字数为5041个;随着甲骨材料的不断公布,尤其是《甲骨文合集》出版及《小屯南地甲骨》等科学与非科学发掘的甲骨材料的进一步公布,《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等收录的文字反而比《甲骨文编》少一千多字,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从前言 部分所举例字看, 《甲骨文编》等文字汇编均存在把两个字当成一个字的两个偏旁的现象,也存在麻点、裂痕等被认为是笔画部分而多出的字之情形,还存在某字因连笔或断笔而被当成另一字的情况。这些被误读的文字,本不是文字,可是单字总数统计时,往往把这些字 当成了具有形、音、义之字,大大影响了总数的客观性。随着材料的刊布及甲骨文字形研究的发展,需要对甲骨文字数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甲骨文是早期文字,是商代语言的记录符号,有的字在字形上通过笔画的变化反映商代语言的丰富多样,进行甲骨文字数的统计时,也需要对这类文字详细研究,以便设定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
从文字释读、字形整理等现状看,甲骨文字字数要进行统计,需要确定相应的统计标准,因时间仓促,本书没有总结出科学的文字统计标准,只是根据其字头,整理的单字总数为5500个左右,随着研究的深入,这5500个字头还存在分化与合并的情况。
本书第五部分介绍了检索方法。目前学术界的甲骨文字形汇编,大体上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按照《说文解字》部首排列法,分部别属布列文字;这种排列方式,导致大量甲骨文字无法按照部首进行归类,形成大量的附录字;附录字的归类、查询的途径不简便迅捷,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另一种排列方法是日本学者岛邦男先生创立的甲骨文字形自然分类法。中国早期文字,其形体都是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图像,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若按照人体图像和自然图像来排列殷墟甲骨文字,除了很小一部分文字无法纳入偏旁与部首的范围之内外,大部分文字都可通过偏旁、部首来查询,《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甲骨文字诂林》等大型工具书,均采用此种方式布列文字。这种排列方法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本书仍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布列全部文字。具体检索方式有四种:部首表;部首检索表;拼音目录(可释读汉字);笔画目录(可释读汉字及根据甲骨文原形字构形可隶定之字)。从不同角度为使用者提供快速、简便的手段。
甲骨文的同字异形体,这本书在五期分法的基础上,大体分为师、宾、出、何等九组字形,便于研究同一时期及不同时期同字异形的变化。
总之,在熟悉甲骨文字形的点、横、竖笔画的动感及多变,偏旁、部首、完整字形体构架的紧凑与松弛等基础上,《殷墟甲骨文编》科学决断连笔、断笔,在保持原字形的基础上,确保整理出的甲骨文字形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书前后花费了十年多的时间,在人力、物力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完成。整理的字形笔意流畅,妩媚生动,客观准确,数量众多,它的出版,将对甲骨文字的进一步考释、商代语言的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内涵探索,起到推动作用,我向大家推荐它!
2014年10月10日
王宇信于北京方庄芳古园
入帘青小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