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2023年0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读写拓展教本 理趣读写.高中必修三四(配套最新版)

書城自編碼: 304635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一年级
作者: 温儒敏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963898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8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售價:NT$ 605.0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售價:NT$ 347.0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售價:NT$ 661.0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售價:NT$ 941.0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领导者图鉴:藏在故事里的领导智慧 》

售價:NT$ 364.0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中国近代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订纪念版) 》

售價:NT$ 10976.0
无从说起
《 无从说起 》

售價:NT$ 381.0
蔬菜栽培学
《 蔬菜栽培学 》

售價:NT$ 773.0

編輯推薦:
提升写作能力,*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阅读量增加,与写作水平提高是成正比的,所以还是要特别重视阅读,鼓励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当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这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这套《读写拓展教本》,正是为了配合课堂读写教学,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写作训练而编的。这套教本和一般教辅不同,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目的是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素养。如果认同前面说的关于阅读写作教学的理念,老师和同学们就可以探索多种方式,灵活地用好这套教本。
內容簡介:
本套《读写拓展教本》,是为配合课堂读写教学使用、方便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而编。目标是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素养。由全国众多著名学者和权威专家、知名特级教师联手打造而成。
本套书和其他课外阅读类教辅不同的地方在于: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解决学习中普遍感到苦恼的读与写的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视角,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标。
關於作者:
温儒敏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部编版语文教材(1-9 年级)总主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
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现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
目錄
一、 仰观之大,俯察之盛记叙文的眼界与胸襟
二、 融情入理,兴会淋漓议论中的抒情因素
三、 纵横捭阖论说中的文化底气
四、 细微处见精神人物刻画的局部打磨
五、 大布局与小落子小细节写出大道理
六、 文归一旨真元 事炼三昧真火叙事的情味与蕴味
七、 不拘一格议论文体式的多元与生命
八、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见山见水 对话自然
九、 一石激起千层浪叙事的曲折与丰富
十、 众里寻他千百度人物的趣味与意味
十一、 我的太阳平凡人物完美人格
十二、 气盛言宜道德与学养
十三、 理到深处情亦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內容試閱
一、 仰观之大,俯察之盛
记叙文的眼界与胸襟
◎导语
古人其实并不认同白首死书斋式的学习,许多在写作上卓有成就的人很讲究行万里路,天地山川无一不入我眼,风云雷电无一不动我心,拓展眼界,开阔胸襟,而眼界和胸襟正是叙事类文章能出类拔萃的重要因素之一。试想,畏缩于一隅之中,哪里还能放飞心灵,笔墨纵横?因此,观览出游,吸纳天地之气,在砥砺我们的眼界和胸襟的同时,笔端风雷亦可不期而至。
叙事性文章很重要的一个写作目的是展示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揭示其丰富复杂的心性。这里所说的人物,既包括文中塑造的人物,也包括通过文章树立起来的作者本身。中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一般缺乏向纵深处的开拓,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不善于将人物的刻画与人物周围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专题山川与人文,就是试图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同学们加以思考。

【核心阅读】
祝福北庄
张承志
最初听得很模糊,有消息说,好像在北庄村里有我的文章。后来,有个兄弟在电话里又说,他听人讲,在北庄老人家的墙上贴着我的一个散文。
我闻言心中吃惊。老人家的宅院,是大名鼎鼎的门坎,我的浮层文字怎会贴到那里去!一时思绪还不能够梳理通顺,我只是意识到:这事于我又将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
我明白:这是我的人生大奖,是我一生心血的回报。我知道它将永不磨灭,长久珍存在我的心里。
北庄老人家与我之间,十五年里,见过三四面。那是一个大雪倾泻的日子,他披着一件光板羊皮大氅,如一个朴实的老农,坚持坐在下首。头一次,当然他不会记住人群中的我。谁知道时光流逝如此迅疾,
我不仅熟悉了大西北的礼性,更对这块风土,有了愈来愈专业的理解。

理趣读写高中必修三四
一、 仰观之大,俯察之盛
一个念头充斥了我的大脑要全了我的礼性!要亲自去道谢!
七月的东乡,滚滚无边的黄褐,染点
着层层的碧绿。是千万座疤伤累累的苦焦大山,到了青枝绿叶的夏季,刺目的视野,好像在无声地提问。是啊,怎么愈是穷苦的绝境,愈有这么旺盛的活力?望着七月的黄绿,心里觉得不可思议。
在老人家的庄户里小住的几天,我喜欢站在门口,眺望海一般的山峦。四顾荒山如海,远近一派寂静。此刻正是西历的2000年,世间在上演着各式的活剧。为了领受一份情,为了致上一句谢,我越过了数不尽的山河阻隔,站在了这里。
老人家,这个词其实是双义的:一半是尊称,一半意指教门主持。当地人,从县委书记到娃娃妇女,都以各自的
礼性,称他阿爷。这么称呼有一点阿尔泰语言的味道;我很喜欢,也学着喊阿爷。
与城里出没于座谈会的教授不同,他使人感到一种深度。坐在他的对面,我感到,自己在揣测一种实在透了以后的深度,在感觉一种朴素尽头才有的威严。
他仍是率领一群人,像举行仪式一般在门上迎接。我如同来前想好的一样,在下头就跳出车门,跑着上坡到达他的跟前。不错,这正是我人生的发奖式,在大西北的重重山岭中央,一个纯朴的人群接纳了我。就这样我拉住了北庄老人家的手,感动电流般袭过全身。他深陷的眼睛笑着,白髯在风中飘拂。他依然温软地握着我的手,神情似满意似慈爱,但并不能看到深处。
见了面以后,阿爷没有提及那篇挂在墙上的散文,一次都没有提到它。我只是偷空去那横轴下留了个影。像不好意思又心里喜欢、
偷偷地抱着奖杯留个影一样毕竟太难得了。
次日礼罢了邦答,阿爷引我去脑后山坡,看了一个蓄水池。
水,对东乡的旱渴大山金汁银液一般贵重的水,已经到了家门口。一问才知道,原来北庄的雪景时,我在这里喝的是窖水!听着吃了一惊,眼前仿佛闪过自己的影子。向着文明,时代毕竟迈过了艰难沉重的几步。即便比起我初来的那时,绕山引来的水,以及不再妄想的富裕,都缓慢地出现了。
阿爷的一生,宛如大西北穆斯林的缩影。

幼年念经,青年负笈叶尔羌求道,五八年的白俩bela,灾难中,因莫须有罪入狱。
女人拖累着几个孩子,受尽了人间苦难。她苦熬着等,一年一年,直等到四人帮灭亡前的几个月时,她气力衰竭了,猝然倒下。只差几个月,没等到丈夫的平反出狱。
十几年浪迹西北,这种受难故事听得太多了。也许就是它们,扭转了我的人生。在北庄拱北,望着阿奶的那座小小砖墓,她差一步没有熬到新光阴。我心里难受得堵噎。
而阿爷却转身快步走了。
他惯于不多描述,对历史只讲一遍。

感情更不流露;转头就走的他,像是不愿纠缠这个话题。环绕着拱北,矗立着东乡疤痕累累的大山。满沟满坡,活活刻着百姓的心伤啊,如此不平令我难忍。
但是前头走着的阿爷沉默,坟里睡着的阿奶沉默,我也只得沉默。是的,难忍的经历积得多了,就成了深深一个忍耐。
有人问:您走北庄去干个啥呢?
我的回答各式各样:去深入生活结合民众,去浪一个耍一趟,去沾个白勒克提barket,吉庆对世间,我算说不清了。哪怕对自己人,只要火候仅差半分,我也难以解释。对着这片接受了我的大山,来到这穷乡僻壤的极地,我有满腹要说的话,也有无法讲出的话。
顺着山里的公路,我们随意散着步。我信步走着,看看旧日的窑洞和遗址,看看大夏河的台地。山里的冷夏,使疲惫的人得到了调养。
日影黯淡,晚暮来临,地平的连山变了深色,沙目(注:即回民)的时分又到了。望着阿爷的朦胧面影,
我心里漾动着惋惜。短暂的小住,眼看就要结束了。可是对我,以及北庄的后来人来说,关于未来的疑问毕竟是尖锐的。我还是问了他对未来的看法。阿爷说得简短坚决。落日霞光之下,他的神情使我永生难忘。但是我不得不写得坦白:恰恰在最要紧的这搭,我没有句句听懂。

我无法用笔转述。就连感悟,也多是自己的思路。总之他早把一切置之度外,包括一切责任的、传统的大事。就像当年在冤狱把一己的安危性命置之度外一样。他早把一切托付给那冥冥之中的伟大存在,他坚信,如信仰一般地坚信。
从那间小小净室出去的时候,我们都轻提慢踏,一个个悄悄地离开。只剩下阿爷一人,久久地独自面壁跪着。偷偷瞥过一眼,他的侧影一动不动,美好而平和。沧桑结束了,他正享受安宁,正沉浸在一派纯净之中。
我踏出门外。头上是繁星璀璨的东乡夜空。高原如黑暗的怀抱,温融地四面围合。知识、火候、情感错综渗透,如夜空的星月浮云。每一颗星都那么闪烁难定,如同课程刚刚开始。是的,对如此的一册一页,我还要耗费更多,才能触到全部。
(选自《天涯》2011年第3期,有删改)

总评与引导
阿爷在文中既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又是一个教门领袖,作者非常鲜明地想要借着对老人家形象的刻画,来写出大西北少数民族有信仰的人生。把握了这点,就会感受到作者在不紧不慢的行文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厚重而磅礴的情感气势。而这种情感气势,不是由作者先入为主去设定的,而是在与特定的人、特定的景相遇相知的过程中被激发被点化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这样一个族群的生存状态,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去引人怀想、催人思索,并进而获得深刻而丰厚的人生启迪。
本篇的特色就是把人物放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中刻画,因此,作者有意识地打破了先景后人的写作套路,而是把景拆解成片段,把人的风貌镶嵌其中,从而打通景、人间的隔阂,打通景、情间的隔阂,从中自然而然地提炼出某种值得人去想去品的精神质素。从整体行文上看,对大西北山川风土的描绘虽然是片段式推进的,但如果你把那些片段连在一起看,就能清晰地看出它们是一个整体,只不过被作者有意识地作了拆分而已。在这个拆分的过程中,用人的精神去填充,去衔接,这样非但不给人以零散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人的精神被山川风土烘托得更加细腻生动,更加厚重饱满了。

【阅读推进】
(一)
读完本篇,你对哈代其人有了怎样的新的认识?哈代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荒原你是怎样理解的?它与哈代间的同构共振关系你捕捉到了吗?
他的心在荒原
关于托马斯哈代
宗璞
在英格兰西南部都彻斯特博物馆中,有一个小房间,这是托马斯哈代的书房。四壁图书,一张书桌,数张圈椅。哈代的像挂在墙上,默默地俯视着自己的书房,和不断的来访者。书架上有他的手稿,馆长打开一本,是《卡斯特桥市长》,这手稿中夹有一封信,是哈代写给当时博物馆负责人的。大意说:谢谢你要我的手稿,特送上。只是不一定值得保存。何不收藏威廉巴恩斯的手稿?那是值得的!
威廉巴恩斯是都彻斯特人,是这一带的乡土诗人,哈代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乡土作家。可是他和巴恩斯很不同。巴恩斯从时代和世界中撤退出来,把自己包裹在不实际的泡沫中,而哈代的意识是永远向着时代和世界开放的。1912年哈代自己在威塞克斯小说总序中说:虽然小说中大部分人所处的环境限于泰晤士之北,英吉利海峡之南,从黑令岛到温莎森林是东边的极限,西边则是考尼海岸,我却是想把他们写成典型的,并且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地方,在那里思想是生活的奴隶,生活是时间的弄人。这些人物的心智中,明显的地方性应该是真正的世界性。哈代把他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十四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总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但是这些小说反映的是社会,是人生,远远不只是反映那一地区的生活。小说总有个环境,环境总是局限的,而真正的好作品,总是超出那环境,感动全世界。
对自然环境的运用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还乡》便是这一特色的代表作。哈代笔下的荒原是有生命的,它有表情,会嚷会叫,还操纵人物的活动。它是背景,也是角色,而且是贯穿在每个角色中的角色。《英国文学鸟瞰》一类的选本常选《还乡》开篇的一段描写:天上悬的既是这样灰白的帐幕,地上铺的又是那种最苍郁的灌莽,所以天边上天地交接的线道,划分得清清楚楚。荒原的表面,仅仅由于颜色这一端,就给暮夜增加了半点钟。它能在同样的情形下,使曙色迟延,使正午惨淡;狂风暴雨,几乎还没踪影,它就预先现出风暴的阴沉面目了;三更半夜,没有月亮,它更加深那种咫尺难辨的昏暗,到了使人发抖、害怕的程度。
今天看到道塞郡的旷野,已经很少那时一片苍茫、万古如斯的感觉了。英国朋友带我们驱车往荒原上,地下的植物显然不像书中描写的那样郁郁苍苍,和天空也就没有那样触目的对比。想不出哪一个小山头上是游苔莎站过的地方。远望一片绿色,开阔而平淡。印象中的荒原气氛浓烈如酒,这酒是愈来愈多地掺了水了。也许因为原来那描写太成功,便总觉得不像。不过我并不遗憾。我们还获准到一个不向外国人开放的高地,一览荒原景色。天上地下只觉得灰蒙蒙的,像里面衬着黯淡,黯淡中又透着宏伟,还显得出这不是个轻松的地方。我毕竟看到有哈代的心在跳动着的艾登荒原了。
我们还到哈代出生地参观。经过一片高大的树林,到一座茅屋。这种英国茅屋很好看,总让人想起童话来。里面可是很不舒适,屋顶低矮,相当潮湿。从出生地又去小村的教堂和墓地斯丁斯福墓地。哈代的父母和妻子都葬在这里。
葬在这里的还有哈代自己的心。
墓地很小,不像有些墓地那样拥挤。在一棵大树下,三个石棺一样的坟墓并排,中间一个写着哈代的心葬此。这也是他第一个妻子的坟墓。
据说哈代生前曾有遗嘱,死后要葬在家乡,但人们认为他应享有葬在西敏寺的荣耀。于是,经过商议,决定把他的心留在荒原。可是他的心有着很不寻常的可怕的遭遇。如果哈代自己知道,可能要为自己的心写出一篇悲愤的、也许是嘲讽的名作来。
哈代的遗体运走后,心脏留下来由一个农夫看守。他把它放在窗台上,准备次日下葬。次日一看,心不见了,旁边坐着一只吃得饱饱的猫。
他们只好连猫葬了。所以在哈代棺中,有他的心,他的夫人,还有一只猫!但是哪怕是通过猫的皮囊,哈代的心是留在荒原上了,和荒原的泥土在一起,散发着荒原的芬芳,滋养着荒原的一切。
关于哈代作品的讨论已是汗牛充栋,尤其是其中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问题。他的人物受命运小儿拨弄,无论怎样挣扎,也逃不出悲剧的结局。好像曼斯菲尔德晚期作品《苍蝇》中那只苍蝇,一两滴墨水浇下来,就无论怎样扑动翅膀再也飞不出墨水的深潭。哈代笔下的命运有偶然性因素,那似乎是无法抗拒、冥冥中注定的,但人物的主要挫折很明显是来自社会。作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有一段议论,说:将来人类文明进化到至高无上的那一天,那人类的直觉自然要比现在更敏锐了,社会机构自然要比折腾颠簸我们的这一种更密切地互相关联着的了。他也希望有一个少些痛苦的社会。苔丝这美丽纯洁的姑娘迫于生活和环境,一步步做着本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一次次错过自己的爱情,最后被迫杀人。这样的悲剧不只是控诉不合理的社会,在哈代笔下,还表现了复杂的性格,因为你高尚纯真,所以堕入泥潭。哈代把这一类小说命名为性格和环境小说。在性格与环境冲突中不只有善与恶的冲突,也包括善与善的冲突,人物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正是黑格尔老人揭示的悲剧内容。
这次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有名的悬日坛,这是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的大石群。据说是史前两千八百年左右祭祀太阳的庙。一块块约重五十吨的大石,有的竖立,有的斜放,有的平架在别的大石上,像是这里曾有一个宏伟的巨人,现在只剩了骨架。冷风从没遮拦的旷野上四面刮来,在耳边呼呼响,好像不管历史怎样前进,这骨架还在向过去呼唤。
(节选自《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
评点与引导
游记特别是寻访类的游记,最易写俗,原因就在于许多人无法通过地理或物质上的寻访而寻访到真正深刻的东西,所写之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记之人更是面目模糊,个性不足。如果我们能在动笔之前就对人物生存的环境特别是地理环境进行足够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就能为人物的生存提供更为坚实的平台,为人物精神的凸显铺设更加丰厚的背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