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秦巴栈道

書城自編碼: 30456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秦建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89027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40/15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編輯推薦:
栈道是人类无中生有,发明创造而出的。人都喜欢足踏实地而行,而古人则突发奇想,创出栈道,让行者凌虚而越,踏上另外一种道路。这一改变,给山区古道增添了云生马头、人语半空的神奇景观,路途生出别样之感。天下之山,山山不同,不同之山,便有不同之栈道,随弯就曲,因形就势,短长曲折,无一雷同,各具特色。翻开本书,让我们跟随秦建明先生的脚步,去领略秦巴栈道之奇绝、险妙。
內容簡介:
栈道是穿山越水的特殊道路工程,是古代道路工程中的璀璨明珠,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地区的特殊地形,栈道的作用更是无以伦比。本书作者花费大量时间对秦巴山区的栈道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实地考察,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栈道的历史风云,赞叹先民的工程智慧,带领读者领略沿线的灵山秀水,风土人情。
關於作者:
秦建明,1949年11月出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长期从事考古研究,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考古研究员,现已退休。对古代水利、栈道、城墙、天文、园林等均有涉猎,具有较广的学术视野。出版《大宁河栈道》《瞿塘峡栈道》《秦建明考古文选》等著作十多部,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六十余篇。
目錄
秦巴山区古道
1
第一章 故道 7
陈仓古城 9
铁马秋风大散关 14
红叶寂寞灵官峡 19
青泥岭白水路之争 25
嘉陵江畔郙阁颂 29
灵崖寺 33
蜀道咽喉明月峡 36
千佛崖 39
昭化古城 44
剑阁峥嵘 47
第二章 褒斜道
53
五丈原诸葛亮庙 55
西当太白有鸟道 61
萧何月下追韩信 66
褒城寻古道 70
汉中的小茶馆 76
寻觅褒中 81
汉中怀古 85
第三章 连云栈道
91
回车古道之谜 94
英雄神仙张良庙 96
第四章 金牛道
101
沔阳武侯祠 103
定军山 107
五丁开山话金牛 111
七盘关 114
龙洞背 116
第五章 米仓道
119
初访米仓道 121
南江天生桥 124
庙坝行 127
米仓铁屐 131
第六章 傥骆道
135
仙游寺与骆峪道 138
凄凄凉凉老县城 143
华阳古镇 148
第七章 子午道
153
小寺解得大烦恼 156
光影摇曳对丹崖 161
红树嘴栈槽 165
山崩地摧寻古道 169
石羊关天险难越 172
绞绡红透仙姑碥 175
众里寻她千百度 178
第八章 大宁河古道
184
剪刀峰遇险 186
孤独白龙过江 190
独走铜罐沟 197
工人街与鹞山崖 202
第九章 武关道
208
蓝峪古道 210
初入蓝峪悟真寺 215
王维的辋川别业 219
商山四皓 222
秋上鸡冠峰 225
神秘古洞巴人踪 230
后记 236
內容試閱
秦巴山区古道
古人称秦岭脉起昆仑,尾衔嵩岳①。昆仑秦岭这条绵延数千里, 雄浑壮阔的山脉,横亘于中国中部,形成一道巨大的南北屏障,因此也被尊称为华夏的国脉、大地的中脊。而秦岭也正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水系黄河与长江的分水脊。这条大山的南北,气候不同,民风各异,它与东部的淮河,共同成为中国地理与文化的一条显著分界线。中国人常常提及的南方、北方,南方人、北方人,就大致以此一线为界。
秦岭之南,还有一列高山,名曰大巴山,
这是横亘东西的又一道天然险阻。大巴山自陇南歧出,伸向东南,余脉东达武当,绵延至汉口。巴山实际上是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的分水岭。《元和郡县图志》曰:巴岭,在(南郑)县南一百九里。东傍临汉江,与三峡相接。山南即古巴国。①也就是位于江汉间的一列大山。
秦岭与巴山,云雾缭绕,峰高谷深,是为秦巴山地。古人为了沟通南北,
于巍峨群山中开辟出多条越岭通道,横穿秦巴山地。这些深山的险峻道路中,隐藏有古人发明的一种特殊的架空道路,名曰栈道。为了越过深山中的绝壁陡崖,周秦以来,秦巴山区古道中构建有大量栈道,这些古道也被后人称作秦巴栈道。


秦巴山区
在这里,秦巴栈道就是指含有栈道结构的秦巴山区古道,而这些道路并非全部由栈道构成。
若问何谓栈道,北魏时的崔浩说得最为明白:栈道就是险绝之处, 傍凿山岩而施板梁也②。栈道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道路,是一侧依靠山崖, 另一侧凌空的高架道路。中国古代的栈道,大多依山凿孔,内插木梁或者石条,伸出石壁,然后于其上架设道路。山区道路,除了栈道之外,还有其他结构的道路。栈道只用于其中的越险路段。
秦巴山区古代主要的交通道路系统,如果从宏观上看,可以视为九纵三横。九纵即秦岭中最西侧的故道,向东依次为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武关道,巴山中自西向东依次为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大宁河道。三横之一即秦巴山区北侧的东西大道,以渭水沿线道路为代表的北线;其二是处于秦巴山区中部的东西大道,是以汉水沿线道路为代表的中线;其三即为秦巴山区南侧的东西大道,以长江运道为代表的南线。这些道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古代秦巴山区的骨干道路网。其中有些道路水道、陆路交融,
不可分割。古人习惯于称自秦达蜀之道为蜀道,所以蜀道并非特指某一条道路。
汉江蜿蜒千里,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汉江上游有一汉中盆地,北越秦岭可达三秦,南越巴山通于巴蜀。盆地的中心城市汉中市,是秦巴古道的枢纽,蜀道、巴路交会于此,南栈北栈,其乃中点,故其地位尤其重要。汉江中游还有一安康盆地,盆地中的安康市则是陕南东部的一处古道枢纽。


太白山保存的古栈道 原址复建的巴山古栈道

秦岭巴山山区古道,以工程艰巨、道路险峻而名扬天下。战国时,便已经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北宋时,虽然有许多栈道已经为碥道取代, 但自凤州至成都,架空之桥梁栈道,依然存有九万多间。如此惊人的工程规模,令后人几乎不敢想象。所以,中国的古代栈道,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在世界上,这样的规模也绝无仅有,也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观。
中国古代的道路,东西发达,南北相对较弱,这是因为,古人好沿水往来,而中国的河流水道,大多是东西向的,而山脉走向也多是东西向的,
这就使得东西道路较畅通而南北道路多险阻。特别是秦岭巴山间的道路, 险峻难行,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畏途。但这些古道,经过多个朝代大力开辟, 正好可以改善这种南北交通的不足。古人利用栈道技术,穿越天险,沟通南北,加快了秦岭巴山南北的联络,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交流往来,其影响巨大而且深远。
中国古代有两条著名的景观大道,一条是经过三峡的川江水道,另一条就是穿越秦岭巴山的蜀道。这两条道路,既险且奇,有声有色,如诗似画,有史有歌,游人无不向往。行于蜀道,山川雄奇,栈道艰险,已经让人惊心动魄,加之与历史胜迹情景交融,更能勾起行人的无限联想。真是一路行去,满眼成画,所遇皆诗。旅途中的行止淹留、空山月冷、漏屋听雨、茅店闻鸡、板桥履霜、巴山夜雨涨秋池、细雨骑驴入剑门,在这里皆是创作题材,诗人、画家根本不用因为没有题材而无病呻吟、弃笔不作, 反倒是思绪万千,应接不暇。
千里栈道,遂成为一条充满艺术韵味的诗路画廊。古人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关栈道的优美诗歌,留下许多描摹栈道的山川画图。
秦巴山区,古来人烟稀少,司马相如记秦岭崇山茏葱,崔巍嵯峨, 深林巨木,崭岩参差。古代的秦巴山区有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那里是动物的世界、鸟兽的天堂,而少有人迹。这种良好生态的保持,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生产力和开发能力尚不能对其构成大规模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古代的领地制度与敬天思想。如西周时即有虞人之职,专掌山泽鸟兽,不许随便砍伐开垦、渔猎捕杀。

重峦叠嶂的秦巴山区九纵三横古道图
秦巴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同天府。像材木竹箭、奇珍异兽,皆朝廷所需,民间所求。栈道的开通,加快了秦巴山区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森林与动物资源逐渐减少。
山区道路经过长期发展,其道路结构也有所改变。自汉代起,即有将栈道改为碥道之事。碥道虽然凿石开道,工程比栈道大,但其安全性要高得多,维护成本也很低。所以自唐宋以降,更多栈道为碥道取代,栈道数量越来越少。及至近代,公路与汽车出现并进入山区,山区交通形式发生巨变,萦绕的山区公路,取代了许多栈道。而现代铁路与高速公路在山区大规模的修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古栈道不是被新道破坏,就是沦为荒路废途。时至今日,秦巴栈道大部分已经不存,只有一些遗迹处于深山,尚能行走的古栈道则极为稀少。延续了两三千年的古栈道,日见湮灭。栈道千里的景观,也成为人类交通史上不可再现的绝唱。
但与此同时,出于怀旧和旅游业的发展,游览栈道却在一些景区发展起来。这些栈道,形式与传统栈道相类,但在构架材料与构筑方式上,则大多与古时不同。
在今日看来,秦巴栈道不单单是一条条普通的道路,而是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通道。它们是古代道路工程的精华,展示着古代道路规划者的大气和智慧,展示着古代工程技术的精巧。秦巴栈道还催生了一批沿线的城市与村镇,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碑刻摩崖,凝聚了丰富的历史,传承着许多文化。
秦巴栈道的影响,不只是地理空间中的几条线段,而是有其纵深;也不只是历史时间中的几个时段,而是有其绵延。秦巴栈道的确是一份珍贵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2.后记
这本书完成时,我如释重负,大松了一口气。对于我而言,要把栈道研究变成轻松有趣的叙述,文字讲得生动,真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此书也是我写得最辛苦的一本,虽然交稿,却未能如愿,成为一件有些遗憾之事。
中国古代栈道,最辉煌最壮丽的那一幕早已过去,最后一批古栈道,
也已从历史舞台上向世人谢幕。时至今日,可谓曲终人散,人去楼空。而我, 则是幕落之后痴痴发呆、心中还沉浸于绕梁余音的那一个人。
回味那些已逝的历史,寻找云烟之中的栈影,是一种享受。而它们之渐行渐远,缥缥缈缈,也让人生出几分惜别之情。
我少年时期即爱游山,尤喜奇险之山,那是读李白的《蜀道难》,向往天梯石栈相勾连等奇景而落下的后遗症。初中登华山,闻听华山之南山栈道甚为绝险,游人多不敢至,便特地过了一遭。铁链悬空,下临无底,
其中几段供脚踏的朽椽,又被人蹬下万丈深谷,只能两手攀铁链,足不沾地, 一段段凌空吊着荡过,真是命系一线,惊险万状。
不想,自此之后,栈道竟然令我刻骨铭心,使我与之深深结缘。
1968
年,我插队于巴山北麓的南郑,虽在农村,好游之习不改。劳作之余,一有机会便外出游览,恨不能上穷碧落下黄泉,将周边美景一网打尽。
随生产队买木材、购山货,数入巴山,行于大盘小盘,到过天明寺、二里坝,住过山村通铺、油灯昏暗的小店。路上,真正体会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韵味。曾游巴山深处的小南海、碑坝,看人采风,夜宿民家,围火盆吃洋芋米饭,听悠扬的巴山民歌。不知不觉,踏上了米仓古道。修阳安铁路当过民工,在大安西乡、金牛道、荔枝道上也有了自己的行踪。后工作于汉江机床厂七载,工厂与褒城隔河相望,古道上张良庙、石门,是我们春秋游览的主要目标。在汉中十多年间,往返西安所行,不是故道,便是褒斜道。
1978年,进西北大学学习考古,遂注目于古栈道。毕业后从事文物考古,与张廷皓、焦南峰二先生曾调查过蓝关道与子午道。后参与文物普查,十年奔走于全省,行经大部分古道。1985年夏,又与王子今、周苏平、张在明先生共同考察傥骆道,步行多日,收获良多。不能不提王子今先生,他早在求学期间,便骑一辆旧自行车,独自背包穿越秦岭,考察栈道,令人好生敬佩。2000年始,我主持调查大宁河栈道与瞿塘峡栈道,为那里的古栈道规模所震撼,对栈道千里有了深刻的体会,归来写成两部考察报告。2012年,承高大伦先生相邀,复与海内诸同仁考察米仓道。这些经历,加之自己多年所经古道,可以说,使我对于秦巴古道有了大略的了解,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然而,关山万里,古道漫漫,个人之所行所见其实有限。今日所谓之栈道研究,充其量不过是雾中看花,浅尝其味而已。
虽然如此,依然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经历复杂。像我在少年时代,也曾有梦有幻想。但梦是梦,现实是现实,冥冥之中,命运并不由自己安排。数十年间,居无定所,工作屡变。别人夸赞,叫阅历丰富,实则风涛所卷,身不由己,虽欲从一而终而不可得。诚如杜甫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电子时代,可以说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在短短数十年间,发生了深刻巨变,从刀耕火种锄犁耕作,到现代农业;从大刀长矛到枪炮导弹;从瓦房木柱到水泥建筑;从肩背挑担、车推马驮到汽车火车;从小道羊肠到公路铁路眼见逝者如斯,来者不停,花开花落,岁岁不同。人的一生,能亲历这些社会变化,穿行出入于其间,跨于三代,这种机会不多,甚至可以说千年不遇、万载难逢,但我欣逢其时,有幸赶上了。这些阅历,许多人或不以其为珍,但对于考古而言,
则大有帮助。跨立于这一特殊历史位置,既可瞻前,又可顾后。
我想,旧去新来之际,如何不让二者失之交臂,则是当务之急。现代技术用来记录复杂结构的栈道及其环境,当不成问题;用来立体演示这些古道的形成、兴盛与衰落的历史,也不成问题。我们的记录方式,已经落后了。
写作之时,孙儿在旁蹒跚而步,咿呀学语,令我心情放松不少。他们这一代人长大之后,许多事物已如东流之水,去而不返。能将一些历史尽力记录下来交给后人,也是一种使命吧。
感谢曾经与我相伴,同入深山踏勘栈道的同事朋友;感谢月夜雨中,
帮助过我的山民乡亲;感谢支持我的亲友;感谢张亚军先生与李萧女士为本书提供线路底图。
特别感谢出版社王慧子和杨杰对我的多方帮助,没有他们对本书的精心策划和长期关心,此书可能就无法完成。
2016 年3 月9 日于西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