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

書城自編碼: 30456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科學世界
作者: 叶永烈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02752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07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售價:NT$ 458.0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售價:NT$ 291.0
中国书法的历程
《 中国书法的历程 》

售價:NT$ 406.0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18.0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售價:NT$ 822.0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NT$ 302.0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NT$ 411.0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NT$ 510.0

編輯推薦:
◆由作者授权并亲自选编、审定,对其科幻、科普文学创作*完整汇集
◆在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可读性、独创性、文学性等方面,都是中国科普读物创作的一个高峰
內容簡介:
《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1000余万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分别是:第12卷《主力舰沉没》,第3卷《爱之病》,第4卷《黑影》,第5卷《暗斗》,第6卷《秘密纵队》,第7卷《神秘衣》,第8卷《小灵通漫游未来》,第9卷《哭鼻子大王》,第10卷《奇怪的病号》,第11卷《生死未卜》,第1213卷《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第14卷《春花秋月》,第15卷《人才成败纵横谈》,第16卷《我的*本书〈碳的一家〉》,第17卷《白衣侦探》,第18卷《电影的秘密》,第19卷《化学的世界》,第20卷《空气的一家》,第21卷《科学家故事100个》,第22卷《飞天梦》,第23卷《追寻彭加木》,第24卷《科学明星》,第25卷《写给小叶永烈》,第26卷《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第27卷《科普创作札记》,第28卷《科学文艺概论》。
《叶永烈科普全集》包括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科学家传记、科普创作理论等六类内容。《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1000余万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分别是:第12卷《主力舰沉没》,第3卷《爱之病》,第4卷《黑影》,第5卷《暗斗》,第6卷《秘密纵队》,第7卷《神秘衣》,第8卷《小灵通漫游未来》,第9卷《哭鼻子大王》,第10卷《奇怪的病号》,第11卷《生死未卜》,第1213卷《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第14卷《春花秋月》,第15卷《人才成败纵横谈》,第16卷《我的*本书〈碳的一家〉》,第17卷《白衣侦探》,第18卷《电影的秘密》,第19卷《化学的世界》,第20卷《空气的一家》,第21卷《科学家故事100个》,第22卷《飞天梦》,第23卷《追寻彭加木》,第24卷《科学明星》,第25卷《写给小叶永烈》,第26卷《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第27卷《科普创作札记》,第28卷《科学文艺概论》。
關於作者: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1940年8月30日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六年制本科)。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碳的一家》,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1000万字。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以及奖金。曾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科普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目錄
《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分别是:
第12卷《主力舰沉没》
第3卷《爱之病》,第4卷《黑影》
第5卷《暗斗》
第6卷《秘密纵队》
第7卷《神秘衣》
第8卷《小灵通漫游未来》
第9卷《哭鼻子大王》
第10卷《奇怪的病号》
第11卷《生死未卜》
第1213卷《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
第14卷《春花秋月》
第15卷《人才成败纵横谈》,
第16卷《我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
第17卷《白衣侦探》
第18卷《电影的秘密》
第19卷《化学的世界》
第20卷《空气的一家》
第21卷《科学家故事100个》,
第22卷《飞天梦》
第23卷《追寻彭加木》
第24卷《科学明星》
第25卷《写给小叶永烈》
第26卷《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
第27卷《科普创作札记》
第28卷《科学文艺概论》
內容試閱
《叶永烈科普全集》后记

经过多年的努力,《叶永烈科普全集》在2017年终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叶永烈科普全集》的出版对于我来说,是从事科普创作的回顾和总结。在这之前,我只是忙于写作,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写了多少作品。
我最初写诗,11岁时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短歌》就是一首诗。不断把青春的火花凝结成诗,我曾写了几百首诗。自从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六年制本科),作为喜欢文学的理工男,自然而然走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我开始科普工作,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之中。当时根据上级指示,北京大学化学系师生奉命前往全国各地,培训铁矿及煤炭化验员。18岁的我从北京经长沙来到湖南邵阳县化验室工作了3个月,走上讲坛,给当地化验员授课,讲授铁矿石、煤的特点以及分析化学知识,初次做科普工作。这年12月23日,我以县化验室叶永烈名义在湖南《邵阳报》发表《两种矿物肥料介绍》一文,是平生发表的第一篇科普文章。回北京之后,在北京市科协的《科学小报》以及国家科委《创造与发明》发表了诸多科学小品。
1959年暑假,19岁的我从已经发表的科学小品之中,编成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投寄给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受到第三编辑室责任编辑曹燕芳、编辑室主任王国忠的肯定,于1960年2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机缘凑巧,曹燕芳正在编辑《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约请上海师范学校7位化学老师写了一年,写出的稿子如同教科书,被否定。这时,曹燕芳提出,可否让叶永烈一试。我试写了5个为什么,受到编辑部一致好评。这样,年仅20岁的我,竟因此被少年儿童出版社看中,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共收175个为什么,其中我写了163个。后来又为其他分册撰稿。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初出5卷,共971个为什么,我写了326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十万个为什么》一炮打响,第一版印了550万册。此后在半个多世纪中,不断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我参加了每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直至2013年出版的第六版,仍是全书写得最多的作者。《十万个为什么》成为我的科普代表作、成名作。
1961年,21岁的我再接再厉,写出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当时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本书因不合时宜而遭退稿。雪藏了17年之后,在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迄今印了350多万册。经我授权的以小灵通命名的手机,用户达一亿之多。《小灵通漫游未来》最近还出版了汉语拼音版、彩图版、大字版。
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我在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我在编导科教片的同时,业余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一分钱稿费,我仍坚持科普创作,出版了10部科普著作。1979年3月12日,文化部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举行叶永烈授奖仪式。中国科协副主席刘述周主持仪式。文化部部长黄镇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把先进科普工作者奖状以及1000元人民币奖金发给我。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发了电讯,《人民日报》《文汇报》《大众电影》刊登了关于授奖仪式的报道。当时只有话剧《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与我获文化部奖金1000元,我们同时担任全国青联常委。
我导演的影片《红绿灯下》于1980年5月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在钱学森的指导下,我导演了片长为1个半小时的大型科教片《向宇宙进军》。此后,我被调往上海市科协担任常委兼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从事科普专业写作。1980年6月17日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失踪,我专程前往那里,参加搜寻并进行诸多采访,写出《追寻彭加木》一书。
我的科普作品,涉及方方面面。我的科学童话《圆圆和方方》、科学小品《一百个问号之后》、科学杂文《首先要做马》《文与理》收入全国统编语文课本。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的作品达30多篇。1979年为科普前辈高士其写了长篇传记《高士其爷爷》(新版为《中国的霍金高士其》)。1980年由科普出版社出版的《论科学文艺》是关于科学文艺创作的理论著作(最近增订为《科学文艺概论》)。发表于1981年11期《人民文学》的《腐蚀》,译成英文,作为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被美国冈恩教授收入美国大学的科幻教程。1982年所写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多次再版,成为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还出版了香港版、台湾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光是最近3年便由21世纪出版社重印17次之多。
我首先提出并创立科学杂文科幻童话科学寓言三种科学文艺体裁,1980年出版中国第一本科学杂文集《为科学而献身》,1982年出版中国第一本科幻童话集《蹦蹦跳先生》,1983年出版中国第一本科学寓言集《侦探与小偷》。我提出的这三种科学文艺体裁得到科普界的响应,尤其是科学寓言已经成为寓言创作中的得到公认的新品种。
我还从事中国科普创作史的研究与探讨。1980年我担任复旦大学日本留学生武田雅哉导师,泡在上海图书馆,深入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科幻小说。经过艰难考证,确认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提出中国科幻小说创立于1904年,这一结论得到科普界的认可。在上海老作家郑逸梅、魏绍昌帮助下,确认最早对于中国科幻小说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徐念慈先生。为了纪念中国科幻小说百年,在21世纪初我主编了中国科幻小说百年回眸丛书6卷300万字。为了研究中国科学小品史,1962年我致函陈望道先生,经他亲笔复函,确认中国科学小品起源于1934年由他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号。1984年,为了纪念中国科学小品50周年,我主编了《中国科学小品选》3卷150万字,并约请中国科学小品前辈作家高士其、贾祖璋、董纯才、温济泽以及顾均正之子等为此书写了回忆创作科学小品历程的文章。对于科学相声发展史、科学童话发展史,我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一度成为全国科幻界以及与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联络中心。在我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时候,编辑反映中外科幻界创作动态的《科幻小说创作资料》共5辑(第6辑已经编好,未出版)。我被推选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八位理事之一,曾与世界各国科幻小说界建立联系,在美国、英国、日本、瑞典以不同文字出版我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并与各国科幻小说作家海因来因、克拉克、波尔、星新一等保持通信。我与日本的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寄赠大批中国科幻小说。由岩上治、武田雅哉所著《中国科幻小说文学馆》上下卷在日本出版,成为外国学者所撰的有份量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科幻小说史研究著作。其中武田雅哉后来成为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
1982年我还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李乔、周思平的科学文艺研究毕业论文的导师。李乔现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灯市口中学学生吴岩从初中二年级就跟我保持通信,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1996年根据我的长篇科幻童话《哭鼻子大王》改编的同名6集动画片获文化部华表奖。2002年由我担任总编剧、海峡两岸合作拍摄的系列片《中华五千年》获电视金鹰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1983年冬我的长篇科幻小说《黑影》遭到不公正的批判,我退出科普界,从上海市科协常委转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从事文学创作至今。
一个健在而且尚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作者,不称《叶永烈科普文集》,而称《叶永烈科普全集》,是因为就科普创作而言我已经封笔多年(虽说也有例外,如2013年我为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撰写一批关于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许多新的为什么,2008年则应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邀请写了70万字长篇传记《走近钱学森》,2016年底为新版《科学家故事100个》增写屠呦呦、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以及比尔盖茨、乔布斯、霍金等新故事)。
《叶永烈科普全集》是从1998年开始编的。当时,人民日报出版社决定出版《叶永烈文集》,总共50卷,其中纪实文学27卷、科普作品23卷。虽说我是第一批换笔的中国作家,从1992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但我的科普作品大都是1983年前写的,没有电子文本。我不得不按照出版社的要求,把每种旧作挑选两本,拆开,逐页贴在A4白纸上。这样,终于编好科普作品23卷,书稿足有两麻袋。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几位小姑娘帮我录入电脑,使我终于有了电子文本,虽说其中的错别字甚多。出于经费原因,当时《叶永烈文集》中的科普作品只出了6卷。
后来,由于叶永烈纪实精品系列交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社于2014年决定出版《叶永烈科普全集》。考虑到不少作品涉及自然科学知识,四川人民出版社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加盟。虽说我的科普作品已经有了电子文本,但是错别字太多,所以校对工作非常吃力。另外,《叶永烈科普全集》中的作品,大体上都是我的早期作品。科学日新月异,在把早期科普作品收入《叶永烈科普全集》出版时,我尽可能依据科学新进展做些修改、补充。
总算把这1000万字校对完毕。接着,每一卷前都有许多幅照片,又要逐页校对说明词。
2014年,我决定把我多年收藏的上千封名人书信、上千盘采访录音磁带以及大量手稿、档案,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为此,上海图书馆决定设立叶永烈专藏,由专人管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诸多没有收入《叶永烈科普全集》的作品(如二十多个科教片剧本)以及书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与高士其、贾祖璋、郑文光、童恩正、萧建亨、刘兴诗、王晓达等以及与世界各国科幻作家的通信(我给他们的回信当时大都留有底稿),极具史料价值,有机会将编入补遗卷。
《叶永烈科普全集》是我的作品方阵中的一个方面军。我还有另外三个方面军:一是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作品1500万字。多人因研究我的纪实文学作品而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团结出版社出版胡智仁著《叶永烈及其纪实文学》一书,对我的纪实文学进行系统研究。二是叶永烈看世界500万字,22卷,记述我全球旅行的见闻,从历史与文化的层面剖析。已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分批出版,书中照片除少数历史性照片之外,都是我自己拍摄的。最近即将印出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游记《徜徉西南欧》一书。三是散文与长篇小说,200万字。已经出版散文选集《穿越历史》《走过人生》《重温春梦》《心中的花》等多部。从2015年开始从事纯文学长篇小说创作,已经出版45万字的《东方华尔街》和45万字《海峡柔情》,正致力于长篇小说《邂逅美丽》的创作。
我的作品总字数为3000万字(这还不包括我的500万字日记以及大量的书信)。
我曾说,我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生命不止,创作不已。


《叶永烈科普全集》札记

叮当!门铃响过,快递员双手抱着一只沉甸甸的纸箱。我打开一看,整整一箱清样,多达2000多页。
二话没说,我放下正在用电脑写作的新著,坐到书桌前,开始一页又一页的校对。我意识到,倾盆大雨开始了。
平常出书,总是一本而已。这一回不一样,2015年春日以来,两家出版社决定联合出版《叶永烈科普全集》,十多位编辑上阵。这套全集总共28卷,每卷都有500页上下,40多万字。每一回快递来三卷、四卷,我马上全力以赴校对,从清晨校到夜深,眼花缭乱,头昏脑胀。妻也跟着忙,她要依照我和编辑的修改之处,把电脑里的《叶永烈科普全集》电子文本逐一修改。这样的倾盆大雨一到,就把我们一连折腾好多天。
当我把整箱的清样快递给出版社,同时又用电脑写出一份很长的校对意见用E-mail发去,刚刚喘了一口气,叮当!声又起,又是一箱沉甸甸的清样
《叶永烈科普全集》收入的大体是我1983年前的科普作品。从那以后,我结束了作为理科男的写作,转轨到纪实文学创作,不再写科普,所以这套书不叫科普文集,而称科普全集。这些早期的作品当时是写在方格稿纸上,是爬格子的成果。后来请几位小辫子帮我输入电脑,才算有了电子文本。
记得,那时候只知道每天写呀写呀,不知道究竟写了多少作品。直至这次出版《叶永烈科普全集》,如同来了个年终大盘点,这才知道写了1000万字科普作品。当然,1983年之后数量更多的纪实文学作品,不包括在内。
其实,这一次次倾盆大雨,来自当年的细水长流。那时候,一页稿纸一页稿纸地书写,今天写几页,明天写几页,全然是在不知不觉中写作。聚水成涓,聚沙成塔,聚少成多,集腋成裘,写作就是绢绢细流,一点一滴不间断,经过持之以恒的聚集,才汇成那一箱又一箱的清样,才形成那一大排厚重的书本。
云淡风轻,波澜不惊,我已经习惯了青灯黄卷的平静的书房生活。这里,只有滴滴嗒嗒的触键声,我把思绪源源不断通过键盘输进电脑。春花秋月,暑往寒来,岁月如流水,悄悄地流,日夜地流,永无止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我的一头青丝,在键盘声中渐渐双鬓花白,直至满头飞霜,却依然专工翰墨,惟务雕虫。在我看来,那些凝固在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那一箱箱清样,那一部部著作,是凝固的时间,是凝固的生命。
韶光易逝,青春不再。有人选择了在战火纷飞中冲锋陷阵,有人选择了在商海波涛中叱咤风云,有人选择了在官场台阶上拾级而上,有人选择了在银幕荧屏上花枝招展。平平淡淡总是真,我选择了在书房默默耕耘。我近乎孤独地终日坐在冷板凳上,把人生的思考,铸成一篇篇文章。没有豪言壮语,未曾惊世骇俗,真水无香,而文章千古长在。
小水常流,足以穿石,即所谓滴水石穿。然而这却是恒心的考验,韧性的测试。书房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纸醉金迷,没有温柔之乡,没有巨注豪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厮守着一台电脑。所谓细水长流,一是细,二是长。写作之细,足称精雕细刻,反复斟酌每一个字,安排妥当每一个标点符号,那每一条引文的注解都必须精确写上作者,书名,第几页,出版社,出版年份,无一遗漏,无一差错。写作之长,就一天而言,是从早到晚,从清晨至夜深;就一年而言,是从春到冬,从酷暑到严寒;就一生而言,从11岁发表第一篇作品,直至生命的终结。写作需要你奉献毕生的精力。不可心猿意马,不可三心二意,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有恒为成功之本,在文学的道路上,需要坚持,需要不懈,需要勤勉,需要努力。
看人挑担不吃力。在创作上拒绝平庸,拒绝无聊。只有精益求精,只有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才能创新,才能前进。每写一部新著,每上一个台阶,都倍觉艰辛。
青山长在,细水长流,生命不止,笔耕不息。

2015年10月28日于上海沉思斋
发表于《新民晚报》题为《细水长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