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他是吉林大学中文系的元老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本书展示的是他眼中的自己,也是他弟子心中的老师。
◆在本书中,他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对学术极其执着和认真的学者;中日学者,凡是与他的研究领域有交集的学者,无不对他在相关领域的开拓行贡献交口称赞。
◆在本书中,他也是一位让弟子敬仰的老先生。他对弟子倾囊相授,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访日归来后,将所得日元抽酬金、学者所曾图书资料,悉数捐献给了中文系资料室。
◆本书由先生先生的弟子,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靳丛林,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张丛皞,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李明晖亲自编订。
|
內容簡介: |
《刘柏青教授纪念集》是为纪念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著名学者、鲁迅文学研究专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刘柏青教授编辑的集子。刘柏青教授于192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8进入东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研究班学习。1950年留校,任校刊编辑,1955年到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是开创了中日比较文学的先河,在学界享有盛誉。先后主编了《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选粹》(与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合编、《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等书,囊括了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学者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刘柏青教授病逝前一直是中文系在世资历*老、年纪*的元老级人物。本书由吉林大学的三位老师,也是刘柏青教授的学生编辑,精选了刘柏青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探索、中日文学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也编入了刘柏青教授日常生活的散文、读书杂记还有同日本学者的通信,以及刘柏青教授的诸多弟子在他去世后的纪念文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刘柏青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研究历程,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刘柏青教授的评价,感受到与刘柏青教授相交、相识的诸多学者、他的弟子对他深厚的感情。
|
關於作者: |
靳丛林: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张丛皞: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李明晖: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
目錄:
|
刘柏青对中文系的六大贡献
缅怀恩师刘柏青先生 388
镌刻在心碑上的两句话 395
悼念恩师刘柏青先生
与柏青老师谈话 399
回忆与追想 405
守正纳新的一代学人 410
怀念刘柏青先生
先生的微笑 418
回忆我的老师刘柏青先生 421
怀念刘柏青老师 423
山高水长终难忘 点点滴滴在心头 428
土壤的力量 434
追忆我的精神导师刘柏青先生
悼词﹑唁电
刘柏青教授追思会悼词 441
北京大学中文系唁电 443
北冈正子唁电 445
后 记 447
执笔者、编者简介 449
|
內容試閱:
|
鲁迅小说的进步意义
鲁迅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最典型的代表;它所体现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品格是十分充分和鲜明的。把它摆在二十世纪现代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它的意义、地位是很重大和重要的。如果以小说为讨论的对象,我想,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
第一,现代文学世界完整格局的形成。鲁迅小说的诞生和它走向世界,促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文化完整格局的形成。
一般使用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大概有两种含义,一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学的总称;另一是消融了民族和国家界限的一体化的世界文学。前者由来已久,后者则是近代以来的产物。诚如马、恩所概括和预言的,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由于文化交流的日繁,人类的精神产品,不可能属于一个民族的专利品,文学自然摆脱了民族和地区的限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的文学。
当然,泯灭了民族个性,消融了国家的领域,有共同的审美情绪,表达共同的喜怒哀乐,一体化到这种程度的世界文学,不仅是现阶段没有,而且在相当长的未来也不会有。有的只是通过频繁的交流汇通,各国的或各民族的文学,在走向现代化方面,从思想到艺术,产生了若干共同的性质,于是出现了世界规模的现代文学,特别是东方落后国家的文学,通过自觉地向西方文学的学习,先后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现代化,于是出现了东西方文学同步发展的局面,这就是所说的世界文学的格局。很明显,世界文学现代的、完整的格局的形成,是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为重要条件的。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概念,对它的解释像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解释一样,多而变,但从广义来说,它可以包括近代以来历史上所有的重大的现代性变革。同时,它虽然以经济、政治为重要,但也是涉及社会广泛方面的变革过程,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所以文学现代化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又因为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哪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现代化受挫的情况下,文学的现代化还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所说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无非是使文学从传统的思想规范与艺术规范中脱身出来,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而进行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革新。而这种革新,是五四时期由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一举实现的。
就小说来看,中国小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同步的: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的出现,产生了白话小说;资本主义有了萌芽,则多少具有个性主义的小说也跟着产生。如果资本主义能有流畅的发展,那么世界上将会有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形式的中国小说出现,与世界实行平等的对话,而对世界文学发生影响。但这只是历史的假设,现实的情况是,实现文学的现代化必须向西方学习。幸与不幸,在五四那个历史转折关头,五四一代作家,在急迫中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杰出的鲁迅也不能摆脱这样的命运。他说自己写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这样的话就是明证,却也正因为这样,鲁迅的小说,变成了和世界各国取得共同思想语言的真正现代意义的作品。随着时代的交替,它逐渐为东西方各国所接受。特别是西方国家,有许多研究者,突破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对非西方文学有极大的兴趣,认真去研究非西方文学在各个地区发展的特殊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现了鲁迅文学的价值,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这自然促进了西方国家对鲁迅作品的翻译和介绍,让鲁迅的作品以更大的规模走向世界,改变了东西方文学交流不平衡的局面,从而使得世界文学的结构更趋完整,鲁迅的作品促成了现代文学世界格局的可能。
第二,鲁迅的小说为世界文学提供了许多独特的、民族的艺术经验。中国的现代化,是后进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在启动时是受西方的刺激,而且在进行时仍要学习西方的经验;但历史的事实又告诉人们,现代化绝不等于西化,传统文学和现代化并不是绝然而对立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情况也是这样。以小说为例,尽管中国现代小说受了西方近代小说的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成没有西方近代文明的哺育,没有西方小说的样板,中国现代小说就不会诞生,但中国现代小说绝不是西方文学的孪生姐妹,从整体来看,优秀的现代化的中国小说,一般都具有如下的主导倾向:1.从传统小说超脱出来,而又不与已经形成的小说的民族传统相隔绝;2.在发展方向上与西方现代化的小说同步,又不失其主体性。就鲁迅的小说来看,应该说是具备这些倾向的。它所表现的世界性的色彩是很鲜明的,但它仍具有着东方民族的鲜明个性。这种特点,是不可能从西方近代文学中找到例证的。也就是说鲁迅的小说,为世界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艺术经验。
什么是鲁迅为世界文学提供的独特的艺术经验,它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一直是很纷纭的。即便今天的鲁迅研究已经很深入了,但这一课题仍需要进行深入的、艰苦的研究,以寻求完美的答案。这里只能说几点表面的东西。
就文化层面上来说,鲁迅的小说是东西方文化相碰撞所发出的火花。具体一点来说,是以西方先进的文化为参考标准,去批判清算传统文化,却又不是用西方文化取代传统文化,而是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转化为民族的新文化。换句话说,鲁迅的小说是面临西方的文化挑战时中国人所做的一种反应,一种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反应。所以,小说中反映的两重文化性格本身,以及两者紧张的关系达到平衡,这是鲁迅小说中所特有的,在西方文学中少见的。也就是说,鲁迅的作品所体现的文化性格,是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处处显示了现代性,但又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民族特点。作为一种文学景观,很值得实行文学现代化的后进国家参考。
鲁迅文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是社会的进步。其思考问题的框架是由民族和国家的目标而构建的。我想近代的民族和国家意识并非是落后的,因为这早已和血缘的家族意识相区别了。这种思考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文学自然不同于西方思考个人命运的文学。鲁迅当然受过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人本主义的影响,追求着合理的人性,早期还提出任个人而排众数的纲领。但他重视的个人仍然是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个体意志的昂扬,并以之为达到国家和民族目的的前提条件,也就是个性强国乃富强,人立而后凡事举。
与此相联系,就是对文学功利目的的强调。不能说鲁迅对文学的本质属性有什么偏颇的认识,也不能说他对文学的审美价值有些许的轻视,但他仍然特别强调文学的功利作用,偏爱为人生的艺术,而把自己归入为人生的艺术一派。这是东方国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条件促成的,但也不能说和传统的诗教没有任何关系,割不断和传统的联系,向传统的文化中发掘有利于现代化的东西,正是构成鲁迅文学东方特点的一个因素。
作为小说家,鲁迅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与革命共同着生命,满怀激情,用最艺术的艺术促进人民的思想觉悟,推动革命的前进,可以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革命文学的杰出代表,它蕴含着正确处理好文学与革命之间的关系的丰富经验。而文学与革命之间的关系紧密的程度,决定了现代化中国文学具有一种特殊的品格革命文学。这种文学的产生当然主要归因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同时也是作家自觉追求的结果。这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文学,不管我们今天如何评价它的功过得失,它毕竟是对世界文学的一种丰富,使世界文学更加多彩多姿。
第三,增加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分量。离开了小说的巨大艺术成就,近现代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小说中史诗般的鸿篇巨制,像座座不可攀越的高峰,不可计数;而短篇也是山势连绵,层峦叠翠,令人目不暇接。鲁迅的作品,正是短篇小说东方山脉中的一座山峰。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被誉为圣手,像鲁迅这样的作家,圣手二字当之无愧,比起其他圣手来,鲁迅是自有特色的作家。
世界上的短篇小说,可以说是流派各异,风格多样,各领风骚。鲁迅小说,独能博采众长,可算是后来居上。同时,如果我们仍然可以用广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的情节主动和丰富相融合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的话,那么鲁迅的小说更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从这个方面来看,它增加了世界短篇小说的艺术分量。
第四,充实并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不用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叙事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艺术成就的标志。在世界艺术殿堂的人物画廊中,正排列着不可计数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由鲁迅塑造的,其彩色和线条都是特异的。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老中国乡镇的儿女,是深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流淌着中国人血液的不可代替的这一个。另一类就是多少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或者说是在欧风美雨中飘摇的知识分子。不管哪一类人物都不可能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是鲁迅给世界文学的画廊里增添的鲜明的特异的人物画像。
第五,开凿了在深层次上认识中国灵魂的渠道。文学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世界文学应该担负起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文学的使命。世界文学中确乎有的作家描写了中国的生活;但中国作家对这一使命更是责无旁贷。
鲁迅是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一体化的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他已很好地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提供了文学作品。明丽也罢,阴暗也罢,明暗斑驳也罢,鲁迅描绘的一幅幅风俗画、风景画,正呈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更可宝贵的是他写出了中国人的沉默的灵魂,为世界人民提供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中国的依据。当然更不能忽略的是旧中国文化的弊端,人民挣扎的痛苦,迈向新生活的艰辛与渴望。
鲁迅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渠道,使世界人民在深层次上认识中国成为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