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其成国学经典全解丛书(全五册)

書城自編碼: 304409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其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D25121303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722/1866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6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NT$ 437.0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NT$ 403.0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NT$ 493.0

編輯推薦:
张其成全解周易
1. 本书的解读忠实于原典,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与当下的现实人生相联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2. 本书在前一个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译文和大量讲解的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作了解读,解得透彻,解得详细,每一卦后,都对每一卦的内容作了总结,揭示每一卦中所蕴藏的智慧,以及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示。
3. 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说明《周易》讲的是宇宙的大规律,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它告诉我们一种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法。
4.书中全面梳理《周易》的占卜之术,揭示《周易》占筮的原理,并配有大量的易图与张其成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周易》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內容簡介:
本书是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读《周易》的通俗读本,一本书学《周易》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在广受读者欢迎的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较长篇幅,包括译文和讲解等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作了解读,解得透彻,解得详细。在每一卦后,都对卦象内容作了总结,揭示周易卦象中所蕴藏的古老智慧,帮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惑,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示。
书中全面梳理《周易》的占卜之术,揭示《周易》占筮的原理,并配有大量的易图与张其成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周易》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1. 学术性。本书的解读忠实于原典,忠实于历史,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与当下的时代相联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2.通俗性。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用历史的故事、现实的事例阐发《道德经》中的微言大义,深入浅出地让读者能真正读懂《道德经》,并学会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以帮助自己的人生旅途一帆风顺。
3.全面性。对《道德经》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作了解读,解得透彻,解得详细,揭示每一章中所蕴藏的智慧,以及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示。
4.书中配有大量的古代山水人物图与张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道德经》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张其成全解论语
1. 本书是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读《论语》的书,凝聚了他十余年研究《论语》、感悟《论语》的心得体会。
2.本书立足于原典,以关怀当下的视角,逐字逐句、深入浅出地解读《论语》,通过本书可以鲜活地感悟孔子博大精深的智慧,古为今用,从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和立身处世的智慧。
3. 书中配有大量的古代山水人物图与张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图书内容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张其成全解六祖坛经
1.本书是国学专家张其成面向大众,结合当下社会生活和核心价值主张,通俗化地正解《六祖坛经》的佳作。
2.本书的解读以易道为魂,三教交融为特色,认为这部经不仅是佛教的革命,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以《六祖坛经》为标志的禅宗将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三玄完美结合在一起。
3.本书双色印刷,配有古代山水人物图与张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在阅读的同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禅宗的生命智慧。
關於作者: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课程特邀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老子道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委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会长。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有关栏目主讲人。
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2016年其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亮相2017年央视春晚;张一帖家族荣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课程特邀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老子道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委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会长。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有关栏目主讲人。
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2016年其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亮相2017年央视春晚;张一帖家族荣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
1997年首次提出易道主干,三教合易的观点,主张易魂佛心,儒风道骨,医艺并用,五经归元,以易融贯儒释道、医艺武,以内求实修打通生命觉悟之路。2003年最早在北大为企业家讲授国学;2004年建立个人国学网站,开设首届企业家国学修心特训营,2005年创建全国首家国学五经书院,首次创立国学管理和国学养生的概念,首次建立修心开智管理模式五行识人用人系统三宝五心养生法。从2004年开始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目前是全国独一无二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的国学导师。2009年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国学四大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国学修心第一人当代最具魅力的国学修心养生导师。
1992年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1994年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1999年主编第一套《易学文化丛书》,2001年主编第一部新世纪课程教材《医古文》、2004年主编第一部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2009年主编第一部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17年主编第一部卫计委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学》,2017年主编第一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教材《中医文化读本》。主要学术专著分四个系列:《全解国学经典》系列、《国学养生》系列、《易学文化研究》系列、《中医思想文化研究》系列。
目錄
导 语 001
关怀天下的学问 001
半部《论语》治天下
003
我缘何发愿全解《论语》
006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007
《论语》是什么时候谁写的
016
关于《论语》的版本传承
017
关于《论语》的历代注疏
019
《论语》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020
《论语》的核心思想
021
《论语》与思想史背景
021
《论语》与伦理思想
024
《论语》与教育思想
027
《论语》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028
《论语》的人生启示
030
事业从五伦做起
030
为政以德行为先
033
处世以中庸为准
035
学而第1 038
为政第二 059
八佾第三 079
里仁第四 098
公冶长第五 114
雍也第六 133
述而第七 151
泰伯第八 173
子罕第九 187
乡党第十 210
先进第十一 226
颜渊第十二 246
子路第十三 263
宪问第十四 282
卫灵公第十五 309
季氏第十六 329
阳货第十七 339
微子第十八 355
子张第十九 365
尧曰第二十 378
后 记 388

张其成全解六祖坛经
目录
导读
什么是禅?
禅宗是禅的源头
禅宗与禅学禅文化不同
禅宗与禅法不同
《六祖坛经》的文化影响
《六祖坛经》的版本流传
禅宗第一公案:拈花微笑
达摩东来及传法:顿悟禅法初入中土
六祖其人及革命:佛教的彻底中国化
禅门的五家宗派: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五家七宗的形成
各有特色的宗风
为何叫棒喝门庭
引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內容試閱
张其成全解周易
在我拿起笔准备写这篇序的时候,眼前立即浮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挥之不去。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超凡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对此很多人着眼于菊花,以此赞美陶渊明的品格就像菊花一样贞秀、高洁。我则赞赏陶渊明的那一种心境,那种令人不胜向往的、至美至真的心境。
读《周易》正需要这种心境,心远地自偏,心沉下来了,不急不躁,进入心灵的深处,就没有外在的干扰,没有车马的喧闹。如果把翻阅《周易》或者揲蓍玩占看成是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持守,那么前提就是心远地自偏,只有心远、神安,才能悠然见南山,观见、找到与你有所感应的卦象。实际上,采菊东篱下翻阅《周易》已经不纯粹是一种行为了,其中蕴含着一种恬淡虚静的人生态度,到悠然见南山观见卦象则是进一步的提升,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悠然是一份从容,一份自得,是不受限制的心灵自由。只有到了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才能走入卦象模拟的场景,领悟卦爻符号和文字的真谛。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有了这一份心境。实际上这是人生的修炼过程,是在不断修炼中才能拥有的。仔细想一想,自己已经不像几年前,更不像三十年前,那时读《周易》,总不免有一份功利心、浮躁心。所以这本书一写就是十几年,写写停停,不急不躁,在这期间已经写了好几本有关《周易》的书了,这本书却始终没写成,一直拖到今天。有时候也着急过,怎么还没写完呢?可一想到悠然见南山,不禁汗颜,看来修为还不够,心境还不到啊。
如今这本书终于写成了,只能算是读《易》的一份感悟吧,对个人来说算是自己读《易》的一份总结,也可以说是个人的代表作。当然以后还会有新的感悟,那就不断修正吧。
回想读《易》的过程,我得感谢家父母。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还藏有一些古书,其中就有《周易》,当时看到这些线装书,觉得特神秘,很好奇,虽然看不懂但很喜欢翻。后来,一位远房亲戚是一位道士,他看我喜欢翻古书,就教我演卦,教我很多易术。直到我上研究生时,有幸师从训诂大家钱超尘先生,当时做的硕士论文是《黄帝内经》训诂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有不少象数内容,于是开始研究《易经》,由于有幼时的基础,加上有了文字训诂的训练,我很快走进并迷上了这两部经典。将这两部经典参照阅读,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秘密。
20世纪8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南京,即开始编撰《易学大辞典》,那个时候查阅了大量解释《周易》的书籍,古今中外,著名的和不太著名的,都收集并粗粗阅读了,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解释汇编在《易学大辞典》中。199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这本《易学大辞典》,作为一部易学大型工具书,它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颇受欢迎。现在回想起来,整个编撰过程十分艰辛,心力交瘁,不堪回首。不过这为我全解《周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自知学养不足,所以又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易学泰斗朱伯崑先生的博士生,原本朱先生已经不招生,我给先生写信表达了这一愿望。朱先生曾在我编撰《易学大辞典》时给我指点,看我没有半途而废,或许觉得这个后生还有毅力,还可再造吧,于是特地允许我报考。这样我有幸成为朱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先生身边苦读三年,受到先生的耳提面命,获益良多,终生受用。
在我编《易学大辞典》时,我就想自己注解《周易》,想吸取各家解《易》的精华,写一个标准文本。后来发现这一想法有问题,因为对《周易》的解释历来是见仁见智的,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易学也恰恰就是在不断地被解释中丰富发展起来的。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解释,原义是不能搞错的。而现在不少解《易》的书由于原义就搞错了,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令人无法卒读。
我想要解《易》,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通用的版本。我这次解读选的是《周易正义》本,这个版本收入《十三经注疏》中,魏王弼和东晋韩康伯作注,唐孔颖达正义,是历史影响较大的版本,同时参照了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北宋程颐的《伊川易传》、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等版本,尤其注意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本,这两个本子和通行本差别很大,必要时做了引用和对比。
然后就是解释,尽量用形训法,就是从文字出发,解释出它的本义;对其中的假借字则采用声训的方法。只有把握了文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原意。如果字面意思搞错了,那么越解释离本义反而越远了。
这本书中,我重点介绍了自己数十年来对《周易》实践运用的体会,我不求读者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如果能通过这种解读法给您以启发,并引出您更高明的见解,那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同时您对易学也做出了贡献,《周易》正是在不同的解读中才展现出它的魅力的。
学《易》三十余年,感慨良多。近几年数度率北京中易国学院诸位同修,心怀敬仰之情,拜谒伏羲、文王、孔子。同修们不远千里,相聚于先圣画卦、作传的圣地。每次祭拜时,鸣钟击鼓,进香献花,诵读祭文,齐唱颂歌,无不眼噙热泪,心灵震撼。
特将恭拟的《祭伏羲文》附后,以表心志。
祭伏羲文
卦台悠悠,渭水流长。华胥履足,生我羲皇。
结网渔猎,六畜是养。制瑟作乐,嫁娶礼当。
刻造书契,研制九针。造福百姓,万世景仰。
河图垂范,龙马呈祥。仰观天文,俯察地象。
中取人事,旁通万方。一画开天,八卦始创。
肇始太极,判列阴阳。文王演易,孔圣作传。
中华文明,从此辉煌。当今盛世,国富民强。
寻根问祖,上溯羲皇。易贯古今,道配天地。
易道主干,德合无疆。三教融合,四海归向。
中华复兴,易道弘扬。追思先皇,伏惟尚飨。

张其成全解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为儒家创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鲁源村),享年73岁。自称丘也,殷人也,乃殷商后裔。父叔梁纥,母颜徵在。幼年丧父,少贫贱。时逢乱世,孔子信而好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致力于复兴周代文化,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废寝忘食,乐而忘忧,志在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首开私家讲学之风,主张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相传孔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古代文献,其功甚伟。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对话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代表性经典。《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书成于众手,乃由孔子弟子甚至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传至汉代,有三种版本: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历代注《论语》者甚众。
《论语》主言仁,倡导忠恕之道,主张孝悌忠义、克己复礼。或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不虚。孔子的智慧不仅指引我们独善其身,而且指引我们兼济天下。读《论语》,领略孔子的胸怀与志向;读《论语》,参悟一以贯之的天人之道;读《论语》,探求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
书序至此,想起2007年11月,余携诸位易道同修,聚集在孔子故里曲阜,肃立于大成殿前,谨以鲜花雅乐,恭祭至圣先师。气氛之肃穆,场面之庄严,仪式之隆重,犹历历在目。特将所拟祭文附上:
洙泗长长,尼山蒙蒙。沃野千里,绿树千重。
天佑中华,生我圣孔。大成先师,万世尊崇。
十五志学,六艺并宏。三十而立,杏坛授众。
有教无类,私学先锋。四十不惑,觉悟人生。
五十研易,韦编三绝。彬彬无过,终知天命。
六十耳顺,删定六经。七十从心,感叹道穷。
缅怀先圣,追远慎终。仁者爱人,以义为重。
以和为贵,执两用中。忠孝首善,恕道宽容。
诚信为本,礼法为用。志道据德,游艺其中。
诚意正心,修齐治平。修己安人,身正令行。
论语易传,先圣两经。彖象系辞,十翼七种。
文言说卦,易道贯通。阴阳谓道,继善成性。
乾坤氤氲,万物化生。天地合德,日月运行。
易知易从,有亲有功。天下理得,成位乎中。
观象玩辞,知变在动。乐天知命,原始反终。
洗心研虑,趋吉避凶。自强不息,乾阳资始。
厚德载物,坤阴资生。保合太和,乾坤变通。
知往察来,神化无穷。易道广大,嘉惠后生。
我辈弘毅,道远任重。中华复兴,腾飞巨龙。
宝岛盼归,华夏一统。世界和平,祈愿大同。
告慰先圣,文脉昌隆。


《张其成全解周易》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语译】
初九,潜隐的龙无所施行。
《象传》说,潜隐的龙无所施行,是因为这个阳爻处在全卦的最底部。

【解读】
初九,潜龙勿用,这里怎么突然跑出一条龙来?而且是一条潜龙。潜伏在哪里?潜是水字偏旁,龙潜伏在水里。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我们今天说的龙马精神,就是乾卦精神,因为乾为龙,乾为马。龙马精神是一种刚健的精神。龙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的伟大功能。自黄帝时候开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龙为官名,如龙师、龙帝,都以龙为代表。龙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符号。龙到底是什么?老实说没人见过 ,无法固定其具体形象。实际上中国文化的龙,就是一种意象。它由驼头、兔眼、鹿角、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马尾组成,反映了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的、和谐统一的文化。你看这么多动物组合在一起,却是如此和谐,太美了 !其次,神龙见首不见尾,龙从来没有给人显现过全身,这就是变化无常,隐现不测的意思。我们懂了龙的精神,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哪里,这是大政治家的大原则,也是哲学的大原则,文化的大原则。我们懂了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八个字,也就懂了《易经》的整个原理。《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事 ,没有不变的物。下一秒钟自己想的是什么,无法知道。
乾卦实际上描述的是龙的六个状态,第一个状态是潜伏在深渊里,这个时候不要去妄动,勿用就是不要动。潜龙勿用,很简单,潜伏的龙不要去乱动,比如说冥想入静停留在第一根爻上是潜龙。你也可以用蓍草进行演算,乾是九,你看到的第一根爻就是潜龙。勿用并不是说没有用,而是说还有很大的潜能。龙还是潜伏着的,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只是还没有用到。这里说的就是准备时期的状态。此时还不能轻易发动,需要开发潜能,苦练内功。这才是潜伏期和准备期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所谓潜龙,顾名思义,虽然已经具备了龙的潜质,但还不到你一飞冲天的时机,这个时机需要等待、需要创造,需要在等待过程中寻找、创造。有一句话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在这时候办企业,最好还是潜下心来,先搞清楚周围的水人脉、钱脉资源,社会关系,不要急着开业。
《象传》解释说,为什么说这个时候要潜龙勿用?是因为阳在下也。初九是起始时位,在乾卦的最下位,阳气初生,力量很弱,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孩,不可能有能力去做什么事,所以要潜伏下来,积蓄能量。同样,这时候的龙也只能是潜龙,巨龙要潜伏在水中,暂不能施展才能,不要妄动,这既是在等待时机,又是在创造时机,一个潜字说明巨龙在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生存与施展才能的环境。
初爻是《周易》人生六步曲的第一步。我对它的总结是初多潜,正像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一样。为什么?因为初爻所处就是刚刚开始的一个时位。一切都刚刚开始,奋发的时机尚不成熟,我们的羽翼也还不够丰满,鹰击长空的理想可以有,但是最好不要期待有太大的成就,遇事也应该以谨慎为上,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就像乾卦初九爻的潜龙一样,它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乖乖潜在水底,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总之它的结局就是勿用,因为还不到它抛头露面打天下的时候。《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一肚子学问却穷困潦倒,不得已寓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饶是如此,他的一朝成名天下知之梦始终未灭,还常常吟咏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他的善价和时飞其实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他在葫芦庙落魄无着时,也就是乾卦初九爻的潜龙所面临的时位。
如果想要单纯谋个差事的话,对诸葛亮而言易如反掌。他原本就不是无名之辈,亲朋好友中亦不乏有头有脸的人,所以他就比贾雨村显得从容许多。诸葛亮耗得起时间,最后终于等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等待也就没有白费,隆中的一段潜伏也是诸葛亮的潜龙勿用期。不过他的勿用是主动求来的。不像贾雨村,立等着扬名立万、飞黄腾达,偏偏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白白蹉跎了如许的大好时光。
诸葛和老贾两位都是满腹珠玑,求个一官半职的足够了,还有富余。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还是第三种情况,就是这条龙的实力还有所欠缺。因为是处于人生的第一步,最要紧的事还是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唯其如此,机会来临时你才能牢牢抓住,不让它悄悄溜走。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上掉馅饼的事也许会有,但那样的概率太小。就算有也未必能被你恰巧赶上。大多数人的成功来得都非常不易。
所以,在潜伏期间,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能力,擦亮眼睛,蓄势待发。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语译】
不要崇尚那些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去争功夺利;不看重那些稀有的东西,使人民不去偷盗;不去显耀那些能诱发人欲望的东西,使人民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净化人民的心灵,要充实人民的肚子;要削弱人民的意志,要增强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机心、没有欲望,使那些所谓的智者不敢去妄为。要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事物,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的。
【解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个不尚,一个不贵,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不要崇尚那些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去争功夺利,不看重那些稀有的东西,使人民不去偷盗。孔子和老子出发点完全一致,孔子从正面说,老子从反面说,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孔子发现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人民相争,有盗贼,所以孔子崇尚仁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讲礼仪,要遵循法则,要建立社会伦理纲常,他是从正面在说。老子恰好相反,从反面说,你不要去宣扬贤德的人。大家发现没有?如果企业里把谁立为标兵、楷模,其余的人就嫉妒得不行了,就要争了,否则就不好好干了,要评比干吗?不要评了嘛。所以你崇尚有贤德的人干吗?
再比如说现在的收藏热,那些书法作品,那些艺术品,当然了不起,但一幅画能卖到几百万几千万元,那不是捧起来的吗?这源于大家的一种喜好、一种推崇。试想,如果没有这种推崇,大家就觉得一幅画、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东西是平平常常的,那么它的价格就不会被炒上去,也不会有弄虚作假的赝品了,更不会有人为得到它铤而走险、触犯刑律。我家里收集了那么多艺术品,全捐出去了,就没有人记挂去偷了,那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讲一个故事,香港有一个老板,他和大陆另外一个人说,我有一件稀世珍宝,大陆这个人说能不能欣赏一下,香港人说可以,然后就去银行保险柜里,经过多重防线,打开给他看。大陆人学佛,说你这个一点也不值钱,你这个东西,连你自己来看都要经过重重关卡,所以它是毫无价值的。越保存起来,越毫无价值,如果把它展示出来,给大家欣赏,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至少大家都很愉悦。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去显耀那些能诱发人欲望的东西,这样人民就不被扰乱。见就是现。乱的原因,就是欲望太多,欲望不仅藏在心里,而且还表现出来。这必定造成世事的混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在文革的时候被批判得一塌糊涂,说老子这是愚民政策。所以圣人这里是指得道的人,而不是儒家的圣人,治理天下要虚其心,实其腹,离卦中间不是空的吗?要虚,不要有那么多欲望,要充实人民的肚子,虚和实都是使动词,其就是指老百姓,因为是给帝王讲的嘛,帝王要治理天下,一定要使老百姓的心虚空,放清净,但要使老百姓的肚子填满,也就是说,要大脑简单,四肢发达,管子不是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吗?仓库里要有东西能让人民吃得饱,不要让人民思想太复杂了。弱其志,强其骨,要削弱人民的意志,要增强人民的体魄。这是让老百姓无欲无求,头脑简单,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才符合大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要常使人民没有机心、没有欲望,使那些所谓的智者不敢去妄为。要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事物,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的。他说是要走到最低处,实际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他说什么也不要做,别把老百姓的心弄乱了,实际上越是不做,就什么也做了,符合大道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人们为什么要去争功夺权、争名夺利?为什么会有偷盗?这是因为有了分别,也就是说有了那些对名利之人的推崇,有了那些对珍宝的贪爱,所以使得人民去争名夺利,甚至有人去偷盗。
为什么现在要提出和谐世界?就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太不和谐了,有太多的战
争了。大家看一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还有耶路撒冷战争,说到底都是一种权势之争,地域之争,甚至于是对人心的一种争夺。如果说这些都没有了,没有这种价值判断,没有欲望的追求,那么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这些纷乱吗?还会有盗贼吗?当然就不会有了。
为什么儒家要讲仁义,那是因为礼崩乐坏了。为什么在古印度产生了讲平等慈悲的佛教?那是因为当时的印度太不平等了,有非常严格的四种姓制度。
现在倒过来看,如果不是礼崩乐坏,那么就没有儒家的仁义;如果没有那四种姓制度,那么也就没有佛教了。
从根本上说,我们要消除这种对立,从根子上就不要去崇尚那些财富,不要去崇尚那些有才干的人,不要去崇尚那些稀有的东西。所以老子提出虚其心,
弱其志。很多人认为老子这是在愚弄老百姓,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削弱人民的意志。其实不然,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让人们不要有那些贪婪的私欲,不要有更多的欲望。如果没有欲望了,天下就不会乱了。这样那些所谓的智者也就没有了市场,也就不敢妄为了。智者,这里指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所以老子说的虚其心、弱其志都是无为的体现,不要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意志来做,而要符合自然,顺应自然,符合人的本性来做,天下就太平,人心就没有混乱了。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老子比孔子站得更高,看得更彻底一些。

《张其成全解论语》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译】
孔子说:学了然后及时去实践它,不也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解读】
《论语》第一章开宗明义,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这究竟是讲什么的?我琢磨了几十年,小时候看这三句话觉得很简单,不就是讲学习、交友、待人三件事吗?有一年我在新西兰静静地待了一个多月,反复读这本书,一面读一面思考,突然有一个发现:这三句话讲的正是我们人生的三种处世之道、三重快乐的境界啊!想想我们的一生,首先是要学习,当然学习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所以这是讲人在独处时的行为和境界;然后要交友,这是讲人在相处时的行为和境界;最后是处世,这是讲在待人接物、与世人相处交往时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误解、冤枉的时候的行为和境界。这三个方面其实是在说一个方面,讲人一生的学问修养要达到的境界。
孔子所讲的学问,并不仅仅指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世和智慧层面的学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讲学习是一个词,连在一起来说,而古人的学和习是两个层面。《说文解字》说:觉悟也。
学,荀子《劝学篇》这样解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学的最终目的是觉悟,成为圣贤,做一个达者。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学知识是不一样的。而是表示递进的连词,这里是而后、然后的意思,学了然后要时习之,按时、及时地去练习、去实践。有人把时解释为时时、常常,也是可以的。习不少人解释为复习、温习,《说文解字》说:数飞也。鸟多次地练习飞翔,是不全面的。习,所以引申出练习、实践的意思。如果只是理解为对知识的温习,就不全面了。学了之后只有按时、及时地去练习、去实践,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孔子当年所教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功课学了之后必须练习,必须实践。
在孔子看来,第一层乐就是学和习,我们人的一生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从人生阶段的时间进程上来看,好像首先面对的就是学习,现在说学习,想起的就是青少年阶段,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学习应该是终生的过程。《论语》十分重视学习,开篇第一个字就是学。学字在《论语》中出现了65 次。《论语》的主题思想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仁,而学正是实现仁的前提和条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人说的朋友和我们今天讲的朋友意思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所谓同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同学。友是同志,有同样的志向、同样价值观的人称为友。当然这里讲的朋也包含了友。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说,我的同学、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很快乐的。经过学习之乐以后,随之进入第二层的乐,有了共同学习之后成为同学的朋,虽然已经天各一方却能从远方而来,相聚坐拥一杯清茶,何等人生快事!同门不一定能成为同志,但能在久远分别后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同门一定是同志,先朋后友《中庸》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学而时习是成己,即自己学问修养的提高,而有朋自远方来是成就别人的,同时又可以切磋琢磨、共同长进的事情,怎么能不快乐呢?
人不知而不愠(yn ),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我也不恼怒,这是君子的境界。君子坦荡荡,不怨天,不尤人。如果用儒家君子的标准衡量我们,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小人,所以你不要总是说别人是小人了。遇到事情,君子求诸己,君子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愠意思是怨恨、恼怒。你可能会说,这最后一句没有说乐啊。其实君子最大的人生态度就是不忧。
君子必须具有三达德,那就是智、仁、勇,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必须是一个智者、仁者、勇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是儒家里面人人都能达到的理想的人格,儒家里面最高的人格是圣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不一定非要成为圣人,但你应该成为君子。君子是人人都能够也必须达到的。这个阶段,已处在一种更广泛的社交当中,涉及人与人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处于一个更大的群体之中,这就是天下。
这三句话也代表了三种环境、三种时空,从自我到社会到天下,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这就是儒家为道的阶梯。儒家的意识最终是一种天下的意识,《大学》概括为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体现了这种逐步放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一生下来就是受苦的,所以,我们这一生应该离苦得乐。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讲人生哲学的,都讲了这么一种道理。而乐是有层次、有境界的。,
学而时习之这种快乐叫悦学习主要是一种自我行为,这种喜悦基本上是自我的,相当于佛家三觉中的自觉境界。有朋自远方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门的关系,不单纯是说来了一个朋友用好酒好菜招待,更在于朋友间志向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这种沟通就是同道,一同悟道的
乐,大体相当于觉他境界。而最高一层是人不知而不愠,人家误解我,我也不恼怒,这是一种超然的君子之乐,无忧无虑,恬淡虚无,好比到了圆觉境界。在佛家看来,三觉具足就成了佛;在儒家看来,达到这三重境界就成了君子,君子进一步提升,就是圣人了。


《张其成全解六祖坛经》
【原文】
目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语译】
目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解读】
目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如果无道心,那么便是在黑暗中行走而不能得见道。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对于世间的是非是不做分别的。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非在这里是过错的意思。不论是别人还是自己有过错,其实都是过错,因为还有是非分别心,这就还没有得道。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不要有别人不对或者我不对的是非心,没有非也就没有是,这样烦恼就自然消除了。
当然,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还是要常思己过的。没有烦恼了,也就不会在意爱与不爱,也就自然不再有恨,爱恨情仇都不再去关心,心就清净了,人就自在了。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了一首诗《十诫诗》,前面两句是这样的: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就是讲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要有正确的认知和行动,这些我们后面会讲到。
第一最好不要相见,如果相见了,就会相识;相识了之后,就要相恋;相恋之后,就要相爱;相爱之后,就相依了;相依之后,就会面临分离;分离之后,就会痛苦。所以不生不灭,有生必有灭,这就是法门。不要求永恒的东西,万法都在变,永恒不变的就是自性。
这一点在庄子的《齐物论》中也讲过: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一回事,没有是非。
如果是这样来看待事物,学佛就学成了。所有的成败,如今天挣钱、昨天没挣钱,都很正常,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让你消极处世。弘一法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要抗日的,要精进,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所以该做什么还得做,这是一个过程,必须完成,要随缘,还要任性。

【原文】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语译】
大师又说: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作功德。内心谦虚卑下即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即是德;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即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即是德;念念不离自性即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即是德。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这样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修功德的人,心里不会轻慢他人,对一切众生都能平等尊敬。如果心中总是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没有功;自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贡高我慢,常常轻视一切。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即是功,心行平直即是德。自修心性即是功,自修身行即是德。善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凭借布施供养所能求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梁武帝不懂得这个道理,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过错。
【解读】
这一段里面将功德作了六次解释。什么是功?什么是德?
第一: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见到了自己的清净本性,这就是最大的功。平等,我们刚才提到三身,另外还有四智,后面都会讲到。四智中有一智就是平等性智,万事万物没有差别,没有是非,没有善恶,这就是德。
第二次解释: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是内心的,谦虚居下,这是有功;而外在的行为很守礼仪,懂礼,这就是德。功是内在的,德是外在的。如果按照《易经》的说法,就是阴和阳,是一回事,阴阳不离。
第三次解释: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自性清净了,然后能显示万法,也就是对外事外物都能按照自性来做,比如遇到堵车的状况也能内心很平静地面对,这就叫功。然后心这个体能离开万念,保持清净,就是德。
第四次解释: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任何时候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自性的时候,在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念头上,都没有杂染,没有尘埃,没有受到外面世界的牵绊束缚,这就叫作德。如果按照这个来修行,这才叫真的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这是说,我们心中常常容易轻慢别人,看不起别人,我执太重,这样即便做多少好事还是无功。这样一来,自性虚妄不真实,就是无德。
第五次解释: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中间没有间隙,相续不断,也就是要放下所有的念头,不将任何一个念头停留在心中,这就是功。这样一来,我们内心是平静的,在行为上是正直的,这就是德。
《道德经》中对道德的解释是,道是大规律、大法则、大本体,道是隐的,好比是阴;道的外在表现就是德。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怎样写?有人说是十四人一条心,这是错的,德不是这个意思。德的右半部分,其实最早是上面一个直,下面一个心,直心;左边的彳是小路,走在路上,就是从外在行为表达出来。所以德是会意字,就是直心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意思。所以道一般是内在的,德一般是外在的;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道是阴,德是阳。慧能大师讲的功就好比道,德就好比《道德经》的德,是一回事。
第六次解释: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就是说不要求外在的东西,一定要在内心修炼。
梁武帝他不知道这个道理,这并非我们祖师的过错。
这是回答了第一个疑问:功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