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传播符号学访谈录:新媒体语境下的对话

書城自編碼: 304337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蒋晓丽,赵毅衡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007244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NT$ 498.0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NT$ 325.0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NT$ 437.0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NT$ 447.0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NT$ 391.0

內容簡介: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介的融合已是必然之势。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融媒体,在不断撼动传统媒体地位的同时,也正在塑造着全新的融合性传播生态。在这个新的传播生态中,不仅各类媒介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有机融合与再造,各家媒体集团也在理念和业务领域实现了多元融合的转向。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势来袭,也使当前的融合性传播生态不断呈现出泛媒介化和智媒介化的发展趋势。受此影响,社会系统的运行、人的认知与行为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融媒介化的烙印。
毋庸置疑,传播领域发生的这一系列变革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同时也正在改变和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聚合裂变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成为错综复杂、融汇纠结的世纪难题,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必须应对由此而至的严峻挑战。因此,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融媒介背景下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聚焦融合性传播生态下新闻传播面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关注融媒介革命对社会的重大作用和深刻影响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介的融合已是必然之势。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融媒体,在不断撼动传统媒体地位的同时,也正在塑造着全新的融合性传播生态。在这个新的传播生态中,不仅各类媒介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有机融合与再造,各家媒体集团也在理念和业务领域实现了多元融合的转向。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势来袭,也使当前的融合性传播生态不断呈现出泛媒介化和智媒介化的发展趋势。受此影响,社会系统的运行、人的认知与行为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融媒介化的烙印。
毋庸置疑,传播领域发生的这一系列变革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同时也正在改变和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聚合裂变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成为错综复杂、融汇纠结的世纪难题,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必须应对由此而至的严峻挑战。因此,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融媒介背景下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聚焦融合性传播生态下新闻传播面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关注融媒介革命对社会的重大作用和深刻影响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融媒体研究丛书由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组织和指导,汇聚十余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青年学者,从融媒介的技术发展趋势人手逐渐深入,选取近年备受关注的媒介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符号学等诸多学科,从互联网站传播、网络民意表达、传播伦理、社交媒体、传播的符号化等方面论述与研究融合性的媒介、媒体生态系统,探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本套丛书以综合、立体、动态的系统思维指导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视角切入、微观视角深化,力图打破传统的媒介融合研究壁垒,对融合性媒介及融合性媒体在各个方面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此外,本套丛书还将紧密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探究全新的技术条件下,融合性媒介及融合性媒体发展的新规律和新样态,从而为媒介融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期能有效地指导媒体业务发展。
目錄
缘起: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符号学访谈
第一部分:学科建构与论域拓展
对中国符号学之展望
胡壮麟教授访谈
从语言符号学到翻译符号学
王铭玉教授访谈
危中求机,破中求立: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符号学路径
蒋晓丽教授访谈
符号学访谈记:界定与开拓,争论与对话,建立一门普通符号学
郭鸿教授访谈
从古形名学到语言符号学
屠友祥教授访谈
艺术的传播符号学已经在敲门
陆正兰教授访谈
倡导媒介文艺学建设
单小曦教授访谈
当视觉艺术遭遇符号学:视觉艺术的一种阐释
段炼教授访谈
从政治传播到品牌国家:传播符号学领域的拓展
许静教授访谈
从传播学迈向传播符号学的一次实践:谈谈动画传播符号学
的建构意义
李涛教授访谈
第二部分:新媒体与多元文化的传播符号学
叙述走向广义,符号拥抱传媒
赵毅衡教授访谈
数字时代与符号消费:当代符号学面临新局面
班科夫教授访谈
三重媒介理论下的传播符号学研究
延森教授访谈
传媒文化转型下的汉字符号与符号学
孟华教授访谈
跨文化传播世界中的符号学:一种细腻的眼界和框架
林升栋教授访谈
第三部分:理论范式与问题反思
存在符号学与符号学家的存在性特征
塔拉斯蒂教授访谈
符号的名实之辩,现实的批判之维
李彬教授访谈
传播符号学应带有自反性,批判性地建构
丁和根教授访谈
从批判走向建构,传播符号学的发展路径
李思屈教授访谈
以问题为中心:传播学与符号学之互补
董天策教授访谈
法国符号学研究面面观
张智庭教授访谈
传播主体极端多元化中符号规约的被颠覆
隋岩教授访谈
对传媒艺术的厘定与对视觉符号的反思
刘俊访谈
內容試閱
《融媒体研究丛书 传播符号学访谈录:新媒体语境下的对话》:
当前主要的问题不是认知符号学的子学科性问题,而是从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至高等院校的领导,对整个符号学的学科性都很少讨论。
彭佳:说到这里,在符号学的研究重镇塔尔图,它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塔尔图大学已经成立了符号学系,招收专业的硕、博士生。但塔尔图的符号学、哥本哈根的符号学以及隆德大学的认知符号学,都体现出自然科学化的特征,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来进行生物符号学和认知符号学研究。作为人文学科的研究者,您对符号学,尤其是认知符号学日益自然科学化的趋势如何看待呢?
胡壮麟:你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符号学在塔尔图大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并成立了符号学系。对比之下,我们国家对符号学的重视还不够。我把上面的看法说得再具体一些:中国社科院没有设置符号学研究所,也就是说,没有专职研究人员;教育部没有在高校中建立符号学系,或在哲学系、中文系、外语系中设立符号学专业或方向,没有培养符号学人才的规划;民政部基本上没有考虑批准中国符号学会的建立。我们现在的学会是在符号学前加上语言,即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挂靠在其他一级单位下的①。
为了摆脱这个被动局面,符号学研究必须突出理论的适用性,即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为国家需要服务,理论为消费者服务,才能赢得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②。
第二,国外一些大学在符号学研究上体现出自然科学化的研究特征。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发展。当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已不过分强调专业化,把学科越分越细,而是注重融合或整合。这有利于对一些知识的深入研究。我自己也写过生态符号学的文章。因此,搞人文科学的要经常关注和借鉴理工科在符号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反之亦然。当然,会有一些困难。不过,教育部和我国高校已开始注意文理并重的招生工作,或在新生入学第一年自由选课。我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三、新媒介时代的符号学:符号学的整合与更新
彭佳:近年来,您也非常关心符号学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在计算机符号学、生态符号学领域都有不少相关论著。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电子时代的超文本(hypertext)传播,并从口述和读写的对比视角出发,指出超文本是口述、读写和技术化的结合。您指出,超文本有部分原生性口述的特征,但也有读写的某些特征。那么,在超文本中,主要的媒介或感知渠道是什么呢?或者说,不同的超文本,如MV、电影和电子游戏,起主导作用的媒介或者说感知渠道(们)是不同的?
胡壮麟:超文本的概念指一个文本或语篇由多个模态或你所说的多种渠道体现。前者强调人际交流的成果及其体现形式,后者强调交际的模态或方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