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

書城自編碼: 30375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农作物
作者: 梁帝允,李香菊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630551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6/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NT$ 291.0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NT$ 302.0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NT$ 307.0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NT$ 359.0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NT$ 826.0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NT$ 354.0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NT$ 302.0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NT$ 411.0

內容簡介: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主要禾本科作物小麦的生长全周期的生理生化特征、发育期变化特点、重点关键以及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多因素对小麦的影响。该书在病虫草鼠害的预防、治理以及人工管理等科学用药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操作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關於作者:
该书主要作者即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技术领军人才。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种植业领域的病、虫、草、鼠害预防、防治等科学指导、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工作。曾多次荣获农业部、省、市(直辖市)、自治区授予的优秀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该作者长期与我社合作出书,先后以专著、合著形式出版多种学术专著、科普图书,例如《中国农区杂草识别图册》《基于作用机理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指南》等,其中,《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指南》一书重印5次,数量超过30000册,为农民增收、农作物增产,对三农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目錄
目录
第一章中国小麦田杂草发生、分布与为害
第一节中温带和寒温带春麦草害区
一、东北春麦区
二、北部春麦区
三、西北春麦区
第二节温带和高原气候冬春麦草害区
一、新疆冬春麦区
二、青藏高原春冬麦区
第三节暖温带冬麦草害区
一、北部冬麦区
二、黄淮冬麦区
第四节亚热带及热带冬麦草害区
一、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二、西南冬麦区
三、华南冬麦区
第二章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识别特征
第一节木贼科(Equisetaceae)
一、问荆
二、节节草
第二节苋科(Amaranthaceae)
喜旱莲子草
第三节萝藦科(Asclepiadaceae)
地梢瓜
第四节紫草科(Boraginaceae)
一、斑种草
二、田紫草
三、微孔草
四、附地菜
第五节大麻科(Cannabinaceae)
葎草
第六节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一、球序卷耳
二、薄蒴草
三、牛繁缕
四、麦瓶草
五、大爪草
六、繁缕
第七节藜科(Chenopodiaceae)
一、藜
二、菊叶香藜
三、灰绿藜
四、小藜
五、地肤
六、猪毛菜
第八节菊科(Compositae)
一、藿香蓟
二、黄花蒿
三、飞廉
四、刺儿菜
五、小飞蓬
六、芫荽菊
七、鳢肠
八、牛膝菊
九、鼠麴草
十、泥胡菜
十一、稻槎菜
十二、苣荬菜
十三、裸柱菊
十四、苦苣菜
第九节旋花科(Convolvulaceae)
一、打碗花
二、藤长苗
三、田旋花
第十节十字花科(Cruciferae)
一、野芥菜
二、荠菜
三、碎米荠
四、播娘蒿
五、小花糖芥
六、涩芥
七、遏蓝菜
第十一节大戟科(Euphorbiaceae)
泽漆
第十二节牦牛苗科(Geraniaceae)
野老鹳草
第十三节唇形科(Labiatae)
一、密花香薷
二、鼬瓣花
三、宝盖草
四、野薄荷
五、甘露子
第十四节豆科(Leguminosae)
一、玫红山黧豆
二、天蓝苜蓿
三、救荒野豌豆
第十五节亚麻科(Linaceae)
野亚麻
第十六节锦葵科(Malvaceae)
冬葵
第十七节罂粟科(Papaveraceae)
细果角茴香
第十八节车前科(Plantaginaceae)
车前
第十九节蓼科(Polygonaceae)
一、苦荞麦
二、萹蓄
三、柳叶刺蓼
四、卷茎蓼
五、酸模叶蓼
六、尼泊尔蓼
七、西伯利亚蓼
八、齿果酸模
第二十节毛茛科(Ranunculaceae)
扬子毛茛
第二十一节蔷薇科(Rosaceae)
鹅绒委陵菜
第二十二节茜草科(Rubiaceae)
猪殃殃
第二十三节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一、肉果草
二、通泉草
三、阿拉伯婆婆纳
第二十四节茄科(Solanaceae)
龙葵
第二十五节瑞香科(Thymelaeaceae)
狼毒
第二十六节伞形科(Umbelliferae)
一、蛇床
二、野胡萝卜
第二十七节堇菜科(Violaceae)
早开堇菜
第二十八节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鸭跖草
第二十九节禾本科(Gramineae)
一、节节麦
二、看麦娘
三、日本看麦娘
四、大穗看麦娘
五、野燕麦
六、菵草
七、雀麦
八、旱雀麦
九、稗
十、黑麦草
十一、小子虉草
十二、鬼烛草
十三、芦苇
十四、早熟禾
十五、棒头草
十六、硬草
十七、狗尾草
第三章小麦田除草剂及其科学使用
第一节小麦田除草剂及其作用机理分类
第二节小麦田除草剂重点产品介绍
一、炔草酯(clodinafop-propargyl)
二、禾草灵(diclofop-methyl)
三、精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
四、三甲苯草酮(tralkoxydim)
五、唑啉草酯(pinoxaden)
六、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
七、氟唑磺隆(flucarbazone-sodium)
八、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
九、甲基二磺隆(mesosulfuron-methyl)
十、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
十一、单嘧磺酯(monosulfuron-ester)
十二、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
十三、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
十四、双氟磺草胺(florasulam)
十五、唑嘧磺草胺(flumetsulam)
十六、啶磺草胺(pyroxsulam)
十七、扑草净(prometryn)
十八、绿麦隆(chlortoluron)
十九、异丙隆(isoproturon)
二十、溴苯腈(bromoxynil)
二十一、灭草松(bentazone)
二十二、敌草快(diquat)
二十三、乙羧氟草醚(fluoroglycofen)
二十四、吡草醚(pyraflufen-ethyl)
二十五、唑草酮(carfentrazone-ethyl)
二十六、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
二十七、呋草酮(flurtamone)
二十八、草甘膦(glyphosate)
二十九、乙草胺(acetochlor)
三十、丙草胺(pretilachlor)
三十一、氟噻草胺(flufenacet)
三十二、野麦畏(triallate)
三十三、2,4-D丁酯(2,4-D butylate)
三十四、2甲4氯(MCPA)
三十五、麦草畏(dicamba)
三十六、二氯吡啶酸(clopyralid)
三十七、氯氟吡氧乙酸(fluroxypyr)
三十八、氟氯吡啶酯(halauxifen-methyl)
三十九、野燕枯(difenzoquat)
第三节小麦田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治方案
一、春麦区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治方案
二、北部冬麦区及黄淮冬麦区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治方案
三、长江流域冬麦区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治方案
四、西南及华南冬麦区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治方案
第四章小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
第一节杂草综合治理的含义及前提条件
一、什么是杂草综合治理
二、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小麦田杂草综合治理体系
第二节杂草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检疫
二、物理措施
三、农作措施
四、生态措施
五、生物措施
六、化学措施
附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消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3%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口粮和商品粮作物,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杂草是小麦田重要有害生物。麦田杂草生长贯穿小麦整个生育期,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和降低小麦品质,影响小麦增产增收。做好小麦田杂草防除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麦田杂草防除要贯彻综合治理的策略,因地制宜运用机械、物理和农艺措施,采用生物防治及化学除草技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已经成为当今农民最为依赖、必须使用的除草技术。
为适应我国农村发展趋势,宣传普及小麦田杂草防除知识,提升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水平,我们在多年从事农田杂草防除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编写了《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全书分为第一章中国小麦田杂草发生、分布与为害,第二章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识别特征,第三章小麦田除草剂及其科学使用,第四章小麦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含义及前提条件等部分。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小麦田杂草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及为害状况,并附有各种杂草的形态特征图,阐述了在小麦上使用的主要除草剂产品性能、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推荐了小麦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措施等。这将帮助读者在生产实践中识别小麦田杂草种类,有针对性地选用除草剂产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其为害,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大力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强胜教授、陈国奇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红娟博士、魏守辉博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冯莉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天林研究员,四川省农药检定所王朝斌研究员等提供了部分杂草照片或图片;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生于海燕、杨娟、王晓阳和刘小龙等参与了该书的文字录入及资料查阅。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2016YFD0300700)的资金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12月


第一章中国小麦田杂草发生、分布与为害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2015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 2 414137 万公顷,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水稻居第三位,小麦总产量 13 01852 万吨。从广东省南部到黑龙江省北部,从东部的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到青藏高原,都有小麦种植。依据中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小麦栽培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春麦区、冬春兼播麦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4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10个亚区。
杂草的分布表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分布与各地气候、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也受土壤、轮种作物种类和不同耕作栽培制度的影响。根据中国各生态类型区杂草发生、分布和为害特点,参考前人对全国麦田的杂草普查资料及小麦种植区划,把中国小麦田杂草划分成4个草害主区10个亚区。
第一节中温带和寒温带春麦草害区
该区东北与俄罗斯、朝鲜交界,西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以长城为界,与北部冬麦区相邻,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春麦区和青藏春冬麦区的东界。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辽宁省、甘肃省大部以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各省北部地区。该区全年10℃积温 2 750℃左右,变幅 1 650~3 620℃,最冷月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0℃左右及-30℃左右,冬季严寒,小麦秋播不能安全越冬,只能在春季播种。
麦田杂草春季出苗,与小麦生长形成较强竞争,加之该区人少地多,耕作粗放,除草剂使用水平较低,麦田易形成草荒。杂草发生率在90%以上,25%以上农田严重为害。该区包括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和西北春麦区3个草害亚区,各亚区因土壤质地、肥力、墒情及作物轮种等的不同,杂草优势种有差异。
一、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为春小麦主要产区。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40~500米。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温度自北向南递增,最冷月平均气温 -30~-6℃,全年10℃积温 2 730℃左右,无霜期90~200天,小麦生育期降水200~300毫米。本区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多与大豆、玉米、谷子、高粱倒茬。小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种,7月初至8月下旬成熟。
该区以喜冷凉、耐严寒的杂草种群为主。优势种群为卷茎蓼(Fallopia convolvulus)(图1-1)、柳叶刺蓼(Polygonum bungeanum)、香薷(Elsholtzia ciliata)、鼬瓣花Galeopsis bifida、藜Chenopodium album、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问荆(Equisetum arvense)、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等。区系的其他主要杂草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市藜Chenopodium urbicum)、地肤Kochia scoparia、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鬼针草(Acalypha australis)、大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薄蒴草(Lepyroidiclis holosteoides)、垂梗繁缕(Stellaria radian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野燕麦Avena fatu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
图1-1卷茎蓼为害状内蒙古自治区,李香菊摄)
近年,由于耕作制度变化及除草剂2,4-D、二甲四氯等的连续使用,该区多年生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种群数量增加,如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田旋花、披碱草、野燕麦等成为部分田块的优势杂草,鸭跖草、问荆、卷茎蓼等对2,4-D耐受性强的杂草所占比例上升,给杂草有效防除带来了困难。
二、北部春麦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河北省、陕西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大部分地区海拔 1 000~1 400米。该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寒冷少雨,春秋多风,气候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全年10℃积温 2 600℃左右,无霜期80~178天,年降水量200~6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50~200毫米。本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腐殖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两年三熟。旱地小麦主要与豌豆、燕麦、谷子、马铃薯等轮作,灌溉地小麦多与玉米、蚕豆、马铃薯等轮作,间有小麦套种玉米或其他作物。小麦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熟。
该区以喜冷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杂草种群为主。优势种群为藜、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遏蓝菜(Thlaspi arvense)、麦仁珠(Galium tricorne)、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卷茎蓼、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萹蓄、刺儿菜、野燕麦等。区系的其他主要杂草为灰绿藜、市藜、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碱蓬(Suaeda glauca)、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离子草(Chorispora tenella)、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无心菜(Arenaria serpyllifolia)、麦瓶草Silene conoides、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苣荬菜、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雀麦(Bromus japonicus)、稗、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等。局部发生的杂草如陕西北部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拟漆姑(Spergularia salin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飞廉(Carduus nutans)、冬葵(Malva crispa)等;山西北部涩芥(Malcolmia africana)、狼紫草(Lycopsis orientalis)、葎草(Humulus scandens)等;河北省北部分布有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西伯利亚蓼、花旗杆(Dontostemon dentatus)、芝麻菜(Eruca sativa)、风花菜(Rorippa globosa)、田葛缕子(Carum buriaticum)、迷果芹(Sphallerocarpua gracilis)、香薷、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冬葵、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狗尾草、茅香(Hierochloe odorata)等。
该区域以浅山丘陵及川滩地为主,杂草种类较多。过去人们有精耕细作的习惯,加之小麦生长期内气温低、降水量少,土壤较贫瘠,因此,麦田杂草长势较差,发生为害较轻。但该区人少地多,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麦田缺乏高效除草剂品种,导致近年麦田杂草种群复杂化,常因除草剂选择不当或人工锄草、机械除草不及时形成草荒。如河北省北部春小麦田灌浆期调查,部分田块稗草、狗尾草、冬葵等杂草达每平方米40~65株,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图1-2)。
图1-2稗为害状河北省,李香菊摄)
三、西北春麦区
包括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和5%左右。本区主要由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组成,海拔 1 000~2 500米。全区处中温带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多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全年10℃积温3 150℃左右,变幅为 2 056~3 615℃,无霜期90~195天,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50~300毫米,且蒸发量大。本区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地力贫瘠。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多与豌豆、扁豆、糜子、谷子等轮种,低海拔灌溉地区小麦也与其他作物间、套、复种。小麦3月中旬至4 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熟。
该区以喜冷凉、耐旱、抗寒、耐瘠薄的杂草种群为主。优势种群为藜、卷茎蓼、萹蓄、刺儿菜、苣荬菜、密花香薷Elsholtzia ciliate 、细果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问荆、野燕麦、狗尾草等。区系的其他杂草为滨藜(Atxiplex patens)、菊叶香藜(Chenopodium foetidum)、小藜、酸模叶蓼、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西伯利亚蓼、黄花蒿、蒙古蒿(Artenmisia mongolica)、黄金蒿(Artemisia palustri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飞廉、大刺儿菜、苣荬菜、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田旋花、打碗花、涩芥(Malcolmia africana)、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遏蓝菜、鼬瓣花、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天蓝苜蓿、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 、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鹅绒委陵菜(Polantilla anserina)、二裂叶萎陵菜(Potentilla bifurca)、野亚麻、披碱草、芦苇等。
该区域长期使用阔叶杂草除草剂以及近年实施少耕免耕,导致多年生杂草及难治杂草种群数量增加,如披碱草、刺儿菜、苣荬菜、问荆(图1-3)等发生加重,需要投入综合控草措施。
图1-3问荆为害状青海省,李香菊摄)
中温带和寒温带春麦草害区小麦播种前一般经翻耕整地,播种时田间少有杂草,伴随春季小麦出苗,杂草大量发生。以青海省麦田为例,4月中下旬,藜、遏蓝菜等开始出苗,至5月中、下旬达到出苗高峰,6月上旬出苗杂草数量减少(图1-4)。从防除时机上,在春季杂草出苗高峰到来之前投入除草措施可有效防治杂草。防除措施上,小麦合理密植,早期加强管理,提高小麦群体竞争能力,配合苗期化学防治,有利于降低杂草出苗数量。
图1-4青海川水地区麦田杂草出苗情况翁华等)
第二节温带和高原气候冬春麦草害区
该区位于我国最西部,东部与冬、春麦区相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毗邻,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交界。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地区。全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不同地区间受地势地形影响,温度差异大,该区全年10℃积温 2 050℃左右,变幅为84~4 610℃,最冷月平均气温多在-10℃左右。目前,除青海省全部种植春小麦外,其余省份均为冬、春麦兼种。其中,北疆、川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地区以春小麦为主,而南疆和西藏自治区则以冬小麦为主。
春播麦田,由于播种前翻耕整地,杂草与小麦均在春季出苗;秋季播种的麦田,杂草冬前出苗,主要在返青后为害小麦。该区亦属于人少地多的区域,部分地区除草剂应用水平较低,麦田易形成草荒。杂草发生率在95%以上,30%~40%农田严重为害。该区分为新疆冬春麦和青藏春冬麦两个草害亚区。各亚区因土壤质地、肥力、灌溉及作物轮种等的不同,优势种有差异。
一、新疆冬春麦区
仅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左右。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小麦为主。本区四周高山环绕,海洋湿气受到阻隔,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降水量少,日照充足。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 1 000 米左右的盆地冲积平原、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带。北疆10℃年积温为 3 500℃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146℃,年极端最低气温通常-360℃,但由于冬季常有积雪覆盖,一般年份小麦可安全越冬。北疆全年降水量150~500毫米,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107~190毫米,春麦为 83~106毫米。南疆属暖温带,10℃年积温为 4 00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7℃。南疆全年降水量仅为13~61毫米,冬小麦生育期降水仅为63~393毫米,但依靠冰山雪水灌溉,小麦能良好生长。北疆土壤以棕钙土及灰棕土为主,南疆则主要为棕色荒漠土。该区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和二年三熟制。北疆小麦与玉米、棉花、甜菜、油菜等轮作;南疆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播玉米为主,或冬小麦之后复种豆类、糜子、水稻及蔬菜作物,或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翌春播种棉花。北疆春小麦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熟,冬小麦9月中旬至下旬播种,7月上旬成熟;南疆冬小麦播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6月中旬至下旬成熟。
该区以耐旱、耐盐杂草种群为主,南北疆麦田杂草种类有一定差别。北疆麦田杂草优势种群为野燕麦、玫红山黧豆(Lathyrus tuberosus)、藜、萹蓄、刺儿菜、苣荬菜、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冬葵(Malva crispa)、新疆白芥(Sinapis arvensis)、藤长苗(Calystegia pellita)等。北疆麦田区系的其他杂草为灰绿藜、卷茎蓼、飞廉、大刺儿菜、苍耳、麦蓝菜、繁缕(Stellaria media)、密花香薷、宝盖草、狼紫草、车前、问荆、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油菜自生苗(Brassica campestris)、稗、狗尾草等;南疆麦田杂草优势种群为藜、田紫草(Lithospermum arvense)、猪殃殃、萹蓄、大刺儿菜、苣荬菜、车前、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狗尾草、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等。南疆麦田区系的其他杂草为卷茎蓼、酸模叶蓼、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播娘蒿、涩芥、新疆白芥、艾蒿(Artemisia argyi)、乳苣、冬葵、狼紫草、反枝苋、天蓝苜蓿、海乳草(Glaux maritima)、田旋花、问荆、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aphragmites)、赖草(Leymus secalinus)、芦苇等。
该区域杂草发生比较严重(图1-5),但由于化学除草剂应用较广泛,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学除草水平较高,大部分杂草种群可得到较好的控制,部分多年生杂草如玫红山黧豆、飞廉、刺儿菜、芦苇等防治难度较大。
图1-5野燕麦为害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李香菊摄)
二、青藏高原春冬麦区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仅约为全国的05%。春小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以上。青藏高原农区一般海拔 2 600~3 800米。该区气温偏低,无霜期短,热量严重不足,受地形地势影响,温度高低差异极大,最冷月平均气温-180~4℃,全区10℃年积温为 1 290℃左右,变幅为84~4 610℃,无霜期 0~197天。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春小麦为224~510毫米。青藏高原土壤贫瘠,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西藏高原南部峡谷低地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小麦多与青稞、豆类、荞麦换茬,四川省及云南省亦有部分与水稻换茬的麦田。一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9月初至9月底成熟,冬小麦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熟。
该区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杂草种类多样,既有寒温带杂草又有暖温带及北亚热带适宜生长的杂草。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麦田杂草优势种群为野燕麦、藜、萹蓄、西伯利亚蓼、刺儿菜、苣荬菜、苦苣菜、密花香薷、猪殃殃、狗尾草等(图1-6和图1-7);区系的其他杂草为卷茎蓼、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细叶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巴天酸模(Rumex callosus)、灰绿藜、黄花蒿、大刺儿菜、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细果角茴香、鼬瓣花、薄蒴草、狼紫草、微孔草、遏蓝菜、野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gracilis、油菜自生苗、冬葵、车前、鹅绒委陵菜、田旋花、野胡萝卜(图1-8)、旱雀麦(Bromus tectorum)、赖草、芦苇等。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杂草优势种群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野燕麦、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牛繁缕(Myosoton aquaticum)、繁缕、雀舌草(Stellaria uliginosa)、麦蓝菜、碎米荠、藜、小藜、猪殃殃等;区系的其他杂草为早熟禾(Poa annua)、齿果酸模、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varcracca)、救荒野豌豆、荠菜、大籽蒿、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通泉草(Mazus japonicus)、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水芹(Oenanthe javanica)等。
图1-6刺儿菜为害状青海省,郭青云摄)
图1-7藜为害状西藏自治区,李香菊摄)
图1-8野胡萝卜为害状青海省,魏有海摄)温带和高原气候冬春麦草害区小麦播种前一般经翻耕整地,小麦播种时田间少有杂草,伴随着小麦出苗杂草陆续出土。冬麦区杂草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出苗,以越年生杂草为主,如野燕麦、看麦娘、猪殃殃、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牛繁缕等,10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为杂草第一个出苗高峰,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杂草的第二个出苗高峰期。如果小麦出苗整齐,冬前基本苗理想,管理精细,小麦在冬后返青期群体构建较迅速,春季出苗杂草较少;反之,小麦春季不能迅速封行,藜、葎草、打碗花等杂草加重发生。春麦区杂草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主要为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如藜、小飞蓬、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刺儿菜、葎草、打碗花等,杂草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出苗高峰。
耕作制度及栽培方式影响麦田杂草种群数量及发生程度。例如,青海省保护性耕作麦田,实行小麦秋季机械收割,保留15~30厘米麦茬高度,翌年春季土地不翻耕播种小麦,小麦采用免耕沟播、免耕平播、浅旋平播、浅旋沟播等方式播种。郭青云等发现,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麦田采用免耕沟播处理时,由于经过起垄和镇压,杂草种子紧密接触土壤,降雨后雨水集中在两个垄之间的沟里,有利于杂草种子吸收水分,杂草发生量明显多于传统耕作方式,尤其是藜出苗数比传统耕作麦田多10倍以上,尼泊尔蓼的发生密度也远高于传统耕作处理。采用沟播加油菜秸秆还田的处理,虽然因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部分杂草,但小麦田油菜自生苗发生数量达每平方米51934株,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的耕作方式(表1-1)。该区因轮种换茬作物不同,小麦田杂草种类有一定差别。如四川省小麦水稻连作麦田,看麦娘、棒头草、长芒棒头草Polypogon monspeliensis、雀舌草、碎米荠等占优势;小麦与玉米、豆类旱作物复种或轮作,藜、小藜、牛繁缕、猪殃殃密度较大;纬度较高的单作区,野燕麦、藜、遏蓝菜、香薷、泽漆、小飞蓬、一年蓬、刺儿菜、葎草、打碗花为优势种。表1-1耕作方式对沟播麦田杂草发生的影响(郭青云,魏有海等)
杂草名称沟播 秸秆还田(株平方米)沟播(株平方米)传统耕作(株平方米)
藜(Chenopodium album)2100308672467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vardensa)360042355699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253330332101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16554993835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2766118677799自生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5193481012033杂草合计656976590026230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