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琴心》是琦君出版的首部作品集,《烟愁》是琦君出版的首部散文集,均是首次推出中文简体版,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散文对故乡山水的真挚回忆,对父母、师长、亲友的深沉怀念。小说跨越时空,与作者一同在求不得的浪漫爱情故事中纠结和感动。
2.本套作品涉及的三位作家均是华语文坛的散文大家,作品集不仅涵盖了入选两岸三地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课本的文章,还包括三位大家获奖的经典篇目。
3.台湾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作品*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琦君和林清玄。林清玄,以散文成名,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张晓风是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有人热爱她的戏剧,也有人热爱她的小说或杂文,但更多地人疯狂地热爱着她的散文。其散文获奖无数,堪称当代中文经典。
|
內容簡介: |
本套书是从林清玄、张晓风、琦君三位散文大家的众多散文集中挑选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华集结而成,部分文章经过作者修正,比以往的版本更加精准。作品不仅涵盖了入选两岸三地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课本的文章,还包括三位名家获奖的经典篇目,同时入选大陆高考语文试卷的文章也一并收入其中。 琦君的两本作品集均是首次推出中文简体版,入选文章均是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全书文字优美动人,同时配以中学生喜爱的精美插图,具有极高的阅读性,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珍品。
|
關於作者: |
林清玄,以散文成名,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张晓风,台湾作家,祖籍江苏,曾任教于东吴大学、阳明大学等。有人热爱她的戏剧,也有人热爱她的小说或杂文;但更多地人疯狂地热爱着她的散文。其散文获奖无数,堪称当代中文经典,多入选大陆、港台及新加坡等地的华语教材。余光中盛赞张晓风:“这一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我们从她的笔下读到清风杨柳,也读到烈日寒冰;读到女子柔情,也读到家国情怀;读到国学掌故,也能读到普世仁爱。重要的是,年轻的你,一定会读到一个想要变成的更好的自己。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名重一时,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三十余种,包括《烟愁》《琴心》《桂花雨》《琦君寄小读者》《橘子红了》等。作品被译为英、韩、日等多种文字,多篇散文入选大陆和台湾中小学课本。她是台湾*畅销的当代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
目錄:
|
第一章 生命的化妆
P002 生命的化妆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005 夏花之绚烂 选自《心的丝路》
P012 一滴水到海洋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P017 一步千金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P021 好的小孩教不坏 选自《越过沧桑》
P024 咫尺千里 选自《处处莲花开》
P028 猫头鹰人 选自《感性的蝴蝶》
P032 迷路的云 选自《感性的蝴蝶》
P040 跳跃的黄豆 选自《境明,千里皆明》
P045 记忆的版图 选自《境明,千里皆明》
P051 情侣路的尽头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第二章 在远近之间
P059 墨趣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P064 东方不败与孤独求败 选自《越过沧桑》
P067 品味 选自《越过沧桑》
P070 牛肉汁时代 选自《比景泰蓝更蓝》
P073 早晨公园的标准舞 选自《热气球上升》
P076 推倒雷峰塔 选自《热气球上升》
P079 失落的毛装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P081 在远近之间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第三章 来自心海的消息
P084 上善若水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P089 快乐真平等 选自《热气球上升》
P092 处处莲花开 选自《处处莲花开》
P095 为别人着想 选自《多情多风波》
P098 黄昏菩提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106 来自心海的消息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111 时间道场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114 家家有明月清风 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P119 莲花汤匙 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P123 想象的城堡 选自《境明,千里皆明》
P126 无风絮自飞 选自《清凉菩提》
第四章 红心番薯
P129 梦之祭典 选自《心的丝路》
P135 心的丝路 选自《心的丝路》
P141 比景泰蓝更蓝 选自《比景泰蓝更蓝》
P144 长命菜 选自《热气球上升》
P147 悬崖边的树 选自《多情多风波》
P150 红心番薯 选自《思想的天鹅》
P156 过火 选自《思想的天鹅》
P165 鸳鸯香炉 选自《思想的天鹅》
P171 刺花 选自《感性的蝴蝶》
P179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第五章 百年与十分钟
P186 百年与十分钟 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P188 鸡蛋与色拉油的觉悟 选自《天边有一颗星星》
P191 好香的臭豆腐 选自《一滴水到海洋》
P194 雪的面目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196 在细微的爱里 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P198 写在水上的字 选自《境明,千里皆明》
P200 最浩荡的前程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P203 都付笑谈中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第六章 温一壶月光下酒
P209 温一壶月光下酒 选自《感性的蝴蝶》
P215 光之四书 选自《感性的蝴蝶》
P223 思想的天鹅 选自《思想的天鹅》
P226 河的感觉 选自《感性的蝴蝶》
P232 牡丹也者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237 梅香 选自《心美,一切皆美》
P239 拈花四品 选自《情深,万象皆深》
P243 失落的王者之香 选自《为君叶叶起清风》 **章 春之怀古
P2 春之怀古
P4 浪掷
P8 六桥
P11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P14 山水的巨帙
P17 在
P20 一山昙花
P23 秋天秋天
P28 春日二则
第二章 母亲的羽衣
P33 小鸟报恩记
P35 大师树林鸟蛋
P38 自作主张的水仙花
P41 一只玉羊
P43 一碟辣酱
P45 口香糖、梨、便当
P48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
P50 一双小鞋
P52 陈年老茶
P55 这些石头,不要钱
P57 我有一根祈雨棍
P59 母亲的羽衣
P64 戈壁酸梅汤和低调幸福
P67 垃圾桶里的凤梨酥盒子
P69 前面的水果
第三章 巷子里的老妈妈
P73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P76 常玉,和他的小土钵
P78 小小的烛光
P85 丽人行
P90 他只会一句中文
P93 属于山城台北的林语堂
P96 巷子里的老妈妈
P99 梅妃
第四章 山的春、秋
P104 去南洋拍一张照片
P107 香港第二美景
P110 闽人的不安
P112 细细的潮音
P118 山的春、秋
P127 前身题梁正居的摄影
P131 回首风烟
P135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P138 也是水湄
P141 晴日手记
P144 初绽的诗篇
第五章 老师,这样可以吗?
P165 给我一个解释
P172 仗美执言
P176 低眉处
P179 河飞记
P182 老师,这样可以吗?
P185 一则关于朝颜的传说
P188 你的侧影好美!
P190 偶成
P195 没有人叫我阿山
P199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P204 你好吗?
P207 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
第六章 岁月飞鸟钱夹
P210 岁月飞鸟钱夹
P213 浮生若梦啊!他说
P216 炎凉
P218 项链
P221 我在
P224 已经清晨两点了,为什么我还在
P227 除了卡雷拉斯,你也得听听喷嚏
P229 那人在看画
P231 游园惊梦
P234 枯茎的秘密
P237 触目
P241 承受**缕晨曦的
P255 幸亏
P260 想要道谢的时刻
P262 书坠楼人
P264 没有痕迹的痕迹
|
內容試閱:
|
自序
禅 蝉 蚕
(一)佛山谈佛,禅城说禅
应邀到广东佛山演讲,举办单位取的讲题是佛山谈佛,禅城说禅。
题目取得真好,因为佛山另一个古名是禅城,佛、禅俱在,可知佛山乃是灵杰之地。
佛山不只是佛禅知名,也以武术知名,叶问、李小龙都是佛山人,佛山至今还有很多武馆,我问接待我的人:佛山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去送人?
他的回答大出意料之外:佛山习武的人多,所以跌打损伤的药很灵,可以带回去送人。
佛山人尚武,喜欢干净利落,我的演讲就从单纯开始,我说:禅之一字,左边是表示的示,右边是单纯的单,禅正是单纯的表示,也正是单纯的心、单纯的生活、单纯的意念。没有单纯,也就没有禅了。
佛之一字,更有意思。佛是人字边,所以佛是人做成的。人字边,加一个山,是仙;人字边,加一个谷是俗。灵性一直往高处走的人,是仙;灵性一直往山谷里走的人,是俗。佛都不是,佛是弗人,正是非人的意思。在梵文里,佛是觉者的意思,就是革除一切负面思想、负面情绪、彻底觉悟的人。
觉悟的人,怀着单纯的心,感觉起来,灵性的追求,并不是那么艰难的。
简单地说,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并不是生命的加法,而是生命的减法。
正常的人生是累积,在青少年以前,我们累积知识、文凭、学历;然后,我们累积烦恼、悲伤、痛苦
我们累积了太多,以至于我们步履沉重、忧心忡忡。
直到有一天,惊醒了,才知道生命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一减再减,直入单纯之境;一舍再舍,跨越世俗之限,又有几人能够?
有人问大随法真禅师:如何是大人相?
禅师说:肚上不贴榜。
怎么样才是境界超凡的大丈夫呢?
大随禅师说得真好:肚子上没有贴任何标签的,才是大人相呀!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给自己贴了太多的标签,只有把标签一一撕去,才有可能回到那个单纯的自己。
一一单纯,意义自然,不造作,不污染,那才是禅的本真呀!
(二)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夏日黄昏,在阳明山的小路散步,蝉的鸣声使我吃惊。
万蝉齐唱,一声高过一声,仿佛是高音的比赛,穿过云雾,在与青天比高。
我想着:住在山上的人,如果要睡个午觉,恐怕也要失眠。
但我又想到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确实,聒噪与安静,有时无关耳朵,而是来自于心,心静下来,一切的声音立刻漂浮起来,杂乱的蝉声也变得优美而幽远了。
禅心处于乱世,与林间的蝉鸣,也有相通之意,心志专一,或者浮生,或者乱世,都会一一掠过,不相杂染。
不染,并不无闻、无知、无感,而是来则应,去则不留,一一清楚明白。
有徒弟问径山禅师:心如霜雪一样洁白,怎么样?
仍然是污染!
怎样才是不污染?
禅师说:五颜六色。
五颜六色才是自然的颜色、自由的心灵,是山花开似锦,润水绿如蓝,是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是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是雪花一片又一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是雪里梅花初放,忽将鼻孔冲开
好一个五颜六色!世界就是以此面目与我们相应,禅心并不抹去颜色,只是不随着迷失虚实,在春风中上下追逐狂乱罢了!
我找到一块干枯的树头,坐下来,静静地倾听夏蝉的鸣声。
我听见了蝉与禅的相通之意,蝉在知了的时代在土中蛰伏了六七年,一日化羽飞去,在枝头鸣唱,不像是禅者的顿悟吗?纵使悟后的时间短暂,仍然值得用尽心力追求。
但是,禅与蝉仍然不同,蝉的高唱是为了求偶,是希望找到知音;禅者的心从欲望的土中破茧,就不再追逐春风了。
不追逐,不是人生的感觉,只是不癫狂罢了。
(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苏州的独墅湖图书馆演讲,因停留的时间很短,苏州朋友很好心地安排:去逛逛丝市好吗?苏州的蚕丝很有名的。
我欣然前往。
走进丝市的巨大展厅,我当场傻了,怔在原地。
放眼望去,不论是丝巾、领带、衣服、寝具,全是颜色粗俗、杂乱,难看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想寻找一件颜色素朴的制品,走遍整个丝市,竟不可得。
如果无法把一块丝,做得高雅、和谐、美丽,还不如就染成单纯的颜色。我心里这样想着。
心里煎熬地走出丝市,苏州朋友问我感想。
我说:白白地死了千百万双蚕呀!
我儿时养过蚕,养一双蚕岂是容易的!蚕整天就是不停地吃,一直到吐出金丝,作茧自缚,丝吐尽之日,也是死亡之时,丝贩子回来家里收购,丝厂将茧丢入水中熬着,茧抽成丝,死去的蛹炸成金黄色,在街边贩卖,成为小儿的零嘴。
蚕的一生就是这样,只有特别巨大的茧会被留下来做种,才有机会羽化成蛾,才有机会分清公母,才有机会哺育下一代。
下一代呢?一代一代都是一样悲情呀!
夜里,我坐在独墅湖畔的旅店,看着月光下清凉的湖水荡漾。
想到人生的际遇不就如同蚕茧一样吗?织就最美的丝线,把自己捆绑起来,吐出最后一条丝的时候,生命就是尽头了。
幸好,人不是蚕,人有选择的可能,人可以选择天蚕一变,人也可以选择化羽飞去。
禅变,正是俗化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对一生的束缚、捆绑有所觉察,对一成不变的生活与思维有所觉察,对一再侵蚀的欲望与烦恼有所觉察,对细微处的魔鬼与天使都有所觉察
禅者如是,文学家又何尝不是呢?
(四)无一物中无尽藏
我喜欢旅行。
喜欢到没去过的地方旅行,也喜欢一再的去曾经流连的地方旅行。
去过的地方,再次践履,总会看到从前未看到的风景,或者从前的风景与当下的风景重叠,境界却完全不同了。
这不是时间或是空间里有什么魔术,而是心中的一切感受都是相对的,我们在某一个时空对应中,忽然一悟,时空就加深了层次。
蚕有蚕的,蝉有蝉的,禅有禅的,一悟。
我喜欢禅语里的一偈:
无一物中无尽藏,
有花有月有楼台。
每一个万物,细细观照,都藏着花月与楼台,花月舞着春风,楼台中有人声与歌舞。
文学创作就是在人生路上,从凡事凡情中,看见那无尽藏,体会万象中的生机,并贴近真如之心,或者会有那忽然的一悟。
我把从前的文章选编成一册新的选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回头一观,仿佛旅行时重返旧地的心情,也重新体会了年轻时的心情。
有禅者那永远单纯的心。
有夏蝉一样的热情,唱出唯一的高音。
有春蚕的坚持,创作到最后的时刻。
林清玄
二0一五年 冬日
台北双溪清淳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