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草堂.第11卷

書城自編碼: 30367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梁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41146985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的重要旗帜和标杆。
內容簡介: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的重要旗帜和标杆。设置有封面诗人、实力榜、非常现实、*青春、大雅堂、实验经纬、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文本细读、子美逸风等主要栏目以及其他不定期栏目。
關於作者:
梁平: 重庆人,现居成都。当代诗人,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拒绝温柔》《梁平诗选》《巴与蜀:两个二重奏》《近远近》波兰版等8部;长篇小说《朝天门》一部,评论集《深呼吸》等。作品被译介到美、英、法、德、日本、波兰、保加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国。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中华图书特别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四川省文学奖、重庆市文学奖等奖项。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任《红岩》杂志执行总编辑、《星星》诗刊执行主编、主编等,现任《青年作家》杂志、《草堂》诗刊主编。
目錄
《草堂.第11卷》目录


[封面诗人]
于 坚 _ 我聋着,因此听见死者在低语(组诗)
于 坚 _ 诗 论
史习斌 _ 诗如何思

[实力榜]
余笑忠 _ 深水涌现光明(组诗)
伊 甸 _ 颤栗与祈祷(组诗)
阿 信_ 那曾经历的生,不乏奇迹(组诗)
轩辕轼轲 _看世人费尽千辛万苦组诗
雪 迪 _ 困难中的爱(组诗)
子 川 _ 向南向北(组诗)

[非常现实]
侯明辉 _ 母亲已扶不住一缕秋风(组诗)
老 井 _ 生命的底色漆(组诗)
唐朝白云 _ 十五的月亮破碎为泪水(组诗)
泥 文 _ 不要让乡音找到破绽(组诗)
孙玉平 _ 北山梁(三首)
赵大海 _ 木 偶(三首)

[最青春]
张 琳 _ 爱情犹如天问(组诗)
潘云贵 _ 远去的马蹄声(组诗)
亮 子 _ 像生活的鞭子没把我遗忘(组诗)
李海泉 _ 唯一布防的哨兵(三首)
大 树 _ 往事柔软之处不可多得(三首)
双 木 _ 一排排水滴往云里钻(组诗)
费 城 _ 故 园(组诗)


[大雅堂]
胡 人 _ 归田园居(组诗)
王杰平 _ 间谍(组诗)
唐 果 _ 自然法则(外一首)
邓晓燕 _ 日记本(外一首)
青小衣 _ 烟尘(三首)
周世通 _ 生活在初衷里(三首)
唐绪东 _ 最是人间(三首)
李 敢 _ 人间(外一首)
丁进兴 _ 想起空寂的山和地铁
陈忠村 _ 租来的劳动力(三首)
安清泉 _ 古老的命题(三首)
书 沄 _ 台骀庙梦里唱蒲剧(外一首)
熊游坤 _ 别父(外一首)
金 勇 _ 与己书(外一首)
砚 青 _ 少年忆(外一首)
麦 芽 _ 小飞的名字
周苍林 _ 借宿(外一首)
郑继国 _ 想象的夜空比实际更辽阔
宇 剑 _ 半阕乡愁(外一首)

[实验经纬]
道 辉 _ 唯目光永不可糜烂(组诗)
杨晓芸 _ 明亮的暗号(组诗)

[独白与对话]
.百年新诗漫谈.
陈 卫 _ 新诗百年的三个问题


[台湾诗人十二家]
丁仁威 _ 字音的流沙(三首)
董迎春 罗翻文 _ 关于中年危机的诗学构想
读台湾诗人丁威仁《字音的流沙》等

[子美逸风]
周裕锴 _ 周裕锴诗词选
王 聪 _ 王聪诗词选
胡憬新 _ 胡憬新词选
杜 均 _ 杜均诗选
內容試閱
草堂已经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是因为安史之乱以后,诗人杜甫举家迁移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落户,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二百四十余首诗。千百年来,杜甫草堂里的每一茎草都生长着诗意,这个诗意弥漫了成都,弥漫了四川,弥漫了中国。
成都从古至今产生了众多杰出的诗人,他们在各个时期留下的诗篇,成就了成都作为一个诗城的荣誉。然而,更能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歌对这座城市的影响,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漫延和滋润,已经潜移默化成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中国新诗近百年的发展,成都作出了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所不能比肩的重要贡献。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成都诗歌流派、诗歌运动以及优秀诗人层出不穷,无疑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诗歌的重镇。吉狄马加、白航、孙静轩、流沙河、叶延滨、杨牧、张新泉、欧阳江河、翟永明、李亚伟、柏桦等一大批诗人,以自己卓越的创作和影响力跻身中国重量级的诗人,他们的诗被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国际诗坛频频亮相,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诗歌的标杆。进入新世纪以后,成都更年轻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诗人已经在中国诗坛展示出一个强大的阵容,在中国诗坛的坐标上,各个年代都有成都代表诗人的名字,密集、耀眼,宛若一条延绵的星河。
2016年初春一个周末的晚上,成都市委主要领导黄新初同志约了诗人喝茶,茶喝至酽处,诗意就浓了。新初同志说:诗意成都,不是要每个成都市民都成为诗人,而是让成都市民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人。新初谈到了杜甫草堂千诗碑林项目对于成都诗歌符号落地的意义和未来的影响,进而希望整合省、市诗人和诗歌资源,再做一个行走的诗歌符号,创办一个精品诗刊,立足成都,走出成都,办出全国的影响,让这个诗刊也成为诗意成都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初同志说,我们有杜甫草堂的品牌,这个诗刊就取名为《草堂》。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草堂》第一卷就这样应运而生。这是2016年的春天,中国诗歌已经繁花似锦,成都又为中国诗坛绽放了一朵芙蓉。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希望她的颜值不辜负这座城市,不辜负这个时代。正如马拉美所说:诗是为着一种已经完成的社会华丽的仪式和庄严的仪仗而创作的,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光荣才会有它应有的地位。
《草堂》有她特殊的地域。
《草堂》有她辽阔的胸怀。


《草堂.第11卷》内容连载
致胡安鲁尔福作者:于坚
我要找的就是此地 这被椰子树影子分开的镇子这旧单车 这些玩命的穷孩子 这金子阳光这奶罐 这风铃 这织布机和水井里的星相是的 有生活之恶 有匪徒扬起的灰声有个女子抱着水罐趴在阳台上睡觉旧犁头靠着墙角根 老玉米在晚风里等着干透中央高原上 铃兰花开着 土豆已经装筐美总是扔在没落的家乡 这必然要失恋的正午披亚麻毯的农夫走出甘蔗地 去河边 再去雨林也许厨房里有一罐盐 一点胡椒 一张床也许午夜会有蓝色的曼陀罗 黎明会有黑暗的葡萄酒哦 胡安 鲁尔福 你的光 你的忧郁你的诚实和朴素 你春天里的苏珊娜而你长眠在这一切之下 令过客永远黯然
在一架飞机里读毕肖普作者:于坚
二十五岁那年我读毕肖普的诗她很年轻 刚刚被翻译 举着灯那时我坐在教室里 窗外开着海棠老教授正在前来授课的途中有一棵肥胖的橡树中风了 歪头朝着南方不明白她要说什么 是不是被译错为什么接下来 是这一行 你能嗅到它正在变成煤气 暗自思忖四十岁时我读毕肖普 在一架飞机中另一个人翻译的 译笔就像一位婚后的中年女士 日渐干涸的沼泽 矜持的抽象她再也不用那些因性别模糊而尖叫 潮湿战栗 捂住了眼睛的单词 译得相当卫生卫生被理解为士兵们折叠起来的床单而不是亚麻色头发上的束带散开后 迅速翻滚的黑暗之海FEATURED POET_ 封面诗人 _CAO TANG 7这本书已经被岩石编目 硬得就像奶酪或者糖与我邻座的是两位要去波士顿旅行的老夫妻他们慈祥并喜欢微笑 帮我扯出安全带在一旁瞧我怎么看书 盯着我那些猩猩般的指头翻到这页 又返回前一页 等着我勾出:需要记住的九句话 我将第 68 页那只矶鹞折了两遍 自以为就此折起了大海的翅膀 只得到一条浅浅的波浪 老头甚至劳手帮我按了一下看书灯的按钮
《诗 论》于 坚
在人类历史的荒原上,鸿蒙时代,正是诗意的觉醒使人走出了黑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这里描述的是一个祭坛,一个解放的时刻,生命被诗的祭坛照亮,在古老的荒野上团结起来,神接纳了人 。言之不足,故文之,这就是文明。在二十世纪,自由诗已经成为世界诗歌的主要趋势,不独中国。歌德所谓的世界文学的时代,我以为其基础正是诗人们对待语言的共同态度,博尔赫斯曾说:我认为所有诗体中,自由体是最难的我觉得古典形式要容易些,因为它们向你提供一种格律。博尔赫斯说的难,在我看来,是因为诗在文明中的次宗教角色比过往更为突显。在宗教全盛时代,诗人只是一些游吟骑士,歌谣要求利于传唱的韵律。在世界各地,诗人更乐于散播爱情。十九世纪以降的情况不同,准宗教的权威日益降低。如今,大地危机四伏,旧世界分崩离析,往日浪漫主义的游吟成为无所不在的心痛,那些不言自明的真理越来越晦暗不明。诗人于是被历史推出,承担他们的第一使命。宗教是诗的第一使命,但是在准宗教之侧,诗总是有点自惭形秽,诗人忘记了,宗教正是起源于更古老的诗。诗一直拒绝确定性,而宗教对此坚定不移。但是,怀疑的时代到来了,确定的东西纷纷开裂,倒塌。世界的本质是诗性的,诗人必须向这一被遮蔽已久的真理告解。诗人不能再玩世不恭,他必须像羔羊那样献身于文明的祭坛。上帝死了,只有诗人这种古老的职业一直在更新着文明的原始魅力,诗必须承担在技术时代继续招魂的责任,诗人必须像屈原那样对那些古老的价值进行世俗的,在场的辩护,承当文明祭司的职责。诗可群。诗保持着古老的亲近,这种亲近乃是语言的根基,语言的诞生就是群的需要,群就是团结。诗,就是文明,就是通过语言照亮生命的黑暗,召唤诸神出场,生命团结起来,充实之谓美,美好,向善。诗教,也许在世界诗人那里还没有像中国这样成为文明的共识,但十九世纪以降的世界诗歌,无论歌德、兰波、迪金森、惠特曼、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无不显示出比教堂唱诗班更亲和的教化倾向。尼采一再宣扬某种艺术形而上,呼吁以诗(艺术)解放生命,这在二十世纪初导致了浪漫主义、象征派、表现主义、阿克梅派、垮掉的一代在二十世纪,可以说,正是诗在工业社会掀起了反抗异化、拜物教的风暴。诗再次像宗教诞生前的远古那样,领导着生命。自由诗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乃是诸文明对日益僵化、律化的文明史的反省。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迩、远、多识,孔子说出了诗的宗教性质。中国文明独有的诗教,是一种语言教。就是一所教堂,不也是在做这些吗?无非,兴,赞美,在基督教中,首先献给上帝,其次才是人。在诗教中,道法自然,献给大地人生。语言解释了世界,为存在给出意义,语言也观念化着世界。修辞立其诚,文质彬彬。文的过度会遮蔽诚。一旦语言成为观念的容器,生命就是失真,僵硬,不美,必须再次解放,修辞立其诚。这是生命的潮汐,它总是在不诚之际呼救,语言革命于是发生。为什么要写诗,诗显然不是巧言令色的修辞学,诗像宗教那样,要招魂,要团结,立其诚,充实之谓美。诗是语言的解放,是对自由的永不终结的追求,这是诗的原始使命。李白最伟大的时刻就是他的语言从律中解放出来的时刻,律重新成为李白之律。新诗的诞生,是诗重返那个手之足之舞之蹈之的荒原祭坛。怎么都行,只要团结、招魂。道在屎溺,重要的是道的彰显,而不是分行的模式。就像原始部落的祭祀,新诗的自由、即兴也在于一首诗就是一个场,一场语言的祭祀。祭祀是即兴的,它当然有基本的界定,比如聚集。这个聚集有许多的个体(碎片),将它们团结在一起的是场,这个场使这些清晰的语词碎片聚集团结起来,成为一种有意味的混沌。新诗最基本的界定是分行。但是,分行的长短,疏密、强弱,韵致、节奏则像蓝调那样是即兴的,服从着生命的内在韵律,它会有鼓点密集的时刻,有饱满的时刻,也有疲惫的时刻(这是为向下一个高潮过渡)。而这个场所生殖的意义也是不确定的,因为它不是观念的凝固,而是意境的生发,阴阳互补。
《一个男人在树下睡觉》作者:余笑忠
一个男人在树下睡觉。一只核桃落在他头上他说:幸亏落在我头上的不是南瓜,要不然我死定了。我跟着影片中的阿富汗小男孩念,念
佛在耻辱中倒塌。落在佛像身上的不是南瓜、核桃,是佛未曾见识之物在处处抱持同归于尽的快意,重磅炸弹给千年佛像致命一击
欢呼声来自据守废墟和洞窟的那些男孩他们玩战争游戏,先是扮演塔利班后来扮演反恐的美国大兵他们以象征手法变换手中的利器
核桃会不会摇身一变南瓜会不会摇身一变佛像沦为瓦砾,瓦砾沦为孩子们俯拾即是的子弹
寄身于高楼之间,这里没有人在树下睡觉没有人像释迦牟尼,在树下长久地冥想一只蝴蝶从窗前飞过,高过树杪高过我们灰色的楼群,它高飞是为了什么
一只蝴蝶之后,是蜜蜂是若有若无的雨丝,我乐于在窗前向你复述偶然所见:半空中的小斑点一如你身上的小斑点
而忘却南瓜与核桃之比较枪炮与针眼之比较他人的不幸与你我之比较
《河曲马场》作者:阿 信
仅仅二十年,那些林间的马,河边的马,雨水中脊背发光的马,与幼驹一起在逆光中静静啮食时间的马,三五成群,长鬃垂向暮晚和河风的马,远雷一样从天边滚过的马一匹也看不见了。有人说,马在这个时代是彻底没用了,连牧人都不愿再牧养它们。而我在想:人不需要的,也许神还需要!在天空,在高高的云端,我看见它们在那里。我可以把它们一匹匹牵出来。
《懒得说话的娘》作者:侯明辉目光越来越空,说的越来越少甚至连一个词、一个翻身,都感觉多余娘像和谁较着劲,就这么躺着,一动也不动这辈子咽下的苦水,足够多了这辈子拥有的笑声,也足够多了其他的人和事,娘现在懒得说,也不稀罕说了一下,再一下娘唯一能动的右手,在空中不停地抓着为什么总也抓不住眼前的这束光?喂饭,喂水,擦脸,擦手二姐、三姐像服侍婴儿似的照料着娘娘却苦望着,那几只没心没肺的麻雀飞过来
《北山梁下葬着一个人》作者:孙玉平村子里奔忙了一生的人最后都去了北山梁好像只有北山梁才是永久的依靠
吴瘸子的墓地最宽阔这个扛过枪的人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这个被子弹射穿了小腿的人这个爬过雪山,涉过草地,蹚过黄河的人这个一瘸一拐靠镐头地活过后半生的人这个没有老婆、在爱情上最孤苦的人这个在北山梁植下上千棵树的人这个死在生产队打更棚里而双手空空的人这个给我讲过故事、我经常来探望的人这个让我在北山梁不能久坐,不能安静,忽然想站起来离去的人他,只是一个骨头比北山梁上的榆木还硬的兵
我每次从北山梁走下来都忍不住频频回头仿佛那些树刚从泥土中拔出根须正齐刷刷地跟上来
《爱情犹如天问》作者:张琳
爱一个人就像爱一个国。如果爱情是难以回答的天问心底的话就是无须备注的楚辞。
岁月即使是一条河也不应该流得太快。最快的应该是龙舟,它要去搭救那些为爱投水的人。
《我很快也将忘记他》作者:潘云贵
在天桥上唱歌的老人将自己做成一把二胡每天傍晚,我从实习单位回来总会听见他,把布满铁锈的声带磨成弦给这座暴躁的城市埋下一根柔软的血管提醒一种慢
他的头发花白,如我乡下的辛勤老父他的衣褶皱,同我久违的山川纹络他唱起方言民歌,我的耳朵自行屏蔽他也不在乎旁人目光如炬,亦如蜂尾尖针烧他,蜇他,他仍在唱,仍与世界习以为常的审美为敌
直到有天,在我辞职三个月后路过这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照旧但天桥已拆,老人不见城市在我记忆中顷刻残缺一角
我知道鲜少有人会想起唱歌的老人所有风景压着回忆的嘴唇发不出一个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