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迭代是心悸的节奏十年第四轮迭代之后设问:传世作品如何可能每次迭代,心悸难平这一版产品如何?当代读者做何感想?如果以前的人能读到又是何感想?能否往传世作品的目标再进一步?我相信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写出传世的伟大作品。我书房的八个书架环绕着我的书桌,书架上摆满了人类文明的伟大作品:诸子百家、屈陶李杜;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读书写作累了,离开书桌,移步书架,看着这些名字,抚摸着这些书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何写出伟大作品(非文学类)?我的理解是按照知识创造的过程,经验体系概念。即通过知行合一把直接与间接经验以及大千世界的离散信息、事实、数据等,一次或多次地归纳、演绎、CAD(computing(计算)、architecting(架构)、designing(设计)),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整体体系和概念框架的过程。
其中,归纳指能否把离散无序的经验、信息等条分缕析,形成整体、形成规律;演绎指能否举一反三,把一种知识推演并运用到其他场景;CAD是构造思维,是运用计算与工程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而整体体系与概念框架的最终形成则标志着新知识、新思想的诞生,形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知上的质的飞跃。
所以,我的理解,所谓伟大作品,就是用一个前无古人的原创体系回答一个跨越时代的伟大问题,并将之概念化为思想,即原创体系第一、概念框架第二、持改臻善第三。
见贤思齐,我著书立说也以此要求自己,并增设了上下两个要求,向上述达哲学思考的高度,向下落地为文学与诗的温度。
原创体系第一。伟大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应是为一个伟大问题设计了一个原创而缜密的体系结构,这个原创、缜密且能自圆其说的体系结构成为伟大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个维度。
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直诉衷肠,士志于道,扣问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最终以纪传体的原创结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康德曾言,休谟第一次唤醒了我独断论的迷梦,沉潜十载,应对怀疑论的挑战,针对人的认知如何可能的伟大问题,提出了哥白尼革命式的解决方案石破天惊的《纯粹理性批判》。
在个人才情学识有限的约束条件下,我先自问自答一个康德式问题,创新创造如何可能?这一版,已是十年间的第四轮迭代了创新创造是人类最复杂的问题,而图灵奖得主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Brooks)在其《人月神话》中写道,软件系统可能是人类创造中最错综复杂的事物。我成书的目标,就是在归纳与演绎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我从事信息技术20多年最谙熟的CAD构造思维,将创新创造如何可能归约、抽象为大型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通过大型系统的缜密结构来仿真逼近创新创造这个非线性复杂问题这就是半面创新、三层架构正反合。
三层架构是我们设计大型系统的框架结构,体现了分而治之及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分而治之是将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析构、约简为子问题、子系统。高内聚意指子系统内各要素间的连接度尽可能高,逻辑缜密;而低耦合指子系统间的关联度、依赖度尽可能低,接口简洁。
如此,既保证整体体系结构的完备性与致密性,又保证落地实现的简约性与灵活性;同时系统还具有能跨越时空的鲁棒性(robust),一是系统内部升级时可用新的实现替代旧的实现而保证其他部分不受影响,二是系统外部升级时的扩展性也极强。如图0-1左部所示,而右部为类比于斯的半面创新体系示意图。
图0-1 左:大型软件系统的三层架构;右:半面创新,三层架构正反合
亦即,为了回答创新创造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我创构了一个半面创新、三层架构正反合的体系作为解决方案,它包括:
一个展示逻辑的显式半面半面模型,其中半字是创新的切入视角,面字是创造的思考框架,它们是创新创造者的操作界面一个业务逻辑的隐式半面三生万物正反合,正面、反面、合面,它是思考如何创新的元规则集合一个数据逻辑的结果半面将古往今来的人类创新创造分为实践型(大师)与概念型(天才)两个半面,渐悟与顿悟的正反合我2008年开始写作,2009~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都是体系化、结构化的过程,以两书呈现,《就这么做产品》是后来面字模型的雏形,《就这么做创新》是后来半字模型的雏形。2013年第3版合并两书并更名为《半面创新》,体系化到达一个里程碑,并往概念化方向迈进。2017年第4版,体系化基本竣工,并继续概念化。
概念框架第二。如同文学创作,概念化也一般奉陌生化原则为圭臬。我在第3版中构造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词汇:半面创新。
什么是半面创新?第3版以形式来定义,即以表示层的用户操作界面定义,意指守正出奇,其中面字守正,半字出奇,守正与出奇是创新创造之一体两面。
本版试图更进一步,统合内容,我先做图0-2展示,再行推演。
图0-2 从体系化到概念化:什么是半面创新
图中展示了从系统论角度看创新。当从旧系统向新系统演进,从系统演化视角看,旧系统包含弃面与扬面,新系统包含扬面与新面。从系统状态视角看,新系统既有旧系统的守正面,也有对旧系统或其某些要素的求反面,或者新旧系统某些要素的综合面。
于是,什么是半面创新?一言以蔽之,半面创新就是三层架构正反合的创新解耦。或曰,半面是创新的解耦,创新是半面的耦合,半面创新是对创新过程的状态与演化的仿真。这是第4版对于半面的定义。
而支撑核心概念半面创新的是一组概念集合,包括创新创造三大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熵规宏范,我效法康德之为牛顿力学,也试图以范畴为经营总纲奠基形而上),突破约束的五项原则(一命二正三出奇,四用地利五任势),作为操作界面的半面模型与元创新规则,以及各类子创新的切入模型(如观念创新的卡函数、战略与模式创新的HVAS模型、产品创新矩阵等),整个概念框架可用一个函数表达f(创新)=半面模型(形式 内容)持改臻善第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一生只为一件事而去。在人生前半程的试错之后,这件事我想我是找到了,恰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之言,If you would not be forgotten, as soon as you are dead and rotten, either write something worth reading or do things worth writing(如果你不想一死就被忘记,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我知道成就轰轰烈烈的大业须为高尚的野蛮人,而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又不想死后即化为粪土,那就写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作品吧。
写法上应该有这么几类:
一类如老子写《道德经》或康德写《纯粹理性批判》,多年长考,一挥而就一类如孙子写《孙子兵法》、司马迁写《史记》,通过直接经验的实操,间接经验的考察、阅读,基此之上,思考、想象、写作、修改互相穿插,一写20年,一版成功还有就是产品化的方法,仍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积累,辅以不断学习、系统思考及想象力,其间自身功力也水涨船高,每隔几年迭代新版,同样写20年,匠心磨砺,持续改进,反思内省,臻于至善我才情迟钝,又处在一个时间流逝得比孔老、康德、司马迁更快的时代,只能按照第三种的产品化迭代法。幸运的是:
一来,写作创构、伏笔接续与我前30年的架构设计、编码调试等别无二致,于是十年写下来渐入佳境,令我每每感叹:架构、设计、写作、创造真是人生最美好之事二来,因为创新创造是实践的学问,除了亲身创造的直接经验,还需大量的间接经验的获取。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个教学相长的平台,就是在体制内外十几所顶级大学的经管学院给商界精英EMBA学员讲授《创新:思维、方法与实践暨半面创新》这门学位课程,本书也是给他们的教科书,每次课评、书评,以及我下到学员企业指导一线创新都是对作品的反馈与臻善三来,效法前贤,追求独立学者、自由作家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读书人,孔孟老庄、屈陶李杜,不管自愿或被迫,最终创作之时无一不是独立学者、自由作家之身,如此摈弃体制思维(institutional think)或共同意识(common consciousness),获得超越一切束缚而逍遥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作为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仰望澄明,唯取法乎上,希得乎其中最后,书中阐明了我对产品本质的理解产品是自我的投影,所以,每一次的创作过程就是通过产品认识自我的过程。然而,苏格拉底警告过,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
将认识自我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版本化迭代,通过持续改进、持续创造来扬弃旧我,并将新的认知、新的自我重构于下一版的产品之中。
迢迢星汉仰澄明,皎皎诗心韵笔耕。
迭代是心悸的节奏。
我视每次迭代为反省自我、重塑自我的契机;我视每次迭代为去除庸浮、逼近厚重的磨砺;我更视每次迭代为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人生旅程。
红尘踏尽红尘尽,苦海淘空苦海空!
限于作者水平,请读者不吝赐教:(个人邮箱)hongqiao@gmail.com。
周宏桥2017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