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
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汲百家经典之精华
深度对比东西方家教成功经验
|
內容簡介: |
作者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传家》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
關於作者: |
贺桂金:现居北京,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家藏各种善本古籍3000余册。善于从国学的各种名著中发现古人家教方面的智慧,著有《国学中的家教》《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编 圣人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治学与修身的有机统一 002
用兴趣引导孩子的成长
孔子母亲的教子之道 005
孟母三迁的启示
塑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009
孟母断机教子的启示
激励,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013
孟母杀豚不欺子的启示
让诚实引领孩子成长的道路 016
第二编 马援家训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教育孩子学会谨言慎行 020
用气自行,其败必也
去掉孩子身上的骄妄之气 025
第三编 颜之推家训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严慈相济的启示 030
君子必慎交游焉
教会孩子谨慎交友 035
不徒高谈虚论
让孩子改掉夸夸其谈的习惯 040
第四编 诸葛亮家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塑造一个有君子风尚的孩子 04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勤于学习才能实现志向 048
第五编 嵇康家训
人无志,非人也
教育孩子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 054
见义而作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059
第六编 柳玭家训
修己不得不恳
加强德行修养 064
以己无能而望他人用,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
让孩子知道心中有他人的道理 069
第七编 欧阳修家训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孝道教育不可偏废 074
画荻教子的启示
父母言传身教的威力 078
第八编 苏洵家训
苏洵的南风式家教
走出棍棒之下出英才的教育误区 082
二十七,始发愤的启示
毅力的重要性 086
第九编 朱熹家训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尊老爱幼,百善之首 092
004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
以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 095
第十编 司马光家训
不出骄奢儿,司马运长存
节俭是立业之本 10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 105
第十一编 包拯家训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塑造良好的家风 110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给孩子塑造一颗正直的心 114
第十二编 霍韬家训
幼事农业,力涉勤苦,能兴起善心,以免与罪戾
多让孩子参加劳动 120
凡富家,久则衰倾,由无功而食人之食
让孩子懂得收获的艰辛 125
第十三编 林则徐家训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
要自小打下人品的根基 130
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
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廉洁教育 134
第十四编 曾国藩家训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让孩子内外兼修 140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教孩子学会谦让 143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
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 147
第十五编 梁启超家训
《中国之武士道》的启示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性 152
在困苦中求出快活
教给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 156
第十六编 冯玉祥家训
欲除烦恼须无我
除掉孩子心中的自私苗头 162
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165
第十七编 宋嘉树家训
身为女子,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
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170
与孩子交朋友
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175
第十八编 老舍家训
木匠、瓦匠与作家
让孩子自主选择 180
不以儿童为玩物
家庭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184
第十九编 鲁迅家训
充分地理解孩子
不要泯灭孩子的天性 190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空间去
放开束缚,解放孩子 194
第二十编 黄炎培家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
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严谨治学 200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教给孩子内心要正直,处世要灵活 204
第二十一编 陈景润家训
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塑造巨子 210
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原则在家庭教育当中的运用 214
第二十二编 李苦禅家训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人格的塑造比特长更重要 220
从艺必先苦其心志
想成大事,要吃得起苦 224
第二十三编 傅雷家训
给孩子一个旁听大人谈话的机会
允许孩子插嘴 228
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231
第二十四编 唐英年家训
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让孩子及早开阔眼界 236
给孩子磨砺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240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泱泱中华,上下传承了数千年的经典文化。在这些经典文化中,家训以
一种家族世代相传的独特方式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家训,也称家诫,是历代精英人士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在社会实
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思想精华。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但
是里面仍旧有许多晶莹璀璨的闪光点,有选择性地继承并发扬家训中的精华
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能够更为有效地丰富如今的教育理
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合格健康人才。
每个时代都需要大批精英的推动,而每个时代也会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时代
精英,然而,如果加以留心,便能发现,这些时代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甚至是来自于一个家族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家风使然,每个家族,
经过前辈的艰苦奋斗迅速崛起之后,为了能够将自身的成功经验传递下去,这
就形成了家训。家训中的先进思想、经典箴言,能够让子孙后代终身受益。比
如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他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重视对子女
的家庭教育,家风甚严。当年不管多少公务缠身,他必定抽出时间为子女写家
书,时常训诫他们。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
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
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人们常说:官宦之家,盛不过三。然而,曾国藩
的子孙后代直到今天仍旧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着自
己的力量。而梁家子女一门三院士也得益于梁启超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找
最好的老师,请顶尖家教,报考各种名目的培训班,满足孩子的最大学习需
1
求,然而,教育效果为何往往却不像父母想象的那么理想呢?其实在孩子的
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对孩子的性格、处世方式、
智商等都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将孩子送进学校,对孩
子的教育就一手教给学校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自孩子出生,父母就是对
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因此,如何对孩子开展科学而正确的家庭教育才是最重
要而迫切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儿女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
兴衰、民族的兴旺。
中国历代的名门家训是数千年来有识之士教子成才、修身齐家的成功经
验,合理地继承并运用这些思想,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本
书正是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弊病,大胆萃取和吸收先人总结出来的优秀
文化,将传统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合理地运用到当今的家庭教育
中,并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深入挖掘,发挥新意,为眼下的家庭教育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
中华家训,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编者对历代名人家训精心遴选,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发掘出了历代经典家训中的经典至理名言,对其作了深入科学的
分析,并结合当今教育现状,配以生动鲜活的事例,总结科学的家庭教育方
法,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相信那些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的家长读完本书定会受益匪浅!
马援家训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王莽时,曾任新成大尹,后随光武帝,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曾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一生战功赫赫。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推崇。马援能文,著有《诫兄子严敦书》,为世所传诵。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教育孩子学会谨言慎行
为了能够让子女健康成长,以及获得今后的安身立命之道,古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品德。《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被我国历代教育家视为金玉良言,千古流传。马援就深知这句话的要义,并且时刻叮嘱子弟要谨言慎行。
东汉时的马援是一名功勋赫赫的大将。在平日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子侄一辈同样也不例外,不论是谁,若犯了错误,从不姑息,他教育两个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例子就是千古流传的一个典范。
马援年轻的时候就壮志凌云,他一生战功无数,常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在南征交趾时,马援听人说他的两位侄儿马严和马敦喜好和一些轻狂豪侠之人交往,并且喜欢对他人品头论足,于是他特地写信给予训诫。马援希望他们做事周到、为人敦厚、谦虚节俭、廉洁奉公,改掉出言无所顾忌的轻薄作风。马援在这封书信中,用真切而严厉的词语表达了他对两位侄儿的殷殷教诲之情。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里虽然听到,但是嘴里却不能跟着喊。我不喜欢议论别人,批评政治;我宁可死也不愿看到子孙们有这种作风。龙伯高为人朴素谨慎,不多话,我很尊重他,希望你们多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仗义,父亲逝世时远近客人纷纷来吊唁,我也尊重他,但不主张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假如学龙伯高没有学成,至少还能做个谨慎忠厚的人,正如俗话说的,大雁雕不成总也像只野鸭吧,但是如果学杜季良而没有学成呢?结果只会变成社会上的轻薄儿,像民间嘲笑的那样,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以此比喻,是为了能让侄儿们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虽然耳中听到了别人的一些是非过失,但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对他人说三道四,更不可以参与到别人的是非评论之中。喜欢议论他人,妄加评判,这是人人都讨厌的行为。在信中,马援用龙伯高与杜季良两个人做例子,希望侄儿们能向龙伯高学习而不向杜季良学习。这也正是马援针对侄儿们喜欢结交侠士,论人是非的毛病给予的劝诫。
虽然马严和马敦只是马援的侄儿,但是马援却像教导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去教导他们。其实这也是马援敬爱兄长的一种表现。对他人妄加评议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假如传到别人耳朵里,也会对兄长的形象产生影响,别人会说他管教不严,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因此,真正能爱其兄,必然能爱其子,不允许晚辈做出逾越礼教之事,教给他们谨言慎行,也正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如此复杂,出言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得罪人,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隔墙有耳,一个总是喜欢在背后对他人议论不休的人,最终会遭到众人的遗弃,因此,古人在修炼自身的时候有一条戒律为慎言,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门家训析要: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人处世,小心谨慎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青年人因为年少轻狂、出言不慎而吃了苦头,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他们刚刚进入社会时,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显得比较生疏拙劣。中国历代家书都有告诫儿女言行举止要谨慎的话语,这是父母对子女为人处世周全到位的考虑。
有很多人说话往往会脱口而出,不加考虑,出言无忌,从而说到他人的痛处,轻者别人不和自己交往,重者甚至会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因为出言无忌,过于炫耀而被曹操斩首的。
三国时候,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名叫杨修,字德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在曹操手下为官,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与杨修一同骑马路过曹娥碑,见碑背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对杨修说: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杨修回答说:懂得。曹操说:你不要讲出来,让我想想看。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也已经懂得了。于是让杨修另外记下他所理解的意思。杨修记道:黄绢,是有色之丝,在字当中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好字;虀臼,是受辛之器,在字当中是一个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呀!曹操也记下了这八个字的含义,与杨修所记相同,于是他感叹说:我的才思居然和你相差三十里啊。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边却总有些不大舒服。
有一次,曹操修建了一座花园,花园建好之后,曹操前去观看,不置可否,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看了半天,均不解其意,于是问杨修,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太宽了。监工于是命令工匠们按照丞相之意重建,曹操再看时喜出望外,问道:谁知吾意?左右告之:杨修也。曹操虽喜,心下甚忌之。
后来,西凉刺史马腾进献曹操一盒酥,曹操没有来得及吃,就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曹操一走,杨修立刻取出分与大家吃。曹操问其故,杨修曰:盒上明写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脸上虽嬉笑,心里却愈发嫉恨。
还有一件事,平时曹操害怕被人陷害,戒心极强,对左右的侍卫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正午睡时被子落在了地上,于是一名侍卫便拾起来给他盖在身上,曹操乃拔剑杀之,之后倒头又睡。起床之后,假惺惺地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众人便将实情告诉了他,曹操于是痛哭,并命人将侍卫厚葬。众人都以为曹操是在梦中误杀,如今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而且多有称赞之词。在葬礼上,唯独杨修指着死者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后,心里愈发嫉恨,于是想找机会除掉这个刺儿头。
后来,曹军与刘备在汉水交战,两军对峙,久战不胜,曹操这个时候对进退犹豫不决,适逢厨子送进鸡汤,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于是随口说道:鸡肋!杨修听到口令为鸡肋之后,便立即让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惇问杨修为何收拾行装,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进不能胜,退又恐遭人耻笑,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早收拾行装,免得临时慌乱。过不了几天,丞相必定班师回朝。本来曹操正犹豫不定,准备班师北归,但是看到杨修又说破了他的心思,不禁大为气恼,大声呵斥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他推出去斩了。
在与曹操交涉的过程中,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口无遮拦,出言无忌,最终惹恼了曹操而命丧黄泉。在如今的社会里,后果或许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如果出言不慎,也会影响到身边朋友的团结,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升迁等。因此作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谨言慎行,这才是今后孩子人生路上的明哲保身之道。有一句话叫作言多必失,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不论在哪种场合,说话时要注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要乱说。
成长链接: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学会处世之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景:三两人在吃完饭之后,东家长西家短地闲扯,今天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谁又欠谁钱不还了,哪个人太不会办事做人了,等等,他们却不知道身边往往还有孩子在旁听;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家庭生活中,比如说饭桌上对他人的长短妄加议论,谈论单位同事的是非。书记有名无实。工作能力太低了!这人心胸太狭窄。这些内容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于是在无意识中就学会了家长的这种恶习。
由于孩子正年幼,价值观尚未形成,这样日复一日地受到父母的影响,日后在和小伙伴相处时,无意之中也会产生片面想法,看不到其他小伙伴的优点、长处,而且喜欢在他人背后说长道短。当孩子长大之后,这种恶性习惯就会进一步放大,这样发展下去,轻者会被众人孤立,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形成一道屏障;重者会影响团结,给工作带来损失。古人在孩子的言行谨慎方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代家庭教育家朱柏庐曾教育后代: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他从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角度,告诫儿女言谈行事要谨慎,不要自以为是。清初教育家张履祥说心虚则随处能得益,则把培养谦虚美德的好处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荀子劝学》中则写道:言有招祸也,行有招损也,君子其慎所立乎。从立身行事的角度,教导后人言行要谨慎。汉代刘向说:智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愚者易言易得,以为身炎。这句话则是把谨慎行事提到人生祸福的高度。明朝仁孝文皇后在《内训慎言》中说:口如扃(门闩),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以关门的门闩做比喻,形象地教导后代,谨言慎行才是长远的安身立命之道,而言多语失则难免会招祸的道理。再向前推,《礼记少仪》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往。也就是说不能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挤眉弄眼与人纠缠,不能揭别人的老底、旧账,不能有戏弄、侮辱别人的神情和动作,平日行动要安详,不能慌里慌张地来回乱跑,不能轻慢了鬼神,不要追忆、留恋过去那些不正当的事情。《曲礼》中还规定: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等等。也就是说,当孩子到别人家串门的时候,进门前应该高声叫门、通报,好让主人知道有人造访,作好准备。如果人家门外有两双鞋,说明里边有两个人正在谈事情,要等听到里边人招呼后再进去。进门时应注意不能踩着别人的鞋,不要踢着别人的座席,要提起衣服、坐到屋角的位置上,谈话的时候要认真地听,谨慎地回答等等。
上面列举的一些古人要求孩子谨言慎行的规定,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为人处世方面的周全考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长大之后为人处世的能力。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对儿童的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因此,身为当代的父母,更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养成言行谨慎的习惯,教给孩子在说话和办事时要三思而行,切忌冒失,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非议他人,不飞短流长,不造谣生事,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良好的榜样。
用气自行,其败必也
去掉孩子身上的骄妄之气
王磐是王莽家族平阿侯王仁的儿子,马援的侄婿。王莽败后,由于王磐家资殷实,为人慷慨侠义,爱士好施,于江淮一带颇有名气。后来游历京师,结交了朝中贵戚如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刘章结等人,并且过往甚密。马援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对他的外甥曹训说:王氏,是废姓。王磐应当处世低调,深居简出,可他反而交游京师长者,且用气自行,争强好胜。如此下去,他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果然,一年以后,王磐因事被处死。王磐的儿子王肃,还是出入王侯邸第。当时诸王还没到自己的封地,都在京师,竞相修名延誉,招游士。
一次,马援对司马吕种说:自建武年以来,政治宽松,四海升平。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家诸王子渐渐长大起来,但是国家却没有形成一定的防范制度。如果放任王子多通宾客,则很容易会兴起大狱,你辈可一定要小心啊!终于,有人向朝廷上书,告王肃本来是受诛之家,竟然被诸王捧为上座,担心因事生乱。于是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各郡县抓捕诸王的宾客们,结果遭殃的人像瓜蔓般相互牵扯,死者数以千计。吕种也遭到牵连,难以幸免,临死时他仰天长叹:马将军真是神人啊。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是老子对孔子的谆谆教导,意思是,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东西都是于身无益的东西,只有先将这些不好的因素戒除掉,才可能成为圣人。马援也是看到了王磐的骄妄,预料到他将会身败名裂,因此才训诫他的外孙曹训,要力戒骄妄,保持低调。骄妄往往会使一个人目空一切,自傲自大,得意忘形,这对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存在这种自傲自大的习气时,要坚决地杜绝,决不纵容。
名门家训析要:骄妄,是人性中的恶习,人们常说的自傲、自恋、自大都与这种品德有联系。骄妄之人往往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将自己看得过于重要;骄妄容易让人目空一切,自满自大,过于关注自身,自以为无所不能,希望别人能特殊对待自己。他们总是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别人,以为别人一无是处,而且自认为完美无瑕,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这种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影响,譬如亲朋好友对孩子过高的不当评价。同时也有教育不力的原因,比如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家长往往会说比某某强多了,把谁谁比下去了等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语言进行错误的鼓励,等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每一个人都会因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产生一定的自我肯定的思想,但是过于自我肯定就会出现人格缺陷,表现为骄妄的情绪。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说:在我们与生俱来的各种习气中,没有什么比克服骄傲更困难的了,虽然你想极力地克服它,隐藏它,但是它还会想方设法露出头角来。其实这种情绪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骄妄的品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优良品德,并及时地遏止孩子骄傲情绪的滋生。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年轻人说:画什么呢?
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欢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