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解读经典,就是修行。《论语》就是一面无恶无善的镜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协助人们反观自己,照见自己每个当下的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书中对《论语》的解读建立在作者多年亲近自然、效法自然的实践经验之上,寓经典于实践,融理念于无形。
|
內容簡介: |
此书以《论语》为蓝本,结合作者多年来亲身实践自然农法的经验,将论语语录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作者认为大自然是每个人的生命本体,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思齐。借助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体验和感悟让《论语》的深意、智慧呈现出来,协助每个有缘人开启无尽宝藏。
|
關於作者: |
张碧辉(无生),福建安溪人,事茶二十载,种茶人创始人,自然农法践行者。
|
目錄:
|
(上)
前言
自序
推荐序:永不受限的生命
学而篇第一(凡十六章)
为政篇第二(凡二十四章)
八佾篇第三(凡二十六章)
里仁篇第四(凡二十六章)
公冶长篇第五(凡二十八章)
雍也篇第六(凡三十章)
述而篇第七(凡三十七章)
泰伯篇第八(凡二十一章)
子罕篇第九(凡三十章)
乡党篇第十(凡十八章)
(下)
先进篇第十一(凡二十五章)
颜渊篇第十二(凡二十四章)
子路篇第十三(凡三十章)
宪问篇第十四(凡四十七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凡四十一章)
季氏篇第十六(凡十四章)
阳货篇第十七(凡二十六章)
微子篇第十八(凡十一章)
子张篇第十九(凡二十五章)
尧曰篇第二十(凡三章)
种茶人书院
写在后面
后记
附:孔子年表
|
內容試閱:
|
《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回忆录,记录了孔子在世时的身口意,可谓一门活生生的君子之学。大道废,有仁义。身处乱世,孔子躬行君子之道,构建礼运大同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他的所作所为皆从本心流露,无我无私,无怨无悔,自然而然是温良恭俭让。孔子怎么会有这样一颗心,这颗心又怎么恢复的呢?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是不是每个人都和孔子一样有一颗圣人的心呢?这是我们学习《论语》的核心,也是《论语》能够超越时空、种族,超越党派、政党、宗教、教派的关键所在。
《论语》其实就是一面无恶无善的镜子,协助人们反观自己,照见自己每个当下的起心动念,在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云: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是每个人自己,时而流露君子般的心灵品质,也时而流露出和小人一样的心灵品质。
其实在《论语》中,问的人是你,答的人也是你;孔子是你,学生也是你。当你能够来至《六祖坛经》所云的不思善,不思恶,或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回归到当下自己身心上,也就是归零,明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清净本心、良心、道心。也就是说,明白了人人都和孔子一样拥有相同的良知,每个人都和孔子一样有颗圣人之心。
解读经典亦是修行,《论语》是明镜,也是指月手指,协助人们开启自己的本心本性,也就是恢复明德、良知。也是检验自己的身口意三妙行,叩问自己为何嫉妒,为何心不安,为何不自在?其实自己在起心动念时,他人无法得知,唯有自己知道。因此只有自己能够改变,谁都无法帮到你,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人只是助缘,是指月手指,只有我们每个人慢慢地照见到自己也有贪嗔痴,发现到自己在内耗、消耗生命能量,发现最大的敌人原来是自己。自然而然地,就会止下来,心静下来,也就自然会放下种种包袱、束缚,全然接纳有丑陋、不足一面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自己改变了,世界也随之改变,神圣生命的意义也就能发挥出来,终究是来到大安心、大自在。
【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而曰时习之。学是整部《论语》的第一个字,是可以改变生命品质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它贯穿了《学而篇》,贯穿了整部《论语》,乃至贯穿每个人的整个人生。一个人是上达还是下达,全在一个学字。这里学的深意所指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只有彻证彻悟者,方能至绝学无为闲道人的境界。学者,觉也。繁体字的学和觉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学的下部分是子,这里启示不论你在什么阶段,在哪个年龄,只要你回归了赤子之心,用一颗清净的心、归零的心去学之习之,就能超越外相,如性别、年龄、容貌等,自然保持生命的活力,全然绽放,让神圣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不是说十五岁才读书识字。他十五岁以前少也贱,多能鄙事,农活、技术活、小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都很擅长。所以这里的志于学不仅仅是在学知识、技术、技能上,而是在学君子之道、大人之道,学习道与中道。也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道有术,才能利益天下苍生。那什么是君子之道、大人之道呢?什么又是道呢?什么是中道呢?将会在整部《论语心解》中一一地解读清楚,也协助大家直接去亲证。
时,就是指时时刻刻,每个当下。也就是觉知是贯穿生命全过程,在活生生的每一个当下存在,不常不断。习,即行。躬行实践即亲证,去做出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每个当下衣食住行、行走坐卧中,时时刻刻反复实践、亲证、体悟。其实学与习本一体,都是由清净本心、道心流露,由良知起作用。也就是体道,悟道,行道,逐渐与道合一,自然而然就会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愉悦,这就是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志同道合的人。这里的意思是:志于道的人,从远方慕我而来,或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这其中深意是,超越时间、空间,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等大智慧者,还有宇宙天地间的万物,譬如青山流水、清风明月、鸟兽虫鱼、蓝天白云等,也都是朋友。还有一位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是最近,也是最远的,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就是每个人自己。欲望在牵扯时,灵与肉分离,此刻是最远,也陌生。当清醒明觉活在当下时,心与身对焦,身心合一,此时是最近,亲切又熟悉。从最远回到最近,找到真正的自己,能不快乐吗?这种乐是孔颜之乐,非欲望之乐,是知足之乐,是真正的快乐,也就是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愠是恼怒、生气的意思。这里就是说: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内心不会恼怒生气,不就是一位真君子吗?不愠,流露出君子的胸襟。其实真正大丈夫是能屈能伸,而不是忍辱负重,他是像流水、虚空一样,即便很多人不了解。譬如有人怀才不遇,或默默付出,没人能了解,能读懂他,反而遭到毁谤、诬陷,也不会恼怒,内心充满包容、慈悲,有大智慧。叩问自己能做到吗?
自古圣贤多寂寞,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是充实自己,爱自己,做自己,开启自有的妙智慧、无尽宝藏,让神圣的生命全然绽放。若是盛开的花朵,蝴蝶自然来,自利才能利人。为人是展示我能、我是、我慢,是为别人而活。唯有明白读书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己,才能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呀!
其实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不知,是常事。真正的君子大胸襟,他是像太阳、空气、流水、大地、整个虚空一样,为众生默默地付出,无我无私,无欲无求。别人不知道,不感恩,自然也就不生气。本来就应如此,自然回归天人本合一的境界。这就是真正的君子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