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編輯推薦: |
浦东开发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故事,属于浦东,也属于世界。浦东开发史,可视为中国梦的一个较为生动、切实的案例。
本书由《浦东时报》前主编谢国平执笔,作为浦东开发同时代的记者,他在书中真实记录了浦东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将浦东开发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以一滴水见太阳,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起伏伏。
原上海市副市长、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赵启正,著名历史学家熊月之作序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叙述了上海黄浦江东边那块土地的历史变迁。在千年历史中,作为一个土地肥沃,耕耘精细,人民勤奋,人口众多的地区,浦东从盐业到农耕,再到手工业,人们面朝大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自给自足的稳定秩序中经济与社会缓慢地发展,突然到了20世纪末发生巨变,走向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本书沿着这一历史轨迹,侧重于经济的内在推力,探究历史和时代为何最终能够给今天的浦东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梦想成真的机缘。
|
關於作者: |
谢国平,《浦东时报》原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副主编,出版过《改变世界的搏击》、《要么死亡 要么创新》、《财富增长的实验浦东样本》》、《浦东故事:这样的梦想更中国》等作品。
|
目錄:
|
序一/001
序二/001
第一章 由水成陆:浦东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历史上,浦东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和行政中心。在无序的,多政府的,不断地分割的状态下缓慢地发展。浦东由于泥沙积淀而成为滨海平原,海岸线渐次向东延伸,一道道海塘也就成为浦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这也是日后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向东发展的内生动力,由此可以明白:浦东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1.1 一个模糊的概念/ 003
1.2 这块土地一直被频繁而随意分割/ 005
1.3 受到江和海的限制/ 014
1.4 发展思路:由西向东/ 016
1.5 海岸线不断地更新/ 018
1.6 向东发展的内生动力/ 026
第二章 沧海桑田:从熬海煮盐到男耕女织
浦东先民们熬海煮盐,在元明时代,浦东盐业经济高度发达。一种调味品推动了一个地区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但因资源的消失、垄断的消失,繁荣的历史也被终结。一部浦东史,半部制盐史。随着制盐业日趋衰落,浦东转向了男耕女织的精耕农业。上海开埠后,浦东临江地带出现了现代工业和城市化地区。浦东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
2.1 首先开始盐业生产/ 035
2.2 浦东的根从盐场说起/ 036
2.3 古代浦东的支柱产业/ 037
2.4 先民是盐民/ 040
2.5 村落和集镇兴起/ 045
2.6 兴盛于斯,也败落于斯/ 048
2.7 第一次大转型,开始了男耕女织/ 049
2.8 没有真正地走向大海/ 053
2.9 有人来敲门了/ 056
2.10 也是殖民者争夺的对象/ 061
2.11 沿江带有了近代工业和城市化地区/ 065
第三章 开发先声:民间与政府的努力
在自然经济转型中,浦东没有出现大面积农家生计陷于困境的窘况。相反农民较早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习商习工,浦东人的三刀一针手艺享誉上海。而一批有着开放和民主意识的浦东人启动了早期的浦东开发。尽管从孙中山的东方大港,到民国政府的大上海都市计划,都涉及到浦东,但是构想基本上都没有落地。
3.1 小农经济开始转型,习商习工/ 077
3.2 同乡会的家乡建设/ 081
3.3 塘工善后局卫乡护权/ 086
3.4 早期浦东开发的先行者/ 089
3.5 伟人构想为何难以实现/ 092
3.6 仅修了一条浦东路/ 096
3.7 大上海都市计划中的浦东/ 099
第四章 差距加大:上海城市病集中爆发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上海城市病集中爆发,朱基出任上海市长后叹道:现在一天我们收到100多封人民来信,都是讲粪便横溢、垃圾成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简直就要爆炸了。一江之隔,两岸没有形成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局面。过江难曾经是上海人心中的痛。浦东不实现真正的开发,越江工程无从谈起。
4.1 有投资没有开发/ 109
4.2 扁舟一叶渡惊涛/ 113
4.3 越江工程规划为何难以实现/ 118
4.4 一江隔两岸,东西长相叹/ 122
4.5 新市长面临的难题/ 126
4.6 上海城市病集中爆发/ 129
4.7 两地落差巨大的历史原因/ 136
第五章 天降大任:总设计师向世界打出一张王牌
上海的出路何在?有四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西扩、北上、南下、东进。东进的方案终于得到了共同认可: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邓小平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视为手中的一张王牌。1990年4月18日,浦东的命运彻底改变。
5.1 上海向何处去? / 145
5.2 民间舆论的第一呼声/ 147
5.3 形成四个可选择方案/ 151
5.4 要建设一个新上海 / 157
5.5 美籍华人建筑师献计/ 162
5.6 总设计师期望的一张王牌/ 167
5.7 浦东的命运彻底改变/ 171
第六章 只争朝夕:特定区域内的大试验
浦东开发已经从上海地方的愿望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向世界证明,中国未关闭对世界的大门。邓小平多次说过浦东开发晚了的话,竟然还承认是自己的一大失误。驱车浦东,目睹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他吟诵了一生中惟一所作的两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6.1 浦东的历史翻开了绚丽的一页/ 185
6.2 当年崇明也曾被列为特区/ 189
6.3 对浦东的定位开始转变/ 193
6.4 地方愿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196
6.5 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极 / 199
6.6 叫新区不叫特区/ 202
6.7 信号:中国并未关闭大门/ 206
6.8 邓小平承认一大遗憾/ 209
6.9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 212
6.10 中国领导人为何如此关注浦东? / 213
第七章 没经验有理念: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如何开发浦东,浦东人没有经验但有理念。在吸取世界智慧开发浦东、再造中心、形态建设服务于功能开发、立法先行、金融贸易先行、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等理念的指导下,最终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开发。
7.1 向世界借脑 / 223
7.2 开发模式的选择/ 232
7.3 搞功能开发区/ 233
7.4 形态建设服务于功能开发/ 235
7.5 有序规范地开发/ 237
7.6 睿智立法/ 240
7.7 率先在第三产业突破/ 241
7.8 海纳百川,融合中西文化/ 246
7.9 吸收世界营养,展开经济对话/ 250
第八章 攻坚之役:浦东要戴着钢盔顶住
浦东开发开放后,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开建的工地最多时达到3000个以上。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最初朱基仅给三个开发区各3000万元。新区行政机构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受到质疑和刁难,国务院领导关照:浦东要带着钢盔顶住!
8.1 财政资金空转,土地批租实转/ 259
8.2 小政府,大社会 / 263
8.3 证券交易所重新开张/ 269
8.4 上海以大动作回应总设计师的要求/ 275
第九章 一只头雁:经历挑战与危机
在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中,浦东高速发展。弗里德曼怀疑那是波将金村。在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下,投资者纷纷要求撤资,工地上空空荡荡。一封学者的建议信启动了上海要素市场从浦西到浦东的东进。浦东像一只头雁,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共同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
9.1 改革先声遭到围攻/ 287
9.2 外国学者发出质疑/ 292
9.3 浦东为何能吸引那么多外资? / 296
9.4 外滩代表过去的上海,浦东代表未来的上海/ 298
第十章 大实验:高举先行先试大旗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浦东开始逐渐摆脱对优惠政策的依赖,转向了功能性政策。由此,中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张,107万顾客潮水般涌入商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浦东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10年内,中央政府在中国的版图上画了12个圈。
10.1 入世前的预演/ 309
10.2 功能性政策下的先行先试/ 312
10.3 进入新世纪的大试验/ 315
10.4 8年中画了12个圈/ 322
10.5 戴着铁镣跳舞/ 326
10.6 诞生了一个为市民服务的机构/ 329
10.7 社会能做的就让社会去做/ 331
第十一章 经济转型:大飞机和迪士尼
2008年金融风暴中,超级摩天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开业。有学者质疑通过修桥修路盖房子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起吊机经济。土地让浦东的财富迅速增长,增长也因为土地变得更加艰难。从2005年起,浦东领导人不断地将转型作为关键词一再重复。金融危机也加速了大飞机制造、迪士尼项目落户。
11.1 金融危机终结起吊机经济 / 343
11.2 增长因土地稀缺更加艰难/ 346
11.3 转型升级是难题/ 348
11.4 大飞机来了/ 350
11.5 芯片制造巨头纷纷跟进/ 353
11.6 迪士尼落户为什么谈了十多年/ 356
第十二章 新浦东:两个中心,两区合并
2009年,浦东发生两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南汇区并入浦东。人们给浦东一个新的称呼:大浦东、新浦东。短短十来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与选择权交易所助理总裁阿艾伯特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12.1 金融先行/ 369
12.2 礼品的寓意/ 374
12.3 两个中心目标确定/ 376
12.4 海运发达,襟江才有经济意义/ 379
12.5 两区合并新浦东/ 384
12.6 打造全球定价中心 / 387
第十三章 支点撬动:改革试验区3.0版
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落户浦东。中国政府希望这个支点,尽管仅仅占共和国土地面积的万分之零点零零三不到,却能撬动中国更高层次的开放,倒逼改革。而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称,上海自贸区有潜力成为中国的规则改变者。
13.1 作用巨大的小支点/ 395
13.2 英文译名引来争议/ 398
13.3 中国首例,世界首创/ 404
13.4 特定区域内进行制度试验/ 410
第十四章 开放度最高:让市场更有效
李克强总理三年三次到浦东,中央希望上海自贸区内这个试验田能够产生更多的培育良种的经验。自贸区没有税收优惠,但给投资者惊喜。从新区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自贸试验区,浦东以试错的方式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份示范样本。
14.1 不是提供税收优惠,而是给予更多便利/ 421
14.2 投资黑名单/ 424
14.3 给投资人惊喜/ 427
14.4 一切为了让市场更有效/ 430
14.5 向外输出经验/ 432
14.6 自贸区扩容/ 435
第十五章 梦想成真:上下500米,前后100年!
百年前,商人陈桂春在陆家嘴建造了自己的宅院,百年后,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拔地而起,而边上,两座摩天大楼88层的金茂大厦和495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也是上海的新地标。不经意间,它们都成为浦东传奇故事的见证,也浓缩了浦东的百年变迁。
15.1 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 445
15.2 从鬼城到热土/ 449
15.3 梦想能够成真/ 450
15.4 试错反弹,循序渐进/ 453
15.5 能延续更长的黄金时期吗? / 456
后记/463
|
內容試閱:
|
序一
2016年国庆后,我收到了谢国平的书稿《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这是他的第三本以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地浦东为题的大作。读着这部内容丰富、着眼深邃、文笔流畅的书稿,我为他高兴,也为浦东高兴,浦东有了她的第一本开发史。未开发开放的浦东几百年没有变化,她的面貌几乎只用一张照片描述就足矣;而今日新月异的浦东则要一个容量巨大的数据库来记载她。
谢国平扎根浦东,一直在写浦东。多年来,他既是一个新闻记者,也是一个旧闻记者,他不仅仅记录现实,也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探究历史为何最终能够给浦东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而上海人又毫不懈怠地把这机缘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对写作和研究者来说非得需要有大局观不可,也就是说不仅仅需要接地气,还需要上卫星观世界,从更宏大的角度审视浦东。因此,也就有了这样一本浦东开发的同代记者写出的浦东开发的原始的历史,它为后继的研究者的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根据。
如今,有一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国际形象比起真实的中国来落差很大,这固然有国际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偏差,但也有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讲中国故事不及时、不清晰、不准确和难以跨文化的明显欠缺。浦东开发初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来过上海,他说,浦东开发计划可能是一个波将金村。 米尔顿弗里德曼虽有学问,可是他读不懂中国,读不懂浦东,所以说了这句错话。世界上像弗里德曼这样的人还是大有所在的,所以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浦东故事义不容辞!
作者多年来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见面言必浦东她的规划、进展、困难、成就和远景,所以我知道作者一直坚持着要讲好浦东故事而艰苦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这部通史性的著作交了又一份答卷。这部书写得流畅,易读,有故事;而我相信故事离真理最近,最亲切,最容易感动人。故事可以驱动中国,走遍世界。
这本书是写浦东的,但作者将浦东开发开放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以一滴水见太阳,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起伏伏。比如,书中写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写到姓资姓社之大争论,还写到了当年为外高桥保税区英文名称的翻译之小争辩。确实,如果不将这些争论的大背景叙述清楚,不仅今天的年轻人不能明白,外国人更看不懂,中国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几个概念上纠缠不休? 因此,借助于历史,借助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大背景,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
谢国平是执着的,此前他写了《财富增长的试验:浦东样本》和《浦东故事:这样的梦想最中国》,后者还被国家外文局译成英文全球发行。而谢国平的这本新书从历史的角度更全面更翔实地讲述了浦东故事,可以说是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史》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这部浦东开发开放进行曲的感人乐章。
赵启正
于2017年元旦
序二
上海地区是自西而东渐次成陆的,开发也是西先东后。唐天宝年间华亭县设立时,浦东相当部分还在海里,汪洋一片。元代上海县设立,治所设在浦西,码头亦多设浦西,晚清辟设租界,亦在浦西。尽管清代浦东已设有南汇县、川沙抚民厅,尽管自民国时期到浦东开发开放以前,浦东已有一批城镇颇具规模,但是,浦江两岸西城东乡、西重东轻、西盛东衰格局一直极为明显。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一流播广远的口头禅,正是这一格局的生动写照。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浦东在很短时间里面貌大变,一个高楼林立、店肆栉比、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新浦东,如魔术般崛起,与浦西隔江呼应,比翼齐飞。浦东发展之快,品质之优,环境之美,被视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让人叹为观止。
就像面对一名陡然走红的明星,一位平地崛起的新秀,人们在欣赏、打量之余,总想多晓得一些他的身世,多了解一些他的信息。这既是好奇心使然,也是全面了解其人之所必须。人们在浦东置业安家,设厂创业,来浦东考察、旅游,逛公园,赏美景,游迪士尼,或忙碌或休闲之余,对脚下的这片热土,也总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信息,诸如成陆过程、行政沿革、风物名胜、人文底蕴、逸闻轶事等。谢国平先生精心撰写的《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就是这样一部满足人们了解浦东需要的佳作。
浦东、浦西之分,以黄浦江为界。黄浦江走向在不同地段很不相同,在江体呈东西向时,两岸便分为南与北;呈南北向时,则分为东与西。两岸地质、地貌、气候、物产等自然禀赋,并没有根本不同。两岸在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之所以会形成一盛一衰、畸轻畸重的分殊,主要受更大的资源配置系统制约。在农耕时代,特别是朝廷实行封关禁海政策的时代,整个中国重心在内地而不在沿海;在长三角地区,重心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区域政治中心;在松江府,政治、文化中心在松江。上海镇的兴起,上海县的设立,都与上海港功能有关,而上海港在很长时期内,特别是明清时期,是作为苏州的外港存在的,是苏州通往辽阔海洋的门户港,上海港的货物,无论进出,都主要与浦西有关。因此,港口设在浦西,与港口相关的机构设在浦西,管理税收的市舶司一类机构设在浦西,在此基础上兴起的上海城市自然也在浦西。其中道理至为简单,在更大的、更高的资源配置系统中,浦西比浦东交易成本更低。近代以前出版的老上海地图上,会标明西去苏州多少里、西去松江多少里,原因在于,那时沿海人眼光是向内的,在上海就是向西的。上海开埠以后,外国人将连通苏州、上海两地的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而不是上海河,因为他们人在上海,眼睛盯着苏州,那里才是中国最为富庶、最有文化的地方,是他们最为向往的人间天堂。
当中国海洋意识增强,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而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时,当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换句话说,当人们从更大的系统来看上海时,从亚太或整个东西方联系的系统来看,上海就从边缘变成了前沿。当建造桥梁、铺设隧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交通进入飞机、高铁时代,浦东与浦西在交易成本方面也就难分伯仲了。所以,当中央从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启动浦东开发开放程序以后,浦东便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当然,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浦东、浦西在很长时间里同属松江府、上海县或上海市,黄浦江并不过分宽阔,因此,两岸往来尚算方便,经济文化联系相当密切,浦东经济自具特色,人文底蕴也相当丰厚。
浦东滨海之地,在五代以后盐业即很发达,有多处盐场,煮水成盐,殖芦为薪,是当时沿海人的重要生计。明代中后期,因淡水南移,盐业衰落,灶民开始归农,以植棉为主,到近代以后,才逐步以棉粮油料为主要作物。上海开埠以后,城市飞速发展,浦东依托浦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方面有4大宗:一是毛巾业。1900年毛巾业在浦东崛起,到1937年以前,川沙一县就有大小毛巾厂202家,家家经线,夜夜鸣机,因而有毛巾之乡之称。二是营造业,1880年杨斯盛创造了上海第一家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以后陆续在上海开始的营造厂有周瑞记、陶桂记、顾兰记等十来家。江海北关榷署、杨树浦发电厂、中国银行大楼、先施公司大楼、市政府大礼堂等众多著名建筑,均为浦东人所营造。三是花卉种植业。浦东之花木乡,即因久种花木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浦东花农组织花神会,此会后加入上海市花木同业公会,在上海开店售花,承包种花业务,并代为设计园林,改建花园。四是奶牛饲养业。浦东沿海很早就饲养塘脚牛,平时充作劳役,产犊后挤奶自用。清光绪初年,引入荷兰种公牛一头,经杂交繁殖,育成独特的黑白花奶牛,此后便以出售牛犊获利。1932年,售给上海华商牧场的奶牛有一千多头。毛巾业、营造业、花卉种植业与奶牛饲养业,均为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所必须,因此,近代浦东的产业,其实已是大上海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代以前,浦东出了不少积极有为、思想开明的人物。宋元之际的张蠧,浦东高桥人,与崇明人朱清,为元政府营造大批平底海船即沙船,大的可以载重八九千石,小的也可以载重二三千石,解决了漕粮海运的难题,被元政府封为海道运粮万户、江南行省右丞。张蠧与朱清的实践,对上海地区与太仓一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时期浦东陆家嘴一带,已是文人往来甚多的地方。陆家嘴之得名,就是江南大家陆氏家族居住那里的缘故,陆深、陆楫父子都是一时名人。陆深是上海县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高位的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四川左布政使、詹事府詹事,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浦西、浦东都有房产,在陆家嘴所筑后乐园,土岗数里,宛转有情,俨然如山,其规模、景致名闻遐迩。陆楫是很有独创性的思想家。他认为奢侈性消费有积极意义,而传统的崇俭恶奢观念并不完全正确,禁奢崇俭并不能使民富裕,而奢侈倒能促进经济繁荣,财富流通,增加就业,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一观念在中国经济史有重要地位。他的名篇《华夷辩》,提出区分华夷的标准,不是种族的异同,而是文明程度的高低,这在当时实属石破天惊的观点,比王夫之类似观点要早一百年。徐光启的老师黄体仁,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是思想开明、著述丰硕的著名学者,长期生活在浦东。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是浦东高桥人,在接引西学与军事方面均有重要贡献。近代浦东所出名人,更是灿若明星,李平书、杨斯盛、黄协埙、李问渔、钟天纬、黄炎培、穆藕初、张闻天、杜月笙、黄自、傅雷不胜枚举,或为实业巨子,或为政治精英,或为文化巨擘,或为社会名流。这些名人多生在浦东,活跃在浦西或全国各地,他们是浦东名人,也是上海名人、全国名人。
浦东在历史上,曾分属多县管辖,包括昆山、宝山、上海、南汇、川沙等,合并为大的浦东新区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因此,大浦东在历史上不是一个独立行政单位,没有一部涵盖大浦东的地方志,也没有人编写过如此翔实的涵盖大浦东的地方开发史。要编写这样一部书,资料分散是一大困难,前期成果少是又一困难。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筚路蓝缕,创榛辟莽,是大浦东一部比较完整、翔实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15章,从对浦东地名释义开始,依次叙述了海岸线的迁移与浦东成陆历史、盐业发展及新场等集镇的繁荣、精耕农业的发展、浦东人走向大海的努力与困顿、浦东与浦西落差的形成、浦东人依托浦西城市寻求发展、近代浦东籍绅商在浦东的近代化创举、浦江两岸交通联系、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形成、大浦东行政区的形成、浦东先行先试及多方面巨大成就。
谢国平先生长期在浦东工作,曾担任《浦东时报》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主编,热爱浦东,熟悉浦东,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亲见者。他笔头勤,成果丰,已出版《财富增长的试验:浦东样本》《浦东故事:这样的梦想更中国》等多种与浦东相关的著作。这部《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是他在此前多部著作的基础上,也是在他多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资料翔实,征引广博,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可以预期,此书出版以后,一定会受到关心浦东历史的读者欢迎,也一定会在浦东历史研究方面,留下深深的印痕。
是为序。
熊月之
2017年1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