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編輯推薦: |
你是否常常遁入虚拟世界,不断粉饰那个网上那个不够真实的自己?
你是否常常突然觉得无聊,时不时就要拿起手机翻翻这儿看看那儿?
你是否常常在逃避尴尬时,宁愿发条消息写封邮件也不愿打个电话?
也许当你抱着大腿躺赢时,你已忘了如何开启一场倾心的真诚交谈!
文津奖获奖图书《群体性孤独》作者雪莉特克尔新作!
凯文凯利鼎力推荐!
胡泳、姜奇平、彭兰、万维钢、王煜全、周逵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包围的世界,我们时刻都在交流。为了永远在线,我们牺牲了面对面的交谈。我们彼此背离,却去亲近手机,我们的心永远都在别处。若要感同身受,要成长,要爱人与被爱,要获得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要完全了解并融入周围的世界,我们必须交谈。交谈是我们所做的*人性,也是*通人情的事。我们因为对科技的热情而远离面对面的交谈。不过,事实证明,在教育领域,交谈是*的沟通方式;在工作场合,交谈有利于公司的盈利。
远离交谈的代价随处可见。在饭桌旁,孩子们要和手机争夺父母的注意力;朋友们学会了新的策略,知道当身边的人每每查看手机时该如何让交谈继续下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退隐在自己的电脑前,忘记了正是饮水机旁的交谈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会在网上分享他人认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回避真实冲突、回避公共场合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时刻在线,把独自一人看成是科技应该解决的问题。独处和自省时的自我交谈已濒临灭绝。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包围的世界,我们时刻都在交流。为了永远在线,我们牺牲了面对面的交谈。我们彼此背离,却去亲近手机,我们的心永远都在别处。若要感同身受,要成长,要爱人与被爱,要获得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要完全了解并融入周围的世界,我们必须交谈。交谈是我们所做的*人性,也是*通人情的事。我们因为对科技的热情而远离面对面的交谈。不过,事实证明,在教育领域,交谈是*的沟通方式;在工作场合,交谈有利于公司的盈利。
远离交谈的代价随处可见。在饭桌旁,孩子们要和手机争夺父母的注意力;朋友们学会了新的策略,知道当身边的人每每查看手机时该如何让交谈继续下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退隐在自己的电脑前,忘记了正是饮水机旁的交谈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会在网上分享他人认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回避真实冲突、回避公共场合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时刻在线,把独自一人看成是科技应该解决的问题。独处和自省时的自我交谈已濒临灭绝。
现在我们正处于危急的时刻,但好在我们是有适应性的。当我们为自己和孩子提供交谈空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彼此以及周围的人,也可能重新发现自我。通过多年的研究,雪莉特克尔提出了支持交谈的理由。科技影响了我们的同理心,而同理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可以抓住时机:交谈就在那里,等待我们重拾。数字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解决之道就是谈话疗法。
|
關於作者: |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哈佛百年纪念奖章获得者,其研究涵盖科技、社会、人工智能、自我、心理等领域。数十年来针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特克尔赢得了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技术界的良心等美誉。著有《第二自我》《虚拟化身》《群体性孤独》等作品。
|
目錄:
|
目 录
我的屋子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第一篇 以交谈之名 数字时代为什么更需要对话?
第1章 同理心日记 数字时代寂静的春天
满是屏幕的媒介化生活已使我们陷入一种困境,科技对同理心产生了冲击。即使一部静音手机都会阻碍我们的交谈,特别是那种面对面的开放式交谈。我们因技术变得沉默无声,同时也在远离自省、同理心和良师益友。我们没有评估数字媒体给人类带来的所有后果,而是试图与我们建立的人工自然交谈。那种永远在线的感觉真的是我们所渴望的吗?
第2章 远离交谈 开启一场交谈为何更难
越来越多的人宁可发短信,也不愿意交谈,他们遵守着餐桌上的三人法则,支持保有一定数字距离的金发女孩效应。人们彼此间所谈论的内容往往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决定。技术的可供性在让我们得以应对生活中的无聊瞬间的同时,是否也在阻止我们夺回那些已经涣散的注意力?
第二篇 一把椅子 独处与自省
第3章 独处 学会独处才不会孤独
语言创造了孤独来表达一个人待着时的痛苦,又创造了独处来表达一个人待着时的自得。独处的能力让人学会倾听,这也是培养同理心必不可少的因素。独自思考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独处时,我们学会了信任自己的想象力。技术牢牢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走向它,而不是转向自己的内心。重拾交谈从重拾独处开始,独处为自省敞开了大门。
第4章 自省 自省的定义变窄了
独处的回报之一便是自省能力的增强,人们在与自己的交谈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洞察力。自省能帮助我们一路排除纷扰的内部杂音,最终看见更为真实的自己,同时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省的回报需要时间来实现,而我们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时间。技术的介入或许能让增强自省变得更有效率,然而程序和算法可以给出数字,唯有人能讲述故事。
第三篇 两把椅子 亲情、友情与爱情
第5章 亲情 爸爸,别再搜索了!我想和你聊天。
技术进入人们最亲密的圈子后,对亲密关系形成了挑战。孩子们从小就抱怨自己必须和智能手机争夺父母的注意力。家庭生活比原来扩展了不少,我们可以与家人共处的方式和分享的东西太多。远离交谈导致了一种指导危机,被手机抢走的注意力,正是建立关系的基础。面对家庭生活中出现的新的沉默状态,年轻人的不满令人鼓舞。
第6章 友情 被拉扯的同理心
社交媒体改变了面对面聊天的世界。人们不再用个人描述来定义自己,而是通过他们分享的内容让别人了解自己。手机在握时,可能失去优先权的不仅仅是你面前的这些朋友,也许你面前的整个世界都已不再重要。友谊已经从情感层面转移到了工具层面,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而非倾听的场所。真正的朋友是亲密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倾心交谈。
第7章 爱情 是什么掩盖了亲密感的消失?
爱情中,发短信时沉默回应的空白策略在面对面的对话中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时,保存尊严的唯一方式便是假装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沉默也从一个时刻变成一种手段。技术赋予的全新交流方式会对恋爱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产生影响,然而这并不是技术的设计初衷。线上的交谈真的为恋爱关系注入了效率、秩序与冷静吗?
第四篇 三把椅子 教育和工作
第8章 教育 技术的引力到底多么难以抵抗?
技术的引力让学生把不间断的连接看成必需品。多任务处理已变为课堂上和生活中的常态,它带来了一种新兴的过度注意力,将其与深度注意力相结合是我们的教育目标。网络成为学生的信息假体,放养式学习很难搭建起事件的框架。慕课引发了许多遐想,却也无法改变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是一个有生气的地方这一事实。交谈是知识的引擎。
第9章 工作 面对面交谈是最有力的武器
技术塑造了一种企业文化,告诉员工交谈并不重要。屏幕阻碍了社交和礼仪。交谈时间和交际能力对公司和员工有着真真切切的影响。会议变得不像会议,办公桌变成了驾驶舱,员工们不再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尽管障碍重重,但职场需要交谈见个面,聊一聊,喝杯酒,握握手,坐下来分享彼此的经验。交谈的设计也正是从文化开始的。
第五篇 前方的路 重拾交谈,前进两步再后退一步
第10章 公共领域 关于技术、隐私与民主的对话
你与陌生人之间形成的联结极具局限性,这样的联结足以引发人们的讨论,却不足以激励他们真正行动起来。当通过机器进行交流时,我们很容易忘记面对面交谈的重要性。我们慢慢习惯了生活在电子阴影之下,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数字化交谈最大的悖论是,尽管你身处台前,却依然觉得自己的对话是隐秘的。
第11章 时间的印记 过去和未来交汇成起点
如今的我们正经历着难以独处,也难以同他人相处的危机。每一项技术都要求我们直面人类的价值,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让我们能够再一次确定人类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生是一段对话,而你需要场所来进行这段对话。虚拟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对话的场所,然而现实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它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令对话获得延续,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第六篇 第四把椅子? 梭罗无法预见的空间
第12章 不再遗忘 在机器人时刻寻找自我
如今,技术的发展邀请我们加入一种全新的对话。在同机器交谈时,我们遗忘了生而为人的特别之处和真实交谈的意义。对于一段不以彼此之间共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也对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没有任何贡献的互动而言,其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机器人时刻,更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时刻。我们需要交谈,直率的、大胆的面对面交谈。
致谢
|
內容試閱:
|
我们因技术变得沉默无声,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谈话能力因此退化。这种常常在我们的下一代面前表现出的沉默,已经引发了同理心危机,削弱了我们在家里、在公司以及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已说过,最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谈话疗法。本书阐释的就是我为什么赞同交谈。
首先,我要请出一个人,很多人都误以为,他之所以隐居是为了逃避交谈。1845 年,亨利戴维梭罗为了学习如何更审慎 地生活,远离人群中那无休无止的唠叨,搬到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生活。不过,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选的家具却表明,这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静修。他说,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这三把椅子仿佛良性循环链上的三个点,将谈话与同理心以及自省能力连接了起来。独处是我们发现自我的时刻,我们会做好与他人交谈的准备,聊聊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我们建立了安全感,就能够倾听他人的诉求,真正听到他们不得不说的心事。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善于进行内心的对话。
当然,这种良性循环是个理想模式。不过,如果我们认真对待的话,还是会起到作用的。独处增强了自我安全感,有了安全感, 就会增强我们的同理心。之后,与他人的交谈为自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如独处时,我们会为与他人交谈做好准备一样,与人交谈时,我们能够学会如何让独处更有效率。
技术破坏了这种良性循环。
我记得人们第一次接触联网的个人计算机是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当人们要打游戏、写东西、做电子表格,或是发电子邮件时,才会来到电脑旁。电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带来了很多新的乐趣。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表明,发短信可能会代替交谈。
仅仅几年后,孩子们就玩起了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聊天工具。如今,那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为教师、商人、医生,并已为人父母。
当新一代的人听到远离交谈这个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问: 这真的是个问题吗?发短信或在网上聊天,就不算交谈吗? 此外,这种方式传达的信息也是准确无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当我和他们谈起开放式交谈,有人让我详细说明这种交谈的价值主张。有人告诉我,交谈似乎是件苦差事,不仅要发出很多邀请,往往还存在着欺骗、瑕疵、失控和无聊。这有什么值得争取的吗?
其实,我们在爱情和工作当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交谈解决。研究显示,没有交谈,我们的同理心、创造力和满足感都会减弱,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密。我们正在退化。但是,对于那些伴随着手机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习惯于用手机发短信,研究结果中的那种退化,他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面对面的交谈并不多。
当然,不管哪一代中,都有人明确了解交谈的价值,不用他人提醒。但是,即使是这些赞成交谈的人往往也会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败下阵来,他们说未来已经超越了他们。一位2009 年大学毕业的电影导演告诉我,在他毕业的那年,交谈就已经进了坟墓。有些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他们说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不要发短信,但在孩子们拿出手机时,他们却觉得无法反对。他们担心现在提出忠告为时已晚,还担心如果自己不接纳新事物,就会落后于时代。
我所描述的不仅仅是远离交谈,这种远离还代表着逃避自己作为良师益友的责任。技术仿佛会施魔法,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我们将新事物任何已经过时的新事物与进步混为一谈。不过,在我们迫切追求进步的同时,我们忘记了自己对新事物的责任,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我们应该将自己知道的最珍贵的事情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应该告诉他们我们的经历、我们的历史,和他们分享我们曾经的对与错。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收起手机,我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收起我们的手机。如果孩子们不学会倾听,不学会为自己勇敢发声,不学会如何在课堂或家庭聚餐时与他人交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施与受呢?这是建立友好关系所必需的元素,也是民主社会公民辩论的基础。要重拾交谈,首先要承认用心说话和倾听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学会的。交谈需要练习,而这种练习现在就可以开始, 在家中、教室里或是公司中都可以开始。
本书至少面对两类读者。一类读者需要明白远离交谈是个问题,而非进步。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腾出时间交谈,就有了彼此接触的机会,亦有了自我省察的机会。
另一类读者就是那些觉得败下阵来的人,他们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为人们不可避免地远离交谈而哀伤。对于这些人,我想说:这不是后退的时候。心里知道交谈有益的人,不管年龄如何, 都应该挺身而出,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人。
我们可以讲给家人和朋友听,此外还有梭罗所说的第三把椅子,即公众之间的交流,这些交谈也需要指导。在这里,我想到了老师和学生:课堂是一个社交场所,学生们可以看到思想是如何诞生的。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羞于让学生把电子产品收起来。就在几年前,大多数教授和我说他们不想成为学生的保姆,这种管束学生的工作并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不过,我们已经知道, 上课时开着笔记本电脑的学生会同时做许多件事。我们也知道这不仅会影响开着电脑的那个学生的成绩,还会影响他周围的学生。如今,大学老师不再那么逆来顺受了。很多老师在学期初就规定学生来上课不允许携带电子产品,或是特意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 让学生们放下手上的东西,进行一场交谈。
我碰到过一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们正在要求员工解决分歧,当面向同事道歉。一位30 多岁的新任经理承认,他会回避面对面的交谈,但公司每周会举行一次全员例会,这是专门为谈话 设定的,他深受启发。这位经理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他这样评价例会:这是一个让我学习交谈的地方。还有一家公司,经理在带领团队开会时,会让所有人把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放在门口的篮子里。她已经厌烦了那种大家都在收发邮件的会议。
除了学校和职场,还有公共领域。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句特别的话:我们必须来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谈话。不过,提出这一建议的评论员已经习惯了快速切入话题,展开党派争斗,并且当爆出下一条新闻时,便放弃这个话题不管是战争、天气,还是种族主义。他们也习惯了在讨论新闻时,屏幕下方滚动着毫不相关的新闻。这种滚动式新闻开始于1981 年的伊朗人质危机。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美国人都希望及时知道被扣留在伊朗的同胞的消息。后来, 人质危机解除,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滚动式新闻却保留了下来。更令人满意的公共交谈还需要我们努力。不过,重要的是,不要以为难事就不可能做到。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就会知道该如何行动。
我总结的远离交谈这一问题并不能一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技术却能!),所以我们很容易推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人们还是在一起聊天这看起来像是交谈一样,所以我们也许没有注意到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可以说,远离交谈就像是气候变化一样:我们每天待在家中觉得很安全,通常不会去考虑30 年后 会怎么样。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远离交谈,我们都禁不住想,如果发现例外,那就意味着问题并不存在,或是问题自会化解。
全球的天气模式可能正以惊人的方式变化。不过,当你遇到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个你所经历的最美丽的晴天时,你很容易将问题抛诸脑后。同样,我们现在很少全心全意地关注彼此,但偶尔我们还是会这么做的。我们不记得现在这样做的频率有多低,不记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经历过未被打断的交谈不管是在餐桌旁,还是和父母、朋友散步时。对他们而言,手机时刻都会带在身边。
我做讲座时经常面对家长,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说很难与自己的孩子交谈。偶尔会有人举起手说:我儿子很喜欢交谈,他16 岁了。问题仿佛就此解决了。
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没有评估数字媒体给人类带来的所有后果。我们只想记着它所带来的快乐,认为产生的问题都是无心的结果。为了对此进行评估,我采用了梭罗的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梭罗说过,当交谈的成本很高时,他会把宾客带到大自然中。这一场景让我想到了第四把椅子,这种交谈是梭罗无法想象的。我发现,我们建立了另一种自然,即人工自然,并试图与之交谈。我们设计了会说话的机器,在对着它们说话时,我们不禁会将人性赋予这些无生命的东西。
我们已经踏上了一场遗忘之旅,路上会途经几站。第一站,我们通过机器进行交谈,忘记了面对面交谈对于人际关系、创造力和同理心的重要性。第二站,我们又进了一步,不仅通过机器交谈, 还与机器交谈。这是一个转折点。当我们考虑与机器谈论那些独属于人类的窘困时,我们就到了清算的时刻,这会结束我们的遗忘之旅,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再次确认人性之所在。
2011 年,我的著作《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出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时刻相连的生活中,我们对彼此的漠视。我知道,我所描述的症状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我们为技术着了迷,这种文化氛围已经形成。像年轻的恋人一样,我们担心说太多的话会破坏浪漫的感觉。但现在才过了几年,氛围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做好了交谈的准备。当我们有了手机以后,我们发现自己离孩子、爱人和同事越来越远。我们要重新考虑连接得越紧密,就越幸福 这一过于简单的信仰。
现在,我们可以估量一下沟通之道都逼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知道处于这样一个时刻相连的世界,我们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我们意识到自己渴望那种永远在线的感觉,但这却成为我们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应该认清楚技术所带来的一切。
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社交媒体所禁止的那些东西。我在之前那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正在不断演变的问题,而这本书则是要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现在是修正航线的时候了。此刻,已经万事俱备。我们拥有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