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書城自編碼: 303408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海德格尔, 郜元宝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915594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48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无端欢喜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7
《 管理会计(MBA轻松读) 》
+

NT$ 359
《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 》
+

NT$ 274
《 知味 》
+

NT$ 302
《 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 》
+

NT$ 324
《 相忘于江湖:高建群倾心精选散文集 》
+

NT$ 287
《 金融学(MBA轻松读) 》
編輯推薦:
①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
② 精选海氏所有著作中囊括其浩瀚思想精髓的166段话。
③ 一本让萨特、汉娜·阿伦特、马尔库塞等哲学大神俯首拜服的极简存在主义哲学书。
④ 不读海德格尔不足以谈人生!有担当,才有自由。
⑤文艺青年、哲学狗、海德格尔迷必备。
內容簡介:
中文精准译本-现象学、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166条核心语录.被译为30多种文字,是不可动摇的殿堂级经典著作!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特为一般读者撰译,哲学狗必备的一本极简存在主义哲学书!
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人, 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一书是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栖居”和“技术和人的命运”五个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论文。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邈无涯际的精神王国。
關於作者:
郜元宝,安徽铜陵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著有《鲁迅六讲》《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等。
目錄
一 存在的真理
二 思想的任务
三 语言是存在的家
四 人,诗意地栖居
五 技术和人的命运
六 尼采对艺术的五点论述
七 世界图画的时代
八 谁是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內容試閱
序言
代序:海德格尔进入汉语世界的意义
海德格尔说:“重要的思想家总是说同一桩事”。所谓“同一桩事情”就是“存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发表以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以是否及怎样谈论“存在”为标准,广泛梳理欧洲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残篇断简到苏格拉底、柏拉图、歌德、康德、黑格尔、尼采,都要接受“存在”的标尺的衡量,简直成了“存在”的偏执狂。
“在《存在与时间》中,‘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由于‘时间’,‘存在’才被显露出来”。何谓“时间”?“我们在这里所思考的时间,是不能透过存在者的变化过程而经验到的”。“时间”不是“存在者的变化过程”,不是自然和人类的“历史”,“时间(存在)”在海德格尔的表述中超越了基于形而上学哲学的“人道主义”世界观,成为高于人的存在而具有神性规定的“天命”和“天道”。哲学其表,神学其里,是海氏全部著述的特点。
大概没有哪一个哲学家像海德格尔那样广泛批评过整个西方哲学史。欧洲西方的哲学来自古希腊,在神所启示的智慧之外另起炉灶,以人的智慧建造通天巨塔。对此,海氏宣布欧洲西方哲学什么也没做,只表现了人的狂妄而已。人狂妄,因他拒绝思考“最值得思考的”即“存在者的存在”,只思考“存在者”。这多么像保罗对人类智慧的批评:“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拜那造物的主”。
0000所以海德格尔不承认其哲学为哲学,另名之曰“思”。思考“存在者”是哲学,思考“存在”是“思”。这种看似文字游戏的区分是海氏在哲学和神学之间的自我定位。
“思就是在的思——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被海德格尔扭转为“我在故我思”。但基于“在”的“我思”并非主体论哲学“我在思”或“我的思”,而是强调“我”属“思”,“我”听命于“思”,“思”中之“我”并不“认识”那个“在”,只委身于“思”,由“思”恢复“我”和“在”的关系。同样,由“思”出发的“说”首先也只是对于在的“听”。从“存在”的角度讲,是“倾听‘在’的呼召”;从人的角度讲,是倾听由远而近的“良知的呼声”。“在”不远“人”,而始终显明为人的“良知”。这也很像保罗所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海德格尔鼓吹“在的思”,和基督教基本教义要求圣徒在“祷告”中进入神的至爱和至乐,仅一步之遥。他后期在里尔克、荷尔德林等诗作中努力发掘的也就是一种和掩面而去的神性重新相遇所发生的“至乐”。他描写“思”的特性如“虔诚”“顺服”“恭顺”“回忆”“忍耐生老练”,都和《圣经》相通。
我不知道在西方哲学史上有谁像他那样猛烈地攻击人类学和人道主义,又有谁像他那样在一生的哲学事业中始终避免任何伦理学建构的诱惑。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神学信念,谁敢如此固执地“非”人道主义和伦理学?
从这个角度理解海氏对于人的存在即“此在”的描述,就不那么困难。他说“此在”的特点就是一面领悟着存在一面存在(生存)着,但此在的“领悟”通常暗昧不明,此在之在(犹谓人之神性)常被遗忘,此在“在世界中存在”表现为“被抛”和“沉沦”状态。这多么像《传道书》所说的神让世人在世界中受试炼,又把永生的盼望放在他们心中。《圣经》反复申明,凡出于人的都必朽坏,因人是“必死的”。人能否得救,就看他如何在因死而起的畏惧中靠着神来直面并战胜死亡。海氏不也大谈“畏”“必死者”和“向死而生”吗?
海氏并不简单以《圣经》神学改造希腊以下的欧洲西方哲学,正如他既不抹杀柏拉图至康德的形而上学哲学,也不简单赞同尼采的话:“上帝死了”,而是意欲修正欧洲西方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双重偏差,使二者向某个中间线靠拢,希望不断“忘在”、无家可归的现代人与掩面而去的神重归于好。神的远去曾被他指认为“现时代最 大的悲剧之一”。
也许意识到野心太大,故他告诫自己:“思之雄者,错也必巨”,其“运思”因此也就成为神经质的吞吐嗫嚅,又好似勒住骏马的辔头,让它卯足力气在原地兜圈子。其言辞的缜密、矜持、神秘的魔力,由此而来。
西方文化史上试图调和希腊思想和希伯来精神的哲人很多,但真使这二者在渊深处碰撞,达到海氏《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描绘的天空与大地激烈交战至白热化而归于宁静的则很少。海氏一生企慕天、地、人、神“四维”和谐,成败利钝,固难言哉。
在和日本学者对话时,海氏对东方语言隐含的语言观表示浓厚兴趣。在和中国学者萧师毅交往中,对老庄也颇神往。但晚年接受《明镜》记者采访,令所有中国“海迷”大失所望:

“现代技术世界在何处发源,一种转变也只能在同一处被准备出来,而且这种转变不可能因为接受禅宗佛教或任何其他东方世界的经验而发生。这里必须进行一种重新思考,而重思的进行,须求助于欧洲传统以及这个传统的更新。思想本身只能借助具有同一源头和使命的思想来改变。”

尽管他一再指责欧洲西方思想的堕落,将两千年欧洲西方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虚无主义的运动”,告诫人们要认清“人类和地球的欧化是如何在源头侵害着一切本质性的东西”,但他仍将“思”的事业交给欧洲和西方。欧洲西方思想的将来和“任何其他东方世界的经验”无关!在“思”的根本处,海氏对东方和中国的传统关闭了大门,以“晚年定论”的形式坦言“还只有一个上帝能够救渡我们”。海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沈有鼐、熊伟、萧师毅等悄悄译入中国,四十年后几乎席卷神州大地。当我们现在再来思考他进入汉语世界的意义时,该如何面对他的典型的欧洲西方中心主义呢?他究竟会给汉语思想界带来什么?
也许什么也不会带来。尽管有不少人写过海德格尔和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的比较研究的文章,但海德格尔和汉语世界本来就是两个不那么容易沟通的传统。如果汉语思想界继续留恋“中华情结”,如果汉语思想界继续视欧洲西方哲学为“他者”,如果汉语思想界在抱憾欧洲西方中心主义时又满足于东方中国中心主义,如果汉语思想界在拒绝以海氏为代表的局限于欧洲西方的普遍主义时一并拒绝任何普遍主义,如果汉语思想界不肯进入海氏所展开的欧洲西方的思想语境,我们和他的对话将永远只能停留在初始的翻译阶段。一旦走出翻译,掺入任何汉语思想的信息,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初始的翻译或许还保留了一点“乐莫乐兮新相知”的灵感激发,也可能更能令我们感受一种“思的虔诚”。
拙译完成于1992年,是我做博士论文时随手摘译以备查考引用的片段材料排比编纂而成,1995年初版。我所依据的是十二本海德格尔著作英译本,请张汝伦先生根据德文原本进行校对。2000年再版增加了几篇译文。此后翻印多少,译校两造无暇过问。现在又有机会重版,而我远离此道久矣,无力再添新译,也不敢烦劳汝伦先生重加校阅,即以再版篇目为准,一仍其旧。初版再版译者序,出版方认为不适合新版,只好撤下,另书片语,略申此时此际一点感想,告于新老读者之前。

郜元宝记于2017年4月27日
文摘
“世”就是在的所在
  在“在世”(beingintheworld)这个名称中。“世”绝不是指尘世以别于天国的存在者,也不是指“俗世的东西”以别于“精神的东西”。对我们来说,“世”根本不是存在者,也不是任何在者的领域,而是在的敞开。只要人是站出来存在的人,人就在,而且就是人。他站出来,站到在的敞开状态中。在本身,作为一种抛出,把人的本质抛入“烦”,也就是此一敞开。人就是以这种方式被抛出来而站到在的敞开“之中”。“世”就是在的所在,人则基于他的被抛之本质而站出来,站在在的所在之中。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的看护者和邻居
  但人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比仅仅被设想为“理性的生物”的那个人要更多一些。“更多”在这里千万不能这样理解,好像传统的人的定义依然是基本的,只要用实存的附加说明详尽阐述一下就可以了。这个“更多”是指:在他的本质上更源始因而也更本质一些。但是这里某种谜一般的事情就显出自身来:人处在被抛的境地。这是指:人,作为在之向外存在的被抛(Gegenwurf),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比“理性动物”更多:他更少与从主体性设想的人有牵连。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的看护者。人在这“更少”中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他是有所收获的——他抵达了在的真理。他获得了看护者的本质的赤贫。看守者的尊严在于:他被在本身唤去保护在的真理。召唤是作为抛来到的,此在的被抛就源于此一抛。就人的本质在在的历史中的展开来说,人是这样的在者,这个在者作为站出来去在的在,就在于他住在在的近处。人是在的邻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