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了帮助读者更加轻松地领悟《资治通鉴》一书的精华,我们精心编撰了《资治通鉴全鉴(珍藏版)》一书。在书中,我们依照《资治通鉴》原典的时间顺序,将其中*代表性且*精彩的篇章辑录成书,并在每一段原典之后做了简要的解读,力求更加真实、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进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
內容簡介: |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全鉴(珍藏版)》一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依照《资治通鉴》原典的时间顺序,将其中*代表性且*精彩的篇章辑录成书,并在每一段原典之后做了简要的解读。力求更加真实、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进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
關於作者: |
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
目錄:
|
周 纪
◎ 威烈王二十三年智伯无德而亡
◎ 显王十年商鞅立木为信
◎ 赧王中三十六年廉颇负荆请罪
◎ 赧王中三十六年田单巧用火牛阵
◎ 赧王下五十五年长平之战
秦 纪
◎ 始皇帝上九年春申君贪色而亡
◎ 始皇帝下二十二年王翦装糊涂防猜疑
◎ 始皇帝下三十七年蒙恬被奸臣所害
◎ 二世皇帝下二年李斯不得善终
汉 纪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
◎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项羽兵败垓下
◎ 太祖高皇帝中六年张良功成身退
◎ 太祖高皇帝下十一年韩信谋反被夷三族
◎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张释之以法治国
◎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景帝杀晁错平叛乱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六年汲黯为政,以民为本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朔二年侠士犯法,与民同罪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朔二年主父偃骄横被杀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鼎二年张骞出使西域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天汉二年李陵事件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汉武帝教子无方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后元二年汉武帝的一生功过
◎ 孝昭皇帝上始元五年苏武北海牧羊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地节四年霍氏灭门
◎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贡禹奏事避重就轻
◎ 孝元皇帝上初元二年汉元帝亲谗远忠
◎ 孝平皇帝上元始元年王莽专权
◎ 王莽上初始元年王莽称帝
◎ 淮阳王更始元年王莽新朝的覆灭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刘秀善用忠厚之臣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二年刘秀平定陇西
◎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九年强项令董宣
◎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五年伏波将军马援
◎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
◎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二年明德皇后马氏
◎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八年外戚窦宪仗势欺人
◎ 孝安皇帝建光元年才女皇后邓绥
◎ 孝顺皇帝上永建二年真假隐士
◎ 孝恒皇帝本初元年跋扈将军
◎ 孝恒皇帝元嘉元年崔寔上书建言
◎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二年梁冀被诛
◎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二年五处士拒绝为官
◎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太学生领袖郭泰
◎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党锢之祸
◎ 孝灵皇帝上之上建宁二年郭泰择安去危,申屠蟠见机行动
◎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四年汉灵帝的三互法
◎ 孝灵皇帝中光和六年黄巾起义
◎ 孝灵皇帝中中平元年十常侍之乱
◎ 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诛灭宦官集团
◎ 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董卓讨伐战
◎ 孝献皇帝乙初平三年董卓自取灭亡
◎ 孝献皇帝丙兴平二年孙策威震江东
◎ 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
◎ 孝献皇帝丁建安三年白门楼杀吕布
◎ 孝献皇帝戊建安五年官渡之战
◎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
◎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
◎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七年荀彧之死
◎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
魏 纪
◎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魏文帝登基
◎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二年刘备称帝
◎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白帝城托孤
◎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六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挥泪斩马谡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青龙二年诸葛亮星落五丈原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景初元年魏明帝时期关于用人的争论
◎ 高贵乡公下甘露三年司马昭以仁德夺取寿春
◎ 邵陵厉公中正始九年司马懿装病骗曹爽
◎ 元皇帝上景元元年司马昭之心
◎ 元皇帝下景元四年邓艾出奇兵灭蜀
◎ 元皇帝下咸熙元年刘禅乐不思蜀
晋 纪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司马炎称帝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八年吴国陆抗克西陵
◎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三国归晋
◎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三年石崇王恺斗富
◎ 孝惠皇帝上元康元年兴风作浪的贾南风
◎ 孝惠皇帝上元康七年清谈之风
◎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白痴皇帝司马衷
◎ 孝惠皇帝上之下永康元年八王之乱
◎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李特的流民大营
◎ 孝怀皇帝中永嘉三年英明的何曾
◎ 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谋士的杰出代表张宾
◎ 孝愍皇帝上建兴元年祖逖闻鸡起舞
◎ 孝愍皇帝下建兴四年西晋灭亡
◎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四年晋成帝用人不当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石勒听书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康二年暴君石虎
◎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永和二年桓温北伐
◎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十年殷浩一错误终身
◎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一代良相谢安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七年苻坚拒谏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淝水之战
◎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二十一年司马曜醉酒被杀
◎ 安皇帝庚义熙六年刘裕大开杀戒
宋 纪
◎ 高祖武皇帝永初三年宋武帝驾崩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刘义符贪玩丧命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四年统万之战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刘义隆惨杀功臣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七年国史之狱
◎ 顺皇帝升明元年后废帝刘昱
齐 纪
◎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萧道成即位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无神论者范缜
◎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郁林王机关算尽
◎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 东昏侯上永元元年昏庸荒淫的东昏侯
梁 纪
◎ 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梁武帝萧衍继位
◎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七年萧宏位列三公
◎ 高祖武皇帝七大通元年君子湛僧智
◎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魏孝庄帝诛杀尔朱荣
◎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被冤
◎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侯景之乱
陈 纪
◎ 高祖武皇帝永定二年昏庸残暴的齐显祖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八年北齐后主因女色误国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八年北周高祖赏罚不明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周武帝胜而不奢
◎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独孤皇后与隋文帝
◎ 长城公下至德二年陈后主陈叔宝
隋 纪
◎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开皇九年隋文帝灭陈
◎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七年赵绰的诚直之心
◎ 炀皇帝上之上大业元年穷奢极欲的隋炀帝
◎ 炀皇帝下大业十二年瓦岗农民起义
唐 纪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武德四年房谋杜断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唐太宗善于纳谏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下贞观十年史上最著名的贤后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进藏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贞观十七年谏臣魏征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废嫡立庶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
◎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麟德元年武则天垂帘听政
◎ 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唐室砥柱狄仁杰
◎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唐明皇节俭治国
◎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谋反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建中二年中唐名将郭子仪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贞元三年唐德宗体察民情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六年小太宗李怡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复三年唐末宦官乱政
后梁纪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后梁太祖荒淫丧命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三年朱友珪悲剧重演
后唐纪
◎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戏子皇帝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四年有道明君李嗣源
◎ 潞王下清泰二年高从诲和梁震
后晋纪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三年儿皇帝石敬瑭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三年晋高祖为信用不顾法度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五年南唐主罪责逃兵
后汉纪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天福十二年刘知远称帝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后汉高祖无治国之能
后周纪
◎ 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广顺元年后周太祖励精图治
◎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显德元年五个朝代的宰相冯道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上显德二年后周世宗不爱其身而爱民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堪称史学双璧的不朽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大放光彩,它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部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资治通鉴》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资治通鉴》成书九百余年来,仍历久弥新,长盛不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后世,为世人赞扬推崇。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资治通鉴》全书卷帙浩繁,分为294卷,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跨越1362年。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生动地描述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之事。brbr《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自幼爱好历史,出仕为官以后,仍读史不倦,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极力反对,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前后共用了19年的时间。
周纪
威烈王二十三年智伯无德而亡
【原典】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鐸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鐸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鐸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在《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卷,司马光就通过智伯灭亡这件事,阐述了才和德之间的关系。司马光认为:智伯之所以灭亡,原因就在于有才而无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但很多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误以为,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就是显明的人,而结果总是以看错人而告终。司马光认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