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翼龙研究团队关于中国侏罗纪翼龙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包括燕辽翼龙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主要化石产地、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翼龙动物群的组成和生物学特征,以及翼龙研究简史等内容。
|
內容簡介: |
翼龙是*种演化出自主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出现于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是当时的空中霸主。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主要集中在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燕辽翼龙动物群是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翼龙辐射的前奏。燕辽翼龙动物群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其化石保存精美,数量较多。燕辽翼龙动物群目前已发现的翼龙化石有悟空翼龙科、蛙嘴翼龙科、掘颌翼龙科和喙嘴龙科等4科10属12种,以及科未定的2属2种,是世界侏罗纪翼龙化石丰富的动物群之一,其中悟空翼龙科代表了翼龙从非翼手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的关键缺失环节。
|
關於作者: |
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翼龙、恐龙和恐龙蛋及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和热河生物群综合研究。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及美国发现杂志全球100 条重要科学新闻等。曾获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等。
|
目錄:
|
序
前言
1 翼龙1
1.1 什么是翼龙1
1.2 翼龙化石的分布2
1.3 翼龙的分类8
1.4 翼龙的骨骼16
2 中国的翼龙化石23
2.1 中国的翼龙研究历史23
2.2 热河生物群的翼龙化石32
2.3 中国的翼龙研究新进展39
2.3.1 中国的翼龙飞到了巴西39
2.3.2 电影中飞出的翼龙45
2.3.3 翼龙父母和它们的蛋47
3 燕辽翼龙动物群的地层与时代53
3.1 燕辽翼龙动物群概述53
3.2 燕辽翼龙动物群的主要化石产地56
3.2.1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56
3.2.2 辽宁建昌玲珑塔66
3.2.3 河北青龙木头凳71
3.3 燕辽翼龙动物群的年代讨论72
4 燕辽翼龙动物群的组成77
4.1 蛙嘴翼龙类77
4.1.1 热河翼龙77
4.1.2 树翼龙82
4.2 喙嘴龙类82
4.2.1 翼手喙龙85
4.2.2 青龙翼龙86
4.3 掘颌翼龙类86
4.4 悟空翼龙类93
4.4.1 悟空翼龙94
4.4.2 达尔文翼龙98
4.4.3 鲲鹏翼龙104
4.4.4 属种未定的悟空翼龙类106
4.4.5 疑似的悟空翼龙类110
4.5 科未定的翼龙标本113
4.5.1 凤凰翼龙113
4.5.2 道虎沟翼龙115
5 翼龙的身体来自燕辽翼龙动物群的证据119
5.1 翼龙毛状皮肤衍生物与翼膜结构119
5.2 翼龙的产卵生殖方式121
5.3 悟空翼龙类头饰的形态功能124
参考文献130
索引136
|
內容試閱:
|
《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今明两年内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丛书有选择地登载中国古生物学家近20年来,根据中国得天独厚的化石材料做出的研究成果,不仅记录了一些震惊世界的发现,还涵盖了对一些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关键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出版社盛邀在某些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的多位中青年学者,以多年工作积累和研究方向为主线,进行一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尽管部分内容在国际高端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但在整理和综合的基础上,首次全面、系统地编撰成中文学术丛书,旨在积累专门知识、方便学习研讨。这对中国学者和能阅读中文的外国读者而言,不失为一套难得的、专业性较强的古生物学研究丛书。
化石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史前生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化石告诉我们许多隐含无数地质和生命演化的奥秘。中国不愧为世界上研究古生物的最佳地域之一,因为这片广袤土地拥有重要而丰富的化石材料。它们揭示史前中国曾由很多板块、地体和岛屿组成;这些大大小小的块体原先分散在不同气候带的各个海域,经历很长时期的分隔,才逐渐拼合成现在的地理位置;这些块体表面,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滋养了各时代不同的生物群。结合其生成的地质年代和环境背景,可以揭示一幕幕悲(生物大灭绝)喜(生物大辐射)交加、波澜壮阔的生命过程。自元古代以来,大批化石群在中国被发现和采集,尤其是距今5.2亿年的澄江动物群和1.2亿年的热河生物群最为醒目。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之所以能做出令世人赞叹的成果,首先就是得益于这些弥足珍贵的化石材料。
其次,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得益于中国古生物研究的悠久历史和浓厚学术氛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先生等,早年都是古生物学家出身,后来成为地质学界领衔人物。正是中国的化石材料,造就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古生物学家群体。这个群体中许多前辈的野外工作能力强、室内研究水平高,在严密、严格、严谨的学风中沁润成优良的学术氛围,并代代相传,在科学界赢得了良好声誉。现今中青年古生物学家继承老一辈的好学风,视野更宽,有些已成长为国际权威学者;他们为寻找掩埋在地下的化石,奉献了青春。我们知道,在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但凭借着对古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他们不在乎生活有多奢华、条件有多优越,而在乎能否找到更好、更多的化石,能否更深入、精准地研究化石。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愿意为此奉献一生。我们深为中国能拥有这一群体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中国古生物学还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时光。我们很幸运地得到了国家(如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的大力支持和资助,这不仅使科研条件和仪器设备有了全新的提高,也使中国学者凭借智慧和勤奋,在更便利和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创造出优秀的成果。
将要与读者见面的这套丛书,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其中不乏化石及其复原的精美图片。这套丛书以从事古生物学及相关研究和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要对象。读者可以从作者团队多年工作积累中,阅读到由系列成果作为铺垫的多种学术思路,了解到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究近况,寻找到与生命演化相关的概念、理论和假说。凡此种种,不仅对有志于古生物研究的年轻学子,对于已经入门的古生物学者也不无裨益。
戎嘉余 周忠和
《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主编
2015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