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編輯推薦: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展开本书,费孝通、陈平原、汪丁丁、葛兆光、曹文轩、杜维明、楼宇烈......长长的名单背后,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
24位大师领你听完北大30多年人文讲座精华,培养人文素质,拥有广博知识,提升优雅气质,让你离博雅更近一点。
|
內容簡介: |
自1985年创刊以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连续三十年发表了诸多国内外众知名学者的访谈及演讲,本书筛选其中优秀作品,集结出版,以期通过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三十年内北京大学诸多名家的学术风采,为国内学子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本卷二为名家访谈,访谈对象均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级学者,包括费孝通、葛兆光、唐德刚、林毓生、陈平原、汪丁丁、曹文轩等。给位学者知无不言,以深厚的学术素养畅谈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回顾、反思、前瞻、方法论,,具有极大的人文启蒙功能和深入浅出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主编 陈永利,副教授,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北京高校首届十佳辅导员。1997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曾发表、编写大学生职业规划及青年发展指导论文、著作三十篇(部),长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承担十余项国家部委和省市主管部门研究课题。
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
访戴锦华女士
访肖开愚先生
访蔡仁厚先生
访陈平原教授主编 陈永利,副教授,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北京高校首届十佳辅导员。1997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曾发表、编写大学生职业规划及青年发展指导论文、著作三十篇(部),长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承担十余项国家部委和省市主管部门研究课题。
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
访戴锦华女士
访肖开愚先生
访蔡仁厚先生
访陈平原教授
访汪丁丁先生
|
目錄:
|
人类学与文化沟通
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
电影史的文化和精神反思及其他
访戴锦华女士
个人写作,但是在个人与世界之间
访肖开愚先生
返本续慧命
访蔡仁厚先生
学术史?学术转型?北京大学
访陈平原教授
在哲学和经济学之间
访汪丁丁先生
价值形而上学?儒学?新儒学
访黄克剑先生
自由主义与中国政治
访李强先生
海外与中国
访刘东先生
探寻文学的诗性之灯
访吴晓东教授
重写思想史
访葛兆光先生
知识分子与中国镜像
访王岳川先生
因果现实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研究
访丹尼尔?利特尔(Daniel Little)教授
回归语言
访董强先生
坚守文学性
访曹文轩教授
法人类学的解释与延伸
访朱晓阳先生
迫力下的社会科学需要诙谐
访王铭铭教授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访杜小真教授
读书与研究
经典阅读与生命关怀
访杜维明教授
传统文化的误读与重建
访楼宇烈教授
从实求知与民族情怀
访马戎教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访储槐植教授
在学术与生活,博雅与专精之间
访吴飞教授
|
內容試閱:
|
探寻文学的诗性之灯
吴晓东教授专访
【学者简介】吴晓东,1965年生于黑龙江省勃利县。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担任共同研究者,1999年至2000年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2003年至2005年赴日本神户大学讲学。2001年入选北京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合著)、《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记忆的神话》、《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等。编著有《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诗歌卷》、《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诗歌卷》,《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等。
采访者 :非常感谢吴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编辑部的访谈,很想听您谈谈自己的学术经历,这应该对我们研究生同学会有非常大的启发。
吴晓东教授 :今天主要就是一个交流吧,希望我们能够对一些问题有所互动,而我也非常乐意与你们交流关于学术的一些看法。
采访者 :首先想问一下老师,进入大学以后,您对自己的专业有什么直观感受吗?中文系在80年代中期的状态大致是什么样的?在经过四年专业学习以后,为什么选择了现代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吴晓东教授 :我是1984年进北大读本科,我们那个时代进北大读本科的学生可能跟今天稍微有些差别,那时候进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差不多都是第一志愿,84、85年前后是个转折,84年之前的人文学科是北大最热门的学科,当然高峰是77、78级,那时候积攒了10年的最好的学生都选了文史哲,包括朱苏利老师,法学院的院长,他当年的第一志愿选的也是中文系,但是分数不够,结果去法学院了。这种盛况一直维持到84、85年,到我们的时候这种状况还持续着。但是从我们之后,招生的热门就慢慢转向了社会科学,像法学、经济等等。但是在我们那个时候对中文感兴趣,考分比较高的学生都进入了中文系。那时候有项调查,说的是83级吧,全班五十多个学生有十几个状元,就是省市状元,那时候状元很集中,很多都在文史哲三系里。那时候学文学的热情非常高,喜欢文学才进了中文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