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一本有助于提高人文社科素养、拓展视野的书
|
內容簡介: |
自1985年创刊以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连续三十年发表了诸多国内外众知名学者的访谈及演讲,本书筛选其中优秀作品,集结出版,以期通过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三十年内北京大学诸多名家的学术风采,为国内学子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本卷一为名家演讲,作者均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级学者,包括费孝通、汤一介、李学勤、林毓生、汪荣祖、楼宇烈等。内容包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反思、前瞻、方法论、针对本科及研究生学子,具有极大的人文启蒙功能和深入浅出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主编 陈永利,副教授,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北京高校首届十佳辅导员。1997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曾发表、编写大学生职业规划及青年发展指导论文、著作30篇(部),长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承担十余项国家部委和省市主管部门研究课题。
|
目錄:
|
韦伯论儒家思想的评析林毓生 1
如何看日本孙 歌 16
五四文学:在先锋性与大众化之间陈思和 36
一轮明月照古今:贯通中国古今文学的诠释模式王润华 60
培养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李 猛 78
从新轴心时代看对话文明与求同存异杜维明 109
政治哲学的新视野赵汀阳 134
汤一介先生谈治学门径汤一介 156
文艺与异端王 蒙 175
让每一个人都必然感兴趣的事物 尤根?史陶森伯格著,刘哲译 198
试论费正清及其哈佛学派的得失成败龚忠武 212
性别与历史研究李贞德 226 2
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北大的美学传统 叶 朗 236
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特点楼宇烈 253
当胡适遇到蒋介石汪荣祖 276
雍正帝与清初思想的转折陆 胤 298
西湖在日韩金文京 329
南方境外:强进与退让王赓武 347
沈艾娣:中外学术界对天朝上国心态的误读于淑娟 376
|
內容試閱:
|
韦伯论儒家思想的评析①
林毓生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很高兴能到这儿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今天想向大家报告的是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10年以前,我在北大哲学系曾讲过关于韦伯的课,所以我知道至少10年前韦伯在国内很受重视。10年后我想国内对韦伯应该有更深切的了解,因为韦伯的著作好几本也已经翻译成中文了,而且台湾地区翻译的在大陆也已经翻版了,所以关于韦伯著作的中文翻译版本也比较多了。但是,由于没有跟大家长期相处,不了解在座的各位对韦伯的了解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所以我准备用一个半钟头的时间讲一讲韦伯关于中国的研究。
韦伯不懂中文,也不是研究中国的专家。他是关怀他的问题,在关怀他的问题的范畴当中,写过印度,也写过中国。他是用他的观点来研究非西方文明。并且韦伯于1920年就故去了,所以他引用的西方关于中国的许多材料不一定很准确。但是,由于思想比较深刻,他关于中国的很多意见还是很值得参考的。大家都晓得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至少我认为比涂尔干等人要更重要、更有原创性。现在大家都知道韦伯是社会学家了,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社会学家,他最初接受的训练是历史学训练,但是他这个历史也不是普通的历史。当然韦伯就是韦伯了,很难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受的基本训练是史学的训练,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东西,但是他的关怀不是一个普通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的关怀。这一点我为什么特别要向各位报告呢?就是因为他的比较分析、他的理论上的贡献有很强的史学上的背景,虽然他本身不是一个普通的史学家,但是我觉得这是提高他理论的深度的一个资源。涂尔干也是一个很尖锐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founder fathers之一。涂尔干也非常brilliant,但是他的理论深度很难与韦伯相比。韦伯研究中国是从他自己的观点来研究,并且有那么多的限制,所以在西方的中国研究中,有的认为韦伯影响很大,有的认为没有什么影响。认为他影响很大的有点牵强附会。比如,我看到有本中国香港或台湾的中文著作,说前一段刚刚逝世的一个研究中国的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受了韦伯的影响。但是,据我所知,费正清连韦伯的东西看都没有看过,所以这就是这位作者自己想象的了。据我几年在国外研究中国史的经验,韦伯对西方研究中国这个行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西方研究中国的专家们,包括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等,大部分都没有看过韦伯研究中国的东西当然可能看过他研究西方的东西,那是另一个问题西方研究中国这个领域,对于韦伯并不是很重视。有的也引用,那是因为韦伯很有名。西方对于韦伯的中国研究并不是很严肃,虽然关于韦伯的研究,西方社会学界开过几次会,也有些论文,但影响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