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所研究问题属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的探讨,回应了团体特征与公共池塘资源自组织治理关系的理论争论。本书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福建省上杭县的三个灌溉系统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归纳出灌溉共同体、关联性灌溉团体和分裂化灌溉团体三种团体类型,并提出道德问责的核心概念来解释自组织治理的行动逻辑。
|
關於作者: |
王惠娜,1981年生,福建漳州人,2011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公共资源与环境治理。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模式、执行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15CGL056,在研),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资源的共管模式研究(2013C016,结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生态省战略下网格化环保执法体系研究(JAS150100,在研);同时还主持5项校级基金项目。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访学,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治理。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问题/3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6
第四节 各章概述/8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
第一节 作为公共池塘资源的灌溉系统/10
第二节 灌溉系统的三种治理方案/12
第三节 影响灌溉系统自组织治理绩效的因素/24
第四节 中国灌溉自组织治理中的关联性团体/36
第五节 现有研究尚未深入讨论的议题/38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40
第一节 理论框架: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40
第二节 灌溉管理中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42
第三节 研究方法/63
第四章 中国农村灌溉自组织治理/73
第一节 灌溉自组织治理中的正式组织/74
第二节 灌溉自组织治理中的非正式组织/92
第三节 中国情境中的灌溉团体类型/101
第五章 共同体及其灌溉自治:横排片和九里圳/105
第一节 九里圳的自然物理特征/106
第二节 九里圳的团体属性:异质中的同质性/109
第三节 有序的九里圳灌溉制度/114
第四节 九里圳的行动舞台:横排片/129
第五节 高效持久的九里圳灌溉制度/131
第六节 共同体的自组织治理逻辑/132
第六章 关联性团体及其灌溉自治:黄家村/145
第一节 黄家村的自然物理特征/146
第二节 黄家村的同质性/148
第三节 黄家村的灌溉制度安排/150
第四节 黄家村的行动舞台/159
第五节 高效的黄家村灌溉制度/168
第六节 关联性团体的自组织治理逻辑/169
第七章 分裂化团体及其灌溉自治:谢家村和六里圳/172
第一节 六里圳的自然物理特征/173
第二节 谢家村的分裂化/175
第三节 名存实亡的六里圳灌溉规则/182
第四节 六里圳的行动舞台/189
第五节 失灵的六里圳灌溉自治/193
第六节 分裂化团体的自组织治理逻辑/194
第七节 分裂化团体如何走出自治困境/197
第八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200
第一节 研究发现/201
第二节 自组织治理的行动逻辑/210
第三节 使自组织治理运转起来/225
第四节 结论/232
参考文献/236
附录一 访谈记录编号/249
附录二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252
后 记/255
|
內容試閱:
|
序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与趋同同步存在的社会,多元化体现为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趋同性意味着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如庞大宏观的国际问题、牵涉日常的空气污染、关乎小农的旱涝事宜,以及进退两难的部门合作、日渐式微的社群自治,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重复着人类合作与冲突行为的相同轨迹。学术界和实务界在不断地反思为什么公共领域的合作难以持久如何有效解决公共问题,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当我们试图以问题特征制度安排治理绩效的思路来审视这些问题之间蛛丝马迹的共同规律时,发现其核心问题在于自愿性合作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这个难题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更为严峻。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瓶颈等现象都在呈现着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困境。近海渔业资源、农田灌溉水源、牧场草场等是具有产权弱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的公共池塘资源,正是其独特的资源特征,公共池塘资源常常陷入公地悲剧,并由此产生了科层治理、市场化治理和自组织治理三种影响深远的制度安排。
在微观层面,公共池塘资源治理本质上是在讨论资源使用者的日常行为与社群规范。资源使用者在考虑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与贴现率的情况下,做出合作或非合作的行为策略,这些行为进一步导致了有序的自组织治理或者无序的公地悲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进而归纳了有序自治组织的八项原则。然而,奥斯特罗姆的八项原则旨在说明理想自治制度的特征,而能否设计出符合八项原则的理想制度则有赖于许多影响因素,诸如资源特征、宏观政治背景、社群特征等。这些影响因素最终影响到资源使用者对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及贴现率的判断与行为选择。资源使用者社群作为个体的集合,其内在的结构特征影响个体行为的预期收益与成本,那么社群特征是如何影响自组织治理的呢?对资源使用者社群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制度设计之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从社群内在特征的角度来解读自治绩效的差异。
在中国基层社区,灌溉社群是一张社会文化与权力网络,灌溉者嵌套在重复博弈的网络结构中,社群在经济、文化维度上的特征影响着合作规范的形成。在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中,个体在重复博弈中建立互惠规范,互惠规范促发合作行为,合作行为建立道德权威,在此循环中,个体重复着合作的共同行为,并逐渐建立团体共同记忆。相反,在那些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分裂的团体中,个体难以达成一致同意,团体内部缺乏建立互惠规范的行为基础,合作行为无法发生,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常常陷入个体理性行为的集体非理性结果之中。
在这里,我们解释的是团体特征与自组织治理之间的关系,但对该问题的分析又产生了一个尚未回答的新问题,即团体与自治制度之间的契合性。团体与制度安排的契合程度能产生不同的自治形式,这将进一步细化自治制度类型以及更为具体的治理模型。基于此,该书作者采用了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三个灌溉系统进行了翔实的分析,进而归纳出共同体、关联性团体和分裂化团体三种团体类型,并提出道德问责的核心概念来解释自组织治理的行动逻辑。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该研究突破团体类型划分的二维分类法(同质性与异质性),结合团体特征与自组织治理类型归纳出更适合中国情境的三种团体类型;其二,该研究提出解释社区自组织治理的创新概念道德问责,提供了在民主问责失效的情况下对自组织治理行动逻辑的解释思路。该研究所归纳的三种团体类型以及道德问责概念为中国基层社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拓展了自组织治理理论的解释力,也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有助于设计更为契合团体特征的自治制度。
该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也希望海内外学界同人为推进该领域研究共同努力,多出佳果。
陈瑞莲
2016年初冬于中山大学康乐园
(陈瑞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