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

書城自編碼: 30326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美]爱德华·W. 萨义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33122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1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
+

NT$ 353
《 血缘与归属 》
+

NT$ 1210
《 雷蒙·阿隆回忆录(增订本)(套装全2册)(甲骨文丛书) 》
+

NT$ 884
《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
+

NT$ 274
《 汴京残梦 》
+

NT$ 324
《 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
編輯推薦:
在这个战争频发、误解频仍的世界,人文主义已经凋零、无人问津了吗?是时候重新拾起高贵的人文主义理想了。
如何认识21世纪的人文主义?在本书中,萨义德通过反思人文主义主题、语文学细读等方式,从宏观与细部两个方向着手,重新阐释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
轰动世界的911事件对萨义德、对国际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911事件是萨义德过世前对他触动*的恐怖袭击事件,由此引出的混乱与战争成为他写作本书的重要契机。在生前*后一本著作中,萨义德花了大量笔墨谈论新世纪的恐怖袭击与战争带给他的惶恐、愤怒与新思考
內容簡介:
人所固有的,我都具有。这句格言尽管已是老生常谈,却依然令人感怀。萨义德在本书的诸篇演讲中,为他所坚定信仰的人文主义设定了两个界标:一是为人文主义找到某种特性,以把人类与自然、超自然和先验的东西区别开;二是渴望尊重人之为人的一切。在前一个界标中,他援引了维柯关于历史的观点并将之展开论述;在后一个中,他为文化多元主义做出了博学而宏伟的辩论。萨义德的论述赋予了人文主义严密而知性的肌理,为试图摆脱教条主义的人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思想动力。

911事件之后,一种风云突变的政治氛围笼罩美国,也在不同程度上笼罩了世界的其他地方。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英美联军入侵伊拉克:这些都造成了一个敌意高涨的世界造成了所谓西方和伊斯兰之间更加恶化的冲突这些文章正是旨在促成共存、共享的人文主义文化的理念,无论它们是否成功,我至少已经做了尝试,如此足矣。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爱德华W. 萨义德(19352003)
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后殖民研究学术领域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乐评家、歌剧鉴赏者和钢琴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1963年,萨义德加入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系,他在此工作与教学一直到2003年过世。在哥大任教期间,萨义德还曾担任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等学府的访问学者与兼职教授。另外,他在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超过200所高校做过演讲。萨义德的成长、教育与学术经历,让他对族裔、多元文化、权力等议题有深入的思考,在承接福柯、葛兰西、阿多诺等人思想观点的同时,开创了更宽广深邃的文化研究领域。萨义德对以色列巴勒斯坦矛盾的持续关注和解读,让他成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著作另有《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最后的天空之后》《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报道伊斯兰》等。【作者简介】

爱德华W. 萨义德(19352003)
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后殖民研究学术领域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乐评家、歌剧鉴赏者和钢琴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1963年,萨义德加入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系,他在此工作与教学一直到2003年过世。在哥大任教期间,萨义德还曾担任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等学府的访问学者与兼职教授。另外,他在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超过200所高校做过演讲。萨义德的成长、教育与学术经历,让他对族裔、多元文化、权力等议题有深入的思考,在承接福柯、葛兰西、阿多诺等人思想观点的同时,开创了更宽广深邃的文化研究领域。萨义德对以色列巴勒斯坦矛盾的持续关注和解读,让他成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著作另有《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最后的天空之后》《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报道伊斯兰》等。

【译者简介】
朱生坚 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1999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文艺学和文化研究。
目錄
前言
自序
人文主义的范围
变化中的人文主义研究和实践之基础
回到语文学
艾里希奥尔巴赫《摹仿论》导论
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內容試閱
人文主义的范围
(节选)
在开始进行以下这些反思之时,我想首先说明,由于各种相当迫切的原因,我将集中讨论美国的人文主义,尽管我也认为我的很多论述同样适用于别的地方。我成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美国,在过去的32年里,我一直是一个积极工作的人文主义者,是一名教师、批评家和学者。那是我最了解的世界。其次,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人文主义者提出了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所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尽管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美国显然不是一个均质化的地方,而那也正是要求美国的人文主义者必须考虑在内的各种混杂因素中的一部分。第三,我在一个非西方文化中长大成人,像那些双重性格或双重文化的人一样,我觉得,我会特别意识到不同于那些通常被认为美国或西方所特有的各种观念和传统。这或许给了我一种略微有些独特的视角,比如,美国人文主义的欧洲先驱,以及那些来自或被认为是西方范围之外部的先驱,都让我很感兴趣,我将会在第三、第四章里说到他们,并且讨论他们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从西方传统之外转移进来。最后,自从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以来,美国的环境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也许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是如此,这给我们所有人都带来了可怕的后果。我把这些内容都考虑在内,尽管如此,由于极其明显的原因,美国的情形仍然是特殊的。
我在一开始就要特别说明的最后一点是,这本书的真正主题并不单单是人文主义对于我在此谈论的内容来说,那样的主题太大,也太含糊了而是人文主义和批评实践。这样的人文主义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动荡不安的,充满了交战状态、实际发生的战争和各种恐怖主义的世界里,作为知识分子或人文学科的学者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如果用青年卢卡奇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上帝而不是他的吵闹不休的众多追随者抛弃了的支离破碎的世界,那就有过于轻描淡写之嫌。
如前所述,我从1963年以来就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和人文学科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哥伦比亚大学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来考察刚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和刚刚开始的一个世纪里的美国人文主义。就是在这个大学,有一系列受人称道的、甚至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们作为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典范,迄今为止已经毫无中断地开设了81年。这个课程的核心是一年的教程,它设立于1937年,简单地命名为人文学科。近年来,这个教程通常被称为西方人文学科,以此区别于并列的、被称为东方的(Eastern)或东方国家的(Oriental)或非西方的人文学科。每一位一二年级的新生都必须学习这门每周四小时的非常严格的课程,这一观念在哥伦比亚大学任何一个学院实施的各种教育方案中都是绝对的,甚或是不可动摇的核心。这是由于这门课程的阅读内容荷马、希罗多德、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圣经》、维吉尔、但丁、奥古斯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令人生畏的重要和核心的品质,同样,也是由于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这些艰难的作者和书籍,而且倾注在辩护这些阅读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在12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所谓文化战争中,哥伦比亚大学的人文学科课程脱颖而出,基本上未受损伤,也没有变动。
我记得,大约25年前,我受邀参加大学的人文学科教程的一场公开讨论的座谈会,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个单枪匹马的少数派,我批评这个课程时常让我们这些学生通过含糊不清或者莫名其妙的译文,接触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的文本。我提出,在脱离历史语境并且从原生形态几经辗转之后阅读这些绝妙好书,需要某种批判性的观察;而对于阅读但丁这样重要的体验,那种泪眼模糊的虔敬(好比上了年纪的前夏令营队员沉思冥想过去攀登华盛顿山脉的好时光,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活动,结合着田园牧歌般的习俗和自创的传统),连同对于课程所散发的伟大著作(这些著作以某种原因已经成了这个课程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不加批判的设想,都有待于接受出自正当理由的猜疑。我绝不是建议这个课程应该取消,但是我确实提议,

我们的传统、人文学科与最伟大的著作之间的简单等同应该取消。还有其他的传统,因此,也有其他的人文学科:它们当然可能以某种方式得到考虑和描绘,包含在那种未经审查的中心性(Centrality)的锻造过程之中,实际上,这个中心性是构成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经过锤炼而形成的混合物。另一方面,曾经与我同事的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跟我说,这个人文课程有一个好处,就是给哥伦比亚的学生一个共同的阅读基础,就算他们后来忘掉了这些书(总是有很多人会这样的),那么,至少他们忘掉的是同样的东西。这并没有像一个强大的论点那样打动我,但是,相对于除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技术性的文献之外什么也不阅读,这个观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从此以后,我一直赞同这个人文课程做得最好的一个主旨,就是让学生通晓西方文化核心的文学和哲学经典。
这里提到特里林,是为了突出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个主张,它是只要说到人文主义就必定要考虑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大学以它的一大群杰出的人文学者为自豪,我曾有幸跟其中的很多人合作,或者只是简单的同事。除了特里林之外,仅仅列举我1963年到纽约时认识或共事过的,就还有马克范多伦、雅克巴尊、杜丕、安德鲁查普、摩西哈德斯、吉尔伯特海特、霍华德波特、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拉、迈耶夏皮洛、鲁弗斯马修森、卡尔路德维希塞利格、弗利兹斯特恩,以及其他很多人。当然,毫无疑问,其中大多数学者不仅是从人文学者这个词的所有传统含义上来说的人文学者,而且,作为过去和现在的最好的学院式人文主义之典范,他们也是出类拔萃。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尤其是特里林,谈到自由人文主义(liberal humanism),经常是非常挑剔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安的,尽管在公众的眼里,在他们的学院同事和学生看来,他们表现着最丰富、最热情的人文主义的生命,没有什么行话或过分的专家做派。在这些人之前哥伦比亚学院直到18年前,基本上是一个男性学校是诸如约翰杜威、伦道夫伯尔尼、乔斯普林冈之类的各异其趣的人物,他们在哲学、政治思想和文学方面的研究在哥伦比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确立了它所致力的范围,就是自由的有时是激进的人文主义作为民主精神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美德,还有就是对自由的不断探索,我的同事和朋友艾里克福纳在他那本精彩的《美国自由传奇》(The Story of American Freedom)一书中已经对此做了非常好的记录。
这些大都给我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背景,来考察人文主义在当代生活中的适用性和前途这里的文字也正是致力于这个主题。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若干年里,关于人文主义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涌向公共领域的人文学科,有着各种各样的讨论$争辩和研究计划,这也表明它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并不期望也没有能力来分阶段概述这些辩论,或者着手列举关于人文主义各种意义的一个长长的目录,而只是指出它们越界侵入我必须发表意见的某些方面之表现,并且表明我将非常有选择地利用其他人已经说过的内容。在哥伦比亚的语境中,我的论题意在继续我的前辈们曾经说过的、做过的一切我得赶紧再说一句,正是那些前辈们,使得我在这个研究机构里的岁月对我来说是如此非同寻常的丰富和宝贵。除了投身为巴勒斯坦争取人权的斗争之外,我在哥伦比亚只讲授过西方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和音乐,而且我打算继续如此,只要我还有可能。但与此同时,我认为,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千年,周围有这么多地方正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足以彻底改变整个环境,至少对我来说,重新思考$重新考察$重新阐明人文主义之适用性的这一时刻已经到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