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內容簡介: |
内 容 提 要
本书全面阐述了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预测评价研究的*进展,系统、详细地论述了稳态、瞬态矿井热环境下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计算方法、模型及热应激评价指标。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矿井热环境与人体热交换、矿井工作服热阻和湿阻实验测量分析、稳态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应激预测评价、瞬态矿井热环境(变温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预测分析及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计算预测软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
目錄:
|
目次
1 绪论
1.1 我国高温矿井热害概况
1.2 高温环境热安全评价研究概况
1.3 高温矿井热环境评价及作业人员热应激研究概况
1.4 本书主要内容
2 矿井热环境与人体热交换
2.1 矿井热环境
2.2 人体热交换与热生理反应
2.3 高温环境热应力对人体生理系统的作用机理
2.4 高温环境热应力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暖体假人的矿井工作服热阻和湿阻测量分析
3.1 暖体假人实验平台
3.2 人工环境舱
3.3 矿井工作服静态热阻和湿阻测量分析
3.4 矿井工作服动态热阻和湿阻计算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稳态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应激预测评价
4.1 预测热应激模型
4.2 基于矿服热阻湿阻测量数据的改进PHS模型
4.3 稳态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应激计算预测与评价
4.4 不同工作着装对井下作业人员热应激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瞬态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预测分析
5.1 基于瞬态PHS模型的井下作业人员热反应预测分析
5.2 基于瞬态人体热反应模型的井下作业人员热反应预测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计算预测软件
6.1 软件开发环境
6.2 软件功能及界面设计
6.3 软件运行实例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我国矿井热灾害问题愈发突出。高温高湿工作环境不仅显著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不断发展各种降温技术手段、改善高温矿井作业环境的同时,研究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反应规律及预测评价方法,建立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及制定合理的高温矿井工作组织策略,逐渐受到业界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成果及著作不多,因此笔者及团队在多年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基础上撰写了此书。
本书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矿井工作服热阻和湿阻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高温矿井热环境的作业人员热反应计算预测模型,对不同环境因素和人因参数条件下作业人员热应激预测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论述了稳态、瞬态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计算方法、模型及热应激评价指标,增加了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计算预测软件开发等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本书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的原则,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反应规律研究理论体系及应用技术。
全书共有6章。第1章简要阐述了我国高温矿井热害概况和国内外高温环境热安全及热应激评价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了矿井热环境及人体热交换相关基础理论,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高温环境热应力评价指标。第3章对暖体假人实验平台做了讲解,测量分析了我国当前矿井工作服套装热阻和湿阻。第4章具体阐述了适用于稳态高温矿井热环境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计算预测模型及井下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指标。第5章是对瞬态矿井热环境下作业人员热反应计算模型的介绍和变温采煤工作面热环境下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的分析。第6章简要介绍了开发的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计算预测软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以及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2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6073,515742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QZ04)等项目资助下完成,在此深表感谢!本书在完成过程中,研究生郭伟旗、童兴、方伟鹏、马晋钰等提供了部分素材和诸多帮助,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高温矿井热环境与人体热生理反应的复杂性,并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加之时间及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对本书及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
作 者
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