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当野蛮成为一种价值
邵唯晏
2014 年底,我曾接受大陆一家媒体采访,报道标题称呼我为80 后的野蛮生长。这句话颇令我惊艳。以往有过多少次的采访和褒贬,看到这样的评价,还是第一次。我觉得其中文的多重语意很有意思。传统上,野蛮多是贬义,在这里却也可解读成具有活力大胆不拘传统之意的正面词。
拜其所赐,在一段期间里,野蛮这两个字几乎成为媒体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当时恰好也是本书正式进入构思的阶段,野蛮也就成了编辑会议上脑力激荡的焦点之一,顺应着野蛮二字,最后连逆袭冲撞进击等字眼也都纷纷迸出。一年多以来,在写作的同时,还要一边处理着大陆及台湾的几件工作项目,最紧张的状况是,即使赴对岸洽谈公事之际,仍得在饭店抱着笔记本电脑,面对编辑的跨海夺命催稿如今书将付梓,提笔撰序,突然又想起那则报道标题,不禁莞尔:还真是够野蛮啊!
言归正传,这本书从头到尾,确实都是很野蛮的!
野蛮之一,是时代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本书之所以选定非线性为主旨,用意在于找出当代建筑浪潮与数字技术在思想及历史上的定位和衔接点。相较于现代主义,建筑以线性思维所追求的文明价值,后现代解构思潮毋宁是展现了一股充满野性冲劲的非线性力量。既是对精神实质起源的回归,同时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追求。我身处受惠于文明产物数字科技的年代,却被目为野蛮的建筑人之时,显然野蛮已成为一种新的文明价值观,而非线性思维造就的时代精神,可以得证。
野蛮之二,是本书幸运获得太多的协助。除了自己因为分神写作,而让竹工凡木团队的所有工作伙伴跟我这个野蛮的负责人一起置身水深火热之外,更要感谢海内外各方前辈师长与朋友应允我的野蛮要求,慷慨授权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也倾囊相授指点了我无比宝贵的经验和方向。没有各位的体谅、协助与指导,我是不可能独立完成此书的。
野蛮之三,是我和这本书的关系。本书的撰写,有两个契机:第一,在我的台湾交通大学博士班指导老师刘育东的指引下,使我对于当代建筑脉动与数字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同时多年来对此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让我累积了不少能量。再者,是我在《漂亮家居》杂志持续写了近两年的专栏,多承总编辑宝姐的殷切鼓励,终于下定决心,尝试将自己对当代建筑趋势的观察以及在业界的实战经验集结成书。其实在过程中,我一直惴惴不安,常觉得架构与观点仍欠周到。然而尽管彷徨,我还是相信自己的座右铭:当你准备就绪,其实为时已晚(If you are ready, you have already late. )。我深切地思索着蕴藏在非线性建筑发展与数字时代之间的野蛮力量,书中或许有些细节尚未完全准备就绪,但我愿相信,此刻推出这本书,是为时不晚的。
一路走来,辛苦备尝。因为坚持,让竹工凡木团队长期以来秉持着研究与实务并行的方向,但要使这两种性格良性共处,实属不易,要在经营与理想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更是难事。而每当夜深人静,看到花甲之年的父亲,犹端坐书桌前,夜以继日埋首研究和著述时,顿时又得警醒自己:莫忘初衷,务须努力前进,不可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