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第2版)

書城自編碼: 30308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秦航、杨强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67632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3/618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NT$ 325.0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NT$ 559.0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本书从实践角度对软件研发各阶段的质量保证和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等进行详细介绍的同时,系统地讲述了软件测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以从多层面探讨软件测试的本质和内涵,并应用于各个软件测试阶段,来满足不同的应用系统测试需求。同时,本书也详细介绍了从怎样组建测试队伍、部署测试环境,到如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缺陷报告、测试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概念、原理和典型的方法,并介绍了相关软件项目的管理技术。本书共15章,第1章是概述,第2~8章讲述了软件质量工程体系、软件质量度量和配置管理、软件可靠性度量和测试、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评审、软件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编程,第9~15章分别讲述了软件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测试管理。
本书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在内容组织上力求自然、合理、循序渐进,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实践要点,更好地把握了软件工程学科的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应用之道。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成为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良师益友,并可作为其他各类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錄
目录


第1章概述

1.1软件特征

1.1.1软件分类

1.1.2层次化软件工程

1.1.3软件范型的转变

1.1.4现代软件开发

1.2软件质量

1.2.1质量概念

1.2.2质量运动

1.2.3软件质量概念

1.2.4评价体系与标准

1.3软件测试与可靠性

1.3.1软件测试的意义

1.3.2软件测试的定义

1.3.3软件测试的方法

1.3.4软件缺陷的修复费用

1.4工业时代的人才特点

1.4.1软件人才的需求

1.4.2软件测试员应具备的素质

1.5小结

思考题

第2章软件质量工程体系

2.1软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1软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软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2.2软件质量控制模型和技术

2.2.1软件质量控制模型

2.2.2软件质量控制模型参数

2.2.3软件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

2.2.4软件质量控制技术

2.3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2.3.1软件质量保证的内容

2.3.2SQA活动和实施

2.4小结

思考题

第3章软件质量度量和配置管理

3.1度量和软件度量

3.1.1度量

3.1.2软件度量

3.1.3作用

3.2软件质量度量

3.2.1软件质量和软件质量要素

3.2.2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3.2.3质量保证模型

3.2.4缺陷排除效率

3.3软件过程度量

3.3.1概念

3.3.2常见问题

3.3.3基于目标的方法

3.4软件配置管理

3.4.1目标

3.4.2角色职责

3.4.3过程描述

3.4.4关键活动

3.4.5VSS的使用

3.5小结

思考题

第4章软件可靠性度量和测试

4.1软件可靠性

4.1.1软件可靠性的发展史

4.1.2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4.1.3基本数学关系

4.1.4影响因素

4.1.5软件的差错、故障和失效

4.2可靠性模型及其评价标准

4.2.1软件可靠性模型

4.2.2模型及其应用

4.2.3软件可靠性模型评价准则

4.3软件可靠性测试和评估

4.3.1软件可靠性评测

4.3.2具体实施过程

4.4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

4.4.1建立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质量标准

4.4.2选择开发方法

4.4.3软件重用

4.4.4使用开发管理工具

4.4.5加强测试

4.4.6容错设计

4.5软件可靠性研究的主要问题

4.6小结

思考题

第5章软件质量标准

5.1软件质量标准概述

5.1.1国际标准

5.1.2国家标准

5.1.3行业标准

5.1.4企业规范

5.1.5项目规范

5.2ISO 9001和90003在软件中的应用

5.3能力成熟度模型

5.3.1CMM质量思想

5.3.2CMM关键域

5.3.3PSP和TSP

5.3.4CMMI

5.3.5CMM中的质量框架

5.4IEEE软件工程标准

5.4.1IEEE 730:2001结构与内容

5.4.2IEEEEIA Std 12207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5.4.3IEEE Std 1012验证与确认

5.4.4IEEE Std 1028评审

5.5其他质量标准

5.5.1ISOIEC 155042:2003软件过程评估标准

5.5.2Tick IT

5.6小结

思考题

第6章软件评审

6.1为什么需要软件评审

6.2软件评审的角色和职能

6.3评审的内容

6.3.1管理评审

6.3.2技术评审

6.3.3文档评审

6.3.4过程评审

6.4评审的方法和技术

6.4.1评审的方法

6.4.2评审的技术

6.5评审会议流程

6.5.1准备评审会议

6.5.2召开评审会议

6.5.3跟踪和分析评审结果

6.6小结

思考题

第7章软件全面质量管理

7.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7.1.1发展阶段

7.1.2相关问题

7.1.3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

7.1.4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7.26项目管理

7.2.16管理法简介

7.2.26管理法与零缺陷

7.2.36管理的特征

7.2.46管理的优点

7.2.5DPMO与6的关系

7.2.6人员组织结构

7.2.76与其他管理工具的比较

7.3质量功能展开设计

7.3.1质量功能展开的概念

7.3.2质量功能展开的分解模型

7.3.3质量屋的构成

7.3.4质量功能展开的特点

7.4DFSS流程及主要设计工具

7.4.1DMAIC与DFSS简介

7.4.2DFSS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7.4.3DFSS与DMAIC的区别

7.4.4DFSS流程及主要设计工具

7.4.5DFSS的集成框架

7.4.6注意问题

7.4.7发展方向

7.5小结

思考题

第8章高质量编程

8.1代码风格

8.1.1程序的书写格式

8.1.2Windows程序命名规则

8.1.3共性规则

8.1.4表达式和基本语句

8.2函数设计规则

8.2.1函数外部特性的注释规则

8.2.2参数规则

8.2.3返回值的规则

8.2.4函数内部的实现规则

8.3提高程序质量的技术

8.3.1内存管理规则

8.3.2面向对象的设计规则

8.4代码审查

8.4.1代码审查的主要工作

8.4.2代码审查的流程

8.4.3Java代码审查的常见错误

8.5小结

思考题

第9章软件测试

9.1目的和原则

9.1.1软件测试的目的

9.1.2软件测试的原则

9.2软件测试的种类

9.2.1软件测试过程概述

9.2.2单元测试

9.2.3集成测试

9.2.4系统测试

9.2.5验收测试

9.2.6回归测试

9.2.7敏捷测试

9.3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

9.3.1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9.3.2生命周期测试与V模型

9.3.3软件测试IDE产品

9.4软件测试的现状

9.4.1软件测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4.2产业现状

9.5测试工具的选择

9.5.1白盒测试工具

9.5.2黑盒测试工具

9.5.3测试设计和开发工具

9.5.4测试执行和评估工具

9.5.5测试管理工具

9.5.6功能和成本

9.6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黑盒测试

10.1等价类划分法

10.1.1划分等价类

10.1.2方法

10.1.3设计测试用例

10.2边界值分析法

10.2.1边界条件

10.2.2次边界条件

10.2.3其他边界条件

10.2.4边界值的选择方法

10.3因果图法

10.3.1因果图设计方法

10.3.2因果图测试用例

10.4功能图法

10.4.1功能图设计方法

10.4.2功能图法生成测试用例

10.5比较与选择

10.6黑盒测试工具

10.6.1WinRunner的使用

10.6.2LoadRunner的使用

10.6.3QTP的使用

10.7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白盒测试

11.1白盒测试的目的

11.2控制流测试

11.2.1语句覆盖

11.2.2判定覆盖

11.2.3条件覆盖

11.2.4判定条件覆盖

11.2.5路径覆盖

11.2.6几种常用逻辑覆盖的比较

11.2.7循环测试

11.3基本路径测试

11.3.1程序的控制流图

11.3.2程序结构的要求

11.3.3举例

11.4程序插装

11.5程序变异测试

11.6CTest和白盒测试工具

11.6.1CTest的使用

11.6.2白盒测试工具

11.7软件缺陷分析

11.7.1简介

11.7.2软件缺陷的类别

11.7.3软件缺陷的级别

11.7.4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11.7.5软件缺陷的构成

11.8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

12.1相关定义

12.1.1软件缺陷的产生原因

12.1.2减少缺陷的关键因素

12.1.3软件缺陷的特征

12.2软件缺陷的属性

12.3软件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12.3.1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的关系

12.3.2常见错误

12.3.3表示和确定

12.4软件缺陷管理和CMM的关系

12.4.1初始级的缺陷管理

12.4.2可重复级的缺陷管理

12.4.3已定义级的缺陷管理

12.4.4定量管理级的缺陷管理

12.4.5持续优化级的缺陷管理

12.5报告软件缺陷

12.5.1报告软件缺陷的基本原则

12.5.2IEEE软件缺陷报告模板

12.6软件缺陷管理

12.6.1缺陷管理目标

12.6.2人员职责

12.6.3缺陷生命周期

12.6.4缺陷管理系统

12.6.5缺陷分析方法

12.6.6缺陷分析指标

12.7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集成测试

13.1集成测试的定义

13.1.1区别

13.1.2集成测试的主要任务

13.1.3集成测试的层次与原则

13.2集成测试策略

13.2.1非渐增式集成

13.2.2渐增式集成

13.2.3其他集成测试策略

13.2.4几种实施方案的比较

13.3集成测试用例设计

13.4集成测试的过程

13.4.1计划阶段

13.4.2设计实现阶段

13.4.3执行评估阶段

13.5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13.5.1对象交互

13.5.2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的步骤

13.5.3常用的测试技术

13.6小结

思考题

第14章系统测试

14.1系统测试的定义

14.2系统测试的流程

14.3系统测试的主要方法

14.3.1性能测试

14.3.2强度测试

14.3.3安全性测试

14.3.4兼容性测试

14.3.5恢复测试

14.3.6用户图形界面测试

14.3.7安装测试

14.3.8可靠性测试

14.3.9配置测试

14.3.10可用性测试

14.3.11文档资料测试

14.3.12网站测试

14.4系统测试工具

14.4.1系统测试工具的分类

14.4.2TestDirector的使用

14.5小结

思考题

第15章测试管理

15.1测试管理过程

15.1.1测试的过程及组织

15.1.2测试方法的应用

15.1.3测试的人员组织

15.1.4软件测试文件

15.2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

15.2.1软件测试管理体系的组成和建立目的

15.2.2软件测试项目组织结构的设计

15.2.3测试管理者工作原则

15.3测试文档的撰写

15.3.1测试计划

15.3.2测试规范

15.3.3测试案例和测试报告

15.3.4软件缺陷报告

15.4调试的技巧

15.4.1调试过程

15.4.2心理因素

15.4.3调试方法

15.5软件测试自动化

15.5.1实施理由

15.5.2引入条件

15.5.3不同阶段的优势

15.5.4常用开发工具

15.6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
创新的动力源自人类不断升级的愿望和需求。自1968年在德国的南部小城加尔米施召开的NATO会议上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以来,经过近50年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比最高的产业之一。软件产业定义了商业创新,并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的面貌。新世纪的软件产业呈现出引人入胜的网络化、服务化、全球化的转变趋势。但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却每天都有关于火星探测器失踪、黑客获得数百万张信用卡号这样的软件问题或者安全缺陷的新闻报道,应用软件漏洞成为连接信任的互联网 时代的主要安全威胁。正如2005年普利策新闻奖的三届获奖者Thomas L. Friedman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 世界,开始从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化的价值创造模式联系和合作转变。在新常态下,对于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的探讨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急迫、更加重要。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创造未来。面对创新驱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概括地说是运用工程的思想、原理、理论、技术、工具来研究提高大规模软件系统质量,并改进测试方法的学科; 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与明确、隐含的定义需求相一致的程度,也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专业软件具有的隐含特征程度。在新时期,为了增加软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软件质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质量大师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就指出,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那么,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受关注、质量意识的不断创新,人们已经从单纯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等等。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使得质量改进过程得到了很大促进。软件开发从分析、设计、制造、测试到发布、部署都会涉及质量保证。诚然,软件质量是软件企业的生命,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质量认证是提高软件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敏捷建模、极限编程、软件驱动开发、团队软件过程,等等。整个软件组织始终围绕着软件质量管理的主题,高度的质量意识扎根于软件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灵魂深处,直至形成整个组织的质量文化。由此,作为软件组织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质量文化正通过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式、系统的软件质量工程体系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贯穿到软件开发、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一直以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都在寻求对软件本质更清晰的认识,试图以更加合理的方法、流程来开发软件,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大量、快速地开发软件。至繁归于至简。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伴随软件质量保证而来的软件测试最终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实现软件测试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满足需求。当然,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缺陷发现得越早,软件开发费用就越低。相应地,软件质量越高,软件发布后的维护费用就越低。软件工程实践表明,对软件思想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通过软件测试可以大幅度提高软件质量。本书从实践的角度对软件研发各阶段的质量保证和管理的思想、方法、活动、案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系统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软件测试的本质及其内涵,通过应用在各个测试阶段来满足不同的应用系统测试需求。同时,本书用了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怎样组建测试队伍、部署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用例设计、缺陷报告、测试项目管理等方面。全书由秦航、杨强任主编。第1、7、15章由秦航编写,第8、10、11章由夏浩波编写,第2、4章由邱林编写,第5、14章由徐杏芳编写,第6、9章由包小军编写,第3、12章由吴中博编写,第13、14章由杨强编写。全书由秦航负责统稿。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一定实际经验的软件工程人员和需要开发应用软件的广大计算机用户阅读参考。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帮助作者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作者2017年5月


第3章软件质量度量和配置管理
当你能够测度你所说的,并将其用数字表达出来,你就对它有了一些了解; 但当你不能测度,不能用数字表达它时,你对它的了解就很贫乏、很不令人满意。开尔文Lord Kelvin软件质量度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利用度量来改进软件过程。人们无法管理不能度量的事物,在软件开发的历史中可以意识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大型软件所面临的软件危机反映了软件开发中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管理层人员来说,没有对软件过程的可见度就无法管理; 而没有对见到的事物有适当的度量或适当的准则去判断、评估和决策也无法进行优秀的管理。软件工程的方法论主要在提供可见度方面下工夫,但是仅是方法论的提高,并不能使其成为工程学科,这就需要使用度量。度量是一种可用于决策的可比较的对象。度量已知的事物是为了进行跟踪、评估。对于未知的事物,度量则用于预测。软件度量的成果非常初步,还需要大量工作才可能真正地做到实用化,并对软件的高质量和高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章正文共分4节,3.1节介绍度量和软件度量,3.2节介绍软件质量度量,3.3节介绍软件过程度量,3.4节介绍软件配置管理。
3.1度量和软件度量
3.1.1度量
测量在科学领域有悠久的历史。相对在1889年就定义好了度量单位米的长度测量,温度的度量复杂得多。华氏Fahrenheit和摄氏Celsius分别在1714年和1742年提出了基于某固定点间隔递增等级的温度度量方法。摄氏将0~100度分为100等份,但问题是一直不能唯一确定50摄氏度。而且,长度的测量总是一个比例尺度,温度可能用间隔摄氏华氏温度表或者比例尺度开氏温度来衡量,如图31所示。
图31摄氏和华氏度量
虽然术语Measure测量、Measurement测度和Metric度量经常被互换,但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很重要的。因为Measure和Measurement既可作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词,所以定义会混淆。在软件工程领域中,Measure对一个产品过程的某个属性的范围、数量、维度、容量、大小提供了一个定量的指示,Measurement则是确定一个测量的行为,下面给出相关定义。 Measure名词: 根据一定的规则赋予软件过程或产品属性的数值或类别,数值是对软件产品、软件过程的特征的量化计数的结果,类别是特征的定性表示。 Measure动词: 按照度量过程中的过程定义对软件过程或软件产品实施度量,表示实际的动作。 Measurement: 按照一定的尺度用度量名词给软件实体属性赋值的过程,强调对软件实体属性进行量化的过程性,是提取软件过程或软件产品属性的度量名词的过程。蕴含的内容是度量的过程,度量过程可分为评估度量的过程和直接度量的过程,评估度量的过程是对计划实施度量的过程,直接度量的过程是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Metric: 已定义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尺度,在很多场合与Indicator交叉出现,内涵大于Indicator,Metric指软件环境中任何一个软件对象的属性的量化表现。 Indicator: 指示器或称指标,是用于评价或预测其他度量的度量。指示器是一个或多个度量的综合,是对软件产品或软件过程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反映。不同的度量目的有不同的度量指示器选择。在实施过程中,可操作的度量成千上万,应选择最能反映当时度量环境的指标作为度量指示器。3.1.2软件度量软件度量(或者说软件工程度量)领域是一个在过去30多年研究非常活跃的软件工程领域。软件度量Software Measurement和软件量度Software Metric一样,非常有名。目前学界还没有明确这两个术语的区别。参照测量理论的相关术语,采用软件度量Software Measurement。从文献上看,两个术语是同义词。在这里,量度Metric不作度量空间理解,而理解为度量是客观对象到数字对象的同态映射。同态映射包括所有关系和结构映射,软件品质和软件度量成直对关系,这是度量和软件度量的根本理念。软件度量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产品进行数据定义、收集、分析的持续性定量化过程,目的在于对此加以理解、预测、评估、控制、改善。没有软件度量就不能从软件开发的暗箱中跳出来。通过软件度量可以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促进项目成功,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度量取向是软件开发诸多事项的横断面,包括顾客满意度度量、质量度量、项目度量,以及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权价值度量,等等。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其方法是测试、审核、调查; 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 标准是量化的指标。软件度量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部分认为软件可以度量; 另一部分认为软件无法通过度量分析。当前的研究主流是关心软件的品质和认为软件需要定量化度量,目前有超过上千种软件度量方法被软件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员提出。3.1.3作用可度量性是学科是否高度成熟的标志,度量使软件开发逐渐趋向专业、标准、科学。尽管人们觉得软件度量比较难操作,且不愿意在度量上花费时间、精力,甚至对其持怀疑态度,但是这无法否认软件度量的作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在《软件度量指南》Software Measurement Guidebook中认为,软件度量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如下: 通过软件度量增加理解; 通过软件度量管理软件项目,主要是计划和估算、跟踪和确认; 通过软件度量指导软件过程改善,主要是理解、评估、包装。软件度量对于不同的实施对象具有不同的效用,表31是其详细说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