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如何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校本化场馆课程?如何设计受学生喜爱的校本化场馆课程?如何建设跨学科式教师团队保障校本化场馆课程的实施?本书从上海市曹光彪小学多年来实践场馆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课堂,跟随曹光彪小学的师生们一同亲历场馆教学,感受场馆课程的乐趣与魅力。相信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教师都会从中得到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启发,对场馆课程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上海市曹光彪小学校长亲自撰写,针对该校场馆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从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实施的完善、课程评价的创新、教师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场馆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该校玩转上海综合主题场馆课程,立足于本地各类场馆,结合上海当地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资源,引入跨界翻转项目驱动等新思路,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校本课程。聚焦于建设让孩子喜欢的课程,致力于寻求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力图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别样的成长经历。
|
關於作者: |
卢雨,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校长。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第三届长三角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3项市级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市级奖项。
|
目錄:
|
一、灵感,来自玩转上海
校长视角
想带孩子看世界场馆课程的整体思考
1. 孩子需要更大的课堂
让教科书中的上海立体起来
去自然博物馆读懂植物生长
想要站上音乐厅舞台当一回明星
2. 城市名片中蕴藏的新课程
寻找上海的城市名片
不断缩短从活动到课程的连线
二、创生,校长领跑课程
校长视角
为孩子设计学习路线图场馆课程的顶层设计
3. 综合性长课程的架构
走进上海博物馆
欢乐上海行
品味上海
4. 主题活动模块的策划
美丽的陶瓷
我的车,我做主
速写新天地
5. 学习方式的转化
为自己扎染一条丝巾
我们是小小城市设计师
穿越恐龙地带
三、改进,撬动课程的创新
校长视角
课程为孩子的喜欢而改变课题研究推进场馆课程完善
6. 以项目驱动完善新课程
学情调研报告的实施与改进
在场馆中学诗书画印
移动课堂加盟
7. 为孩子盘活各种资源
受欢迎的家长讲师团
场馆资源进校园
职校师生来牵手
8. 推陈出新,课程实施的宝典
一起来选课
屋顶上会生长的课程
线上玩转石库门
四、评价,洞开课程新天地
校长视角
为孩子成长评价选取新标杆突破传统课程评价方式
9. 评价为课程学习保驾护航
让评价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完全手册的诞生与自主评价
档案袋里飞扬的个性与诗意
10. 数字技术让评价更鲜活
与学习同步的即时反馈
分享点赞我们的作品
用数据管理课程实施
五、研修,开启教师培训新模式
校长视角
建立课程学习共同体凝聚跨学科团队力量的培训策略
11. 启发教师跨界思维
打破边界,起爆能量
提高品位,学会欣赏
12. 注入校本研修新内涵
给予教师设计思维
实训反思,提升N 项能力
13. 翻转式的培训大课堂
学生给老师上课
培训空间大挪移
六、收获,生命成长的学力与素养
校长视角
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感悟课程改革的时代内涵
14. 守护学生的幸福感
每一朵小花都灿烂
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
助力孩子的自我突破
15. 教师与课程共舞双赢
跨学科合作中的智慧迸发
相遇课程,从此不再走散
团队在文化滋养中壮大
16. 让更多孩子分享同乐
拓宽校际课程快车道
梦想馆又迎新客
|
內容試閱:
|
认识卢雨,对我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耳闻其名、携手共事、携志同行。穿过时光年轮,回到1997年,初任教育局小教科长的我,首先关注的是小学中的教育名人,其中就有卢雨。她师从杨丽娟、顾志鸣、毛蓓蕾等名师,在市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很有影响,更是上海市实验小学年轻的德育教导。由于年龄相近,此时虽不认识,但已经有神交。1999年,我有幸成为上海市实验小学史上最年轻的校长。步入百年名校,厚重的历史让我胆怯,资深教师也是我的压力,而年轻的卢雨,在我内心已认定她是我的事业伙伴。2006年,因工作需要,她服从教育局的安排,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到曹光彪小学任副校长、校长。虽然我们不常走动,甚至很少电话联系,但彼此深知情感不在朝朝暮暮,深深守望方才天长地久。
2013年,我们的再次相遇要感谢第三期上海市双名培养工程,也感谢卢雨校长再一次选择了我。我们在小学校长一组中,又有了举案研治校,低眉话情谊的时光。此时我明显地发现,今天的卢雨,不仅保持了原有性格的宁静,难得的是意念中多了责任与自强;行为深藏了曾经的大度,举止里挥洒着强烈的担当与自立;思维延续了固有的细致,话语中透出了自信与思想。
时光如流水,双名工程的学习进入了尾声,感谢上海市教师发展专业办公室(专著支持项目)对卢雨校长《给孩子别样的经历基于场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感悟》一书撰写与出版给予的支持。全书折射了她坚定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立场,育人为先的教育价值追求,实践校长课程领导的专业能力,推动学校高位特色发展的管理智慧。
全书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孩子的需要角度阐述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思考,因为孩子需要更大的课堂,于是学校就立足于地处南京路,让孩子在玩转上海中,热爱这座城市,继而能成为有中华民族的脊梁的公民;第二部分,从课程顶层设计角度,通过场馆课程,呈现结构策划转换的校长领跑课程的路径;第三部分,从课程完善角度,陈述了校长在聚焦课程让孩子喜欢角度下,通过课程推进资源整合等方法,提供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操作与方法,在课程的完善中实现校长的教育创新力;第四部分,从助力学生成长的角度,学校借助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建立评价新体系,充分反映校长的教育敏感度;第五部分,从让课程更优质的角度,引入跨界翻转等新思路,着力于校本培训新模式的创生,反映校长的专业眼光与务实态度;第六部分,从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的角度,提出了守护幸福师生双赢等观点,反映了一位成熟校长的课程观点。德国诗人席勒曾说: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这可能也是对此书比较贴切的评价。
《给孩子别样的经历基于场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感悟》写作历时一年有余,经历了艰苦的孕育期,最后呈现了校长在课程领导过程中的理想状态,即理想引领行动,成效支持探索。全书清晰反映了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境界,把尽心由于知性反映在生动的案例、灵动的语言中,诉说她在校长课程建设中的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全书更努力地追求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第二境界,把致知在于格物,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实践校长领导课程教学的能力;全书更深远地流露了校长对课程领导第三境界的渴望,即把课程研究与推进和教育理想相连接,定格了美好只在灯火阑珊处的教育诗意。
阅读书稿,作者的知情、知意、智慧深深吸引并感动了我,小雨知性是我的直接表白。我想此书不仅能为正在思考课程建设的校长们提供经验,也能为致力于校长专业能力提升的校长们提供实践范例,更能以文觅友、以文会友,在课程建设的研究领域中,与志同道合者见字如面,心意相通,同思共研,不断站在新起点上,聚焦教育为了孩子而改变的新成果。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改变永远是进行时!
是为序。
校长视角
想带孩子看世界场馆课程的整体思考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不确定的大时代,未来孕育了太多的不确定,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引发的各种思维挑战和碰撞,给正在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中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为尖锐复杂的态势下,始终保证学校教育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行进,是每一位中小学校管理者必须拥有的清醒认识和担当。
从2010年担任校长起我就常常在想,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就是说,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学校和社会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敞开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我们为人民办教育办学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建立在育人本质的基础上,要关注学校该留给孩子什么,特别是为孩子离开学校后的成年生活准备什么。我们应找到自己学校办学的定海神针,寻找学校课程的独特味道,让我们这所位于繁华商业中心区的小学能够因势利导,唤醒莘莘学子们生命中的精彩和美好。试想,多年后,一大群青春洋溢的男生女生或一批又一批似曾相识的青年、壮年人重新推开我们小学的校门,拉住头发花白的我和我的同仁的手,一起回忆青葱岁月中难忘的点点滴滴那将是何等美满的幸福时刻!面向每个孩子的发展与未来的需求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一直是我思考并带领教师大胆实践和改革的原动力。
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都基于学校特有的文化。课程设计从其产生开始就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在我担任曹光彪小学校长的头三年,我和我的团队承接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课题现代城区人文传统教育的实践研究。我将课题研究的过程,作为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围绕现代城区的特点、人文传统教育时代内涵的确立,以及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人文传统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等关键要素,利用校本研修多次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使全体教师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校本定位、实施路径等有较明确的理解和认同,各自带着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并由此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逐渐显现出诸多可喜的变化。伴随着课题在活动、课程、课堂、环境、社区等领域的渗透与推进,尤其是玩转上海博物馆课程的实践专题的开展,给教师和广大学生带来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体验与感悟,使我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开始思索并捕捉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信息。
课程是学校有意识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设计蓝图。课程规划要在兼顾效益性、适切性、前瞻性等原则的前提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课程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是帮助学生间接传承人类文明的主渠道;课程作为学生经历成长的平台,是培育个体生命意识的孵化器;课程作为文化媒介,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灯塔。每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贯穿于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的始终。学校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品质。
回想起当初之所以会选择学校附近的博物馆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还是源于课题中期汇报时一位专家的建议。如何把参观变成一门课程,挖掘出近水楼台背后的深潭源水,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带孩子逛博物馆到设计博物馆课程,这事虽有意思,但并不简单。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
我首先翻阅了许多书籍与杂志,对国内外学校利用博物馆等场馆开设课程的情况做了情报检索后,发现英美两国博物馆的馆校合作分别始于 19世纪晚期与20世纪初,参观访问、博物馆资源外借是当时最主要的形式。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英美很多博物馆在支持学习的理论研究、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项目、面向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第三方组织的介入与协调等实践层面积累了大量案例,为国内馆校合作与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相比较而言,国内博物馆馆校合作与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起步要晚一些,但随着国内博物馆与主管部门的多方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在课程资源开发政策探索和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进入21世纪后,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加之课程改革的契机,馆校合作议题下的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内容。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主体与模式呈现多元性,各个地区博物馆课程开发存在地区特色与不平衡性。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有以学校为主导的结合学校课程的开发,也有馆校合作或以博物馆为主导的突显博物馆教育特色的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博物馆课程开发主要活跃于国家与省级博物馆,而且课程开发中对社会资源整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大部分课程以学校或老师为主导开展,目的是丰富课程;另一方面,博物馆依托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对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形式,通过与学校联合开发课程或以博物馆为主导研发课程,努力寻找博物馆与学校多学科的结合。实践证明,馆校合作课程开发中,教师的意愿与专业成长诉求对馆校合作效果是否达成、合作是否可持续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课程实施前与课程实施后的博物馆课程能否落实并达成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所有博物馆课程的设计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发掘学生的需求与主观能动性同样重要。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孩子与家长分享对博物馆课程的感受也促进了家长对课程的肯定与支持。
其次,我静心思考我们的博物馆课程应该如何校本化地开发与实施。专家的点子固然不错,然而一所小学能把博物馆课程做好并实现博物馆课程校本化吗?开发和设置博物馆课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吗?怎样在实践和空间上给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保障呢?正当我面对挑战举棋未定时,一个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教研展示活动点醒了我。我们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最早推开校门以社会为课堂的立体型课程。当学到有关石库门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会去新天地,在那里学画石库门的素描画;当学到上海的老品牌时,教师和学生会去参观城市规划馆,讲旧时弄堂的俗语,玩弄堂里的游戏;当学到生意兴隆的商业街时,教师会带着学生闲逛在南京路的步行街上,感受城市的繁荣,并用问卷的方法了解新旧上海人对上海的认知和情感;当学到民居里的革命身影时,又可以结伴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参观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立体化转变,其实是一种理念的突破,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它为孩子们推开了另一扇窗,让孩子们通过跨越围墙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学会了交流、懂得了欣赏、丰富了经历,培养了能力。
那一年,恰逢《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出台,更是为学校校本化实施课程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障。拓展学习时空 ,丰富学习经历的新课程理念需要一种落实的载体,我们遵循以生为本、凸显校本、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课时不变、课程内容不减的前提下,对学校的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统整,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快乐活动日各项活动。利用周边优质场馆资源,把学校课堂移至博物馆成为了我们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有机整合的新思路。
于是,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学校周边的博物馆进行实践性学习,以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增强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操作力,引导学校教师改革课程实施形态,重视课程实施过程对学习情境的创设意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多样化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进行问题化结构化的处理与认识能力的场馆课程整体框架有了雏形。
我想带领教师们去尝试,去探索,通过校内外教育融合的新实践,在一定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在体验知识概念的形成与意义的过程中,贯通历史与现在,连接现实与未来,认识自我与世界变得更有眼界,更会交往,更有规则意识,更懂得欣赏。从社会的前瞻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学校只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一个学习加油站,如何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正能量的必要装备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是值得学校高度关注的关键所在。无论未来人类社会遭遇惊涛骇浪还是熊熊烈焰,我们的学生都能挺起堂堂中华民族的脊梁。
校长必须是学校课程的总设计师。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只是研究学校的课程计划,不只是管理校本课程,而是整合资源和人力,全面统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践与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