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編輯推薦:
自恋文化由来已久,早在希腊神话中就有那耳喀索斯的故事,但是近半个世纪,自恋文化已借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飞速传播至全球,最终造就了今天的自恋时代。本书以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全方位阐释自恋的前身、自恋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整个进化过程。
整容潮流、金融危机、网络色情、感情出轨、校园霸凌、反社会事件、信仰缺失这一切的幕后根源都是现代人心中膨胀的自我意识?看两位心理学家如何从专业视角对社会乱象进行另类解答。
集合大量现实案例,以媒体报道和名人轶事为引,循序渐进道出应对自恋流行趋势的解决方案。笔触幽默之余又深刻入骨,意在唤起人们对于恶性自恋文化传播趋势的防范意识。
內容簡介:
爱自己,做自己,相信自己是*棒的,值得拥有最好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这样做难道不对吗?今天,大众认为自恋是正确的,是提高自尊,保持自信,驱使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自恋狂潮会导致整个社会偏离现实,而现实总会战胜幻想,膨胀的欲望也终将坍塌。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腾格博士与坎贝尔博士聚焦一般人的自恋人格特质,回溯自恋病毒在文化中的恶性传播,点明其给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本书借助于各种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实例,深刻切入孩子教育、媒体网络、物质消费、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社会层面,列举出详细例证及数据,为人们了解、分析、对抗自恋提供了绝佳入口。
關於作者:
简M.腾格(Jean M. Twenge),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心理系教授,著有畅销书《我一代》等,文章常刊登于《时代周刊》《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刊,《NBC日界线》等节目也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W.基斯坎贝尔(W. Keith Campbell),美国乔治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当你爱上一个只爱自己的人》一书作者。其有关自恋的研究成果曾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福布斯新闻频道在内的多家媒体都对其研究进行过报道。
目錄 :
序
引言:美国文化中日益滋长的自恋现象
第一部分│诊断
第一章│自我欣赏的诸多奇观
第二章│过度自我欣赏的顽疾及自恋的五大讹传
第三章│在竞争激烈的当今,自恋难道不是有益的吗?挑战另一讹传
第四章│我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自恋现象的起源
第二部分│根源
第五章│养育子女培养子女的皇权感
第六章│超级传播者明星和媒体对于自恋的传播
第七章│去MySpace上看看我网络 2.0 时代与追求关注
第八章│我应该得到 18% 的最优年利率宽松的信贷及对现实原则的否定
第三部分│自恋的症状
第九章│废话,我当然很火辣!爱慕虚荣
第十章│消费大爆炸及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物质主义
第十一章│七十亿种特别独特性
第十二章│追求恶名及不文明行为的滋长反社会行为
第十三章│巧克力蛋糕陷阱人际关系的烦恼
第十四章│尽情玩乐,拒绝工作特权感
第十五章│上帝创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做个平庸之人宗教和志愿服务
第四部分│预后和治疗
第十六章│预后自恋流行病将传播多远、多久?
第十七章│治疗自恋流行病
附录:个体如何影响文化,文化又如何影响个体
致谢
图表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
序
首版《自恋时代》出版之后,其带来的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很显然,我们触及了人们的文化神经,把许多人心中类似的想法变成了文字。我们想通过这本书,引发一场有关美国文化中的自恋和特权感的全民大讨论。很多人在讨论中,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使得我们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里,我们想向那些花时间思考过、同我们讨论过,或者彼此之间讨论过这些问题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几年前,当我们开始着手创作《自恋时代》一书时,我们的很多想法都充满了争议性。在当时的美国,人们正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自我感觉良好。这使得他们很难察觉到这种表象下潜伏的问题。因此,很多人会问:自恋、过度自信有什么问题吗?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这种争议开始逐步弱化。随着信贷泡沫的破裂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民众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过度自信所带来的副作用。借助于新的科学数据(已添加到第二章), 我们如今更加肯定,自恋现象正在呈上升趋势发展。此外,2009年的一份全国性民意调查也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承认,与前代人相比,他们这一代更加自恋。能够坦率地承认自身不光彩的一面,这十分可贵。不过,正如我们之前多次表达过的观点一样,年轻人不是自己把自己养大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这些变化,其实开始于更加直接地塑造了这种文化的老一辈们。此外,使得美国经济陷入破产境地的,也不是如今20岁左右的年轻人,老一代人在经济衰退之路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好奇自恋症是如何成为诊断政客的流行语的。这其中就包括(就在最近)深陷婚外情丑闻的前南卡罗来纳州州长马克桑福德(ftark Sanford)、前美国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Sarah Palin)以及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消息来源于一封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我们承认, 一个人如果想要治理一个州,甚至统治美国,某种程度上的自恋是必需的。当然,一个集个人魅力、虚荣、不诚实和不贞(请注意,佩林和奥巴马两人都不符合这一描述)于一身的人肯定离变成自恋狂不远了。不过,我们仍然认为,对政客们进行自恋症诊断并非开展政治辩论的最佳途径。反之,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政客们自身的问题和行为上,那么你可能会找到更多否定他们的 理由。
不过,我们的重点是观察近几年的社会变化是如何影响自恋现象的。正如本书第二部分中所描绘的那样,我们设想将社会中的自恋置于一张四条腿的板凳上。其中,第一条腿代表发展性,比如宽容的、专注于培养自尊心的教育方式。第二条腿是媒体文化所宣扬的肤浅的明星效应。第三条腿表示互联网它在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个体自恋提供了桥梁。最后,宽松信贷使得自恋者的梦想成为了现实,这是第四条腿。从文化角度来说,自恋式的自我膨胀和信贷膨胀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都属于泡沫,只不过是信贷泡沫先破裂罢了。
每一条腿都支撑着人们生活在非现实的自恋式幻想中。家长们很少会约束孩子。老师们不停地告诉孩子,他们是大明星,是胜利者。名人文化和媒体时时刻刻都在引诱人们去追逐名望(所谓名望,常常指的是吸引了多少人的注意,而并非实实在在的成就)。互联网使得人们有机会向全世界展示膨胀的、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同时鼓励人们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打量自己的照片。宽松信贷扮演起了救星的角色,令很多人的愿望成为了现实,但这种美梦也只能维持到账单到期之前。此外,倘若宽松信贷真的如2007年经济衰退时那样成为救星的话,美国经济想要再从其中恢复过来就很困难了。
自《自恋时代》出版以来,支撑自恋板凳的四条腿中,有三条都依然顽强地伫立着,唯独一条腿宽松信贷被锯掉了几厘米。身为社会科学家,我们很少会通过自然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观点,但信贷泡沫的破裂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正如我们在发现宽松信贷是自恋流行病蔓延的原因之一时所预测的那样,物质主义在信贷逐渐收紧时,也开始慢慢消退了。比如,2007至2008年,豪宅销量急剧下降,整形手术率也有所下滑(但是同历史同期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甚至连悍马这一品牌, 也有可能出售给中国公司,因为选择购买超大型汽车的美国人越来越少了。21世纪初期的这种文化转变使得美国社会从之前的过度追求物质主义,开始向一种更加节制,有时甚至是节俭的思维方式转化。
有人甚至推测,经济衰退与随之而来的文化转变将会给美国社会带来一场永久性变革,同时伴随着更少的债务和物质主义。但在我们看来,现在就下此定论还为时过早,因为支撑自恋板凳的其他三条腿都还完好无损地伫立着。养育子女的方式,或者学校的教育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我们在更新给婴儿起独特名字(一种判断个人主义和想要与众不同程度的行为指标)的研究数据时发现,出生于2008年的婴儿拥有独特名字的比例在美国历史上高居首位。直到现在,我们的孩子仍然一出生就被当作一片独特的小雪花一样对待。电视真人秀节目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且像《真实主妇》(The Real Housewives)一样宣扬物质主义的真人秀越发受人欢迎了。互联网行业依旧保持繁荣。社交网站Facebook现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2.5亿,这其中增速最快的当属50岁以上人群。
此外,美国政府也制定了鼓励过度消费和借贷的方案。2009年夏天广为人知的旧车换现金项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一项目中,政府通过借款的方式(当然,我们的孩子以后必须偿还),来吸引那些租车开的负责任市民贷款购买新车。之后,政府非但没有把旧车赠送给有需求的市民(他们会把这当作天赐之物),反而下令拆毁汽车引擎,然后再将这些旧车当作废品碾碎。没错,这么做也许有利于环保,但与此同时,这一项目也为美国政府和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债务,而且浪费了很多虽然老旧,但是依旧可以驾驶的汽车。 人们经常会问,增强自信、告诉孩子他们很特别、关于我自己课程,或者以其他形式(也许是无意之举)传递自恋的课程是否有遭到过抵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回答通常是没 有。事实上,就在我们为本书写序的当天,简收到了一封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发来的邮件,告诉了她幼儿园下一周的课程计划。亲爱的学生家长,邮件中这样写道,下周我们的课程主题是关于我自己和我是特别的。这些主题将会涉及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技能和概念,比如,认识(邮件原文如此)和学习我们的名字、情感和个人卫生(例如刷牙),当然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的。围绕关于我自己和我是特别的这两个主题,我们会举办很多活动,从而让孩子可以发现、欣赏他们的才艺和技能。关于这一计划,我们最喜欢的部分是教孩子刷牙,尽管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做一个特别的人要比注意个人卫生更加重要。
以上这个例子,以及其他许多仍在持续发展的趋势都表明,对于这种极度追求个人主义的文化,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反对态度。与之相反,许多家长和老师似乎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觉得自己很特别实际上就等于自恋。诸如我很特别之类的信息非但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3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每天应该记住的是彼此之间要懂得分享、不要打架那些觉得自己很特别的孩子是不太可能做到这两点的。
想要从根本上让我们的社会朝着积极方向转变,光靠变革信贷市场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可以没收一个追求物质享受的少女的信用卡,但是一旦她拿回信用卡,便会立刻开始肆意挥霍。在这一点上,多数美国人都很相似只要经济稍微复苏,便会开始过度消费。因此,从根本上讲,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关于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的全民大讨论。而且,我们需要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这场讨论。
因此,我们也为本书的读者们设置了一项挑战:仔细想想我们的文化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我们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自恋这条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会看到贪婪、自我中心主义、人情冷漠、爱慕虚荣、社会孤立、虚假经济繁荣、政府救助以及推诿指责。或者,我们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以自身、家庭和社会责任为重的道路。这条路注重那些为我们自己带来快乐,但同时又不会伤害到他人的事物,比如亲密的关系、强大的社会、辛勤工作和充满热情的爱好。这些事物崇尚个性自由,但又不失责任感。这条路注定走得更加艰辛,因为它建立在现实,而非幻想的基础之上这是一条路, 而不是某个目的地,因为生活本无完美但从长远来讲,这才是正确的道路。我们希望在旅途中能看到你的身影。
简M. 腾格博士,W. 基斯坎贝尔博士于 2009 年 9 月写于加利福尼亚州
圣地亚哥市和佐治亚州雅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