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500周年。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会同中华美学学会、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社会科学家》杂志社联合举办了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的主题是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论坛得到了学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来自将近二十个国家的百余名学者齐聚西子湖畔,就当代美学与乌托邦的关系,就乌托邦冲动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就乌托邦与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对话。我们选择会议的一部分论文分两期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乌托邦的当代形式和乌托邦冲动与美学表达的复杂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美学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面对的重大话题。乌托邦的关键意义是社会目标的存在,虽然有一些学者对此持十分强烈的不同意见,我们希望他们能放下身段认真读一下参会学者的论文,然后开展平等而善意的交流和对话。本刊将欢迎和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学术讨论和理论论争。
在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专稿栏目中,我们编发了一组国内外学者的论文。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大体呈现了当代学者,包括青年学者对乌托邦问题思考的角度和问题意识。其中,王杰和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作为会议主席分别致的开幕辞和闭幕辞值得一读,国际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美国布朗大学菲利普罗森教授、青年学者谢俊、向丽等教授的论文都提出了很有意义的问题,值得思考。谢俊博士的论文从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中巧云挑担的形象分析,指出了典型理论对于阐释当代文学形象的重要性,分析了乌托邦冲动的中国式表征的机制和意义,值得学术界特别关注。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美学栏目中,我们刊发了一组国外著名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的前沿成果的译文。特里伊格尔顿的著作《陌生人的烦恼》(Trouble with Strangers: A Study of Ethics)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译文,这次刊发了该书结论部分的译文,让我们得以对该书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还刊发了美国的凯文安德森的两篇专稿。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施特拉蒂的《美学与组织民主在社会协商中的作用》一文,将让我们了解美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此外,前任国际美学学会会长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为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丛书写的总序,介绍了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的理论建构的一些看法,也值得一读。
这一期刊发了两篇学术访谈。于琦教授对卡迪夫大学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的法比奥维吉、海克费德纳两位学者的访谈,是这两位中青年学者在中国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观点十分强劲有力,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批评理论的最近动向,也值得学术界关注。此外,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全媒体平台的两位记者对王杰教授的访谈中,王杰教授就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发表500周年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在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栏目中,我们刊发了宋伟教授、章辉教授的论文,也刊发了青年学者许娇娜的论文,论文都有独到的研究,值得一读。
在最近一次编辑部工作会议上,我们对近年来发表的书评作了一个回顾和反省,编辑部决定调整书评的编辑方针,停刊一般性介绍的新书评论,重点刊发对学术新著的实质性对话的书评,加强国外最新著作的书评。在这一期里我们刊发了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皮特E.戈登对新书《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Karl Marx: Greatness and Illusion)的书评。该书2016年10月出版。我们希望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随后,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浙江大学召开,这是一个巧合,但是也透露出某种信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编辑部将加强对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为开创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