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雅论与雅俗之辨

書城自編碼: 303019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中国]曹顺庆李天道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020870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1
《 神思:艺术的精灵 》
+

NT$ 216
《 兴:艺术生命的激活 》
+

NT$ 338
《 意境探微 》
+

NT$ 223
《 雄浑与沉郁 》
+

NT$ 223
《 原创在气 》
+

NT$ 310
《 正变·通变·新变 》
編輯推薦: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汇聚了蔡锺翔、陈良运、涂光社、袁济喜等诸多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写体例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观点,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自由精神,融会中西,将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与文化相比较,提出了诸多学术锐见。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史的研究及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內容簡介:
《雅论与雅俗之辨》从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出发,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阐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同时还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审美意识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审美意识的立体面貌。
關於作者:
曹顺庆,男,1954年生,湖北沙市人。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等专著与编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李天道,1951年生,四川省彭州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出版《慧能评传》《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晏子春秋与现代人格》等多部专著。
目錄
绪论 雅俗论的文化渊源/1
一、雅正淫奢之别/2
二、雅 乐/5
三、俗 乐/7
四、尚雅贬俗/12
五、雅正诗学精神/15
上编 雅论
第一章 高 雅/21
第一节 雅 人/21
第二节 雅 趣/42
第二章 典 雅/51
第一节 释典/52
第二节 典雅说的美学内涵/60
第三章 和 雅/75
第一节 中正平和/76
第二节 和雅之境/83
第四章 清 雅/93
第一节 以清比德/94
第二节 雅如清韵/100
第三节 空灵雅洁/103
第四节 静以体道/107
第五章 古 雅/115
第一节 古雅说的生成/115
第二节 古雅说的美学意旨/122
下编 雅俗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章 先秦:雅俗审美意识的滥觞/133
第一节 雅与俗的分野/133
第二节 雅俗相通/136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雅俗审美观/139
第四节 化俗为雅的审美观/141
第五节 孔子的尚雅卑俗审美观/144
第六节 孟子的雅俗并举审美观/147
第七节 宋玉的尚雅隆雅审美观/151
內容試閱
高雅的人格也就是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境界。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不太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追求,而是注重对人的内在价值的探求。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天人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人道本于天道,故而,人自身是能够体现天道的。同时,由于人是宇宙天地的核心,所以人的内在价值就是天道的价值。正是基于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做人与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对自身要有个规范,要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境界。《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应该一致的。从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的统一。人生活在天地之中,就应该有理想,应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传》)。要体验天地造化的伟大生命力,体现宇宙大化的流行,首先就应对自己有个理想人格的要求。要做到真,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到善,就是使自己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统一,知行合一;做到美,就是作为审美创作主体要使自己的情感以再现天地造化之工而情景合一。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进入高雅的理想人格境界,即真善美和合统一的完美人格境界。由此,也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自由发挥,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
故而,孔孟的审美理想是要做圣人、仁人。他们非常强调做人与人的高雅人格素质的培养,所谓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孔子以仁释礼,又认定求知应该为求仁服务,强调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在论及君子应具有人格素质时,孔子强调指出人们必须使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是指宇宙问普遍的、根本的道理、规律,属于认识和真理范围;德和仁是讲道德伦理,包含着善的内涵;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蕴含着美的内容。道、德、仁、艺在人的真善美人格素质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老庄的理想则是做真人、至人。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同样注重内省。可以说,君子圣人真人至人神人也就是雅人。总之,六经、孔孟和老庄所开启的中国哲学,最重视的不是确立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是致力于成就一种伟大的高雅人格,由内圣而外王。
中国古代哲学这种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思想,对高雅之境创构中的主体高雅人格建构,特别是艺术审美创作主体的高雅人格建构,具有重要影响。高雅之境的创构离不开主体人格结构的高雅。中国古代美学肯定人的存在意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天地万物之中,人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惟人得其秀而最灵(《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中国美学认为,在自然、社会、人类,即天、地、人三才中,作为主体的人是天、地的中心,万物的尺度。通过尽心思诚,人能够向内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而进入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境界。所谓诚,天之道也;诚也者,人之道也(《中庸》)。天人本源于一道,并同归于诚,故而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荀子不苟》)尽心知天,以诚为先。回归于本心,返回人心原初之诚,方能穷神达化,天人合一。反观内照则能穷尽宇宙人生的真谛,并使人从中获得审美的自由超越。要达到此,作为主体的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素质与审美能力必须得到增强与提高,要以至敏之才,做至纯功夫(朱熹语),以培养其理想人格,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智能结构。所谓志和而音雅(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严庄温雅之人,其诗自然从容而超乎事物之表(宋濂《林伯恭诗集序》),贤良文学,辞雅气俊,而媚夫幸士则辞靡气荡(徐祯卿《谈艺录》),人非流俗之人,而后其文非流俗之文(黄宗羲《钱屺轩先生七十寿序》)。因此,只有增强其审美能力,完善其审美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和感受现实世界,增加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积累,做到知行合一,使自己的审美活动适应客观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动力结构模式,方始可能超越这些模式进入天地境界,从而尽己心便可以尽人尽物,参天地,赞化育,以达到超尘绝俗的高雅极境。
高雅之境创构中的心灵体验方式的生成,离不开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影响。西方美学是在思辨和论难的文化氛围中发展起来的,讲究谨严的逻辑论证和深透的理论开掘,通行始、叙、证、辩、结的运思和表达程式,立论缜密,尽管不免流于繁琐。这和其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重认识活动的细节的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分不开。而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则是以直观综合为基础,比较注重从整体方面来把握对象,具有较为突出的模糊化色彩。从中国哲学史来看,除晚周诸子和魏晋玄学之外,一般说来论辩风气不浓,因袭枷锁沉重,形式逻辑相当薄弱。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说,是中国传统认识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其所推崇的格物,也不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而是采取静坐修心的内省功夫,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即使是思辨水平较高的庄禅哲学,虽然其哲学宗旨和形态不尽相同,然而其思辨模式的共同点则都在于是一种无须以概念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直观思辨。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对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抑制作用,但是却成全了中国美学,并形成强调著手成春,人淡如菊,不著一字,如天马凌空,飞仙游弋,风流儒雅,无入不得(叶燮《原诗》),主张写意要闲雅、追求高明、玄旷、清虚、澹远、雅洁,通过心灵体悟以把握宇宙生命意旨的体验方式,使中国美学精神达到至高之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