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編輯推薦: |
《当代中国学术史论》是余三定教授多年来研究当代中国学术史的成果,是其思想精华的汇总,也是其以往多部作品的延续、深入和完善。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专题论文学术评论学人访谈,大多是对当代中国学术史研究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者个案研究,重视当代学者的口述实录。具体上,本书探讨了学术规范问题,学术腐败问题,学术评价问题,研究生教育问题,以及当代中国学术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并注重陈平原、温儒敏、王岳川等多位学者的口述实录。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研究与分析的全面、系统和深入,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具有深度且能发人深省,因而在学术界、期刊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三部分:专题论文是著者根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路,对当代重要学术现象、重要学术争鸣、重要学术成果等所进行的多种专题研究;学术评论主要是著者对近些年学术界出现的不正之风、不端行为乃至学术腐败等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有对学术界正面现象的肯定和评论;学人访谈是著者对当代著名学人陈平原、温儒敏、叶朗、王一川、王岳川、熊元义等的专题访谈,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上述著名学人近些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新贡献。
|
關於作者: |
余三定 1956年生,湖南岳阳人,曾任湖南理工学院院长,现为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同时兼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当代学术史。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6年获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2年12月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二级教授。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专题论文
学术史:研究之研究兼评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史丛书/003
当代学术史研究:新兴的学科/011
接续断裂空前繁荣追求深化回眸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022
新时期学术规范讨论的历时性评述/033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问题讨论的评述/046
关于我国新时期学术评价讨论的评述/065
关于21世纪学术大师讨论的评述/080
关于当今学术管理所存在问题讨论的评述/101
当代各重要学科的学术简史评《新中国社会科学五十年》/113
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
《人民日报》的《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综评/120
第二部分 学术评论
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之实现/131
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133
必须治理学术评价过度症/136
找回失落了的学术情趣/139
三个过分破坏了学术生态平衡/142
岂能只认衣裳不认人CSSCI风波引发的思考/144
学者不可无宗主/146
学术研究不能指标化/149
反思当今学术管理与学术发展的若干关系/151
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学术研究越来越粗放/155
做学问莫买椟还珠/158
课题申报一女二嫁,当休矣/160
当前学者文化身份的错位现象/163
剖析项目至上的负面影响/166
近些年学术著作出版弊端分析/168
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小议/170
建议少读畅销书/172
文化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174
论学术创新的本与末/177
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三个维度/179
论故宫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特色/180
民国时期故宫学术研究的特点/183
中文专业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优势/185
当代作家要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文艺转型与文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发言提纲/194
文艺评论现状的反思/196
文艺理论学科产生危机的社会原因分析/198
论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200
处理好高校学报的三个矛盾/203
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术界》的突出特色/205
彰显特色追求厚重我看《石河子大学学报》/209
作为另一幅笔墨的《学术随感录》/212
坚守知识分子的操守和立场读谢泳有感/221
论与史的有机结合
评王先霈《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224
喜欢理论爱好思辨/232
以学术研究积极关注时代
编辑《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回顾和体会/240
第三部分 学人访谈
学者风范与学人本色陈平原教授访谈/255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温儒敏教授访谈/265
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叶朗教授访谈/277
自觉应对艺术学面临的新挑战王一川教授访谈/287
发现东方与再中国化王岳川教授访谈/298
着力推进当代文艺批评理论分歧的解决熊元义先生访谈/312
附录:余三定教授学术反响撮要/329
跋/338
后记/340
|
內容試閱:
|
序 当代学术史学科体系的基本构建
刘曙光
年关岁杪,收到三定先生短信,告知他正在编辑《当代中国学术史论》书稿,希望我能为其大著写篇序言。起初,难免有些犹豫和惶恐,考虑再三,我还是欣然答应。之所以犹豫和惶恐,是因为三定先生著述甚丰而且交游极广,以往为其著作作序者,皆为学界前辈,德高望重而且声名显赫,如陈平原、郑欣淼、王富仁、刘纲纪、王先霈、李元洛、麻天祥、李凌烟等学术大家。尔后,之所以又欣然答应,是因为先生早已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堪称学术名家。何人作序,以及序之好坏,已无关乎功名。先生忠厚君子,为人为学,坦荡如砥,有口皆碑。数十年来,先生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其声誉之盛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曹丕:《典论论文》),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孟子万章下》)三定先生嘱我作序,盖因我们相识、相知二十余载,心气相通,或许我可以做一点知人论世的工作。平心而论,对这位老师、这位朋友,对他所主编的学术期刊《云梦学刊》,以及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我是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的。
认识三定先生的人都知道,他集学者、官员、教师、编辑多重身份于一身,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的书生本色,是君嗜书、读书、购书、淘书、著书、教书、评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乐,以书为生,真书癖书痴也(龙协涛:《南湖藏书楼记》)。他建有私家藏书楼南湖藏书楼,建筑面积达960平方米,已藏书4万余册,以文史哲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藏书楼除了图书收藏外,还私楼公用,兼作阅读、讲座、座谈、上课、会议、展览、参观之场所。南湖藏书楼现已成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文艺惠民服务基地,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获得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颁发的燕湘学社匾牌。
三定先生把快乐读书拥书生本色,实在做人持人间常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提出了学者文化身份的特质是献身学术,自觉追求学问,而不是追求管理界批发的种种标签;不盲从迷信,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有担当精神,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理想,追求梦想,而不是急功近利。他强烈反对当前学者文化身份的错位现象。应当说,学者文化身份的这四种特质就是他自身品格的真实写照和凝练概括。
虽有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云梦学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众多头衔,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礼贤下士。在生活中,他以读书为乐,以文会友,以书交友。他的学术研究,追求研究、编辑、教学、管理四者的良性互动,这种追求体现了他的德行和品位。
三定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他早期主要致力于文艺学研究,硕果累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在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用力更勤,产出更多。两个领域的研究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北京日报》《社会科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云梦学刊》等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当代学术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先后出版了《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当代学术史研究》(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主编)、《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等相关著作,这些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各种文摘类报刊转载的论文更是不在少数。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的论文就多达10篇(不含论点摘编)。
三定先生在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视集体攻关,非常重视教学相长,注重教书育人和提携后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通过自己学术方面的努力,他成立了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并担任首席专家。他将当代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课堂,在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和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中开设了当代学术史课程,该课程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他的教改项目当代学术史课程的创设与建构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他还应邀到多所高校做有关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专题讲座。
三定先生为人随和,风趣幽默,热情好客,与人为善,并且工作十分细致认真。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从他连续12年组织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从他编的刊物、图书和他的专著中,我们可以说三定先生是全国性乃至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作为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便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这也体现了三定先生在学术界、期刊界的人格魅力与亲和力、号召力、凝聚力。
能集中体现三定先生学术眼光、学术素养、学术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的,还有他所主编的学术期刊《云梦学刊》及其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长期以来,《云梦学刊》一直是他开展当代学术史研究、与校内外学者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平台。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期刊。作为一校之长,尽管各方面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不愿意只做一个挂名的主编,而是利用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带头为刊物写稿、约稿、编稿。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当代学术史方面的研讨会(论坛)。他以开放办刊的先进理念,举全校之力,集全国之智,为刊物组约名家名篇,使刊物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在学术界、期刊界声誉日隆。从2003年第1期开始开设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该栏目由1990年开设的当代学者研究演变而来),更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云梦学刊》特别是其《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虽然不全是三定先生写出来的著作,却是他编出来的作品,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智慧,贯穿着他对当代学术史前沿问题的把握和思考。
从学术研究的连续性来看,《当代中国学术史论》不是一部孤立的著作,而是对《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主编)等以往诸多著作的继承、延续、深入和完善,也可以说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浓缩和名篇荟萃。这部著作对当代中国学术史学科的建构和完善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奠基性的意义,对今后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具有铺垫、导向、引领作用。透过《当代中国学术史论》,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作者锲而不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学术精神。
从《当代中国学术史论》的结构上看,它由专题论文、学术评论、学人访谈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编排体例体现了三定先生对当代学术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念范畴、学科体系等方面的一以贯之的认知和理解。如,他将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宏观的学术史研究、学科史、学者个案研究、学术批评或称学术评论,并以此来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的这些界定、概括和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学习先于创作,精读才能评论。只有在阅读、欣赏、消化、分析、综合、反思已有的当代学术史著作之中,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求得自己在学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长足进步,才谈得上博观约取、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厚积薄发,才能写出更有分量、更具创新性的学术史著作。三定先生搜罗、考察、分析、梳理了一个较长时段里出版的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论著,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他的勤奋好学和刻苦用功,一直为人称道。在学术情趣失落、学风浮躁的时代背景下,三定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如何做学者的榜样。从《当代各重要学科的学术简史评〈新中国社会科学五十年〉》《论与史的有机结合评王先霈〈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人民日报〉的〈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综评》等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材料的熟练驾驭,旁征博引,爬梳剔抉,分析得失,参互考寻,而且思想火花时时涌现。潜心于学术,从喧嚣中把握真实,体现了一个学者关心国计民生的良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体现了他一贯的学术主张人文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定要有时代性、现实性。
《当代中国学术史论》所探讨的,大多是当代中国学术史研究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者个案研究,重视当代学者的口述实录。本书的内容,在专题论文部分,涉及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回眸、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关于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关于学术评价的讨论、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当代各重要学科的学术简史等诸多问题;在学术评价方面,涉及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论与史的有机结合、当今学术管理与学术发展的若干关系的反思、对项目至上负面影响的剖析、近些年学术著作出版弊端的分析、课题申报中的一女二嫁问题、当前学者文化身份的错位现象、文艺评论现状的反思、学术研究不能指标化等问题;在学人访谈部分,涉及学者风范与学人本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自觉应对艺术学面临的新挑战、着力推进当代文艺批评理论分歧的解决等。正是由于作者身份的多重性、视角的多维性、阅读的广泛性、感悟的深刻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更加全面、系统、精准和深入,观点和见解更具原创性和深度,更能扣人心弦、引起共鸣和发人深省,因而在学术界、期刊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作者自序中说: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从《当代中国学术史论》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三定先生的才、学、识,体会到其史料的精熟、选材的精当和文笔的精妙。
当然,当代学术史是一个正在生成的学科,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建设的任务还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者,还生活在当代之中,还在不断地面对新问题,产生新疑问,探求新答案,不能跳出这个时代,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历史,这也就注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零碎、不完整地书写当代学术史的一部分。由于学科本身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的完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积极关注、追踪、反思、探讨当代中国学术史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建构并完善当代学术史学科,这是三定先生学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记得有一段广告词: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三定先生无疑已是一座大山、一座高山。尽管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但他还是在用一部部著作、一篇篇论文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为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大厦奠基并添砖加瓦,不断地把这一学科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祝愿三定先生在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6年2月28日于北京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