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夫里之初,始之饮食。---《礼记》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旧茶馆,天津的烧酒,新疆的特产关于吃的趣闻轶事、传说掌故令人回味。
|
內容簡介: |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有哪些你爱吃的? 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清真菜,有哪些你还没有尝过?便宜坊和全聚德的烤鸭有何不同?杜牧诗中所指杏花村因何不是山西汾阳杏花村?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有什么独特的饮茶方式?山东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如何历经七十余年始终如一?*普通的炸酱面又有什么讲究的做法?一百多个小故事详细介绍中国各地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传说掌故。
|
關於作者: |
周简段: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识,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和台湾《世纪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佚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周简段也因此成为著名文史专栏作家;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次出版,以神州轶闻录为名,精选周简段原出版过的内容和散佚文章,分为十册,全面反映周简段先生所谈到的那个时代的戏曲、诗文、楹联、民俗、书画、人物、饮食和社会秘闻等。冯大彪:1938年6月生于河北蠡县,中国新闻社高级编辑,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书画院特邀顾问,北京国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兼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会理事、东方书法教育家协会理事、河南中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东坡书画院名誉副院长、滇池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
目錄:
|
总序一 冰心总序二萧乾总序三季羡林分序于若木第一章饭庄佳肴第二章茶香酒趣第三章名店特产第四章糕点小吃待后序冯大彪
|
內容試閱:
|
报载,20世纪40年代专营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爆肚而誉满京华的西德顺,近来在朝阳门内北小街又重新与消费者见面。而且当年的著名爆肚厨师爆肚王被聘为技术顾问,这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想来这位王师傅也应该有七十多岁了。犹记当年之西德顺开设在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内杂技场路东,是一个两间的门脸,明柱绿底贴金花,上挂两块黑底金字匾:左书西德顺,右书爆肚王。里边摆有十张八仙桌,皆金鱼池名家具店广兴、老天成榆木擦漆制品,可谓窗明几净,再衬上墙壁上的几幅字画,十分雅致。北京同时做爆肚的,还有天桥的爆肚石、前门外的爆肚杨、东四牌楼的爆肚满,以及也在东安市场内的爆肚冯。但从买卖的兴隆,抑或名声之大,都不及爆肚王。究其因,大概不外乎选料精细和技艺高超吧。笔者多次到西德顺就餐,亲尝爆肚王的手艺,也曾与爆肚王父子畅谈。这里的品种有十多种:诸如爆肚仁、爆牛百叶、爆羊散旦、爆肚板、爆肚领等。尤其爆肚仁和爆牛百叶,为该家父子首创。前者呈乳白色,似虾仁;后者吃来脆且嫩,别具风味。其料来源自南苑屠宰场。这些肠、肚、肝之类俗称下水,一般说没有正经肉干净。但是爆肚王在选料时,分门别类,极其严格,绝不鱼目混珠。为保障质量,即使在可爆与可不爆之间,亦不爆,而放在杂碎中处理。洗时,百遍不厌其烦。尤其牛百叶、羊散旦,翻过来正过去,每个叶都必洗得干干净净。切时很讲究刀口,不但薄厚适度,而且整齐不碎。最后一度关键工序是爆。要求技术熟练,水温、火温掌握极为合适,汤不稠不混,不管忙得多么不可开交,都是每份一爆,绝不大锅爆再分盘。如此虽慢,但质量精、分量足,所以博得顾客好评。其经营观点是宁肯让顾客等不及走,绝不能让顾客吃过以后不爽口而不再来。据笔者记忆,吉祥剧院就在东安市场内,有些著名演员如马连良、马富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