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尽管人们对乌托邦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但作者通过研究,一是重新探索了乌托邦的积极的人文精神意义;二是引乌托邦精神进入发展视域,为应对当代发展困境寻求新的策略;三是从发展伦理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梳理与概括了近代以来关于发展的批判性理论,使人们对发展及其出现的问题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四是指出人类具有的乌托邦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人类必将打破传统社会的禁闭,追求正义与幸福的社会生活。
|
關於作者: |
陈庆超,1981年生于福建泉州。哲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伦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性论和社会发展伦理。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各一项;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乌托邦及其思想史考察/1
第一节 乌托邦的概念分析/2
第二节 中国乌托邦思想史概述/9
第三节 西方乌托邦思想史考察/23
第四节 20世纪乌托邦境遇分析/42
第二章 多维度中的乌托邦思想考察/68
第一节 乌托邦的时空属性辨析/69
第二节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辩证考察/84
第三节 乌托邦与教育/98
第四节 乌托邦与未来可能世界的开启/116
第三章 乌托邦精神与当代发展困境分析/127
第一节 乌托邦精神衰退与当代发展困境分析/128
第二节 当代社会发展困境原因探析:从观念的角度/153
第三节 乌托邦精神与社会发展困境之应对/182
第四节 乌托邦精神视域中的社会发展前瞻/199
第四章 乌托邦精神培育研究/226
第一节 乌托邦精神的培育路径分析/227
第二节 乌托邦、伦理与政治/252
第三节 对相关疑难的回应:论何种政治/282
第五章 结语:发展与希望/292
参考文献/296
后 记/313
|
內容試閱:
|
序
毫无疑问,人类社会呈现出整体进步的状态,随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努力,到了今天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全球社会都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大多数领域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地球上生活的人们已经具备较高的人均寿命。缺乏更安全的食物、饮用水和必要衣物的绝对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与此同时,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状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在宏观上朝向更远、更大和更古老等宽广大道迈进;在微观上朝向更细微、更深层、更抽象等崎岖小路前行。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成就都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与长足发展,印证了诸多历史先贤夙兴夜寐之苦功卓有成效。
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及其原因充分证明,只有从无限的和延续的时间观以及从未来的维度出发,有限之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践活动、创制和沉思才能够获得真实意义。换言之,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意在未来。如果基于物质世界层面的严格审查,只有当下才被真正呈现,过去已过去、未来尚未来,未来与过去都只是从当下出发的记忆与想象的产物。但是,从意义的视角以及从存在论上看,未来才是真实存在的图景。作为有理性、有思维能力和有精神观念的存在,人类必须提前进入未来为自己谋划生存的意义、方式与整体景象。
当精神先行进入未来并反观当下,乌托邦精神已然降临。一方面,乌托邦精神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灵魂之光照耀着当下生存景象的坑洼不平、义与不义、善与恶,为主体对自我、对境遇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看得见的必要光线;另一方面,乌托邦精神是未来之镜,它总能为囿于当下状态的行为者隐约展示未来的美好图景,以之诱惑行为者产生为之奋斗的欲望。
对现实的不满、批判与反思是源自对未来前景的殷切渴望,更源自对幸福和自足生活的孜孜以求。在此意义上,乌托邦对现实的不满不是悲观绝望式的颓废,恰恰相反,它内在含有欣欣向荣的精神性和意志力。由此观之,对乌托邦精神的研究理应是乐观的,它是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滑坡论的反对者而非持有者。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有理性之人构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发展自有其目的性和规律性,否认历史评价的价值尺度,最终必然否认任何当下进步的客观性事实。乌托邦精神视域中的历史观确信,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它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绝非仅为了生存需要,而是为了优良生活才组建社会,这正如亚里士多德一再教导的:城邦是若干家庭和种族合成的保障优良生活的共同体,以完美的、自足的生活为目标。政治共同体的确立应以高尚的行为为目标,而不是单单为了共同的生活。优良生活的共同体构建目的决定了人类历史发展正义之为内在价值规范和幸福之为目的要求,进而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必然呈现为至善至美的规律性进程。历史发展的整体规律性表现在对根本性的目的价值的方向导向。因此,规律性不是要让未来进程堕入事先被刻画好的图景中,不是要让动态的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行。
具体到伦理学领域,乌托邦精神反对道德滑坡论。道德滑坡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维度和一个具体论点形态,该论点在前提假设、论证逻辑、事实观照及伦理学的性质方面都存在严重错误之处。它首先假设一个很高的道德之坡可供下滑,然而,该观点选择的坡无疑是历史上某些片面观点记录和虚假想象,人类已经存在的历史根本还没有爬到那个高坡上。从更深层的原因上看,滑坡论的错误假设源于道德判断标准的错误性信念,道德判断标准不仅仅在于抽象的观念或者某些细枝末节性的善意行动,更在于人类的整体福祉的增进,即上述言及的物质方面和认知方面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看,历史进步是道德评价的根本尺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滑坡论是历史虚无论的形态之一。道德滑坡论的错误之处还表现在论证逻辑上的简单性,该论点的逻辑前提预设着两种状态的比较,即存在坡上和坡下之别,然而,在看待滑动的证据之时,该论点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展现坡下所显示出来的种种不足,对所谓的坡上没有被发现的、更为严重的不足却选择性地无视。换句话说,该论点存在严重的事实观照错误,它无视某些非道德事实,它们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甚至是更为普遍地存在,它同时也无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进步事实。
正如后文将看到的,对乌托邦的研究起点和归宿在于当下的社会发展困境的克服。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乌托邦会通过批判与反思当下存在的种种不足以显示社会发展困境,但是在总体态度上,它与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滑坡论有着本质的差异,乌托邦精神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在存在论上以未来作为归宿,它正是基于未来维度的当下和历史研究,未来性在其中起到本质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当下的社会发展困境的揭示仅仅是逻辑起点和有待克服的对象,这些困境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对研究态度的强调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对乌托邦精神的理解。在本质上,乌托邦精神不仅表现在人类理性的批判与反思,更表现在内心最深层次的欲望和欲动,理性要素和欲望要素在乌托邦中相互依赖,二者不可偏废,共同展现人类灵魂的完整维度。
正是基于上述对乌托邦精神的理解、对历史进步观的肯定、对伦理学学科性质的界定,以及对人类精神力的赞叹与信仰,本书从社会发展的伦理维度考察乌托邦精神的伦理内蕴,希望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的乌托邦及其承载的精神价值的系统理解,感悟到人之为人的伟大和不朽,并希望由此出发能够从中找出一些对当前社会发展实践有所裨益的价值和精神。总体上,本书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乌托邦的概念史和思想史的相关考察。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乌托邦一词的语义分析与思想考古,考察乌托邦所具有的内在伦理特质及其他在思想史中的普遍性存在。乌托邦在语义上有美好之地和乌有之意,前者指涉乌托邦的理想性,后者强调乌托邦与现实社会的距离。乌托邦的双重含义使得它在具备引导社会变革的积极性功能的同时,还可能存在误导社会发展的消极性功能。然而,积极性功能才是乌托邦的本质功能,在思想史上,不管是柏拉图还是莫尔,抑或是当代思想家罗尔斯和哈贝马斯,他们基本都在积极意义上使用乌托邦一词,把乌托邦看作人类理性之光的展现。通过对人类思想史的考察,就会发现乌托邦一直存在于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从古典的神启说到今天各具特色的政治理论都包含乌托邦的积极因素,因此,乌托邦是人类思想的必然产物。
第二部分是多维度中的乌托邦考察。主要是在继承上述对于乌托邦的定义及相关思想分析的基础上,从乌托邦的具体对象本身、外延理解、功能特征和实现途径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探讨乌托邦的本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为当前的或未来的乌托邦找到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存在意义上,乌托邦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认识的条件和实践的起点,因此,所有的乌托邦学说都极为重视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作为观念的同类,乌托邦与意识形态有根本的区别,乌托邦不是虚幻的意识欺骗,是真实的欲意对象;在实现途径上,许多乌托邦思想家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追求方式都是教育;在功能效用上,乌托邦是人类对于永久的善的追求,它能够为当下的存在打开多种可能性。
第三部分是乌托邦精神与社会发展困境的积极应对。主要是从为什么研究乌托邦这一问题出发,考察当代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自然之死、社会的异化与虚无主义的来临等现象。社会发展困境产生原因在于理性的自我悖反以及工具理性的全面控制。解决社会发展困境需要从观念入手,在批判与反思当下的控制与异化的同时培育未来的想象力。故具有批判、反思与期望能力的乌托邦精神成为社会发展困境应对的有效选择。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困境的表现以及乌托邦精神的特征,合理的社会发展至少应该具备可持续性、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等价值特征。
第四部分是乌托邦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乌托邦是社会发展困境应对的有效选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乌托邦精神?根据人类活动的多样性特点,存在多种乌托邦精神的培育方式。其中以宗教、艺术和政治生活三种方式最为有效。宗教、艺术与政治生活都具有超越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面,三者都含有乌托邦的成分。因此,在乌托邦精神的培育过程中,三个领域可以充当重要的路径凭借。在这其中,乌托邦与政治生活都以共同体生活为前提,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归宿,都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政治生活成为乌托邦精神培育的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总之,在观念层面以乌托邦精神应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各种困境,是当代社会发展伦理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的新领域。对这一方面锲而不舍的追问既能保持社会发展实践不偏离最终目的性,也能为人类的未来维持一丝希望之光。就此而言,希望本书的研究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伦理意义:
首先,探索乌托邦积极的人文精神意义。乌托邦是人类固有的产物,人类自产生伊始就一直在乌托邦美好精神愿望的驱使下自觉行事。如果摈弃乌托邦,人类不仅将会失去塑造历史的愿望,必然也会失去理解人类自身的能力。但是到了近代社会,乌托邦先是因其高于现实而被认为是空想乃至幻想,被认为是与科学相对立的贬义性范畴,后来更是被理解为引起各种恐怖政治的重要因素,从而背负着巨大的历史骂名。书中通过对乌托邦的词义分析及历史考古,揭示乌托邦积极的人文精神意义。书中通过对乌托邦的内涵、外延与思想史的相关研究认为,乌托邦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人类想象力的必然产物。书中还对思想史上有关乌托邦的批判理论进行反驳,指出这些批判理论无非是对于那些因误解乌托邦而导致社会危害的拒斥,这些理论在本质上具有浓厚的乌托邦成分。
其次,探寻当代社会发展困境的应对策略。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所出现的各种难题,书中探索如下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是否还有未来?书中从现实社会发展问题与乌托邦精神的本质特征出发,将乌托邦精神引入社会发展的视阈,为当代社会发展困境的应对寻求新的应对策略。当代社会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以工具理性为指导原则的错误发展观念导致的各种控制现象。因此,必须从观念入手探求解黏释缚之方式。乌托邦所具有的批判、反思与期望精神正好能适合这一要求。所以,从乌托邦精神入手来理解发展,成为当前发展困境应对的合理选择。
再次,较为全面地梳理与概括近代以来发展的批判性理论。如上所说,近代以来对于发展的批判与反思已经进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总体上看这些研究还未成体系。一方面,这些理论不仅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很多只是体现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从生活世界的完整性来看,它们就显得较为零散;另一方面,对这些理论的反思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社会发展的弊病,为发展提供反思的视角。从国内伦理学尤其是发展伦理来看,对这些理论的研究重视程度依然不够,系统梳理与整合这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作为一种开放的图景,本书还力图为社会发展指出一些基本的价值规范和伦理前景。在乌托邦精神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力的引领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将呈现出可持续、以人为目的以及自由的理想状态,这样的发展必然能够不断打破当下社会的禁闭,使得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正义与幸福的社会生活。正是通过对乌托邦精神的坚持,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不会偏离其终极价值而走向发展的异化。
作为开放性视野的理论研究,本书尚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整,遑论完善。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乌托邦思想史的整理依然只停留在少数一些较具历史影响的思想家的思想上,它不能够涵盖所有伟大思想家的乌托邦思想。对乌托邦的具体伦理形态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对个体的乌托邦追求还缺乏足够的研究等。这些缺陷也有待于更多、更好的后续研究以作为补充,当然,也许它们可能无法被彻底完成,只能是希冀和期望。
本书是在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从博士论文的开题、写作到现在准备出版前后陆续积累沉淀了近10年,在这期间,书中部分章节已经在国内的期刊上公开发表,具体的在正文有所标注,在此,对于这些刊物和编辑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