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00年前, 当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Verne在法国去世的时候,他已经用他的100多部小说,编织了一系列用科学征服未来的绚丽图景。无法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年轻的心灵曾经被这个讲故事老头的魔法点亮,与主人公们一起去经历那些考验智慧、勇气和毅力的奇异旅程
|
內容簡介: |
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闹得满城风雨。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并有航船遭到这头怪物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出一艘战舰对怪物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怪物的凶猛袭击。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怪物所救,此后便跟随怪物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本书集中了凡尔纳科幻、探险小说的所有特点。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本书配有多幅精彩原版插图,均是一个世纪之前的杰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關於作者: |
儒尔凡尔纳1828一l905,法国科幻、探险小说家。I8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获得巨大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儒勒凡尔纳一生共出版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几乎每部都深得读者的喜爱。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可分两大类:一类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类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他的作品景色壮观、情节惊险、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蕴含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激发读者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培养人们的坚强意志,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科学知识,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广博和神奇。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很多被拍成了电影,历演不衰。他也是世界上从十九世纪直至现在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
目錄:
|
第 一 部 分
第 1 章 飞逝的巨礁003
第 2 章 赞成与反对010
第 3 章 悉听尊便,先生016
第 4 章 内德兰德022
第 5 章 冒险向前028
第 6 章 全速前进033
第 7 章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041
第 8 章 动中之动048
第 9 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056
第10章 海洋人062
第11章 鹦鹉螺号069
第12章 一切都用电078
第13章 几组数字084
第14章 黑潮090
第15章 一封邀请信100
第16章 漫步海底平原107
第17章 海底森林112
第18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118
第19章 瓦尼可罗群岛125
第20章 托雷斯海峡134
第21章 陆上几日141
第22章 尼摩艇长的闪电151
第23章 强制性睡眠162
第24章 珊瑚王国170
第 二 部 分
第25章 印度洋179
第26章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187
第27章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195
第28章 红海205
第29章 阿拉伯隧道216
第30章 希腊群岛224
第31章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235
第32章 维哥湾244
第33章 消失了的大陆253
第34章 海底煤矿263
第35章 马尾藻海272
第36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280
第37章 大冰盖291
第38章 南极301
第39章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312
第40章 缺氧318
第41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326
第42章 章鱼335
第43章 墨西哥湾暖流346
第44章 北纬4724,西经1728355
第45章 大屠杀363
第46章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372
第47章 尾声378
|
內容試閱:
|
关 于 本 书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他的名声享誉全世界。
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他们大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或者航海家。儒勒凡尔纳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那些一心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1874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主义英雄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小说体裁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的故事。
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就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
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陈筱卿
2016年12月
第1章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事,大家可能还都记忆犹新。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了高度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多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快,动力极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科学分类的所有鲸鱼都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叶①、拉塞佩德②、迪梅里先生③,还是卡特拉法热④,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的结果,平均算来(保守的估计,此物长二百尺;夸张的估计,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果真存在的话。
然而,它真的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无可否认,而人类一向对神奇事物感兴趣,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怪物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无稽之谈,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
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到了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这种动物尚不为人所知罢了,它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气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的不同海域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两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15,西经6035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也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最大的,也只有五十六米长,没有谁见过超过这一身长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大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对它津津乐道;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了机会,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出来,从北极地区的那头白鲸可怕的莫比狄克①,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②,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③的看法
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了人身攻击。
这场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
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甫①的《宇宙》杂志、皮德曼②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③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一份极具讽刺味儿的报纸发表的一篇编辑们十分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④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被遗忘,不再被人提起。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一次,已经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这个问题的性质变了。那怪物在变,变成了小岛、巨岩、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难以捉摸的、无法确定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30、西经7215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当时,莫拉维扬号借着风力并凭借自身那四百马力的动力,正以每小时十三节⑤的速度在行驶。如果不是船体材质坚硬的话,可以肯定,莫拉维扬号必定是连同其从加拿大搭乘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起沉入海底了。
意外发生在早晨五点前后,天刚破晓。负责值班的海员们立即向船尾跑去。他们仔仔细细地搜索海面,但什么也没发现,只是看到三链⑥远的地方,有个已碎成浪花的大漩涡,犹如平静的洋面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出事地点被准确地测定、记录下来,而莫拉维扬号也无任何损坏,便继续航行。它是撞到了一处暗礁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残骸?无从得知。但是,等到回到船坞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被撞裂。
这件事本身就是极其严重的,但是,如果不是几个星期后,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的话,也许这事也就像其他的许多事故一样,被人忘掉了。而这新的
一次事故,由于受损船只的国籍以及它所属的那家公司的名望的缘故,才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英国船东丘纳德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精明的实业家于1840年开办了一家邮船公司,用三艘四百马力、一千一百六十二吨的轮式木船,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邮政业务。八年后,他的公司设备增加,拥有了四艘六百五十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的邮船。又过了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更强、吨位更大的船只。1853年,刚刚获得继续经营邮政快递特许权的丘纳德公司,又增加了多艘船只: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这些全都是速度一流的快船,而且还是继大东方号之后,在海上航行的最大的船只。这样一来,该公司便拥有了十二艘船,其中八艘是外轮驱动的,四艘是螺旋桨式的。
我之所以简略地介绍了这些情况,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家举世闻名的经营有方的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是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没有任何一家远洋航运公司经营得比它更好,没有一家比它更加卓有成效。二十六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只横渡大西洋两千次,没有一次延误,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一个人,也没有损失过一条船。因此,尽管法国与之进行了强有力的竞争,但旅客们仍旧对它情有独钟。这一点,从官方的统计资料中也可看得出来。因此,丘纳德公司的一艘最好的汽轮发生了意外,引起巨大的反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1512、北纬4537的海面上。船只开足其一千马力,以十三点四三节的航速行驶着。驱动轮正常地拍击着水面。此时,船只吃水深度为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时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然间,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后部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不是斯科蒂亚号撞上了什么东西,而是它被什么东西撞上了;像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戳了一下,而不像是被钝器击打了一下。撞击似乎非常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旅客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但是安德森船长连忙稳住了大家。确实也是,眼下还并没有什么危险。斯科蒂亚号共有七个用防水舱壁隔开来的船舱,有一个舱进水,是绝无大碍的。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五号舱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明破口处窟窿很大。所幸,这间舱内没有锅炉,否则锅炉必然被淹灭。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船,并派一名水手潜入水中查看损毁情况。不一会儿,情况便弄清楚了,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这么大的洞涌进的海水是无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亚号只好在它的几个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情况下,继续行驶着。此时,它距克利尔岬三百海里,所以晚了两三天才驶回利物浦,进了公司的船坞。这两三天可让利物浦的人们惊恐得够呛。
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二点五米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
这个工具以巨大的力量冲过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去,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最近的这次事故就是这样,其结果又让公众的情绪激动起来。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全都归结到这个怪物身上。这个怪诞的大动物因而便承担起所有沉船事故的责任。可是,沉船事件数目很大,根据维里塔斯署①统计的每年三千艘受损的船只中,因失去联络而被当作连人带货全部失踪的蒸汽船或机帆船,其数目不下二百艘!
因此,不管公正还是不公正,反正这个大怪物成了这些船只失事的罪魁祸首。由于这个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间的航路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要求,应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