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收录国家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的十余种珍贵版本书影,如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芥子园焕记刻本、清嘉庆间金陵抱青阁刻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鸿文书局石印本等等;收录许多近现代名家基于《芥子园画传》所创作的作品,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等。
设计师从大到封面设计,小到内文字体颜色的选择,都经过完整考量和细致比对,完美呈现本书的最终形态。全书16开,四色全彩印刷,装帧设计古典精致;内文图文并茂,版面舒朗雅致,为本书更添艺术气息。
|
內容簡介: |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三百余年,流传至今,于美术界及艺术教育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其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绘画名家。近现代画坛名家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曾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范本,研习技艺。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于2016年12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谱》与当代名家对话展。本次展览以明清画谱的学术梳理为先导,重点展出我馆珍贵馆藏《芥子园画谱》;另一方面参以当代名家的省悟,按画谱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主题分类,面向全国邀请具有艺术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绘画作品。在对历史文献的解读中,在当代优秀作品的辉映下,以期对传统经典有多维度的认识,对艺术教育有更深刻的启示,充分发挥我馆作为经典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架起社会公众沟通、学习文化经典艺术的桥梁。本书为此次展览图录,收录了国家图书馆珍贵馆藏《芥子园画谱》,及本次展览各类优秀作品约60余幅。
|
關於作者: |
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的图书馆,居世界图书馆规模第三位。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起国家总书库之职责,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
|
目錄:
|
源流考
《芥子园画传》的成书
《芥子园画传》初集的版本
《芥子园画传》的内容来源
《芥子园画传》的海外传播
任伯年
吴昌硕
齐白石
黄宾虹
潘天寿
张大千
傅抱石
|
內容試閱:
|
人类文化艺术成果的传承本身是一种多么丰富而有意味的现象,就中国艺术的传承而言,在几百年期间流传甚广、影响颇深的《芥子园画传》即可视为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芥子园画传》最早刊行于康熙年间,作为课徒画稿,它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通俗表达,因其图文并茂、分类明确、摹绘精到等特点,一经刊行便广为传布,其影响的广泛性可谓无出其右,成为无可替代的从事绘艺入门的实用手册,堪称知名度最高的中国绘画启蒙之书。这本画传也招来了各种贬抑的声音,特别是其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广受争议,但这种程式性又恰恰是中国艺术及艺术教育特色的一个部分,更何况真正的艺术家也从来不会囿于范本的限制而丧失创造力。自画传问世以来,多少画家从摹习入手,得其法之益,进创造堂奥。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皆临摹过《芥子园画传》,最终各领风骚,自成一家。
《芥子园画传》的意义是在传播中不断凸显的,作为纸质文本,其产生和流传又以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十七世纪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盛期,特别是饾版套印技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书籍的精美程度,也推动了画谱的传播。《芥子园画传》被多次增补、临摹、再版,甚至翻译成外文流传海外,其内容也在传播中不断丰富。此次展览详细梳理了《芥子园画传》的源流脉络,展出了国家图书馆藏的众多珍贵版本,最直观地呈现了画谱的源流脉络,是一次很好地亲近传统艺术、认识其价值的良机。
传统能够存续,奥义在于历久而弥新。《芥子园画传》与中国画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此次展览着眼于对这种关系的建构,展示画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被视为传统文化资源被再吸收、再塑造,乃至呈现凤凰涅槃式的激变。这些重释的实践方式恐怕有正解也会有误读,而客观上都促进了《芥子园画传》原有意义的拓展。所以,展览中不但有20世纪以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艺术家基于传统的创造,也有当下艺术家在传承中演进的中国画作品,甚至还展出其他媒介材料和不同形态的当代艺术作品。面对传统,我们不仅可以与古为徒,更能够与古为友,在一次次相遇中激发创造的生机。
总之,本次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是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手,引入开放的策展理念,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等机构的支持下,建构的一次在芥子园中穿越古今的对话,也是一次激活传统、面向未来的研究与展览的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