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 》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基础实验篇涵盖了蛋白质(包括酶)、糖类等生物大分子克隆机活性测定实验;综合实验篇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线,包括分子克隆及蛋白表达、纯化检测,涵盖了核酸及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纯化、检测等实验;拓展实验篇主要为科研工作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保留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等。非常大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
關於作者: |
张变红,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导。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SCI检索的论文十余篇。 刘敏、杨捷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师。前者发表科研论文一篇,教改论文一篇;后者在Chemical Reviews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党永岩,副教授、硕导。以diyi和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SCI检索的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第一部分 基础实验篇
实验一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二 蛋白质溶液浓度测定
福林酚法(Lowry法)
实验三 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测定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实验四 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酶活力的测定比较
实验五 正交法分析几种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六 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测定
DNS-CI法
实验七 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分离纯化蛋白质
实验八 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
第二部分 综合实验篇
实验九 小量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实验十 质粒DNA纯度、浓度和分子量测定及其构型观察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实验十一 质粒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二 DNA的体外扩增PCR技术
实验十三 DNA的酶切和连接
实验十四 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
实验十五 His-tag融合蛋白诱导表达
实验十六 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实验十七 His-tag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及检测
实验十八 纯化蛋白质的浓度检测BCA法
第三部分 拓展实验篇
实验十九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蛋白间相互作用
实验二十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
实验二十一 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实验二十二 斑马鱼胚胎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附 录 基本科研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生物化学实验留给大多数同学的印象可能是枯燥、难懂、琐碎且不够系统,一直想能有一本图文并茂、形象易于理解、系统编写、最终让人爱不释手的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书;同时,一直从事科研工作的背景也不停召唤我们将科研感受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基于此初衷,我们编写了这本实验教材。
本教材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基础实验篇、综合实验篇和拓展实验篇。基础实验篇涵盖了蛋白质(包括酶)、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及活性测定实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综合实验篇是一个连续的操作过程,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线,包括分子克隆及蛋白质表达纯化检测,涵盖了核酸及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纯化、检测等实验;系统实验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及拓展应用。拓展实验篇主要为科研工作中常用到的一些实验技术,包括DNA限制酶酶切图谱分析、利用酵母菌系统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型鉴定、斑马鱼胚胎总RNA提取及反转录实验。这部分的增加更加丰富了实验内容,使本科生实验课程与前沿科学研究更加紧密联系起来。
本教材最大的特点除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外,就是在每一个实验中,在传统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之外,增加了实验设计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拓展内容及推荐阅读材料版块。同时,附录部分单独列出科研素质训练版块。实验设计关键点及注意事项版块旨在结合每一个基础实验,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拓展内容版块则更大程度地增加了教材的信息量,让学生在学习本实验之余,还能了解与实验相关的其他内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推荐阅读材料版块则列出与该实验技术相关的一些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让学生体会所学基础技术的重要性,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阅读文献及论文写作能力;科研素质训练版块则旨在讲解做实验的一些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以及严谨的实验态度,比如如何做好实验记录,如何分析图片型实验结果,如何进行文献查阅,等。篇幅有限,知识无限,增加这些篇幅更倾向于对学生抛砖引玉地引导及潜能的触发。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大胆尝试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学生的潜力始终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非常感谢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级本硕生李亚鼎和鲁晓篝同学在本书图片绘制中的出色工作,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编写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也非常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婧婧老师在化学式编写中的鼎力相助!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研究生马雪晴和张玲玲、2013级研究生童璐一起拍摄实验图片!最后,非常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晓涛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对本教材编写提出的宝贵意见!
虽基于美好的初衷,但因为第一次编写教材,难免会有编写错误、偏颇及遗漏之处,还望专家与读者朋友予以指正。
编 者
2016.0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