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矢志文以载道,仅凭遗留6000多字的著述,就被宋史誉为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且立于华夏浩瀚文化史之长河中,熠熠生辉,光耀千年不灭。周子之书虽版本至多,研究至深,流传至广,然皆致力于周子学术而少及周子事迹者,故学人但知周子之学而鲜知周子之事。时值周敦颐先生诞辰千年来临之际,先生嫡系29代孙周良英女士,为普及先生著述涵义,于繁忙公务中,孜孜于学,搜括典籍,博彩众长,潜心梳理,历经年余终成《周敦颐著作今译》一书,用白话文的形式诠释周敦颐之思想著述,讲述周敦颐的生平事迹,以补是缺,功莫大焉。
|
內容試閱:
|
序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学术思想的普及和传承,都是由其深邃及影响力来实现的。
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矢志文以载道,仅凭遗留6000多字的著述,纳佛、道之长,融儒、佛、道于一体,上承洙泗,下启洛闽,阐发心性义理的精微。周子的著述,语言简约而道理博大,行文质朴而义理精深,继承发扬了儒家学说,重振中兴了理义道统,将先期的政治儒学创新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中后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高表现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完备形态。总的来说,周子的思想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儒家思想的完善;②与佛老两家争夺人的精神世界;③捍卫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正统地位,使中华民族的伦理代宗教文化形态最终得以确定。黄庭坚赞誉周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胡宏称誉其功盖孔孟之间,朱熹撰联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后人尊周子为孔孟后一人、道学宗师、万古儒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追封周子为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追封周子为汝南伯;宋理宗宝祐五年,诏曰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浑融,使大学论孟中庸之书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啟沃良多,今视学有日,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意。宋理宗景定四年御赐道州濂溪书院匾额,元仁宗延祐六年追封周子为道国公。清圣祖康熙为故里濂溪祠御赐学达性天匾额。周子希贤希圣,足以为人师表,在华夏浩瀚文化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光耀千年不灭。
据梁绍辉著《周敦颐》附录的《周敦颐著作版本及研究文献目录》所载,自宋至清末,周子著作及研究版本中文版为168种,日文版85种,德文版4种,英、俄文版本等,其他文本则未予统计。周子之书,专家、学者研究虽版本至多,研究至深,流传至广,但周子著作原文都是古文,普通读者读起来很是费解,有学孔子易,读周子难的困惑。
为便于普及周子著述,传承和弘扬周子理学文化和廉洁文化,时值周敦颐先生诞辰千年来临之际,其29代裔孙、道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良英女士,在公务繁忙之余,孜孜于学,搜括典籍,潜心梳理,博采众长,历经年余写成《周敦颐著作今译》一书。此书用白话文的形式诠释周子的思想著述,讲述周子生平事迹,弥补学孔子易,读周子难的缺憾,实在是大功一件。
为此,特作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