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典 说】
《水浒传》走过的那些年
《水浒传》从元末明初诞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一路屡遭禁毁,饱受争议。
《水浒传》并非无史可考。据《宋史》记载,历史上的宋江,因为官府设置了西城括田所,将梁山泊水域全部收为公有,并对渔民征收重税,于是在梁山泊领导了一次小规模的渔民起义。本以为起义失败后他们这些人很快会被历史湮没,可没想到因为这些起义军的战斗力奇强,迅速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于是历代文人用文化接力,为他们在文艺界立起了一数百年不倒的精神丰碑。《水浒传》从此走上了汇集人民的百年智慧而生的征程。
从宋代开始,便出现了《大宋宣和遗事》等有关水浒故事的著作,到元代时,因为元杂剧的盛行,水浒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改进,被演绎得更加精彩。然而,此时的水浒故事多是散乱不成体系的。这时,一位参加过元末的张士诚起义,名叫施耐庵的人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施耐庵在宋元至明初几百年间流传的民间传说、评书话本、戏曲杂剧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官场沉浮、参加起义等的人生经历,整理、加工、创作出了《江湖豪客传》,传闻后来因觉书名欠佳,采纳了学生罗贯中的建议,将其更名为《水浒传》,然而书稿尚未修改完成,施耐庵就去世了。之后经过他的学生罗贯中的修改,《水浒传》日臻完善。
然而,相传因朝廷压迫,《水浒传》成书一百多年后才首次出版。因《水浒传》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曲折,一经出版便深受群众喜爱,并在后世流传中被诸多起义军奉为军事教科书。但明清统治者却因惧怕《水浒传》的影响力,多次以《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深刻主题有诲盗(教人做强盗)之嫌为由,下令禁毁它,甚至连演水浒戏都有被砍头的风险。自明代崇祯时期直到清末,《水浒传》一直处于被禁的状态之中,然而可笑的是张榜公布的禁书名单竟然对《水浒传》的传播起到了类似广告的作用,甚至负责禁毁的官员的子孙也偷偷看《水浒传》。尽管历经万难,《水浒传》还是流传至今,受金圣叹等历代文人追捧,续书层出不穷。明代时,《水浒传》就被列入四大奇书;近代以来,《水浒传》更是因伟人毛泽东的推崇而在国内家喻户晓。国际上,英、美、德、法、日等国都有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并都有其译本和研究论著,在各种译本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翻译的 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因较忠实原著Zui为流行,在西方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