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是由上海学林出版社的。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内容简介:人类对自身的妆饰美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传承和衍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迁,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显示着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關於作者: |
周汛女士,1935年出生于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先后在上海京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从事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服饰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主编。著有《略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论太平天国的衣冠服饰》、《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服饰研究的历史》等论文多篇。
高春明先生,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3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毕业后即从事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现任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服饰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国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主编。着有《中国古代妇女化妆》、《话说龙袍》、《衣冠王国话衣冠》等论文多篇。
两人台撰和主持编撰的著作有《中国历代服饰》、《中国服饰五千年》、《灿烂的中国古装》、《中国古代服饰风俗》等。其中《中国服饰五千年》被翻译成英、德、法等数种文字出版,并在中国、美国、东德、香港等地获奖。
|
目錄:
|
前言
历代妇女时世妆
发饰篇
辫发风采
发髻情趣
丫头与丫鬟
鬓发的修饰
首饰篇
巾帼风韵
簪钗与步摇
挥梳的习俗
头面种种
冠饰篇
凤冠威仪
便帽绰态
典雅的头巾
面筛篇
脂粉春秋
黛眉艺术
靡丽的面靥
耳饰篇
珥阶叮咚
耳环与耳坠
颈饰篇
宝珠生辉
缨络灼烁
手饰篇
护指与染甲
戒指情怀
手镯与臂钏
服饰篇
深衣制度
襦袄称身
披肩与披巾
裙子与裤子
腰饰篇
博带端庄
玉佩铿锵
足饰篇
缠足陋习
罗袜蹑蹀
履舄异彩
附录
中国古代历史年代简表
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人类对自身的妆饰美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传承和衍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迁,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显示着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妇女妆饰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民族精神和风尚习俗的影响,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出来,而且此男子妆饰更具特色更能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因此也更引入入胜。
长期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生活中逐步掌握了塑造自身、美化自身的本领,谱写出一部光彩耀人的妆饰历史;也有无数的文人、学者,对这一历史进行记录、整理和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实物数据和文献数据。
只要稍事涉足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人都会发现,在我国浩渤的史籍中有关妇女妆饰的记载十分丰富,可以说几乎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哲学、文艺、科技、宗教、医学等各个门类的著作之中。其中有原始的记录有分类的整理,也有专题的研究。我们从诗经)中就能读到不少描写妇女妆饰的诗句,如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墉风。君子偕老》;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郑风.有女同车》;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郑风出其东门》,无不显示出古代妇女的妆饰风貌和妆饰情趣。而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人戏曲,明清小说以及其它各类著作都用极大篇幅揭示了妇女妆饰的真相为今人了解古代妇女的妆饰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数据。
第二种:笄首作几何形。这种骨笄多出土于殷墟,一般由整块肢骨磨制而成。常见的笄首样式,有梯形及正方形两种,外围有阴刻线纹侧面一般多呈扁形(插图2.21)。
第三种:笄首作鸡雏形。这种发笄也以整块肢骨为之全长约12厘米。在笄首上端约4厘米处,往往雕琢出鸡雏凤鸟等形象(插图2.22)有的还雕成鸡冠状(插图2.23)。图案生动,造型别致,有些更在鸡雏的眼、胸等部位,镶嵌着几块小宝石(插图2.24、2.25)。
第四种:笄首作夔龙。这种骨笄的上部,往往刻有精致的夔龙图案,上再饰一片很薄的冠状饰物,周围透雕着锯齿形缺口。整枝发笄长约20厘米笄首部分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图版58)。从大量实物看,这种类型的发笄,多在商代后期才出现。
秦汉以后,笄称作簪。簪最初仅用以绾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被贵族阶级当作炫耀财富、昭明身份的一种标志。这时无论在材料上,设计上,还是加工精制上,都有更高要求。上古时期的石笄、蚌笄、竹笄、木笄及骨笄等,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玉簪、金簪、银簪、玳瑁簪、琉璃簪及翠羽簪等。
玉簪在汉代以后,一直是妇女的主要首饰。对此古诗文中有不少描述如南朝梁代刘孝威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唐李商隐诗: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王簪等等。这些王簪实物,在各地的古墓葬中都有发现,民间妇女中也保留不少实物。至于金银发簪,传世品亦很多。其制繁简不一简单者以金银丝为之,制作时将一头磨尖,另一头盘扭成一个小结,便算是簪头,如北京通县金墓出土实物所示(插图2.27)。稍为讲究一些的,便是将金丝的上端捶压成弯钩状,形如斧铍。南京象山晋墓出土的金簪,就属于这种类型。该簪长15.3厘米(插图2.28)同是金簪,江苏宜兴普墓出土的一种就复杂得多。这支金簪现仅存头部,高1.5厘米、圆径1.4厘米,呈圆球形,四周镂刻着繁耨的花纹,周围另有镶嵌用的小孔惜嵌物无存未能看到它的完整形制。唐宋以后,金银发簪的造型更为复杂,有的作花朶状,有的作龙凤形也有以树木、山水甚至人物形象来装饰簪首的。发簪的制作也更趋精页。如吉林通榆清公主陵出土的一对发簪,以金丝编成,长12.8厘米,簪首作松、竹、梅,寓意为岁寒三友。整件器物造型别致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图版61)。
在现存的发簪遗物中,最为精美的首推翠羽簪。翠羽簪是用鸟类羽毛装饰的簪。唐孟浩然《庭桔》诗: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