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在心上,也在身旁

書城自編碼: 30196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柳枝儿绿了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15748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編輯推薦:
秾艳一枝细看取,此花不与群花比。本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文字写作经验,笔下文章文化底蕴浓厚,文字温婉动人,看似在漫不经心地聊着旧书、旧人,谈着生活、生命,却处处都蕴含着哲思哲理,令人深思。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书中收录了作者柳枝儿绿了的众多优秀散文随笔。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名人的见解,也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幕温馨动人的景象,还有作者经历困苦挫折时地心路历程。全书语言优美动人,读来令人心怀舒畅。
關於作者:
柳枝儿绿了,原名龚杰,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大学毕业后做过多年报社文字编辑。喜读书写文,著有二十多万字长篇小说。后转行至高速公路系统,虽不再专职为他人作嫁衣裳,但做业余编辑亦是欢喜。
不变的是,一杯咖啡半壶茶,一卷书香诗酒花,寻一静幽处,避世间纷扰喧哗,品茗读书,便心如莲花。
目錄

那时走笔秾艳一枝细看取
一念执着,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志摩本是痴情种
在心上,也在身旁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
仓央嘉措:负了如来负了卿
小凤仙:我是你最深情的红颜
唐伯虎:但愿老死花酒间
多情乃佛心,佛心亦无情
弘一法师的红尘旧爱
灵魂在高处
雕塑家常再盛印象记

那时走笔窗前谁种芭蕉树
阅读,只为悦己
妥协
遇见谁,都不是偶然
走自己想走的路
且行且修行
像摩西奶奶那样优雅老去
人在低谷
樱花的眼泪
剪刀石头布
战地情书
你不喜欢的每一天都不会是你的
呓语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道文学和哲学的光

喝酒
何园盛宴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夜色中的风景
杉杉的命运
打开装着天使的笼子
同行勿入
产床上,谁的生命更重要
可伊宝贝
三十岁女人,凭什么挣扎着年轻
婆媳记事
一碗汤的距离
生命怎能如此轻贱
初恋情人要离婚
周末沅江行
我们的博客能存在多久
又聚米萝
别再与自己过意不去
永不沉没

那时走笔莫为繁花又断肠
爱情经不起平淡的流年
爱情之后呢
左手握右手的爱情
让爱有葬身之地
祭我者谁
情感不能对接时
小说成为纪念碑吗
我的表情像玻璃
寂寞时,华丽转身
道德的底线
情感的领悟
小女人的思想
小女人而已
青春的青苔

那时走笔云中谁寄锦书来
想起一个朋友,心隐隐地疼
再握你的手
土豆,一个久远的朋友
大哥,大哥,你好吗

那时走笔共君此夜须沉醉
廊桥遗梦,一场最感人的婚外情
《TITANIC》3D版:有多少感动可以重来
山楂树之恋:纯爱的挽歌
一生只够等一人

那时走笔此花不与群花比
倾墨尔档案
五岁的小读者
五岁的文化人
妈妈,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女孩
不要妈妈死
倾墨尔语录(2~3岁)
倾墨尔语录(4岁)
倾墨尔语录(5岁)
倾墨尔语录(6~7岁)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你喜欢的事
內容試閱
因为有个柳枝儿
常再盛①


十多年前的一个烟花三月,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春天河岸柳树泛青的枝条开始摇曳,有一位叫柳枝儿绿了的小女子跳进我的眼帘。那时候,没有平板电脑,没有手机视频,更没有叫作微信的东西,但有一个玩意儿叫博客,这是一批精神落魄者安慰灵魂的地方。她的博文宛如初春的气息,读来芳香扑面,爽朗而舒心。
于是,我们就有了文字的一来一往。交往中,我们走过了博客、QQ,再到微信。我们都喜欢崔健,都喜欢他的那一块红布,在那一块红布下每天有多少酸甜苦辣在上演?几多愁苦都化于梦中。
一个多月前的深秋,扬州城郊我工作室外的银杏树还挂着满树金黄的树叶昭示生命的灿烂。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柳枝儿捧出了近30万字的书稿让一个胸无点墨的瓦工雕塑家写个序,但老瓦匠恐力不从心,不敢动笔。近日,冬日的暖阳直逼心脾,尤其今日午后,正浏览柳枝儿的书香之际,我忽然发现窗外的蜡梅已悄然开放,知冬季已深,遂放下瓦刀拿起丢弃多年的枯笔蠢蠢欲动,索性欣然抒怀。读柳枝儿的散文,能让我回到内心。好的散文会让人沉迷在感性经验中去张望各自的世界。在柳枝儿的世界里,生活是自家内院小井里的井水,舀之不尽。文集中,柳枝儿展示的是她内心真实的风景,给我们带来回望生命与审察心灵的契机,带来对人性的观照,带领我们抵达人性的深刻处,从而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悲凉抑或心灵的宁静。
她在烟火人间里活色生香地行走和生活,她的文字坦诚直率得像面对你时她的脸,是她心里的晴雨表,很容易叫人看见她的欢乐和痛苦。
她是自小与文字结缘的女孩子,学生时代独得语文老师厚爱,燃起她创作的热情,比起别人的青春,她用日记、诗歌和散文为自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写到学生时代的朋友和生活,仍然充满怀念。她在《走自己想走的路》一文中说:那些年,我有我的快乐;这些年,我有我的忧伤。
她是放声大笑过的女子,她穿颜色跳跃的衣服鞋子,如同在她指尖舞蹈的文字,几句俏皮话也足以逗得她笑出声。我们认识多年,对她的了解多从键盘上得来,她和天南海北的人在网上笑谈,并和很多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策功了得。熟悉她的朋友调侃她有记者的职业惯性,又有女性的敏锐直觉,善于在谈话中打破砂锅问到底,抽丝剥茧地问到你退无可退,但因了她一颗真诚的心,又令人无法拒绝。她听了,得意地笑,一脸灿烂。
刘心武先生曾经在一篇名为《人在风中》的小文里写了两位妙龄少女。其中一位衣着清纯保守,和先生言谈之间却说起想尝试那些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西方陋习,例如尝试性解放,乃至毒品,以便丰富所谓的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另一位少女却打扮入时,蓝眼影、灰晶唇膏、露脐装和松糕鞋,却谈吐得体,他借题发挥批评她的打扮,问她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挟着走,但少女依然微笑着,客气地回答说:时尚是风。无论是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柳枝儿属于后者。
那一年她来江南,我和太太特地邀上扬州一群与她早已相熟的文人雅士一起在著名的晚清名园何园为她洗尘。扬州作协主席杜海亲笔手书扬州女作家刘水专为柳枝儿的到来所作的锦词佳句,并装裱成册,大家各自签名,赠予柳枝儿。刘水写道:柳枝儿本是绿杨陌上千秋风流种,谁教移向潇湘萍岸料峭伴春风,害我烟花三月失娇容。今有博客诸君殷殷织情网,网住柔条丝丝缕缕不放松,牵来重向竹西佳处缠绵践芳踪。足见对她的喜爱之情。
她是失声痛哭过的女人,她写《人在低谷》,在别人的痛苦深渊和奋起搏击中排解和鼓励自己。那一年,她家里突遭变故,旁人又帮不上忙,她在哭过痛过之后,孤身一人四处奔走,终于守得云开月明。所幸,有文字为伴。她把它们推倒了,用苦痛和泪水搅拌,打磨成形,照样砌成美丽的花园,滋养浇灌自己,祈望有一天也会如同摩西奶奶那样优雅地老去。毫无疑问她会的。
她在泥沙俱下的流年中坚守,也在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中沉思记录。她为失去妹妹一般的好友而心因为有个柳枝儿
常再盛①


十多年前的一个烟花三月,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春天河岸柳树泛青的枝条开始摇曳,有一位叫柳枝儿绿了的小女子跳进我的眼帘。那时候,没有平板电脑,没有手机视频,更没有叫作微信的东西,但有一个玩意儿叫博客,这是一批精神落魄者安慰灵魂的地方。她的博文宛如初春的气息,读来芳香扑面,爽朗而舒心。
于是,我们就有了文字的一来一往。交往中,我们走过了博客、QQ,再到微信。我们都喜欢崔健,都喜欢他的那一块红布,在那一块红布下每天有多少酸甜苦辣在上演?几多愁苦都化于梦中。
一个多月前的深秋,扬州城郊我工作室外的银杏树还挂着满树金黄的树叶昭示生命的灿烂。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柳枝儿捧出了近30万字的书稿让一个胸无点墨的瓦工雕塑家写个序,但老瓦匠恐力不从心,不敢动笔。近日,冬日的暖阳直逼心脾,尤其今日午后,正浏览柳枝儿的书香之际,我忽然发现窗外的蜡梅已悄然开放,知冬季已深,遂放下瓦刀拿起丢弃多年的枯笔蠢蠢欲动,索性欣然抒怀。读柳枝儿的散文,能让我回到内心。好的散文会让人沉迷在感性经验中去张望各自的世界。在柳枝儿的世界里,生活是自家内院小井里的井水,舀之不尽。文集中,柳枝儿展示的是她内心真实的风景,给我们带来回望生命与审察心灵的契机,带来对人性的观照,带领我们抵达人性的深刻处,从而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悲凉抑或心灵的宁静。
她在烟火人间里活色生香地行走和生活,她的文字坦诚直率得像面对你时她的脸,是她心里的晴雨表,很容易叫人看见她的欢乐和痛苦。
她是自小与文字结缘的女孩子,学生时代独得语文老师厚爱,燃起她创作的热情,比起别人的青春,她用日记、诗歌和散文为自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写到学生时代的朋友和生活,仍然充满怀念。她在《走自己想走的路》一文中说:那些年,我有我的快乐;这些年,我有我的忧伤。
她是放声大笑过的女子,她穿颜色跳跃的衣服鞋子,如同在她指尖舞蹈的文字,几句俏皮话也足以逗得她笑出声。我们认识多年,对她的了解多从键盘上得来,她和天南海北的人在网上笑谈,并和很多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策功了得。熟悉她的朋友调侃她有记者的职业惯性,又有女性的敏锐直觉,善于在谈话中打破砂锅问到底,抽丝剥茧地问到你退无可退,但因了她一颗真诚的心,又令人无法拒绝。她听了,得意地笑,一脸灿烂。
刘心武先生曾经在一篇名为《人在风中》的小文里写了两位妙龄少女。其中一位衣着清纯保守,和先生言谈之间却说起想尝试那些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西方陋习,例如尝试性解放,乃至毒品,以便丰富所谓的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另一位少女却打扮入时,蓝眼影、灰晶唇膏、露脐装和松糕鞋,却谈吐得体,他借题发挥批评她的打扮,问她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挟着走,但少女依然微笑着,客气地回答说:时尚是风。无论是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柳枝儿属于后者。
那一年她来江南,我和太太特地邀上扬州一群与她早已相熟的文人雅士一起在著名的晚清名园何园为她洗尘。扬州作协主席杜海亲笔手书扬州女作家刘水专为柳枝儿的到来所作的锦词佳句,并装裱成册,大家各自签名,赠予柳枝儿。刘水写道:柳枝儿本是绿杨陌上千秋风流种,谁教移向潇湘萍岸料峭伴春风,害我烟花三月失娇容。今有博客诸君殷殷织情网,网住柔条丝丝缕缕不放松,牵来重向竹西佳处缠绵践芳踪。足见对她的喜爱之情。
她是失声痛哭过的女人,她写《人在低谷》,在别人的痛苦深渊和奋起搏击中排解和鼓励自己。那一年,她家里突遭变故,旁人又帮不上忙,她在哭过痛过之后,孤身一人四处奔走,终于守得云开月明。所幸,有文字为伴。她把它们推倒了,用苦痛和泪水搅拌,打磨成形,照样砌成美丽的花园,滋养浇灌自己,祈望有一天也会如同摩西奶奶那样优雅地老去。毫无疑问她会的。
她在泥沙俱下的流年中坚守,也在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中沉思记录。她为失去妹妹一般的好友而心伤,也惦记着大学时期志同道合的校友。她感念每一个给过她温暖和鼓励的朋友,也从不吝啬她的赞美之词。她对来之不易的爱情和家庭倍感珍惜,在别人的故事里唏嘘。她说张爱玲一念执着,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走在美丽园到常德公寓的那条路上,感叹这段倾城之恋即使爱得再细腻深刻,也是错付爱于一个不该爱的人。她站在徐志摩故居的院子里说志摩本是痴情种,因了他诗一样的行径,他的人和他的诗作一道,才被更多的人所记取。她被仓央嘉措的故事和情诗纷扰不得安宁,直到把它们变作文字方才作罢。她为着弘一法师的故事,与诸友积极讨论人生三层楼的意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的灵魂生活,讨论佛法与信仰。她也会拿着这些疑惑来问我,但是答案又岂在身外?她不甘心,她仍在努力生长。
认识柳枝儿的人很容易就被她的热情和爽朗感染,她能在一个月内凭着这股子热情劲儿写完20万字的小说放到网上连载。但她也和天下女人一样有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她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锤炼自己,但从未停止思考。她那些关于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文章,如同她另一篇文章的标题《我的表情像玻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她在矛盾中独自承受寂寞,在看似单调安静的生活中寻求解脱而不得,但她也在挣扎中思索,在记述描写中成长。
柳枝儿的散文虽散而神不乱,作为一个小女子,她的散文虽然没有割心洒血来浇铸,但她像江南河道里摇船的小船娘,摇呀摇,摇曳成一片婀娜多姿的独特风景,用一根船橹在河面上划出生命的涟漪,用一条思想的纬线串起生活的珍珠。于是,柳枝儿生活中的那些珍珠没有遍地乱滚,而是由心灵之波的激荡,串起了一串完美无瑕的散文之链。
我不想对柳枝儿的所有散文进行评析。就我而言,一个做雕塑的老人走久了就会累,就想坐下来休息,就想找个人儿说说话,可是谁会来听你汨罗江式的孤鸣?我应该借此感谢与感恩年轻的文学青年柳枝儿这么多年来与我的交流,表明一个做雕塑的老瓦匠还活着,还有机会为她的新作祈愿与祝福,最后我要说的话是:
在刀光剑影的时代,曹操有杜康去愁。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柳枝儿的散文解忧。我们读着柳枝儿的美文听那玫瑰开放的声音。在老瓦匠劳作的生命里,生活为什么尚存幸福?
因为湖南有个柳枝儿


红颜是什么?是男人锦绣华服上的一朵花。张爱玲是胡兰成的锦上海棠,赵四小姐是张学良的锦上牡丹,小凤仙是蔡锷锦上的一朵野菊。
不问花出处,锦上添花语。唯有知音者,心口一粒痣。


那时走笔秾艳一枝细看取



一念执着,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张爱玲

这一生,于茫茫人海,与多少人云淡风轻地擦肩而过,却又只是一个回眸,便深深爱上一个人。爱上,便不管不顾,哪怕飞蛾扑火。一念执着,再念情迷,一代才女张爱玲亦逃不过这一场情劫,甚而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问世间哪个男子有如此魔力,让她不想躲,不想逃,心生欢喜地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便是胡兰成,有人说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却不是一个思想的人、学术的人、文学的人,只是一个来无源流、去无归属的人,如同乱世中一粒飘荡的灰尘。但就是这个我们无法苟同的男人却像磁针一样飞插到张爱玲的心尖,让她为爱低到尘埃,并被逼到政治的风口浪尖,身败名裂,付出代价。
他们两个,都在乱世中抬头盛放。
这个女子,有着显赫的家世,也有着惊世的才情。家族的没落,掩不住她风华的过往。那个男人,出身贫寒,却善于钻营,鼓吹卖国,成为汪精卫的得力干将。可就是这样一个冷血汉奸,却在落魄之时打动了上海滩当红才女的芳心。
她有惊世的才情,却没有惊世的容颜,我想,这便是造物主的公平。她高瘦、孤傲,穿奇装异服,半只鞋子黄,半只鞋子黑。古老衣裳,短旗袍,与别人不一样。这就是张爱玲,特立独行,不流俗,不盲从,即使爱情,也是一恋倾城,不惧世俗流言。
只是第一次相见,两个人便倾心相谈五个小时。这个女子,不美,却被惊为天人,胡兰成说:我常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也不是那惊法。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而胡兰成眉眼很英秀,国语说得有点像湖南话,像个职业斗士,也很符合她的想象和期待。那时的感情,她在未竟的自传式遗作《小团圆》中袒露:她崇拜他,为什么不能让他知道?就是这样的崇拜,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怎样的仰望和倾慕,可以让一代才女卑微入尘,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从此,上海美丽园到常德路公寓,便成为一条情路。
那一晚,她送他出门,他吻了她,她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喜欢他,甚至不在乎他背景不干净,不在乎他家有妻室,就像她在《年轻的时候》里写的:谁不喜欢与自己喜欢的人来往呢?于是她爱了,不问出处,不问归路。
终于他们立下婚书,那一年,她24岁,他38岁。以为从此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此生必定同修同住,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甚至将来与你虽隔了银河亦必定找得见。可是西谚云:爱人的誓言,是写在水上的。
这个男人,他从来都不为某个女人坚守。他似蝶,却不独恋一枝花,即使有妻若爱玲;他是蜜蜂,遍地繁花随他采,爱玲不是独一枝。很快,这个耐不住寂寞的男人在武汉又有了新欢,又惹得那个年少清纯的花季少女周德训为他肝肠寸断。是啊,张爱玲与他思想上的琴瑟和鸣,又怎抵得上小周一个嫣然百媚的笑?她在信中说:我是最妒忌的女人,但是当然高兴你在那里生活不太枯寂。
爱真的可以分享吗?当初连他有妻全慧文,有妾应英娣,甚至携妓游玩都不在意,又当真在意小周么?她又何尝不了解这个楚留香般的男人,知道他对女人太博爱,又较富幻想,一来就把人理想化,所以到处留情,可是自己对他的爱一直都是低到尘埃里的,她只是低眉颔首写道: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她去温州看逃难的他,说: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里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这是怎样一种牵挂和爱恋,而他又是怎样一种辜负和背叛?与小周惜别,又与范秀美同居,幻想着三女侍夫,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男人,他以张爱玲为傲,却又一再伤害她,还不以为然。可这个傻女子,还这样痴心爱着,令人心疼,教人泪湿。
可是这段倾城之恋,即使爱得再细腻深刻,也是错付爱予一个不该爱的人。她没有真的不在意,她的心很痛,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这痛已渐令她艰于呼吸,终于还是在这段错爱中萎谢。
那日清晨,她忽然泪流满面抱住他,只一声兰成便泣不成声,让万语千言无声地淹没在那如水奔流的涩泪中。从此这朵花便萎谢了,不再为胡兰成而开。她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哀莫大于心死。她是真的萎谢了。恰如佛云: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她清坚决绝地了结了这一段短暂的乱世情缘,从此孤身漂洋过海。这个薄命才女,爱情对她不过是繁华一梦,再嫁也未曾真正牵到幸福的手。终归是晚景凄凉,孤独终老。
或许,正如一个朋友所说,我们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懵懵然爱上那个人,然后用尽一生,遗忘,各安天涯。
此时,耳畔传来一首歌,触动心弦:

一眼之念,一念执着,
注定就此飞蛾扑火,
明知是祸,为何还不知所措?

最好不见,最好不念,
如此才可不与你相恋,
多一步的擦肩就步步沦陷。



志摩本是痴情种


在朋友圈见一转贴《由徐志摩英年早逝看邪淫的危害》,此文全篇都站在批判徐志摩的立场上,笔锋尖锐刻薄,文章最后一句结论是:纵欲好色最损福德。
这显然是哪个披着佛教外衣的卫道士所写,极牵强地把徐志摩的死与邪淫的因果报应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达到说教的目的。我倒是为徐志摩打抱不平了。他的英年早逝跟邪淫有关系吗?事实上不过是飞机失事的意外而已。
文中把徐志摩原配张幼仪狠狠地夸了一番,意即有此贤妻,夫复何求?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林徽因,就忘了自己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回到家里就公开嫌弃张幼仪。
我想说,张幼仪的确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德,是个好女人,但不是好女人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和爱情。徐志摩和张幼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十八岁的徐志摩心里是很不情愿的,那时他刚考上北大,但父母要求他先完婚再求学,不得已他才成了婚。自始至终,他们之间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而婚后他们一直聚少离多,徐志摩大多时间都在外求学,更不用说一个人漂洋过海去英国留学。
一个年轻后生,一个浪漫多情的诗人,虽为人夫为人父,但是只有婚姻没有爱情,有家庭却又独在开放文明的西方国家,在这样的情形下,遇上一个才貌俱佳、意趣相投的女子,自然难抑心中感情。他爱上林徽因没有错,错在他已婚的身份。我倒是有些怜他不能自由自在地去爱,他已婚的身份并不是他自愿的,而是被强加的。徐志摩选择了文明的离婚,与其在无爱的枷锁中痛苦和窒息,不如放彼此一条生路,重新去寻找各自的幸福。这又何错之有?
当然,张幼仪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把夫家视作她的全部。在传统的观念里,离婚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所以,她宁愿不被爱,也不愿被抛弃。而她在公公的安排下去英国陪侍丈夫时,丈夫已爱上了别人。所以她不管去或不去,遭遇的都会是离婚的命运。只是徐志摩在提出离婚时,张幼仪正巧怀上次子。说起来,一个女人在怀孕的时候遭到丈夫抛弃,是很可悲的事,这个孩子似乎是要来拯救母亲婚姻的。但是反过来想想,孩子应该是爱情的结晶,对于一个正想从无爱婚姻中解脱出来,去意已决的男人来说,这个孩子无疑是多余的。对于现代观念来讲,孩子生出来了尚且要离,何况还只是个胚胎。所以,张幼仪肚子中的孩子也无法改变离婚的结局。如果换作现代女性,婚姻都没有了,还硬要生下那个孩子做什么?对于当时的张幼仪来说,如果不是她在德国的哥哥相助,她是不具备养育这个孩子的能力的,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当时的张幼仪,的确是可怜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初到国外,语言不通,丈夫也不再是她的依靠,腹内又怀着孩子,其中的痛苦和无助是可想而知的。但正是这些变故,逼着她独立与坚强。
逆境可能让人绝望和沉沦,但逆境又可能让人成长和崛起。
虽然徐志摩离婚后也未能与心中的女神林徽因走在一起,但是他并没有后悔离婚。那么,离婚这件事,对他来说,仍是正确的事。
文中说徐志摩抛弃美好家庭,试问,他们的家庭美好在何处?人人都有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徐志摩无爱的婚姻美好在哪里?
不是人人离婚后都能找到爱情和幸福,但至少给了彼此一个寻找爱情和幸福的机会。用徐志摩的话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有婚姻时的徐志摩爱上林徽因而不得,后又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相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在一起,但是婚姻生活并没有想象中幸福甜蜜,甚而陆小曼的奢侈和堕落让徐志摩活得很辛苦。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徐志摩自始至终都爱着陆小曼,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爱眉小札》便是佐证。
陆小曼本为国民党将才王赓之妻,但同样富有才情的陆小曼却在优渥、无聊的官太太生活中感到失落与苦闷,与丈夫也谈不上爱情。遇上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两个人就干柴烈火般燃烧起来。而这份爱,让他们充分体验着甜蜜与哀愁。徐志摩全身心投入地爱这个女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一再地说自己是痴子,他给陆小曼的信和日记里字字句句都是痴,都是爱,令人感动和同情。他与陆小曼的爱情,虽为道德、世俗所不容,但却令人动容。
看在爱的份上,世人最终给了他们最大的理解与宽容。
不管陆小曼后来的表现如何,徐志摩却一直是个好丈夫。为了满足陆小曼的奢侈生活,包括每天吸大烟,徐志摩都顺从着她,尽可能地去为她挣钱,满足她的需求。他曾在信中说:我亦未尝不私自难受,但实因爱你过深,不惜处处顺从着你,也怪我自己意志不强,不能在不良环境中挣出独立精神来。
陆小曼离得开王赓,却离不开她习惯了的奢侈、懒散的生活。所以,跟徐志摩结婚以后,她仍然改不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并吸上了大烟,如徐志摩信中说的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人老是那坐着躺着不起身,我枉然每回想张开胳膊来抱你亲你,一进家门,总是扫兴。即使徐志摩远离上海到北大当教授,加上译书,一个月一共挣六百,给陆小曼寄回五百,但这些都不能满足陆小曼的需求,还总是不停地欠债。徐志摩让小曼到北京团聚生活,但她又留恋上海生活,不肯去。经济上的拮据让徐志摩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甚而在他飞机失事前给陆小曼的信中,数次提到经济窘困的问题,他甚至用了我是穷得寸步难移,以致发愁无钱坐飞机回上海去看陆小曼。在飞机失事前那段时间的信中,字里行间都在为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发愁,虽然对陆小曼有诸多不满和失望,但徐志摩仍是苦口婆心地劝告,也不忘一如既往地表达他的爱意与思念。连朋友们都说他脾气太好,太惯陆小曼了。志摩本是痴情种,至顶至踵都是爱。
一个人一生中,也许不会只爱上一个人。虽然徐志摩总是在错误的时间爱上别人,但他却是在不同的时间用尽全力去爱一个人,并一直爱。对他得不到的人,他也不纠缠,而是尊重和友好,比如对林徽因;对他不爱的人,他也待之如兄妹、朋友,比如对张幼仪。他何尝不是一个绅士!而数数他所爱过的人,也不过两个而已,何来滥情?何来邪淫?何来纵欲好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