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郁达夫散文:一个人在途上

書城自編碼: 30179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名家作品
作者: 郁达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830002398
出版社: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本书收录了郁达夫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归航》《还乡记》《故都的秋》《怀鲁迅》等,有大家风范,尽显现代美文的魅力。
2.郁达夫的文章从人事到自然,写得细、清、真,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杂感抨击暴政,针砭社会,尖锐明白,痛快淋漓。一些文艺随笔,文思活泼,清隽可喜,别具一格。作品长期畅销不衰。
3.郁达夫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他的散文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的特征,读来如乐如画,有非常大的魅力。
4.印制精美,赠送书签,适合阅读收藏、馈赠好友。
內容簡介: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个人的生活轨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本书收录了郁达夫创作的《归航》《还乡记》《故都的秋》《怀鲁迅》等诸多散文名篇。通过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我们将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郁达夫。
關於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近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曾在安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教书、编辑刊物,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散文代表作有《归航》《还乡记》《故都的秋》《怀鲁迅》等。
目錄
第一辑 故都的秋
归航/002
移家琐记/011
北平的四季/017
小春天气/024
钓台的春昼/033
雨/042
南行杂记/044
立秋之夜/055
暗夜/057
马蜂的毒刺/059
天凉好个秋/062
故都的秋/065
江南的冬景/069
杭州的八月/073
记风雨茅庐/075
饮食男女在福州/078
暴力与倾向/087

第二辑 一个人在途上
玉皇山/090
苏州烟雨记/094
超山的梅花/106
花坞/112
福州的西湖/116
感伤的行旅/122
半日的游程/143
西溪的晴雨/147
马六甲游记/150
北国的微音/157
零余者/163
一个人在途上/170
寂寞的春朝/177
一封信/179
春愁/186
还乡记/188
还乡后记/212
灯蛾埋葬之夜/224
预言与历史/231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233

第三辑 我的梦,我的青春
悲剧的出生/240
我的梦,我的青春/246
书塾与学堂/252
水样的春愁/257
远一程,再远一程/264
孤独者/270
大风圈外/276
海上/283

第四辑 悠悠故人情
送仿吾的行/290
志摩在回忆里/294
记耀春之殇/300
怀鲁迅/304
怀四十岁的志摩/306
印光法师塑像小记/310
敬悼许地山先生/312
內容試閱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