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领域的推广。多年以来,PPP模式对我国创新财政投融资方式及深化财政改革,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那么,究竟什么是PPP? 怎样做好做强PPP?如何推动PPP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书不仅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入,更有丰富的实践案例,落地性强,对PPP项目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我国目前在PPP项目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不少变相融资、固定回报、明股实债等不按照PPP项目客观规律运作的伪PPP项目时有发生,PPP项目依然面临入库容易、签约落地难的尴尬局面,项目配套投资边界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不利于PPP模式发挥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上述问题,阅读本书也会对您有所启发。
本书对于致力于中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共产品或服务PPP项目以及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小城镇、海绵城市、一带一路、片区开发等产业PPP项目的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和人员培训的相关人员群体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更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契约方式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运营的运作模式。本书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建设、运营的客观规律,在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质量和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条件下,立足于PPP项目合作主体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益的公平、公正,基于项目建设和运营各个程序阶段的成本构成价值要素,根据项目成本及其风险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以及成本功能的价值工程等原则,运用分项详细评估、评价方法,对如何打破政府传统模式的弊端,实现PPP模式下项目物有所值的目标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
關於作者: |
姚秀华,高级审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建筑经济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审计处副处长。曾获国家民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2008-2012年)先进个人荣誉,获中央民族大学创先争优(2010-2012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发表过《民营经济与城镇化》、《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初探》、《浅谈建设单位实现工程造价有效管理的机制》等专业论文十余篇。
作者多年从事包括道路、管线、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和住宅、公共建筑、构筑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勘察设计、招标评标、现场实施跟踪管理,以及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监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竣工财务总决算编审工作中的项目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2014年以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进行了深度研究并参与项目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