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內容簡介: |
《逸周书》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各篇篇名均赘一解字。正文基本上按照所记事的时代早晚编次,主要记载从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的时事。
此书宋时有刻本,无传,今传世*早的刻本,即此元至正十四年(1354)嘉兴路儒学刻本。本次影印出版即以此本为底本。全书十卷,晋孔晁注。全书框高二十三厘米,宽十五点六厘米。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左右双边。此本卷前有黄玠《汲冢周书叙》,卷后有丁黼《周书后序》。此本白皮纸印造,刻印俱精,是元刊中的佳刻。此本钤有吴兴沈瀹吴元恭氏铁琴铜剑楼等印记,在明代迭经吴、沈递藏,显得更加珍贵。今藏国家图书馆。
|
關於作者: |
孔晁,西晋五经博士,王肃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魏晋间王、郑论战,孙炎、马昭等主郑攻王,孔晁乃西晋初期王派之*人物。
|
目錄:
|
汲冢周书叙三
卷一
度训解七
命训解一○
常训解一四
文酌解一七
籴匡解一九
卷二
武称解二四
允文解二五
大武解二七
大明武解二九
小明武解三一
大匡解三二
程典解三六
程寤解三九
秦阴解三九
九政解三九
九开解三九
刘法解四○
文开解四○
保开解四○
八繁解四○
卷三
酆保解四一
大开解四五
小开解四六
文儆解四八
文传解四九
柔武解五二
大开武解五三
小开武解五七
宝典解五九
酆谋解六二
寤儆解六四
武顺解六五
武穆解六七
卷四
和寤解六九
武寤解七○
克殷解七一
大匡解七三
文政解七六
大聚解七九
世俘解八三
箕子解八九
耆德解八九
卷五
商誓解九一
度邑解九五
武儆解九八
五权解九八
成开解一○○
作雒解一○二
皇门解一○六
大戒解一○九
卷六
周月解一一三
时训解一一五
谥法解一二○
明堂解一三○
尝麦解一三二
本典解一三五
月令解一三七
卷七
官人解一三九
王会解一四七
卷八
祭公解一五七
史记解一六一
职方解一六八
卷九
芮良夫解一七三
太子晋解一七六
王佩解一八二
殷祝解一八四
周祝解一八六
卷十
武纪解一九三
铨法解一九八
器服解一九八
周书后序二○五
|
內容試閱:
|
《汲冢周书》本名《周书》,也就是今本《逸周书》。《逸周书》七十一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书,最后一篇《周书后序》,为各篇解题,实有内容五十九篇。其中,若干篇只有数行,有的地方明显残缺有脱误,难以理解。各篇篇目均作某某解,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字是晋五经博士孔晁作注时所加。《逸周书》的内容,大部分属于记言文字,少数篇目记事。各篇之间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内容相互独立,文章风格也有明显差异,或与《尚书周书》相近,或与《国语》《左传》类似,整体上属于文献汇编性质。各篇均无作者姓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作于一时,最后编纂成书的时代也不清楚。《太子晋》记事至春秋中期,成书必在此之后。
《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多有对《周书》《周志》的征引,其中有见于今本《尚书》者,也有见于今本《逸周书》者,又有不见于此二书者。据此,先秦时人所谓《周书》或《周志》,未必是编辑定稿的书名,而是对周人之书的泛称,实际上,包括许多单篇文章或若干篇的集合体。众所周知,很多先秦文献的书名都是刘向、刘歆父子在整理中秘书时所加。《汉书艺文志》载《周书》七十一篇,或者就是刘向整理的除《尚书》之外的周人文章,取《周书》之名以冠之,而未必与先秦时人所称的《周书》或《周志》完全相同。
据前人研究,东汉人征引此书多称《周书》,至许慎《说文解字》在征引此书时始称《逸周书》。推求其意,许慎大概是为了强调此《周书》不是《尚书》中的《周书》,不过是孔子选录之余,故加逸字以示区别。唐代以前,《周书》和《逸周书》二名长期并存,宋代以后则均称《逸周书》,虽然有些学者主张改用旧名,但未能改变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称谓。的确,《逸周书》本名《周书》。晋太康二年(281),盗墓贼不准挖出一大批用蝌蚪文字写成的古书,经学者整理后称汲冢书。《隋书经籍志》认定《逸周书》出自汲冢,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着录《汲冢周书》。其实,《汲冢周书》就是《逸周书》,《逸周书》并非出自汲冢,《四库全书总目》已有定论。
孔子创办私学需要教材,从传世文献中选取材料也是情理中事,孔子或因此编成了《尚书》。汉人说孔子《尚书》共有百篇,而当时作为官方所颁课本只有二十八篇,后补《泰誓》,为二十九篇,后人称为《今文尚书》。西汉时鲁恭王拆孔子旧宅,发现了一批用先秦文字写成的古书,其中包括《尚书》,后世称《古文尚书》。孔子究竟曾看到过多少周人文献,编定的《尚书》究竟包含多少篇,至今尚不清楚。现代有学者认为,《古文尚书》本有百篇,除《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外,其余七十一篇就是今本《逸周书》。《逸周书》中的《世俘》与《今文尚书》中的《武成》内容相同,就是证据。此说没有得到学术界认同。《汉书艺文志》列《周书》于《尚书》之后,可知班固已将二者分开。《今文尚书》中有《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而《逸周书》除《商誓》外,其余均为周人的言和事,若谓为百篇《尚书》逸篇,似乎逸的太巧。《古文尚书》是孔安国所传,但传世情况一直不清楚。今本《古文尚书》虽然不一定都是伪作,但与孔传本究竟有多少关系,还有待考古发现的进一步证实。其实,《逸周书》既不必是孔子编《尚书》有意不取者,更不必是孔子《尚书》的组成部分,它只是不同于《尚书》的周人文献汇编。
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始,后世许多学者认为《逸周书》的有些内容不可信,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既不为圣人采录,应不可信;二是与文王、武王、周公之圣明形象不符。按照孟子的说法,商汤灭夏,文、武灭殷,都是替天行道,诛独夫民贼以解民倒悬,人民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东征而西怨,西征而东怨。王者之师是不可能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凡不符合王者形象的记载,都是不可信的。现代学者破除了三王盛世的传统观念,认为孟子所说不过是对理想王道的一种表述,《逸周书》记载的武王灭殷反映出来的暴力倾向,才真正符合古代部族英雄的典型形象,故《逸周书》和《尚书》一样,是可信的历史文献。这种认识逐渐成为主流。
《逸周书》所载内容是否可信,古人已有许多争论。《逸周书》中《克殷》《世俘》《作雒》《皇门》等以记事为主的篇章,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真实可信,可以与《尚书》相互印证,对研究周代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也有学者仍然对《逸周书》的可信性表示怀疑,主要是指占《逸周书》绝大部分的记言篇章。其中,记文王、武王、周公言辞者最多,而文字却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差别巨大,与春秋战国间的文字颇有相近之处。这种怀疑有道理,但也可作出解释。周王室东迁,一定有史官和大量民众相随。他们一定会怀念渐行渐远的辉煌时代,乐意讲述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以表达内心的伤感。这些讲述流传开来,可能在春秋战国间才被某些人写成了文字,有一些就成为了今天《逸周书》中的篇章。这虽然是推论,但应该有其合理性。先秦以记言为主的文献,应该都是文人根据已有材料(或口传,或文字)改写而成的,古朴者成书较早,典雅者成书较晚。《左传》《国语》《论语》等,都成书于战国年间,学者们一般并不怀疑其可信性。《逸周书》诸篇风格有异,有古朴者,有典雅者,有些篇章应该是成于战国时人之手,我们也同样不必过度怀疑其内容的可信性。《尚书》《国语》《论语》都以记言为主,《左传》也记载大量言辞,语体文献或者是周代文化的主要载体。注重记录前贤的语言表述,实际上是重在吸取前人的智慧。重记言而轻记事,或是周人作文的特征。从这一点上说,《逸周书》应是周人文章的汇编,反映着周人的观念。
孔子推崇周公,儒家传承着周人的礼乐文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由于《尚书》中的《周书》只有十九篇,且与春秋战国间的文风不同,很难确证儒家观念与周人礼乐文明之间的传承关系。《逸周书》正可填补这一空白。《逸周书》所记文王、武王、周公等人之言,与《左传》《国语》《论语》中体现的儒家观念是相近或相通的,使用的概念有许多也是相同的,明显反映着文化上的传承关系。
自刘向整理《周书》,已认为它是孔子编定《尚书》所不取的篇章,在以经学为正统的时代,它自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晋五经博士孔晁为它作的简注,成为清代以前唯一的《逸周书》重要研究成果。孔注本在唐初尚存四十五篇,宋代以来则仅有四十二篇,其他篇章没有孔晁注文。与其他大部分唐代以前的文献一样,《逸周书》的最终定本也形成于宋代。至清代,学者们已见不到宋本。今传世最早的是元至正十四年(1354)嘉兴路儒学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今本《逸周书》以元至正本《汲冢周书》为最古,也是其后各种版本的源头。但此本传世无多,多数研究者无法利用。此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此书纳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出版,必将为广大研究者和国学爱好者提供极大便利。
晁岳佩
二○一七年四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