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分散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的小规模经营是否会完全被规模化生产所取代,小规模农户是否真的不能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需要呢?农业发展的中国实践是否有助于丰富对马克思相关观点的理解呢?本书将对此将作出系统的回答。本书首先讨论资本下乡,企业化经营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接着讨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小农经济的影响;然后讨论市场经济发展中,小农经济的命运及其对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形塑;*后讨论中国特色小农经济的现代化道路。
|
關於作者: |
赵晓峰,河南新野人,1981年11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硕导,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和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和三等奖2013等奖励或荣誉,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5。 冯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
目錄:
|
一 资本下乡与小农经济的处境
资本下乡为何逃离种植环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
农业转型中家庭农业的分化与农利再分配
新型农业主体的兴起与小农经济处境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资本下乡的策略选择与资源动用
二 土地制度变革与小农经济的机遇
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
土地细碎化治理与农地制度变革
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与限度
三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小农经济的挑战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
农村合作社运动与第三条道路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再造
中国小农多元经营的家庭生计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
土地流转与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变动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重塑
中农经济的兴起:农业发展的去资本主义化及其机制
|
內容試閱:
|
序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与农村社会综合交叉、跨学科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传统。1945年,日本留学归来,到国立西北农学院任教并担任农经系主任的黄毓甲教授,就在我校开设了农村社会学等课程,这使我校成为国内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较早的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邹德秀等老一辈学者积极推动我校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合作建立了陕西省农村社会研究室,由此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村社会研究成果。邹德秀教授被推选为首届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我校也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之一。邹德秀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等项目,出版《中国农业文化》等学术著作。这使我校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农林院校的特色,并逐渐形成重农的学术传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校社会学学科继续关注农业问题,付少平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与农民科技素质的培育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分化与农业的变迁等项目,出版《农业技术传播与农村社会管理研究》等著作;张磊教授出版学术专著《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张红副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变迁研究,并出版同名学术专著。近些年来,社会学学科在发展中不断吸引一些青年学者加入,我们专注于研究资本下乡、土地制度变革、合作社发展等农业转型与农村治理问题,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为推动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农业治理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之所以将研究主题定为农业治理,是因为我们认为农业发展不仅是农业的问题,而且是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中国农业正处于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迅速发展,其既会影响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再造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也会影响农村精英的生成机制与行为逻辑,再造村落内部的社会秩序。无论是阶层结构和阶层再生产机制,还是社会秩序和精英再生产机制,都是影响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更是一个关系到数亿农民家庭生活幸福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根本问题。因此,如何使农业发展的改革红利为各阶层的农民所共享,使农业制度变革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协同推进,就成为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
《再造小农经济》限于章节安排和字数排版等的要求,只整理了农业治理研究课题组部分成员前期(合作)发表的部分相关作品。我们认为,资本下乡是推动农地规模流转的重要力量,而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中,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包装下乡资本的重要组织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农地统一经营,从事规模生产,这一方面加剧了小规模生产者的分化趋势,造成农村自发形成的中农经济的解体,挤压了小农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在客观上绑架了地方政府,倒逼地方政府提供各种税收财政项目等倾斜性扶持,使农业治理的目标更加失衡与单一;此外,还使农业利润的再分配严重向企业和乡村精英倾斜,带来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畸形重塑,从而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再造小农经济,一方面应立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将农业生产环节留给留守村庄的农民自主进行,允许和鼓励农地在农村社区内部自发流转,逐步扩增户均农地数量,培育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推动小农经济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强不同类型新型农业主体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他们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农户提供农业机械化、农技标准化、农资与农技配套、农产品统销、合作金融和农村电商等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破除束缚小农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性条件,推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创新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推进学界在农业治理问题研究上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但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课题组的成员都比较年轻,观点争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思考也是不成熟的。因此,本书的出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开端,期待学界同行和有关方面的批评和指正。
是为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治理研究课题组
2017年2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