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編輯推薦: |
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回族寺坊传统文化的损失及传承机制研究在梳理城市化、回族寺坊传统文化及文化损失概念和特征基础上,考察西北地区 艾文化、口歌子文化、汤瓶文化、炉子文化等回族寺坊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分析回族寺坊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因素的内在联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西北地区回族寺坊传统文化在获得传承的同时,也遭遇损失的危机。鉴于此,课题重点考察以宁夏银川市塞上湖城、回族风情、西夏古都、甘肃兰州市蕴山水格局之美、彰黄河悠久文化等西北地区城市化话语为指导的回族寺坊社区城市化话语的具体内容,分析回族寺坊社区城市化话语的特点以及回族寺坊传统文化削弱及变异的内容、形式及特点,探究回族寺坊传统文化损失的语言学上的原因。为了解决回族寺坊传统文化损失的难题, 在前人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前台、后台西北地区回族寺坊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希望通过宁夏和甘肃回族寺坊社区的个案研究,在西北地区城市化与回族寺坊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提出较新的观点。
|
內容簡介: |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在获得传承的同时,也遭遇损失的危机。本书以甘肃和宁夏的回族社区为例,分别研究回族社区城市化话语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回族社区艾文化、口歌子文化、汤瓶文化、炉子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的内在联系,辩证思考城市化话语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的轨迹及形式,探究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语言学上的原因。
|
關於作者: |
姜克银,女,1975年出生,安徽省颍上县人。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研究人员,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2012年在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伊斯兰跨文化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宁夏社会科学院2012年宁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宁夏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等;在《民族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著作1部;3项成果获省(部)级、厅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曾赴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访问交流和讲学活动。
|
目錄:
|
前 言/001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二章 理论基础/035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035
第二节 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043
第三节 城市化话语霸权/050
第四节 前台、帷幕、后台理论/054
第五节 理论之网/063
第三章 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065
第一节 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介绍/065
第二节 艾文化/071
第三节 口歌子文化/084
第四节 汤瓶文化/095
第五节 炉子文化/101
第四章 甘宁地区回族社区城市化话语/110
第一节 银川市与兰州市城市化规划/110
第二节 回族社区城市化文本内容/112
第三节 回族社区城市化文本的特点/132
第四节 城市化话语对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作用/135
第五章 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损失/142
第一节 文化损失研究现状/142
第二节 回族社区传统艾文化损失/147
第三节 回族社区传统口歌子文化损失/152
第四节 回族社区传统汤瓶文化损失/155
第五节 回族社区传统炉子文化损失/161
第六节 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形式及特点/165
第六章 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机制/170
第一节 回族社区前台/170
第二节 回族社区后台/183
第三节 前台、后台和而不同/187
参考文献/192
后 记/201
|
內容試閱:
|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甘宁地区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在获得传承的同时,也遭遇损失的危机。本书以甘肃和宁夏的回族社区为例,分别研究回族社区城市化话语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回族社区艾文化、口歌子文化、汤瓶文化、炉子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的内在联系。辩证思考城市化话语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的轨迹及形式,探究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语言学上的原因。为了解决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难题,在前人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前台、后台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希望在城市化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提出较新的观点。
本研究采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记忆、访谈、观察、经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化是个体基于自身的经验赋予社会的意义,由不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建构性、主观性、唯一性的特点。
(2)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由回族社区内各种乡土语言构成,具有主观建构性、杂语共生性、文化性、历史性、情境性和主体间性的特征。
(3)甘宁地区城市化话语一方面促进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损失。现代性话语是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损失的重要原因。
(4)在前台、后台理论指导下,甘宁地区回族社区需要对社区空间做出合理规划。一部分空间即前台,用于城市化建设,另一部分空间即后台,用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传统言说方式的帮助下,甘宁地区回族社区里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才能被挖掘、整理并原汁原味地在前台呈现出来。保持后台传统言说方式也就保留了传统文化。
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研究理论创新。以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重新界定城市化概念、回族社区传统文化概念,提出城市化话语促进回族社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导致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损失的新理论。
(2)研究视角创新。关于回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问题,与前期惯用的管理学、经济学、宗教学、建筑学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话语学的视角,除了关注精英阶层赋予回族社区的意义,还探索普通的、寻常百姓赋予回族社区的意义。多种意义相互渗透、相互竞争、自相矛盾、相得益彰,在前期传统回族文化学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
(3)研究方法创新。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结合,通常指的是对人类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历史研究来回答,或者是用人类学方法去考证或补充历史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包括当下和过去两个维度,即运用话语学、人类学、谱系学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古籍,聆听村民历史记忆,呈现过去和当下对同一文化的不同价值观,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以启示。
|
|